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泰戈尔散文精选泰戈尔 著,一熙 译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1913年,他凭借作品《吉檀迦利》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曾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让我忘记人世间所有的苦痛。”泰戈尔运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来抒写散文,使他的散文如同诗歌一样自然而富有哲理,让山川万物都沉醉于他的“梵我合一”的世界。哪怕是生活中的一件细小琐事,他也能融入到日月星辰之中,让你感觉时间岁月有如镜花水月,苦难繁杂也带着一丝凄凉的美感。本书精选了泰戈尔的多篇经典散文,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与写诗歌的泰戈尔截然不同的文学大师风采。
-
青春的礼物刘川生 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书系:青春的礼物》主要内容包括:寻根、所谓伊人、凤凰于飞、悲勿念胡笳、魂兮归来、七星龙渊、田园亦未可得解脱、永远有多远、千古文人武将梦、姐姐,今夜你在哪里?、牵挂、寂寞,别敲我的窗棂等。
-
椿树峁谢侯之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大风将尘土和几个中学毕业生,卷到黄土高原的椿树峁。在这里,他们掏地,开荒,修梯田,办乡学,给娃娃们讲“古朝”,借衣服给后生娶婆姨;他们学会了炒洋芋,做酸汤,爱上了喝烧酒,吃臊子面;他们在雨里读巴尔扎克,在窑洞中研讨物理假说……这些经历给他们饥饿、寒冷、迷茫的苦难岁月以慰藉和希望。乡民的善良真朴,打动了怀揣不同梦想的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也在对高原的敬畏中,理解了渺小与永存。作者运用了纯正地道的陕北方言,既显示了与那一方水土无法割舍的情感关联,也很好地再现了陕北地区的风情生活画卷。
-
不可戏谑的时光程然 著《不可戏谑的时光》第一版时唤作《曼陀罗的舞蹈》。时隔七年,重新修订出版。这是一本写爱的书。这次再版,作者对书中一些伪作觉悟的那些话都删去了,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她希望书中展现的,就是它最初的那些感受。上学时,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成长时,父母教给我们生活技巧。唯有爱与死,无人教授。我们没有一点可供参考、可供借鉴的原则。在爱和生死面前,我们空前孤独。《不可戏谑的时光》愿意做孤单行路者的一个伙伴。它倾诉,也倾听。在不相识的岁月长河里,愿它是友善的,成为让人不生厌的怀抱。
-
陈顾远文集(第4卷):陈顾远散文集陈顾远 著暂缺简介...
-
重构知识:在线知识传播的疆域、结构与机制张伦、李永宁《重构知识:在线知识传播的疆域、结构与机制》旨在探究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平台的知识分享行为规律、知识疆域结构特征、知识构建的动力机制以及知识普惠的技术实现。依托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总体要求,本书基于传播学理论视野,利用信息科学计算技术,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框架,致力于解决当前传播学现实问题。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传播,提高知识传播效率,推进知识普惠,探究信息技术能够惠及广泛社会群体的可能性与可行方案。 本书适合计算社会科学领域、计算传播学领域,以及信息科学领域的学者与青年学生阅读。书中关于数据分析方法的章节,能够为计算传播学和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文献支撑。
-
宿醉:关于醉酒后第二天和寻求宿醉解药的故事[加] 肖内西·毕晓普-斯托尔 著,张若依 译人类的醉酒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关于如何应付宿醉,我们能找到的文字记载却如此之少。本书作者毕晓普-斯托尔只好自己踏上了寻求之旅:他与酒吧老板、酿酒师、医生、资深酒徒频频举杯,足迹遍布拉斯维加斯、温哥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不同城市。除了关于解除宿醉的探索,毕晓普-斯托尔还深入历史、文化、哲学乃至医学等诸多领域,为我们呈现了与宿醉有关的迷人画卷。这是一个爱酒之人的寻觅之旅,也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宿醉大历史。最后,毕晓普-斯托尔找到解除宿醉的良方了吗?建议你把这本书带回家,自己找找看。
-
徒步丝绸之路Ⅱ:奔赴撒马尔罕[法]贝尔纳·奥利维耶法国记者贝尔纳·奥利维耶在退休之后,决意开启并重塑自己的人生,他的目标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独自步行到中国西安。他将旅途分为三段,利用每年合适的季节徒步:第一段是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到达伊朗边境,第二段横跨伊朗徒步到丝绸之路重镇撒马尔罕,第三段从撒马尔罕步行到西安。在完成这一万两千公里的“丝路长征”之后,在伴侣的“怂恿”和陪同下,又从里昂徒步到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完成最后的三千公里,也最终形成了这部蜚声世界的旅行记“徒步丝绸之路”四部曲。第二部《奔赴撒马尔罕》分十六章,讲述了他从土耳其和伊朗边境出发,步行穿越伊朗高原直到撒马尔罕的各种见闻和经历。
-
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5年所写的杂文四十八篇,1935年未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包括《隐士》,《漫画而又漫画》,《人生识字胡涂始》,《论“人言可畏”》,《再论“文人相轻”》,《名人和名言》,《逃名》,《陀思妥夫斯基的事》,《论新文字》等。
-
晴耕科研,雨读金庸——从武侠世界看学术人生徐鑫本书是作者在发表于科学网博客上的科普文章和在北京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讲座基础上撰写的。本书面向刚刚走上学术发展道路的科研新手和有志于此的年轻人,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畅谈学术成长道路,总结科研规律。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纵篇,以金庸小说中的“天射神倚”为主线,建立金庸小说的武学体系架构,梳理武学发展史;中篇为横篇,分析金庸小说典型人物的武功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和教训;下篇为外篇,主要论述个体选择对于武学发展的影响。本书**的特点是为金庸小说架设了底层逻辑主线,即武学,从而对个人学术成长和发展有所启迪。 本书可供有志于学术的专业研究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阅读,也适合作为金庸小说爱好者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