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绿灯[美] 马修·麦康纳 著,靳婷婷 译马修·麦康纳出生在一个父母随时会吵架,下一秒又如胶似漆的奇葩家庭。十八岁,在澳大利亚一个怪异寄宿家庭做了一年交换生,从此成为素食主义者。二十多岁作为演员出道,同时改装了一辆一九九六年产GMC萨瓦纳厢式货车,开始从加拿大到危地马拉的公路浪游,穿越美国四十八个州。两次因为一个梦,义无反顾前往梦中的亚马孙河和非洲大陆,摒弃一切社会身份,体验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原始状态。 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时,拒绝不感兴趣的浪漫喜剧片约,放弃一千四百五十万美元片酬,长达半年颗粒无收,只为表达彻底转型的决心,接拍真正想拍的电影。四十三岁,出演《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为演好一位艾滋病患者,五个月减重二十二公斤,以精湛演技荣膺奥斯卡影帝。五十岁,去往得克萨斯州的原始沙漠,离群索居五十二天,在彻底的孤绝中写下这本《绿灯》。他相信先利己才能利他。认为在严格的纪律和深沉的爱中,人才能懂得尊重、责任、创造力、勇气、坚毅、公正、服务、幽默和冒险精神。人要始终保持与自我的对话,才能敏锐、果决地找到真正重要的事物,把一切障碍变为机会,并且前进、坚持、不停歇。这就是马修·麦康纳的“绿灯”哲学。
-
《素轩诗集》校注(清)黎建三《校注》以广西博物馆藏《素轩诗集》(道光刻本)为工作底本,以《峤西诗钞》《三管英灵集》等文献资料所收录的诗作为参校,对《素轩诗集》进行了标点、校订、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对其诗作进行了归类和分析。黎建三诗歌内容主要表现在关注民生与揭露贪官污吏、寄托乡思羁愁、抒写道途风光等方面。艺术上,主要有善用典故、构思之奇、善写荒寒空静之景、语言刚健流丽清新等方面。诗人还通过写“月、雨、萍、蓬、雁、鹤”等意象来直抒自己孤独漂泊的际遇。诗集中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
青春拥抱大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学生文学作品选萃智宇晖,郭敏,郑力乔 编《青春拥抱大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学生文学作品选萃》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勾勒了他们从中学到大学转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理想,憧憬,奋斗,叛逆,彷徨,颓废……90后大学生经历着任何时代同龄人都会有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执着地表现了他们的个性。这些真挚而稚嫩的文章,承载着一颗颗鲜活有力的青春之心。同龄人读之顿起共鸣,中年人读之唤醒理解,老年人读之焕发青春。
-
寻找生命的感动安谅《寻找生命的感动》是著名散文家安谅先生近期推出的一部散文力作。他以极小的点切入,带人进入广阔的生命体验里,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伟大,庄严,神圣,有的只是一些寻常细微甚至很可能被忽略的风景。尽管他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轻盈之美,它又不同一般的心灵鸡汤。在琐碎细小的事物背后,可以看到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禅意,学识,智慧,以及一种深切的悲悯意识都在这个集子里很好的呈现出来了。同时,我们又在里面看到了一种纠缠之美,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纠缠。对个人经验的珍视,对无法来得及驻足的风景的告别,对世声灯影,浮华人间的复杂感受都糅杂在此书中。当纳兰容若,李商隐,弘一法师的身影逐渐远去,多情人无可奈何,但《寻找生命的感动》来了。这可能是多情人的一种莫大慰藉。
-
胡适的文学思想庄森 著《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胡适的文学思想》从胡适的自由思想入手,揭示胡适的文学思想建立在其自由思想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先锋文学因素。《胡适的文学思想》中这种先锋精神表现为自由意识、批判立场和西化取向,成为新文学思想中最活跃的力量,构成“异军突起”的基本发生形态。
-
人间闲话:王国维随笔王国维 著《人间闲话 王国维随笔》收录学术研究以外的通俗文章,反映了他对人生、学问、生活等各方面的见解,也是他各个时期思想复杂变化的记录。对于了解一代学人的人生历程、人生追求,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人们的生活道路、人生路程,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
人畜之间蒋子龙著这是蒋子龙近三年来散文随笔的结集,凡66篇,约17万字。读蒋子龙的散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快感。他的笔就像一面镜子,观照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亲情友情,大款歌星,名医神药,人畜之间……世上万物,形形色色,或引人深思,或令人赧然。你不想也来一睹这镜中的风景吗?
-
纸上风景何小竹暂缺简介...
-
生命中的文学时刻肖同庆阅读是一种人生隐修,写作是一种终身能力,而一本本文学名著的诞生无疑具有启示录性质。本书选取30位作家的人生切片,深入勘探他们的写作机杼。从怎么读到如何写,勾勒出30堂世界文学阅读与写作课。作者从文学体验出发,带着“写作”意识去“阅读”,并结合在世界各地的文学游历,用随笔的方式讲述和拆解作家之奇、写作之谜、文学之美。 作家的一生是其写得好的一本书用一天时间了解30位作家的高光时刻阅读、写作是每个人终生都具有的能力
-
宁钝斋随笔莫砺锋 著本书是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近年来撰写的学术论著之外的长短文稿合集。书中共收文稿五十八篇,按内容大致分成四辑:第一辑共二十二篇,内容皆与作者师友有关,或思其 人,或序其书。第二辑共十二篇,内容皆与作者自身有关,或追忆求学之经历,或交代读书之兴趣。最后三篇虽是答报刊记者之问,亦皆与作者之生平有关。三、四两辑的内容皆与古 代文化有关。第三辑共十四篇,写法则或叙或议,亦有夹叙夹议,叙皆简述,议皆浅论。第四辑共十篇,主要是特定场合的讲话稿或特定主题的答报刊记者问,加两篇序言及一篇寺庙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