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兰屿之歌 清泉故事[美] 丁松青 著;三毛 译一九六九年丁松青来到台湾,两年后在东南海岸的小岛兰屿做见习修士,与雅美族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年。一九七六年夏,在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那里。本书即是丁松青记录下的在兰屿、清泉两地的生活故事、心灵成长。海岛,飞鱼,木刻小船;青山,吊桥,红砖小屋。呼唤飞鱼的赞美歌声绕过海岸,白茫茫的山岚覆盖群山间的村落。人人相识,没有秘密。他悄悄走入这天地,走进热情又含蓄的人群,触摸他们质朴的灵魂,共享欢乐与痛苦。“我不晓得这是否由于我是另外一个世界的访客的缘故,总之,每次到了那儿我就禁不住想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它。”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研究于成我 著张若虚,扬州人,初唐时期的有名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虽驰名当时,但流传至今的诗歌作品极少,只有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有名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一诗,被后人评价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诗中的诗,很好上的很好”(闻一多),成为唐诗中少见的凭借一篇诗歌就奠定了唐诗大家地位的诗人。由于张若虚本人的生平资料极少,这样一位有名的唐代诗人迄今为止学界尚无相关的研究专著,而本书即为关于张若虚此诗的首部学术研究著作。本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张若虚的生平情况及《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接受史研究,探讨了此诗在明代以后才得到重视的原因,并廓清了此诗的所写景物区域和创作地点;(2)探讨了此诗具体内容的理解与歧义,分析了此诗的主题;(3)本诗与宫体诗关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诗较之前代诗歌的艺术创造性;(4)分析了此诗的艺术特色和魅力;(5)梳理了学界、古今对于此诗的评价,审视了此诗的长处,合理地定位了此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作为首部研究张若虚的专著,本书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作为唐诗经典文本的解读、研究的集成性著作,本书也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
-
侘寂的魂影海上暂缺简介...
-
鲸背月色(美)戴安娜·阿克曼 著阿克曼跟随生物学家去大自然中欣赏与研究蝙蝠、鳄、鲸、企鹅这四种动物,在此过程中有惊叹和震撼,她用丰富的知识、华丽的文采和细微的观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这些迷人的生灵,并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愚园路上徐锦江《愚园路上》是一本有关上海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共分“上海?少年”“上海?成年”“上海?转悠”“上海?远方”“上海?偶寄”“上海?新闻”“上海?钩沉”几大部分,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置于“上海”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之中,试图用一种上海的语言方式,都市的叙述节奏,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上海的丰饶,全书文字晓畅,文学性与历史感兼具,洋溢着作者对于这座城市的惊喜与感悟,同时也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悟到作者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守望。
-
一个人的天光奈奈 著那时的我们,美得像朝阳一样,挥洒着青春,边走边唱,以为能走到远方。经年之后却发现,时间这双手翻云覆雨,总是先让我们兵荒马乱,尔后潦草地散场。《魅丽优品:一个人的天光》内容讲述了我们渴望轰轰烈烈去爱,最后却只能悄无声息地颓败。我们都拼命地想牵着最爱的那个人的手,在人群里慢慢走。可是,我明明把手伸给了你,你还是握住了别人的手。所以我们都还留在原地,卑微地爱着,手心空空荡荡,等不到那个人来握。
-
天上的星星想地上的人王小面 著你是夜的巴黎,你是下雪的北京。你是当时的月亮,你是后来的后来。你是白雪覆盖的誓言,你是怅然的诗篇。你是十七岁的无尾风,你是青春的开始与尽头。15个匆匆那年的故事15对执手相望的恋人人来人往,莫失莫忘。“你好吗?”——天底下最好的开场白。对于死亡,我感到唯一痛苦的是——没能为爱而死。往前走的不知道是自己,还是一个孤单单的游魂。曾经竭尽全力想要寻找的,奋不顾身想要得到的,原来不过如此。鸽子是这个城市里最知道别人秘密的动物,你看它们一直在不停地飞。对成年人来说,爱情并非不值一文,而是奢侈品。我们的心都破碎过。不同的是,他已经复原,而我永远不会。其实,空留回忆是爱情里最无望的让步。我们太像了,我们是被尘世锻炼得理智而清醒的人,做不到纵身投入。其实,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时间走过去了,就会好起来。
-
屈子章句(清)刘梦鹏《屈子章句》,劉夢鵬撰,是清代一部有情感、有義理、有考據、有創見之楚辭注本。劉氏見解獨到,其注解脈絡清晰,前後呼應,間有文藝點評,深蘊意旨。他綜合運用多種釋義方式,立足《楚辭》文本,廣徵文獻,相互印證。劉氏注重考訂沿誤,能批判地繼承前說,發掘、補充史證,尤考證《天問》史實,具有開山之功。此外,劉氏還更定屈原作品篇目次第,自成一體,雖有學者於此頗多非議,然此舉亦頗具探索創新之精神。劉氏以其嚴謹求是、別具一格之學術態度對《楚辭》進行了深入探索,雖有瑕疵,但仍值得精讀研究。
-
遇见,真好雨儿的世界《遇见,真好》是一本散文集。本书有《一路有你》《岁月留香》《生命的春天》《飘在天空那朵云》等九辑,收入《握住你的手》《你是我的江南》《不曾衣锦,依旧还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与父亲》等散文作品,大都发表在杂志报刊。文章清新自然,笔触灵动,描写细腻,真情感人。文字像潺潺流动的小溪,闪动着清澈的光芒,一篇篇作品,表述着对人生的触动、感悟与珍惜,见证了作者在时光深处行走的脚步。
-
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游宇明 著民国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一方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学人又在时代的夹缝中尽显其个性、性情,胡适的宽容、傅斯年的认真、叶企孙的高尚、陈寅恪的耿介……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作者多年来披阅许多史料,力图通过当时文人、学人的人生细节突显其精神,并融进自己对前辈文人、学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