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露西芙蔷薇之惑巧乐吱 著《露西芙蔷薇之惑》是人气青春文学作者巧乐吱的最新软魔幻类型的校园作品。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性格比较冷酷,被其他同学疏远的女生露西芙,在打扫图书馆地下室的时候不小心掉到密室,结果无意中唤醒了沉眠三百年的血族亲王萨旦。虽然是黑暗种族,但是萨旦性格单纯又可爱,在为露西芙带来数不清麻烦的同时,也渐渐用他的单纯善良的心和温暖的举动融化了露西芙冰封的内心……该小说文笔活泼流畅,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且思想正面,教育性以及娱乐性兼备,相信一定能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好评和追捧。
-
十万水军菊花神(俞波) 著这是一个所有人与所有人的故事,关乎我们曾经为之疯狂的游戏和姑娘;关乎我们似近似远的梦想和追求;关乎那一切似水流年里我们的际遇和狂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网络汪洋里的一员水军,那些呐喊与愤怒,焦虑与不安通通讲述着一场场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
陶渊明论魏耕原 著中古文学研究中关于陶渊明的讨论是热点,已有多种专著。此书从义理、辞章、考据切入,讨论的内容涉及:陶渊明的思想、政治态度,对陶诗主体风格“平淡自然”的反思,陶诗外淡内奇的审美趋向及组诗的结构特征,陶诗散文化的倾向、奇绝精拔的语言特色,重要诗、文、赋的主题,陶诗对屈原的承传以及与王羲之的书法共同体现东晋的审美风尚,陶集的自铸新词与辞书未收的疑难词的考释等。《陶渊明论》分六编二十章,从诗艺审美、陶诗批评;陶诗书画的传播等多维度、多学科的理路上展开论述,呈现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新面貌。
-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石晓岩刘慈欣的《三体》在对未来的灾难与危机的描写中创造了幻想世界,其意义在于使人类对未来的灾难有戒心和免疫力,并保持对光明和希望的憧憬。刘慈欣的小说不仅是科学主义“硬科幻”的代表,也蕴含着关注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幻文学对现实与未来的想象力,对历史社会的赋形和叙事能力,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的“文学性”,必将对既有文学创作格局产生冲击。以刘慈欣为代表的当下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既可以促使我们在全新语境下重新思考“纯文学”的现状,又可以促使我们从“科幻文学”对“未来”的想象中反思我们对于历史和当下的理解;它既与今日“科幻”题材电视、电影的风行有着相当的关联,又与所谓“技术文化”、“赛博格”、“后人类”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密不可分;它固然是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后现代转向”的标本,但显然又是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体现——在此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聚合点”上,刘慈欣创作的“文化”意义,也就格外值得多加深究。
-
我的“微言小义”卢昌海卢昌海首部“微博体”的随笔作品,汇集了作者2013-2016 年间所发表的微博文字之中的精华部分,包括人生感悟、生活点滴、读书心得、百字科普、微科学史、科学人物等部分。 作者继续精炼而极富文采的语言,对人生历练、世事沧桑的感慨,处处凸显人生的智慧、从容和豁达。对生活点滴的记录和思考于普通中见奇景。融汇文学史和科学史上的事件及人物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或考证、或记述、获八卦历史上大师们的“奇闻异事”,信手拈来,趣味十足。
-
曾国藩诗文研究黄伟 著《曾国藩诗文研究》首先通过对曾国藩与道咸同诗(文)坛的总体观照,抽绎出曾国藩与道咸同诗(文)风转捩的内在关联。继而对曾国藩诗文理念进行溯源与检视,梳理出曾国藩的文化坚守与学术抉择对其诗文旨趣与艺术取向的影响,厘清其诗文理念在祧唐祢宋诗学格局中的承祧与追求,剔抉其对桐城派诗文理念的承继与超yue。在还原文学生态的前提下,《曾国藩诗文研究》对曾国藩的创作实践(诗歌、古文、联语、奏疏)及诗文理念进行解读与考察,揭橥曾国藩这位儒家文化卫道者在晚清特定时段的文化史意义及文学影响。
-
曾朴:文化转型期的翻译家马晓冬 著; 孟华 编《中法文学关系研究丛书·曾朴:文化转型期的翻译家》选取近现代文学家曾朴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转型期的历史框架内考察他从清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翻译实践,在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对新材料的挖掘以及具体翻译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曾朴对法国文学的接受和传播,并通过对其翻译策略、翻译与创作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折射出文化转型时期的译者所面临的跨文化对话问题。《中法文学关系研究丛书·曾朴:文化转型期的翻译家》有意识地考察曾朴作为译者-作家-出版者的多重文学实践,关注译者作为“历史存在”与“翻译主体”的双重维度及二者间的互动关系,力图呈现一部更具比较文学视角的译者研究。
-
一个人的编年史周同宾“编年史”,其实是比喻,是一种夸张,是文学化的说法。书中的文字是作家从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生活的片段记录。在一生经历的许许多多事情中不难发现,国家大事可能是历史的骨架,而黎民苍生的境遇,百姓的生与死,爱与恨,乐与忧,喜与惧,则是历史的血肉和底色,没有这些,历史可能失其真,会变得冷冰冰的,硬邦邦的,不好接近。
-
文学与图像王邦维,陈明 著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播、演变等历史语境,探索图像叙事的功能,以及梳理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学图像的交流与互动情形,从而为建构新的学科分支“文学图像学”奠定基础。
-
小泉八云思想与创作研究牟学苑 著小泉八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的著名作家。目前国内外对于小泉八云的研究往往侧重某一方面,或将小泉八云的思想与创作割裂开来。《小泉八云思想与创作研究》以国际小泉八云研究的前沿成果为基础,将小泉八云思想研究与创作研究结合起来,力图对小泉八云的思想与创作状况做一整体把握,对于小泉八云的文学创作,则更多地从内部研究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本体的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