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
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意)洛丽塔·纳波利奥尼在这本书中,作者始终在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比西方和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她认为,中国模式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的危机和资本主义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也有助于西方纠正过去20年所犯的错误。面对西方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人权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那些食不果腹的人,最重要的应该是生存权。不考虑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就大谈特谈所谓的人权,实际上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和空谈。不论你对中国发展道路踌躇满志,还是困惑不已,阅读本书,带给你的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感受。
-
资本,让你看懂世界格局西瓜子《资本,让你看懂世界格局》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始末★ 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持续7年的经济大繁荣,同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有什么关系?★ 2006年,“蜗居”的悲剧以及大牛市的来临,与美联储基准利率提高到5.25%,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中国和尼日尔一桩“双赢”的生意,会导致法国人在尼日尔策动一次政变,进而加快了苏丹分裂的进程,进而影响国内的汽油价格?★ 2008年股市大暴跌为什么是在“五三零”,而不是稍早些或者稍晚些?★ 为什么说外需绝对不可能再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
大周期滕泰作为70后学者中唯一多次应邀“中南海问策”的经济学家,本书作者认为:过去十年的中国是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思想盛行的十年,也是供给学派经济改革被搁置的十年。作为新财富论和软财富战略的提出者,以及我国新供给学派的学术倡导者,作者都提出了哪些政策和改革的建议?作为一个深受国家决策部门重视的市场派学者,作者带着一双体制外的眼睛,多次参与决策部门专家咨询会。在把脉经济、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他都有哪些体会?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和资本市场亲历者,作者大部分研究、预测、建议都指向每个阶段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与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与农产品市场以及PE、VC市场。在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不同阶段,这些市场分别孕育着怎样的机会或风险?十八大之后,将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周期,新一轮的经济政策也将开始发挥作用,在新的政府班子,新的经济政策作用下,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势将如何发展?
-
西方的衰落(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 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我们的民主制度打破了代际契约,将高额的债务转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的市场被过于繁杂的监管政策所日益扭曲,后者其实就是自己本意想要治愈的顽疾。法治也业已沦为律师之治。公民社会日益变得不再文明,人们只是出于惰性把问题一味推给政府去解决。
-
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美)迈克尔·塞勒农业革命把人类从游牧部落变成城市居民,并为诸如希腊和罗马等大城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带来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代机械化经济。接下来……移动革命将改变商业运作的方式,它将改变整个工业以及它们所推动的经济。在《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中,迈克尔·塞勒以一位历史学家的深刻,一位技术专家的精准,以及一位首席执行官的务实,展现了一个未来移动世界的全景画面。他认为,移动计算技术是带来更广泛信息革命的临界点技术。信息革命开始于15世纪的印刷术,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脑科技的出现,信息革命才开始加速影响社会。移动计算技术即将成为信息革命推动社会剧变的催化剂。移动智能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国家实用性更高,因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它跳过昔日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入,直接进入当今移动助推的世界。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借助移动基础设施而崛起,必将改变全球贸易和人力资源。不论你是普通个人,还是商业领袖、公众人物,《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都能为你提供指引,帮助你移动智能浪潮来临之时如何引领新的世界。
-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美)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的部分内容就来自学生写的这些短文(当然弗兰克教授作了修改),另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20世纪9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进修时,朋友告诉我,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经济学课讲得生动、活泼,极受同学欢迎,于是我也去听。果然教室里常有一阵阵大笑,应该是有什么幽默的妙语,可惜我的英语听力太差,讲原理还能连蒙带猜听下来,幽默的话听懂得少,只能陪着干笑,且慢了半步。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上课时经常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经济现象写下来,并用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得好的常受到表扬。
-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美)克莱·舍基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 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 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
自食恶果(美)迈克尔·刘易斯迈克尔·刘易斯这位畅销书作家从2008年开始,亲自走访冰岛、爱尔兰、希腊、德国等地,访问了各国的危机见证者和亲历者,包括冰岛中央银行行长、希腊总统、爱尔兰财政部部长、德国财政部副部长以及金融业界人士,深入浅出地详述了欧债危机的发生和发展,也犀利地揭露了这几个国家为什么经受如此严重损失甚至破产的境遇。冰岛:已不再是个渔夫国家了,它已经是一支对冲基金了。希腊:不是银行使国家沉沦,而是国家拖累了银行。爱尔兰:曾享受从极穷到极富的脱胎换骨,如今却陷入房地产泡沫的深潭。德国人在享受泥巴的乐趣的同时,还可以保持自身的洁净!希望能看到糗事,但不愿身陷其中。事实证明,这就是对德国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
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杨连宁人民币20年超过美元200年的发钞量,为什么还闹钱荒?国内工资总额还不抵灰色收入的1/2,钱都跑哪儿去了?泡沫“双雄”像两个巨型癌肿那样每天狂吸营养,印再多票子也填不满这两张血盆大口!泡沫超大会吞噬投资,挤占消费,耗竭收入,蚕食储蓄,谁也供养不起,不挤破会耗干你的。先挤破后降解,先保本后取利,你的财富才能化险为夷。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读者揭谜解惑。作者的预警应验吗?你读完《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才能“鉴定完毕”。
-
债:第一个5000年(美)大卫·格雷伯通过对作者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货币并不是以物物交换的替代者的形式出现,它原本是以一种度量尺度、一种抽象物的形式,同时也作为人类之间的关系(债务与义务)出现的。在5000年前,人类已经在使用复杂的信用体系而不仅是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易。信用体系的存在远远早于硬币和货币的出现。他在书中指出,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并不“易货”,他们互相馈赠,有时以进贡的形式,有时会在晚些时候得到回赠,有时则是纯粹的礼物。货币的出现不是为了方便交易,而是埃及等古国或苏美尔的神职人员为更有效地收税或计算财富而创造出来的。价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场应运而生,它们吞噬了人类社会原本拥有的一切温情脉脉。是金钱让责任和 义务变成债务,欠债还钱的常识腐蚀了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格雷伯认为,一旦我们理解了债务的社会起源,就会乐于在条件发生改变时重新协商债务问题,无论他是抵押贷款、信用卡债务、学生贷款、还是整个国家的债务。在《债:第一个5000年》的最后,格雷伯开出一剂“药方”:免除所有国际和消费者债务。“这会奏效,因为它不仅能打打消除人们切实的苦难,而且提醒人们,金钱并非妙不可言,还债不是道德的核心,这一切都是人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