纪实文学
-
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忆文集邱水平 著北京大学离退休老同志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北京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奋斗历程与个人回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邀请40余位老同志,参与编写《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忆文集》一书,记录北大历史、见证北大变迁、弘扬北大精神,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民族伟大复兴献计出力。 在本书中,北京大学离退休老同志结合亲身经历回忆了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顾了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巨大进步;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在此基础上,祝愿国家、北大及青年学子有更美好的未来。
-
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增订本)严平 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荣高棠、荒煤、杨易辰、程光烈、郝龙、姚时晓、张楠、张瑞芳、张昕、管平、胡述文、庄璧华、方深、王拓、郭同震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开始了一段在后来的岁月中被历史和他们所共同怀念和记忆的独特旅程。这个团体叫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这次旅程跨越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长达两万多里。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他们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这群少男少女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毅然用稚嫩的嗓音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强音。团队中的人如今多已仙逝,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历史上……书中有放声歌唱的激情岁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更有血与火洗礼下的时代印迹,大时代变动中的人心沉浮,以及那本发黄了的日记本上留下的那些饱含着泪与痛、笑与美的青春记忆。
-
生活与我邹韬奋 著;聂震宁 编邹韬奋先生是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典范。本书收录了韬奋围绕其自身经历、生活书店的创办经历所撰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经历》全文、《患难余生记》及讲述生活书店创办始末的一组短隽文字。从这些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韬奋自艰苦求学到全力办刊,先后经历了牢狱和流亡的,为大众、为文化的一生。其中有超然乐观的意志,有面对读者的热诚,也有对国计民生的苦痛思索和困境之下的坚守。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张方,冰融 著《西藏岁月:源》是一部反映援藏工作的报告文学。介绍了主人公、援藏的水利专家张春荣为西藏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以及西藏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作为老一代援藏专家,扎根边疆,发扬“老西藏精神”为后来的援藏者做出了榜样。作品重点介绍了张春荣进藏以后带领当地百姓治山、治水,改变当地面貌的具体事迹,感人至深。
-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凯博文 著阿尔兹海默病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家人突然不认识你了,你该如何应对,如何劝慰,如何照料?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告终的战斗,面对亲人终将失去理智、失去自我的结局,被现实击中的我们,该如何与孤独共存?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彼此“照护”的动人故事。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他以自己的毕生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
不许可:日军随军记者相机中的侵华历史殷占堂 著本书包含660余幅日本每日新闻社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侵华的照片。在当时为了控制舆论,日军加强了新闻审查制度,由陆军省、海军省和情报局以极其严苛和机械的标准新闻照片进行审查。除了涉及军事情报等机密信息之外,反映日军侵华时期烧杀抢掠,被认为有损日军“形象”的,会引起士兵厌战情绪的照片,均被盖上了“不许可”印章,严禁对外发表。战后照片被曝光,进一步为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证。
-
金三角风云程景 著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百年见证曾思玉 著《百年见证》是一部以曾思玉将军自身经历为背景的纪实文学作品,翔实记述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我军的光辉业绩和优秀传统。该书为研究党史军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更是一部厚重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
美丽塞罕坝朱悦俊,段宗宝 著“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热乎不在乎:乐在其中”。三代塞罕坝人以一种乐观的战天斗地的精神,一心一意种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在荒漠沙地上建起百万亩人工绿海,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也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美丽塞罕坝》讲述了三代人奋战五十多年,“千里松林”再现的壮举,并着重描写了第一代塞罕坝人从上到下,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一身泥,晚上一身霜的感人事迹。他们克服了塞罕坝高寒、风大、生活条件艰苦的困难,慢慢摸索种树的经验。他们没有屈服于环境的艰难和个人遭遇的疾苦,始终如一地奋斗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终于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
1962—1991私人文学史:杜拉斯访谈录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法] 索菲·博加艾尔 整理 编,黄荭;唐洋洋; 张亦舒 译本书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就文学、电影、戏剧展开的访谈结集,具有不同于传记的特点。作者在书中打破了创作的孤独,与读者交流。通过阅读这部收录杜拉斯在纸媒、广播和电视上的44篇访谈,读者可以看到、听到她对1962年至1991年期间法国文学圈的真实看法,了解杜拉斯在三十年间的思想变化,领略杜拉斯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书为热爱杜拉斯的读者和研究者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也是有关文学创作的一部箴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