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信仰的力量赵郁秀 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本书是追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进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中国故事。作者以采访者、亲历者的身份,通过亲自接触、专题访问,真实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寻找信仰、追求信仰的奋斗历程。
-
中国成语故事:大秦崛起周玉洁为了使小读者能够更好地学成语、读成语故事,并且能切身地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古文化强劲的生命力,“中国成语故事”这套书特意挑选了出自《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春秋》《诗经》《楚辞》《史记》这12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重要成语,并借助成语典故和故事,把古老、晦涩、深奥、难读的古籍进行通俗易懂的演化。以这些成语为线索,小读者便可以缩短和这12部经典之间的距离。
-
素素滕贞甫 编“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对大连市文艺“金苹果奖”得主的创作成就的总结。本书是其中的一本,书以传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实”三个部分。“苦乐人生”中,他回顾了自己创作和追求艺术的历程。“慧眼识珠”收录了《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评论家对其作品的鉴赏品评,使读者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认识。“春华秋实”是作者前中后期美术作品的集锦,如宣传画、水墨画、国画等各类作品,充分展现了晁德仁的艺术成就。“艺术年表”以年代为线索,记录了作者各时期的作品、个人成就、艺术交流活动等。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卜谷 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数十万白军涌来,蹂躏着曾名为中央苏区的这块红土地。一部分女红军、女干部、孕妇等被留了下来,她们陷入痛苦的深渊。因为参加革命,她们遭受比革命前更悲惨的境遇。熬过屈辱、奸污、酷刑……那曾经的追求,让她们用一生的赤诚,书写人类最悲壮的历史。卜谷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红军留下的女人们》中,记述了14组女人的命运。其中有:少共中央局书记李才莲的妻子9岁做童养媳,用80多个春秋,抒写人类最漫长的爱情等待,至今90多岁还在等待;毛泽东的小姨子贺怡身怀重孕,留在赣州经历三灾六难;陆定一的妻子、女儿流落民间,演绎出悲欢离合半个多世纪的寻找;与瞿秋白一块被捕的两个女人,一个误死,一个冤狱27载;有的眼睛被弄瞎;有的被迫改嫁:有的被逼为“匪”……更多的女人,是经历了特殊事件的普通女人。这是那场战争的另一个战场。尽管女人们在同一条战线上战斗,却没有两个人经历过一场完全相同的战争。跌宕起伏,生死线上挣扎的女人:曲折离奇,血泊中爬行的女人,苦难的命运绽放出艳丽的苦花。《红军留下的女人们》通过14组妇女极富传奇色彩的身世,展示了曾经发生的那场革命延续中至今鲜为人知的一面。
-
整个巴黎属于我(美)莱斯利·M.M.布鲁姆 著21岁到27岁,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海明威旅居巴黎,度过了一段困顿、疯狂的日子。他信仰文学,心高气傲,却只能靠做记者度日,妻子哈德莉的基金是主要经济来源。*为贫困的时候,他甚至去卢森堡公园偷袭鸽子,逮住了就回家炖了吃。他是社交宠儿,热爱拳击和斗牛。打拳击是他交朋友的惯例,对斗牛的狂热则为他带来了人生第一部重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与杜芙夫人、菲佛姐妹的暧昧,令海明威吃了哈德莉“一拳”——相濡以沫的婚姻宣告结束。他戏仿作品嘲弄恩师,把巴黎、伦敦、纽约一些精英朋友难以示人的情感纠葛写进小说……海明威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时代旁观者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有人说海明威是“坏男孩”,混合了巴黎的喧嚣、阿尔卑斯山的粗犷、拳击场的野蛮,还有一种别样的才华光芒。从始至终,海明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阻挡他。
-
内蒙古历史上的今天王占义 , 特木钦 等 编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撷取内蒙古历史上每日所发生的有代表意义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内蒙古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内蒙古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人物。既突出主要历史节点,又充分把握历史发展主流,全面系统展示自治区辉煌发展的历程。全面、准确、系统地向世界宣传内蒙古,并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内蒙古历史资料。透过本书,内蒙古的儿女可以了解草原家乡的风云变幻,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手拉手的荣耀历史。透过本书,全国各地的读者可以了解内蒙古的沧桑巨变,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的亮丽今天。
-
悼念忆:师友回忆录(精装珍藏版)季羡林 著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内容简介:胡适、陈寅恪、沈从文、周作人、老舍、冯友兰……生命轨迹几乎与20世纪同步的季羡林,与众多标志性人物有着非同一般的交集,而他也在以文会友、师友辅仁的道路上成长为一代大师。本书收录作者怀念一生重要师友的文章,勾绘出一幅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而贯穿其间的则是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轨迹。
-
归去来兮唐宁纪实文学。这部书稿是关于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决策三线建设,即从沿海发达地区调遣关于国防、民用工业的企业至山高路险、沟壑纵横的大西南,为此,在当时工业很发达的上海,大批工厂的技术人员及家属,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由此揭开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建设大幕。书稿以当年建设者的口述实录,生动再现了这一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作者唐宁查阅逾千万字的资料和文献档案,采访上百位亲历者,并实地踏访当年建设现场,讴歌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资料翔实,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师昌绪院士战略思维与实践足迹本书编委会 编本书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部分退休老同志及多位科学家撰写的回忆文章和照片,用鲜活的事例描绘了师昌绪先生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以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体贴关怀青年人的慈爱心胸。本书内容翔实、感人,可读性强,是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学习和发扬光荣传统、做好本职工作的好教材。
-
逐梦下邳陈恒礼,刘书君圯桥,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史记》上称为下邳。“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是李白来到圯桥上发出的感慨。“两汉文化看徐州,东汉文化看下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风流。那么,今天故黄河的土地上,呈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气象?作者在古下邳的民间,采访了数百名普通百姓,深切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英风”,吹暖了这片古老而又深厚的土地,焕发了青春,在历史的册页上,留下了不一样的痕迹。古老和现实在这里交汇,折射出灿烂而又令人神往的迷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