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从全球到本土:对“寻根文学”之“根”的追索李珂玮李珂玮*的这本《从全球到本土(对寻根文学之 根的追索)》首先着眼全球,探源全球“寻根文学” 产生的背景,即全球“寻根”文学的滥觞,并通过对 全球“寻根”文学发展概况与核心价值的梳理,分析 出中国“寻根文学”与他国“寻根”文学的关系。其 次,本书回归本土,既回顾了中国“寻根文学”产生 的国内背景,又从多个角度探究中国“寻根文学”的 主题。
-
一个人的车站范小青本书是著名作家范小青的散文集,精选其美文佳作近百篇,或描摹山水物态、人生行旅,或追忆成长经历、亲朋旧友,或书写日常琐事、平常人物,或总结写作心得、阅读感悟,以如水一般朴素纯净的文字,表现出平淡自然、委婉细腻的情感,平和从容的心态。一如作者个性鲜明的小说作品,其散文也独具特色,散发出清新隽永的江南韵味,值得细细品,慢慢读。
-
秋水堂论金瓶梅田晓菲 著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田晓菲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得到无数作家、学者的宝爱和传抄,从李渔、曹雪芹,到胡适、张爱玲……无不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闺房私情之书,更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的“罪与罚”之书:书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笔,直入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词话本,绣像本,《金瓶梅》流传的两大版本,哈佛学者“秋水堂主人”田晓菲从文本本身入手,逐回比对两大版本,细解小说中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象征隐喻等创作手法。两个版本的意识形态和美学原则极为不同,词话本偏重儒家教化思想,绣像本则蕴含宗教精神,是一部更彻底的文人小说。可以说,不是有一部《金瓶梅》,而是有两部《金瓶梅》。 读到最后,“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其结构、细节上的苦心孤诣,为“秋水堂主人”一一辨析。“虽兰陵笑笑生复活,亦不能有此四百年眼光与刻度丈量自己之著作矣。”(高晓松语)
-
心若放宽,处处是晴天夏沫 著人生历程中,有阳光也有风雨,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本书通俗易懂,蕴涵哲理,是读者修炼一双慧眼、一颗宽心,拥有阳光心态,看破世间纷扰表象,从此走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必读的心灵启迪书。宽心是一种学问,时刻以一颗宽大的心包容生活,享受生活,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心胸坦荡,就不会再与幸福擦肩而过。纷扰表象,从此走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必读的心灵启迪书。
-
村上春树·猫(日)铃村和成,李天宇 译只有猫知道村上世界的玄妙!村上春树爱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本书以此为契机,对村上春树的作品进行分析重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村上春树·猫”的世界。全书由九章构成,从生活到文学,作者不仅对猫的特点和习性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而且对村上作品中的猫进行深入的挖掘,提出了“猫派”“黑猫宅急便”“猫化”等新颖的概念,对喜欢村上春树和猫的读者而言,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暖心之作。
-
贺捷生:索玛开花的时节(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贺捷生 著 顾骧 编贺捷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生于名门、长于帅府。她文武兼资,既是一位女将军、军史学家;又是一位文笔优美的作家。她的散文既脉脉温馨又冷峻凝重,既细语低吟又慷慨激越,既婉约雅致又昂扬抗争。全书按内容分为四辑:“梦回湘西”:讲述个人出生和成长的经历,及贺氏家族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至死不渝的壮举。传奇的经历,壮烈的英举,撼人心魄。“寻觅光荣”:再现父亲贺龙、母亲蹇先任等亲友的音容笑貌,以及彼此间的无尽关爱,皆情深意挚。“美丽行旅”:屐履遍及新疆、丽江、宜都、内蒙古草原等地,追思缅怀,畅想古今,感怀无尽,诗情哲理并茂。“我心如花”:开国建业、绿色环保、汶川地震、奥运盛会、世博感怀、当今信仰、母爱亲情……家事国事,可谓事事关心,是一位名门之后关于理想、信仰及亲情的思考实录。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闫丹丹 著; 闫丹丹 编我曾拥有你,想到就心酸。 你曾经那样爱过一个人吗?爱到甘愿为他奉上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你的回忆里有那样一个人吗?只是一个名字就可以让你难过的流下眼泪。 我们用一段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遗忘。
-
鲁迅早期中国文学史著述辑论王志 著本书以《汉文学史纲要》为核心,将鲁迅早期中国文学史著述有机整合在一起,加以注释,并对鲁迅未集中论述的东汉文学,按照其立场与观点予以续写,另外申论十五篇,附于鲁迅相关篇章后,进行补充和修正。另外,也辑录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的文字。
-
妈妈的味道巴陵 著《舌尖上的味道·家常》中这样说道:母亲总是用食物给孩子留下最好的味道。想想看,想家,确实首先想念的是妈妈的味道,一碗拉面,一碗饺子,当时觉得并没有多么特别,当你远行,才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妈妈的味道寄于情, 妈妈的味道至真。对于母亲而言,手艺和刀法并不是她的第一要务。一道看似最平实的美味,里面的食材普通、易得,但是搭配却十分合理。每一口都饱含着真挚的母爱。作者的家乡圳上镇是古代中原南流饮食的汇集地和南蛮饮食的最后缩影,现在还保留得非常完整。巴陵的《妈妈的味道》一书,不但让读者欣赏到精彩的美文,还能够唤起人们对身边那些渐行渐远的美食的记忆和关注,从而共同呵护、继承、光大我们民族饮食文化。
-
刘心武揭秘《金瓶梅》刘心武 著《金瓶梅》: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海外影响力chao越《红楼梦》,甚至成为研究中国明代中后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参考作品。刘心武在本书揭秘了《金瓶梅》中鲜为人知的文本得失、细节关联、人物命运、写作艺术。展现了《金瓶梅》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摒弃为人诟病的情色描写。目的不在于向大众推广《金瓶梅》,而是力求通过此书让读者了解《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和人类文化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