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回归历史

让英雄回归历史

元明之际,罗贯中在长期的群众创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终于写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所根据的正史,不限于《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还参考了《后汉书》《晋书》和《资治通鉴》。《三国演义》较之《三国志平话》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如果说《三国志平话》是“一分实事,九分虚构”,那么《三国演义》就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如果说《三国志平话》是刘、关、张和诸葛亮的英雄传奇,那么《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历史小说;如果说《三国志平话》中的刘、关、张、赵,已经脱离了他们的原型,沾染了太多的草莽气息、江湖习气,那么《三国演义》就是让英雄回归历史,恢复了深厚的历史感。罗贯中对三国人物的思想气质、性格爱好,有非常精准的把握,对他们活动的历史空间和历史氛围相当熟悉。在此基础上,根据拥刘反曹主题的需要,吸收民间创作的想象力,对史实进行微调,对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把流水账式的历史记载化作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

《三国志平话》中那些杜撰的官职,都被罗贯中纠正,那些荒诞无稽、离开历史事实过于遥远的情节或描写,被罗贯中果断地抛弃:

玉皇敕道:“与仲相记,汉高祖负其功巨,却交三人分其汉朝天下:交韩信分中原为曹操,交彭越为蜀川刘备,交英布分江东长沙吴王为孙权,交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吕后为伏皇后。交曹操占得天时,囚其献帝,杀伏皇后报仇。江东孙权占得地利,十山九水。蜀川刘备占得人和。刘备索取关、张之勇,却无谋略之人,交蒯通生济州,为琅玡郡,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于南阳邓州卧龙冈上建庵居住,此处是君臣聚会之处;共立天下,往西川益州建都为皇帝,约五十余年。交仲相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 (《三国志平话》卷上)

在罗贯中看来,借因果报应来冲淡三国结局的悲剧意味,过于肤浅,必须坚决删除。

诸葛本是一神仙,自小学业,时至中年,无书不览,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河。 (《三国志平话》卷中)

《平话》的本意是神化诸葛亮,但客观的艺术效果是将诸葛亮妖魔化,把诸葛亮写成一个装神弄鬼的妖道。

来日,张飞引数十人,至历阳衙前下马。有百姓、官吏皆言庞统不仁。张飞持剑入衙。至天晚,听得鼻气若雷。张飞连砍数剑,血如涌泉。揭起被服,却是一犬。(《三国志平话》卷下)

《平话》把刘备集团的第二号智囊写得如此不堪。在罗贯中看来,丑化庞统,也就间接地贬低了刘备和诸葛亮。

曹操又骂:“尔料诸葛不敢正视,料吾有似草芥,尔有篡位之心!”令人斩杨修。(《三国志平话》卷下)

杨修的父亲杨彪是拥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杨修露才扬己,介入曹丕、曹植的嗣位之争,触犯曹操的忌讳,招来杀身之祸。《平话》把杨修之死的原因简单化,妄图篡位的罪名令人莫名其妙。

又数日,至云门关。反将杜旗要战,有老将王平三千军取云门关。数日不下,军师斩了王平。(《三国志平话》卷下)

街亭一战,王平脱颖而出,开始获得诸葛亮的赏识。《三国志》载,建兴九年(231),“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去世,“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延熙七年(244)的汉中之役中,王平临危不乱,力排众议,以三万守军顶住了曹爽十多万军队的进攻,一直坚持到费祎率援军到达。而《平话》却说诸葛亮因王平攻关一时受挫就把他杀了。不但把王平之死大大提前,严重有违史实,同时贬低了诸葛亮和王平的形象。

罗贯中从《三国志平话》等说话艺术和戏曲艺术中得到启发,首先在大的方向上,继承了以下三点:一、以蜀汉与曹魏的对立作为主线,以东吴作为陪衬。在蜀汉与曹魏的对立中,以蜀汉为主。加强拥刘反曹的主题,充分地利用各种负面的材料抹黑曹操,将曹操定格为奸雄而兼能臣的双重人格。美化刘备,赞扬刘备的仁义和坚忍。二、将诸葛亮定位为临阵指挥的蜀军统帅,将刘备定位为知人善任的英主。三、罗贯中从宋元的说话艺术和戏曲艺术中吸收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为其拥刘反曹的倾向服务,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

罗贯中让英雄回归历史,让他们回到比较严格的历史时空。三国故事从历史到英雄传奇,又从英雄传奇回到历史,似乎是转了一个圈,回到了起点。其实,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回归历史的英雄,是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已经不能完全等同于《三国志》里的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比《三国志》里的原型更为高大,《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比历史上的曹操更加具有奸雄的特质,更加有血有肉。《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比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更加富有戏剧的色彩。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推到舞台的中心,使其成为军事智慧和政治智慧的化身。如陈翔华先生所说,《三国演义》以“隆中策”为全书的“主脑”,“罗贯中这一艺术构思,显然是对《三国志平话》以及前代其他三国故事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三国志演义〉史话》)。刘备在得孔明以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不成其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所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不出则已,一登场就成为舞台的中心。小说也变得风吹云动,精彩纷呈。诸葛亮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让读者为之屏息凝神。诸葛亮所有的对手,都成为他的陪衬。他是刘备集团实际上的灵魂,成为一位身系天下安危的丞相,成为一个集公、忠、勤、能于一身的完人。当《三国演义》普及全社会,渗透沁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以后,诸葛亮最终成为一个民族的偶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