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
见字如晤:当代诗人手稿余丛本书作为《见字如面:70后诗人手稿》的续编,更为全面地展现了近百位当代汉语诗人的手稿,其中既有诗人的代表作,也有诗人的最新作品。可以说,本书既是一部当代诗人手稿集,也是一部当代诗歌选本。 键盘上的“电子书写”正在改变诗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改变未必是好,也未必是坏,诗人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而手写的意义,则意味着心手相连,服从于个体的生命姿态和节奏的控制。即使是对自身诗歌的重新抄写,也确定着诗人真实个性的边界,印记诗人的隐秘风格。 本书中收录的当代诗人手稿,只是由编者的视野、能力与偏见所决定的。如果说这是一部档案意义上的诗歌手稿集,那么也蕴涵着我们对诗人传统手写的一份怀旧和重温。
-
2013年度报道与年度记者薛国林,曹岷,钟之静 编《南方传媒绿皮书:2013年度报道与年度记者》由“年度媒体”“年度报道”“年度记者”三部分组成,总共收录了20篇具有代表性的年度报道和12篇优秀的年度记者案例分析,如《“贪腐议题”深度报道炼成记——浅析财新“中石油反腐”系列报道之〈反腐打老虎起步中石油〉》《破除封建迷信揪出利益关系网——评〈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媒体与政府的同频共振——从〈消毒餐具之忧〉探究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管的良性互动》《“反腐记者”罗昌平:为新闻而生,没错付的正义》《“啄木鸟”型记者杨江:坚守理性,挖掘人性》等,试图从读者和新闻报道研究者的角度来评析当下的报道活动。
-
为爱远征:从玉树到山南海风 著《为爱远征 从玉树到山南/私体验旅行丛书 》作者为大学教师,利用暑假参加“为爱远征”支教团队,一边骑行一边支教,远赴青海玉树和西藏山南的小学,进行支教和调研工作,将旅行和公益相结合。对于作者来说,这种男的的人生经历既是一种磨砺,又是一种收获。本书是作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一经历记录下来的成果。目前国内有不少类似的公益旅行,这对于队员来说容易参与,本书对有兴趣参加此类公益的人来说具有参考价价值。即便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本书也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
吕碧城三姊妹文学研究徐新韵 著《吕碧城三姊妹文学研究》对淮南三吕的交友、思想、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创作等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尽可能还原淮南三吕在文学史上的恰当地位,尽可能挖掘材料,试图在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吕碧城三姊妹文学研究》将从特殊时代的社会因素、“本是同根生”的家庭因素以及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及其心态的角度考察她们的思想渊源,揭示她们创作的文化动因;又从诗、词、文本身的发展趋势来考察三姊妹的文学创作与清末民初文风的关系。所有这一切皆立足于原始文献和具体文本。
-
诗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张德明 著《诗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是德明书系,对百年新诗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诗人诗作加以分析与阐释,涉及初期白话诗的理论建构、郭沫若《女神》与浪漫主义中国化、闻一多“三美”主张的可行性、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语言策略与诗学理解、新世纪诗歌的题材和主题形态、网络诗歌的消费化特征、新诗文本细读方法论等诗学问题,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新诗提供参考和启示。
-
独上西峰:马和明诗词文集马和明 著作者成长于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区和陕北黄土高原,一生坎坷贫苦,酸甜苦辣备尝,而于千难万难之中仍能笔耕不辍。作者也因之下笔随身,尽写社会百态、生活见闻、动情感受,不拒雕虫小技,不失宏伟、尊严和追求及批判;书中还极多涉笔作者上下几层师生友谊关系,反映了作者敬长感恩、爱幼启学、虔诚善良、谦卑朴厚的本性和操守,体现了祖国文化传承这一重大要义;抒情、写意、记实、杂涉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
适可庐诗集校注(第2辑)黄荐鄂 著;夏远鸣,刘奕宏,黄童 注《适可庐诗集》刊刻于民国时期,为梅城攀桂坊诗人黄荐鄂所作。黄荐鄂生于晚清时期,跨晚清与民国,经历了时代的新旧交替。其诗对当时的社会思潮、器物等多有描述,能让人非常形象地感知那个时代。本书对该诗集做了详细的校注,从中可见当时诗人的社会交往情况,既可作为研究民国时期广东政坛的极好的佐证材料,也是研究地方历史以及客家社会历史不可多得的史料。为彰显诗歌的价值,本书除校注外,另附诗人黄荐鄂的年谱、诗集评论文章以及原稿影印件。
-
敦煌百年祭:莫高窟藏经洞传奇冯玉雷著暂缺简介...
-
永远的怀念:宁可先生追思集郝春文 编郝春文主编的这本《永远的怀念(宁可先生追思 集)》分上下两篇。“上篇——追思集”部分的文字 ,除第一篇是对宁可先生生平的概要介绍外,其他或 是在追思会上的发言,或是事后撰写的追思文章。为 了展示宁可先生学术业绩,“下篇——宁可先生的学 术贡献”收录了几篇介绍宁可先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 学术成就的文章和一篇访谈。《永远的怀念:宁可先生追思集》还收录了“宁可先生论著目录”、“宁可先 生指导的研究生、博士后名单”和与宁可先生有关的 重要照片和图片。
-
罗兰·巴尔特自述(新版)(法)罗兰·巴尔特 著,怀宇 译这是罗兰·巴尔特为色伊出版社“永恒的作家”丛书写的有关他自己的一部著述,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著作。虽然作者一开始就让我们把这本书当作“出自一位小说人物之口”,但我们还是通过这些文字大体了解了他的身世、生活经历、个人志趣、写作生涯和学术主张。该书是作者第四个写作阶段即“道德观念”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以片断的书写方式和按片断题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的形式,为读者组织了一部时间错位、事件凌乱、内在逻辑无序的奇书,力图以此来解释言语活动,通过语言的随意性排列来探寻语言符号的深层寓意。书中还有作者自幼及长的大量珍贵图片和一些手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