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插图本俄国文学史刘文飞 编著本书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俄国文学的完整历史,上起“史事歌”和“编年史”,下至“后苏联”和“后现代”,并附有近百幅精美插画,以图说俄国文学进程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事件,图文并茂,真切可感。
-
刘心武揭秘《金瓶梅》刘心武 著《金瓶梅》: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海外影响力chao越《红楼梦》,甚至成为研究中国明代中后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参考作品。刘心武在本书揭秘了《金瓶梅》中鲜为人知的文本得失、细节关联、人物命运、写作艺术。展现了《金瓶梅》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摒弃为人诟病的情色描写。目的不在于向大众推广《金瓶梅》,而是力求通过此书让读者了解《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和人类文化史中的地位。
-
自由之旅:向极致的理想主义致敬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著本书是亚瑟?本森在人生旅途上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也是他深入探讨生活状态的作品,更是一部对欲望、追求、变化、追求成功和金钱过程中的反思治愈类心灵经典之作。本森文笔犀利、思想洞见强烈。冷眼看待和剖析我们平时认为正确而变得大众理念的一些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帮世人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告诉我们生活其实有很多面,一味地纠结于一种状态,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的思维局限,莫不如逃脱出来,透透气、换个角度来过生活。本森在论述生活之道中阐述:你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你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尤其是那种希望从束缚我们或限制我们的环境当中逃脱出来的想象力。
-
寂寞心情彬彬本书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是从百位作家的作品中精选了数百篇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及具有思想价值的精美散文,让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好的享受、文化的熏陶和生活的智慧。
-
郁达夫散文全集郁达夫 著“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一朝荣一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郁达夫先生的散文,不仅仅有对景色细腻真实的描述,更流露出作者爱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文字的洒脱之中,坦坦荡荡,无任何避讳。 《郁达夫散文全集》收录了郁达夫先生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郁达夫散文全集》包括《故都的秋》《寂寞的春朝》《零余者》等,并选编了郁达夫先生的诗《除夜有怀》等作品。这些一佳篇不仅仅是文字的盛宴,更是郁达夫先生独特个性的体现,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诉诸笔端,内容极为丰富,值得反复品味。
-
谈美书简朱光潜 著《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阐释中西美学思想精髓的心血之作。本书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又有关于具体美学问题的探讨;既谈美学思想,又讲学习美学的方法,对研究美学、理解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人间词话(插图本)王国维 著《插图本·大师经典: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以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插图本·大师经典:人间词话》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划时代的作品。《插图本·大师经典:人间词话》观点新颖,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书前的导读详细地介绍了作者和作品的情况,能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插图本·大师经典:人间词话》。
-
V.S.奈保尔:失落的黄金国[英] V.S.奈保尔 著;马群英 译《失落的黄金国》内容简介:印第安人中一直流传着有关黄金国的古老传说,在那个神奇的国度,国王浑身涂满金粉,在圣湖中洗浴。西班牙人问怎么走,土著们五指张开,随手一指:“从这儿,转那儿,再往那儿。”路越指越多,混乱一团,错误不堪。贪婪的探险者们迷失了回程的路。几百年来,为了寻找令人垂涎的黄金国,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陆续来到这里。然而,探险者的欲望注定只是一场疯狂无果的幻想。而那些被遗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始终生活在岁月赋予的无法胜任的角色中,没有面孔,没有名字,彼此利用,彼此毁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任何故事。
-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王国民 著《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这本书中60篇温暖的情感故事,让你邂逅一次次真实的感动。《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是暖心的催泪之作,《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总有一个故事,戳中你的泪点。
-
毓老师讲学记许仁图毓老读书百年,读出了活学问;教学六十余年,讲的都是实学。毓老之学重实用,实用当然要易知易行,讲学要讲到听者能懂。他说:向学子讲学,不是大师;跟老百姓讲学,才是大师。毓老讲学一贯遵循依经解经的方法,学宗孔子,接棒熊十力,讲述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仅历久弥新,而且玉润珠圆。毓老用其饱经世患的生命,启迪众多学子无尽的智慧。毓老强调,智慧无古今,要古为今用,我们读古书为的是存智慧,不要为古人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