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东北抗联文化研究李红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多地进行考察,对党的初心使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等作出深刻阐述。曾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因此说,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
读史杂评孟彦弘本书是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作者孟彦弘先生长于学术评论,本书收录其评论文章十余篇,是普通读者了解如何进行学术评论的很好范本。此外还收录其有关唐代文献专题研究的综述文章和推进普通读者阅读书目多篇,是读者们了解学术,走进学术的很好读本。
-
橙黄橘绿半甜时季羡林、史铁生、汪曾祺 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精选史铁生、季羡林、汪曾祺等名16位文学大家40余篇散文代表作,分为“春夜宴桃李”“山中无暑事”“人闲桂花落”“松枝碎玉声”四个章节,春茶、夏果、秋落、冬酿,作家笔尖的四季流转,亦构造着对乡土中国的诗意想像。那些美好的、悲叹的、浪漫的、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它们也许并没有深奥的含义,但却是历经世事无数后的甘之如饴,既关乎历史的震铄,也诉说生活的温情。当季节的变迁与长夜的苦感消散后,鼻息间只留有一抹明快利落的香气,此中有甜意,寄与惜时人。
-
美人吟-飞花弄影田静等编暂缺简介...
-
暗夜里的灯盏烛光耿立 著《暗夜里的灯盏烛光》是著名散文家耿立的全新散文集。耿立是国内重要的散文作家,两次入围鲁迅文学奖散文类前十。《暗夜里的灯盏烛光》分为三辑:第一辑“暗夜中的光”收录了《温柔走进良夜》《赶在黎明前奔跑》等篇目,重在探究个体的心灵;第二辑“大地上的事情”收录了《父亲拔了输液器》等篇目,多为回忆父亲、姐姐等亲友间的情感互动;第三辑“木镇风物记”收录了《替一只苍耳活着》等篇目,重在描摹乡土风物。耿立的散文创作题材广泛,既有细腻的情感呈现,也有灵魂层面的思索与剖析。
-
晚清报载小说戏曲禁毁史料汇编(上、下)张天星 著《晚清报载小说戏曲禁毁史料汇编(上、下)》全书92万余字,在普查上百种晚清中文报刊的基础上,共从69种晚清中文报刊上搜集小说戏曲禁毁史料2300余则(篇),时间跨度自1869年至1911年。全书分为前言、凡例、正文、索引四部分。前言部分综述了晚清报载小说戏曲禁毁史料的主要特点和研究价值。凡例部分则说明了所收史料的收录标准、编排体例及整理方式。正文部分以史料报载时间先后为序,将搜罗的报载官方禁令、民间约章、论说、新闻报道、广告、歌曲等内容分上编 禁毁令章、中编 查禁报道、下编 禁毁舆论三部分编排,并以页下注的形式对史料涉及的相关人名作了简要注释,以便参考。索引部分以汉语拼音为序对《汇编》出现的人名、书名、剧名、曲名予以索引,以便检阅。 《汇编》是截止目前学界首次对晚清报载小说戏曲禁毁史料予以全面整理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文献、史料和工具价值,不但可以为中国近代小说戏曲研究提供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可以为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
小心翼翼爱上你安晴 著一个患有天生心脏病的女孩,她的童年充斥着寂寞。她老天爷好像就对她特别不公平。 只要她追求爱情,她好像永远是个第三者。当她大声说出爱的时候,老天是否会眷恋她? 一段由父母再婚而开始的同居生活,一场由仇视和敌对开始的坎坷爱恋。
-
2020·逆光洪海 著2020年是一个特殊且复杂的年份, “记录”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2020·逆光》由著名纪录片出品人、制片人、导演、摄影师洪海先生主编,选取了6位在2020年,向生活“逆行”的人,他们中既有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也有研究病毒的科学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还有立志纪录时代的纪录片导演。 在这本Mook中,这些被纪录的人物不只是单薄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动人的摄影作品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在图像与文字之间,力图呈现一个鲜活且完整的人物画像。 在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的时刻,他们逆行的勇气与行动值得被时代所铭记。
-
爱是你我王玉祥上苍造人,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遣其下凡既是男女。月老红绳,男女缚之,遂成夫妻。莺莺痴情、许仙借伞、相如有意、文君睨琴,千古佳话,流传至今。《爱是你我 王玉祥短篇小说集》由10篇短篇小说,20篇小小说组成。其中包括《狗屎运》《组织部新来的年轻司机》《看病记》《一滴空调水引发的血案》《临时农民》《发工资》《鸟的故事》《一面红旗》等作品。
-
故园奇人不耕田谈正衡 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有的风情。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透过嬉戏玩乐的少小天真,闯入一个个手艺传承的行当,见证了底层小民们那一幕幕颇富社会学和民俗学意义的生存场景。 追忆往事,记录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要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