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吴泰昌集:亲历文坛吴泰昌孔夫子在乡党是怎么个神情态度,在太庙怎么样。关于他的吃饭睡觉又怎么样。例如睡觉,他主张不要仰着睡(不尸),不要说话(不语),这很有道理,到现在还是合乎卫生的好习惯。可见他是有讲究的。可也没准儿。他又鼓吹吃点小菜和水泡饭,屈一只臂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矣”。关于他的吃,书上另外记得很详尽,那可讲究极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变味的不吃,隔宿的不吃,甚至”割不正不食“。又喜欢吃生姜,好像餐餐都吃。大约这是他老年时的考究。前几天报刊上有专文介绍孔夫子的吃经,认为现代老年人可以学习的。他一生恓恓惶惶,周游诸国。在陈绝粮,在蔡也倒了霉。路上遇着接舆唱着歌把他狠狠挖苦嘲笑了一顿:“凤啊,凤啊!德行为啥这么糟啊!今天搞政治的完蛋了!”子路问路:“你看到我的夫子吗?”碰到的是荷蓧丈人。丈人苍白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其实他们还是对他有好感的。荷蓧丈人回头好好招待了子路,子路把经过详细说给孔子听了。孔子说:“他们是隐者啊!”孔夫子有时还玩点小花招。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阳货给他赠来一头小猪,孔子探定阳货不在家时跑去拜谢他,不料却在路上碰见了。其实阳货对他并没什么歹意,只告诉他说:“你有好思想、好主张,像藏着个宝贝,不拿出来为国效力,能算是’仁‘吗?你喜欢做事,又总是放过了时机,能算是’智‘吗?光阴过得快,日子是不等人的!”孔子连声答:“好,好!我就出来任职做官了!”
-
晚明小品选注朱剑心,选注 著暂缺简介...
-
中国士人何立明采取历史纵观的角度,从殷、周开始,一直写到清代,可以说涵盖了整个有信史可查的中国古代史。对每个时代的士人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详细讲述他们的活动与贡献,显示出各自作为士人而又并不相同的命运、生活与思想和智慧。这样读下来,就能对中国古代的士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所以说,这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书,也是从一个特定侧面了解中国历史的书,对于希望了解历史和人的读者来说,确实值得一读。
-
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 著《汪曾祺自选集》由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亲力亲为自行筛选而成的自选集,也是“老头儿生前最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语)。书中收录的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包括少量诗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汇于此书,可谓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
-
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水姐 著内心鱼鱼雅雅,是指内心威仪整肃,风度优美,宠辱不惊。本书从“豹隐”开始,以一颗初心的炼成为开端,将20种动物意象与人生的每个阶段相连接,描述了10岁到60岁甚至更长时间的人生“向内求”的过程。 希望读这本书的你,也能在唾手可得的哲学文化经典里,追求如书名“鱼鱼雅雅”般的严肃清淡地活着的人生状态。
-
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略孙力平 著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化语言”,由一套典雅精致的词语系统和营造诗语的句法规则构成。在诗歌词汇和诗歌句法两大要素中,句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略》择其要者、述其大略,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大小谢诗和杜甫五言近体诗为主要考察对象,分章阐述了先秦、两汉、六朝和唐诗的句法面貌及其特色,并就古典诗歌句法研究史、古典诗歌句法描写方法、古典诗歌句法的总体进程及句法变异之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追溯和勾勒古典诗歌句法流变的轨迹,有助于从本体形式上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机制,深化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略》的作者是孙力平。
-
心情相册·慢下来林虹,郑国明,文泉杰珍视生活中的乐趣,一如珍视生命本身。“没时间”与“压力大”不能永远地被当作借口,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青春、回忆、健康、亲情不能永恒,也会消失不见,与其那里再来追悔、惋惜,何不从现在就开始放缓脚步,慢下来……
-
《诗词中国》第九期诗词中国丛刊编辑部,编诗是精美的语言,诗是华美的乐章,诗是绚美的画卷。诗是花前月下那一段深情的缠绵,诗是天崩地裂间那一幕勇敢的浪漫。诗有海到无边的大度,诗有山登绝顶的气概。诗有百花争艳、群芳尽吐的欢喜;诗有万木凋零、一枝独秀的凄美。好诗如酒,干杯不倒;好诗如茶,满口流香。春日踏青,青芜如毯,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夏日听雨,雨声淅沥,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秋日看花,花萼相辉,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冬日观雪,雪意阑珊,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晨起读诗,看旭日东升,明霞降瑞。一枝香,一壶茶。唱苏东坡大江东去之豪迈,赏柳屯田柔情似水之风流,悲岳武穆怒发冲冠之壮烈,叹李易安绿肥红瘦之凄婉。思之则心潮起伏,魂越千年。入夜读诗,有明月横窗,银光泻地。一张琴,一樽酒。吟屈大夫《离骚》成千古,赞陶彭泽园田不折腰,送李太白放歌出长安,伴陆放翁骑驴入剑门。品之则回肠荡气,慷慨苍凉。面对诗词,我们“踏遍青山人未老”;面对诗词,我们“曾经沧海难为水”。诗中有“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艰辛,诗中有“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得意。诗中有真情万种,真爱千般,惜“人面不知何处去”;诗中有热血奔腾,侠骨铮铮,痛“男儿到死心如铁”;诗中更有白虹贯日,剑气凌云,忆“铁马冰河入梦来”。面对诗词,我们豪情依旧,笑傲江湖;面对诗词,我们长歌当哭,感慨万千。诗中花开花谢,天涯游子,乡音不改;诗中潮起潮落,风云儿女,故土难离。诗中指点江山,“幕府横驱三万里”;诗中激扬文字,“一篇书是帝王师”。读诗令我们洞悉世态炎凉,读诗令我们知晓人间万象。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存身草莽亦何妨!烟雨江南,冰霜北国,精致若小桥流水,雄浑似大漠风沙,神州大地因此五彩斑斓。李杜光焰,元白混响,豪放若苏辛之迈往,婉约似秦周之绝后,诗词曲赋因此精妙绝伦。诗是一种风骨,诗是一种格调,诗是一种境界。诗是优雅的举止,雍容的谈吐;诗是丰厚的学养,博大的胸襟。故诗如其人,千姿百态;人如其诗,精彩纷呈。读罢诗书,我们咀嚼良久,余味悠长。岁月的风雨,时光的激流,都在诗中汹涌;人世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都在诗中澎湃。读罢诗书,我们思之再三,遗韵绕梁。我们视功名如梦幻,我们视富贵如浮云。清词丽句,视我为友;玉振金声,我视为邻。君不见:世上清音堪佐酒,人间至美莫如诗。
-
诗文评品陈引驰,韩可胜本书选录先秦至近代关于论诗谈文的文学理论批评篇章,所取都是在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的作品,兼顾其学术意义和美学成绩,力图呈现出中国古代诗文评的传统从涓涓细流到近代新文学诞生前夜的大致流程和风貌。
-
鲁迅自编文集:汉文学史纲要鲁迅 著《鲁迅自编文集:汉文学史纲要》原系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该书虽然只写到西汉两司马,但在这短短的十节讲义中,无论在选材、体例和观点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