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而不露为至美

藏而不露为至美

以前我曾谈到,现如今的京都缺少平安时代的风貌和资料。而“风俗博物馆”在弥补这种缺憾的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在这回文章中,我想谈谈在该博物馆看到“十二单”等展品后的印象。

风俗博物馆里有不少巨大的模型,展示了平安朝贵族的宅邸和生活样式。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配备了当时贵族穿用过的服装。

不过,这些并非从千年以前遗留至今的原物,而是原模原样的复制品,看上去相当精妙。

这也是因为该馆的馆长是制作僧人法衣的“井筒”公司总经理,对相关古代资料非常了解。而最令我为之叹服的就是“十二单”。

毋庸赘言,“十二单”是平安朝贵族女性的正装礼服。而此次我还观赏到该馆女馆员现场穿着“十二单”的全过程。

女模特先穿好相当于内衣的衬裙。已婚女子穿红衬裙,未婚女子穿浓色即深紫色衬裙——这是规矩。

然后,在衬裙外裹上仍相当于内衣的单衫,为白色。协助者帮模特从肩部穿袖合襟,并在腰部系带。

接下来就要加穿各种颜色的袿衣。首先是一层艳绿色袿衣,也必须严整合襟并系带。然后,再一层一层地穿上白色和红色等袿衣。

在穿正装时,还要在此之上加穿稍短的黄绿色唐衣。最后,再穿上拖着长长裙裾的裳。

常规的十二单着装至此完成。据说,唐衣和裳可根据个人身份和爱好略有不同。

那么,这就算穿好十二层了吗?其实不然。据说,包括袿衣和裳也就是七八层,有时只穿四五层。

总而言之,尽管号称“十二单”,却并非每次必穿十二层衣裳。

据说,穿“十二单”须根据季节来增减袿衣和改变衣料,通过这种方法来应对酷暑和严寒。而在供人观赏时,就露出近十二层襟领,以显奢华艳丽。

在我观赏时是由该馆的女馆员当模特,并由其同事协助穿衣的。就在衬裙上一层一层加穿袿衣的过程中,眼看间模特完成了华丽变身。

当十二单穿着完毕之后,模特右手拿起一把大折扇,微微低头款款而行。

看到这个场面我恍若见到了《源氏物语》中的紫姬,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如果说还有一点不同之处,那就是模特的头发较短,所以只是束在脑后而已。

因为当时的女性都要留长发,甚至比身高还长二三十厘米。所以,如果穿上十二单无疑会与背后拖在地板上的黑发相映成趣。

然后,女模特慢慢屈膝跪坐下来。

这时,外罩唐衣的下摆闪现出色彩艳丽的袿衣图案。

平安时代的高贵典雅就是这种境界——我不禁看得入迷。这种华丽变身确实令人叫绝。

在这十二单穿衣秀的过程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后来女模特侧坐时的姿态。

此时,女模特像平安朝贵族女性那样用大折扇遮住面孔,因此看不见她的表情。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反而愈发想看到她的容貌。

说起来,其实我此前已与她会面寒暄过,而且观看了她穿十二单的整个过程。

然而,我现在仍然不顾一切地想去她面前拨开折扇看看。

但是,从我这里能看到的只有从唐衣下摆露出的艳丽袿衣。不,在平安时代,除了这些肯定还有乌黑长发柔顺地披散在彩衣之上。

女子身穿美艳盛装却以扇遮面,任何男子无疑都会产生一睹芳容的冲动。

然而,当时的高贵公主们却极少让男性看到自己的容颜。

正因如此,男人们才会在听说某家公主美若天仙时趋之若鹜,并接连不断地送去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篇。

如此这般,尽管他们以为终于有机会接近公主,却仍然隔着帷帘和屏帐难见其真容。

其间即使偶尔凭某些动作看到了公主的身影,可面部仍然被折扇遮挡。

莫非是因为平安时代的公主们都知道越遮掩越能挑动男人们的好奇心,所以才不轻易露脸?

那么,话题马上转到当代。现如今的女性化妆与那时比起来格外鲜亮,有时甚至是浓妆艳抹。这样是不是过于尽态极妍了呢?

虽说古代与当代相比,女性的时尚和生活方式都相差很远,但我觉得还是不应忘记男女之间能激发想象力的爱情成熟过程。

我虽然不是世阿弥[1],但也许“藏而不露为至美”现如今依然是美的原点。

注释:

[1]世阿弥(1363—1443),日本室町时代能乐演员,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在其戏剧理论中倡导“幽玄”意味,即藏而不露、优美微妙、安详深远的意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