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劲风口上大唐关
公元829年11月,南诏国(今云南一带)发动大规模侵唐战争。12月,南诏军队攻陷成都西郭,大掠妇女、工匠数万人及珍宝无数而去,给四川带来深重的灾难。
公元830年10月,一代名将李德裕临危受命,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开始了确保蜀地平安的艰巨工程。他“南入南诏,西达吐蕃……访以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皆若身尝涉历”(《资治通鉴》)。在奏准朝廷后,李德裕在大渡河北岸、黎州(今汉源清溪)以南建城堡守之,“蜀人粗安”。
时隔千年,1908年8月5日,英国著名的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伫立大相岭南麓的一处山头,手持相机,食指轻点,拍下了一张全国仅存的唐代州一级城市的全貌。这座古城,便是当年李德裕所筑的黎州城,如今的汉源清溪镇。
照片上呈现的这座唐代州府,坐落在一处山间台地上。它城墙四合、墙堞可数;城内街巷纵横、树木掩映;民宅白墙黑瓦、错落有致;衙府书院俨然在目、气象非凡。画面完整地显示,这座看似宁静、祥和的古城,三面临深涧巨壑,一面倚巍峨高山。因此,它更像是军事重镇、戍边雄关。
连天的烽烟早已在清溪散尽,如今,它活在“清风雅雨建昌月”这句广为人知的民谚中。它以山呼海啸般的劲风,与雅安的朦胧烟雨、西昌的银盘明月,共同成为川滇古道上的三大特色之城。
堪比皇城的城门
从成都出发,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大相岭后,公路右侧有一块大台地镶嵌在群山之间。台地上,一大片鳞次栉比的房屋,令乘车人在大相岭盘山道上的枯燥顿消。那里,便是清溪镇。
作为一座扼西南边地通往四川内地交通要道的重镇,清溪的高大城门和逶迤城墙,应该是它最外化的特征。威尔逊拍摄的那幅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更使我对古城的城楼城墙充满遐想。
清溪的老街虽有九街十八巷,但主街只有两条,一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南北向的那条主街,街面上还残留着零落的石板,两旁的民居多是一楼一底的木结构老屋,院内大天井套小天井,古朴而幽深。从各家各户的屋檐垂下的长串长串的玉米棒子,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令人感觉不是进入市镇,而是身处农舍。
我沿这条主街北行几分钟,如今仅存的清溪古城北城门——武安门便赫然在目。
因有城门下低矮的老民宅的衬托,北城门显得超乎我想象的宏伟。我上下打量高高在上的城堞和光线昏暗的门洞,才感觉到它是实实在在的雄关。据目测,不算已倾颓的城楼,仅城垣便近10米高,门洞的高度约6米。宽敞的门洞,当时的驷马高车可疾驰而过,帝王的皇辇也畅行无阻。而门洞的进深,竟罕见地有10多米,也就意味着城墙的厚度接近10米。如此高大厚实,甚至可以和历朝历代的都城城门城墙相媲美。清溪作为一个州一级城市曾经的辉煌,由此可见一斑。
清溪北城门目前的形制和规模,应该是明代的遗存。据《清溪县志》(嘉庆版)载:“今城,即(黎州)安抚司城,唐韦皋(唐代名将,曾任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的前任)筑土为之;明初,成都右卫千户朱正,因旧址,甃(用砖或石砌墙)以石,高二丈五尺,周七里七分。”
清溪的深堑高墙,没有辜负历代占有者的厚望。唐代韦皋、李德裕以此为龙头,协调大渡河北岸沿线的其他城堡,有效地抵御了南诏的进犯,确保了一方平安;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前锋大将郑永和渡过大渡河,欲经清溪北上雅安,为企图夺取成都的石达开开路,结果被清军阻于城坚地险的清溪城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进入汉源境内,寻机北上,四川军阀刘文辉奉蒋介石之命,将前敌指挥部设在清溪城内,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阻击红军。
遗憾的是,威尔逊照片中完整地环绕清溪城的城墙,以及其余三座分别称为省耕门、阜财门、通化门的城门,已荡然无存。北城门得以幸存,在偶然中也因为当地居民对文物的竭力保护。
当我在门洞的甬道里徘徊,感叹这道城门命大福大时,居住在墙根的一位老人告诉我,“文革”时,造反派在门洞里已打了炮眼准备放炮炸毁北门。但是,这位老人的房屋是倚城门而建,古城墙的墙体便是他房屋的一堵山墙。面对造反派的威胁恫吓,老人寸步不让,决不搬家。本已安装完毕的炸药,也就始终没有炸响。
征得老人同意,我进入他家。他搬开靠城墙墙体摆放的木柜及杂物后,乌黑厚实、棱角分明的古城墙墙砖在幽暗中闪烁着深邃的历史之光。他凑近城墙,用手抠着砖缝的粘合物告诉我,这砌墙的灰浆,是用石灰加糯米浆、蛋清调和而成,不会风化。我试着使劲抠了几下,这灰浆果然如水泥一样坚硬。
如今,这座仅存的城门,仍是古镇居民进出的通道。尽管车辚辚、马萧萧的军旅已从门洞里远去,但有了它,整个清溪镇便有了沧桑之感。
建筑完备的文庙
曾作为州城的清溪,城内除了军营、校场,还曾有衙署、学署、考棚、文庙、祠堂等28座建筑物,以及10多座牌坊、楼亭。遗存中保护得很好的,当数文庙。它是四川仅存的8座文庙之一,也是雅安境内仅存的文庙。
文庙位于镇东。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完整的文庙:它那具有皇宫般气势的标志性建筑“万仞宫墙”巍然屹立不说,墙体两侧的贤关门、圣域门也是旧时原样。
文庙原称孔庙,是每年祭祀孔子的场所。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全国各地的孔庙因之改为文宣王庙,简称文庙。明清以来科举考试均在文庙进行,故也称学宫。
面南而立的万仞宫墙,是整个孔庙建筑群的首端。其名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意思是以万仞高墙形容孔子的学识渊博高深。万仞宫墙之东的圣域门,是文人墨客祭祀孔庙的专用通道;朝南的贤关门,则是各级官员拜谒孔子的专用通道。万仞宫墙的中部,还隐藏着一道门。此门与墙体浑然一体,只有此地出了状元,才可破墙开门。
按规矩,我应该从圣域门进去,但此门已被砖石封闭多年。在文庙义务看护人杜大爷的带领下,我走过贤关门前的下马石,从此门进入庙内。
庙内的参天古木,掩映着文庙的大门——棂星门。这是文庙的第一进建筑。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石牌坊,前面的门框上,有新科状元打马游街的雕像;门框后面,则雕刻着武状元受人恭贺的场面。石牌坊的顶部,有四根龙缠冲天柱,系镂空雕刻,工艺精湛;中部是丹凤朝阳、双龙抢宝浮雕;下部则是书有“棂星门”的石匾。
过棂星门便是泮池。池上有宽约1米的石拱桥,俗称状元桥。此桥并非状元才能过,而是以状元桥之名提醒过往此桥的学子,要以取得最高功名为奋斗目标。我在桥上伫立,只见泮池形如半月,池水碧绿,锦鲤游弋。
过了状元桥,便径直进入戟门。戟门是文庙第二进建筑的大门,两旁分别是乡贤、忠义、官宦、节孝祀祠。穿过戟门,便是一个铺满方形石板的正方形大院,正前方便是文庙的大成殿。
首先吸引我的,是院里的三棵古树。一棵是难得一见的高龄紫荆树,植于300多年前。它那需两人才能合抱的树身,已完全没有树皮,其裸露的躯干呈古铜色,其表面暴凸的纹理如虬须,但仍枝繁叶茂。观赏此树,令我想到白发红颜秃顶的人间寿星。另外两棵树是百年桂树。杜大爷告诉我,两树分别是金桂和银桂。只见两树树冠如巨伞,为这四合院平添了几分清幽。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因此,祭祀孔子的大殿称为大成殿。清溪文庙的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结构,琉璃红瓦,青石铺地。其殿宽五间,宽度约21米;进深三间,深度10米多一点;其总高度为11米。如此体积的大殿,自然会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据杜大爷介绍,此处原为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的玉渊书院,是雅安境内最早的书院,在当时远近闻名,仅比白鹿洞书院晚26年。该书院毁于兵燹。清嘉庆四年(1799年),在书院遗址上始建文庙,几经兴废后,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全部落成,费银2万多两,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
清溪文庙的主要建筑不但保存完好,其大成殿正面台基上的龙首向天、咄咄逼人的盘龙石雕,大成殿侧边的古朴典雅的礼乐亭,大成殿台基下的一对虎视眈眈的神兽,均为文庙始建时原物。因此,到清溪文庙一游,可对古代文庙的形制和设施有一个整体了解。
异香的牛肉汤锅
由于清溪位于大相岭下的山地平台之上,其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与山脉河谷的走向一致,因此,每年春季乍暖还寒之时,西北高原的气流依山顺势,沿着几条沟口正对清溪的河谷俯冲而下,最大风级可达10级。每年夏季,冷热空气又在清溪形成强烈的对流、相持,造成劲风雷雨天气。清溪附近的一座风洞山,因山上的一个溶洞洞口的劲风声如雷鸣、势若狂涛,从而成为汉源八景之一的“风洞涛声”。
出清溪南门,沿南方丝绸之路古道而行,有一副刻于悬崖之上的对联“山横水远”,这是南方丝绸之路汉源段著名胜景之一。相传唐大历年间,一位名叫李子谷的儒生行至此处,见山形险绝,写下“山横”的上联,并请人刻于崖上。800多年过去了,一直无人对出下联。直到明天启年间,一位学子行经此处,写下“水远”二字,才圆满地续出下联。山横水远,形象地概括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崎岖漫长,成为这条传奇的国际商贸通道的生动写照。
清溪得天独厚的日照及风大干燥的气候,很适宜花椒树生长。这里的花椒,自唐元和年间便被列为贡品,自此名声在外,清溪也就成为公认的“历代贡椒之源”。我们在清溪郊外、大相岭南麓的坡地上放眼望去,花椒树成片成林,无际无边。如今,花椒仍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不知是否是清溪的花椒调味去腥的功效奇特,清溪的黄牛肉汤锅誉满川西。对此早有所闻的我,在108国道泥巴山清溪收费站前后长一两里路的两旁,便看到一家挨一家的清溪黄牛肉馆。其店名各不相同,但“清溪黄牛肉”这个主题词均嵌于其中。
谁家正宗,我颇为踌躇。经当地人指点,我进入其中一家。据店主介绍,清溪黄牛肉的卖点概括地说,一是当地贡椒,二是跑山牛。而做法不是传统的炖、蒸、拌、烧,而是类似火锅。
当菜品端上桌后,只见铁锅里红汤油亮,满桌洋溢着与重庆火锅不同的奇香。汤中的牛肉呈块状,入口细嫩化渣。店主告诉我们,一定要蘸油碟吃,那才吃得出来清溪黄牛肉的独特味道。我遵嘱蘸了油碟再吃,果然感觉不一般。细细品尝,感觉辣味爽口、麻味醇厚,并略带炒花生的酥香和大蒜的芳香,那是多种调料复合后产生的难以言喻的鲜香。我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问店主这油碟到底有啥名堂。店主笑了笑说,好吃,就多吃点嘛。并不回答我的问题。这是商业秘密,我能够理解。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清溪,古貌依稀,唐风犹存,文脉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