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楹联的特征与分类
一、楹联的特征
楹联独具特色,不仅具有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还具有广泛的生活实用性和精妙的和谐性,是一种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它是高雅的文学,也是通俗的、大众的文学,千百年来久盛不衰、底蕴雄厚,在当今中国辞赋、律诗、词曲等各种古典文学体裁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在不断发展。其特征主要有:浓郁的文学性、广泛的实用性、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充沛的趣味性、严密的格律性。
(一)浓郁的文学性
楹联讲究字句精练,寥寥数十字之中,写景、抒情、叙事、说理样样皆有。精彩的楹联和诗词一样韵味悠长,值得反复品味。正因如此,郭立志在《曾文正公联语辑录·序》中写道:“联语亦诗余也。”胡君复在《古今联语汇选初集·序》中将楹联称为“对偶文之余绪”。
(二)广泛的实用性
楹联是一种实用文体,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楹联在具备实用性之外,同时也十分强调文采。从某个方面来讲,它是一种饱含中华文化元素,契合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实用性文体。
(三)鲜明的民族性
楹联是中华民族独创,带有鲜明的民族性。首先,民族性体现在楹联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心理习惯和特点。很早的时期,中国人就有了“阴”“阳”的概念,用辩证观点来看待世界。这也就是对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其次,民族性体现为楹联之根是扎进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的沃土之中的。楹联的产生,与中华民族悬挂桃符的习俗是分不开的。
(四)强烈的时代性
楹联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它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当时的精神风貌。时代在变化,楹联的内容与形式,都将随之发生变化。每一个时代的楹联,都必然或多或少带有当时社会的印记。
(五)充沛的趣味性
古今流传的很多楹联,就是用特殊的修辞手法和巧妙的对仗形式,传达风趣、诙谐的旨趣,使人津津乐道,印象深刻。楹联有其“雅”的地方,能与唐诗宋词元曲平分秋色,同时也有其“俗”的一面,能和谚语、谜语、歇后语归为一类。
(六)严密的格律性
由于后面的章节对楹联的格律性有详细阐述,此处就不赘述。
二、楹联的分类
楹联的分类是楹联学体系中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但由于学者研究角度、归纳分类的方法不同,所以各类关于楹联的著作对其分类尚无一致的分类标准,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姿态。随着历代学者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研究,楹联分类标准将会更加完善和合理,逐渐规范和科学。现将先辈学者在著述中对楹联的分类举例如下:
❶《楹联丛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它的作者是梁章钜(1775—1849)。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清代官员、经学家。曾任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晚年从事诗文著作,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其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
续表
❶中国楹联学会系由中国文联主管、经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成立于1984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拥有一大批楹联艺术家、楹联理论家、楹联书法家及楹联活动家,声名远播。中国楹联学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楹联习俗”的保护单位。
以上表格中的楹联著述对楹联的分类标准“和而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著述对楹联分类标准不统一。例如: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其分类方法注重于楹联的主题和用途,是对当时楹联创作背景的实际反映。《楹联集成》其分类的方法则是按用途来划分的。上述楹联的分类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大致如下:按照创作方法来分,按照使用的场所来分,按照创作背景来分,按照写作要求来分等。
在各种楹联成书及相关理论书籍中,楹联的分类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按楹联字数的多寡分,分为短联、中联、长联和超长联。但以多少字为标准,多少字为短,多少字为长,长短的界定标准不一,尚未形成共识;按文辞的性质分为诗句型、词句型、文句型、口语型、混合型等;按表达功能分为叙事联、状物联、抒情联、勉志联、论理联、讽刺联等;按应用范围分为胜迹联、节日联、婚联、寿联、挽联、题赠联、行业联、庆贺联、广告联、游戏联等。
本书综合以上方法将楹联分为:修身楹联、题赠楹联、养生楹联、巧对楹联、山水楹联、园林楹联、祠庙楹联、行业楹联、庆贺楹联、哀挽楹联、谐趣楹联、集句楹联。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见,仅供读者参考。
律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名胜古迹处的楹联:茅盾纪念馆一代文章推《子夜》,毕生心血似《春蚕》。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南侧)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北侧)如婚嫁楹联: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再如节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联)劳工神圣千秋乐;赤县欢娱五月红。(五一劳动节联)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其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