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一米陌生人”婆媳
近年,有一个“一米陌生人”的说法,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之间。
子女与父母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小时候,父母的怀抱是我们温暖而安全的港湾,他们教会我们学语学步,穿衣吃饭,认识外面的世界,我们儿女的眼里也只装得下父母大大的怀抱。但是一转眼我们长大了,一转身,远离了他们,我们步履匆匆地追赶着外面的世界与时代,与身后守望着的他们渐行渐远。
但最令他们伤感的,不是越来越远的身体距离,而是越来越远的心与心的疏离与漠然。我们当儿女的愿意把笑脸送给别人甚至是陌生人,却把最差的脾气与不耐烦留给父母。我们愿同陌生人寒暄,却很少与父母促膝长谈,就算是打电话,也往往超不过三分钟。白发早已爬上父母的发际,我们却对他们的牵挂与付出,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有时会嫌烦。
想想看,你是父母的“一米陌生人”吗?——你陪父母逛街吗?你陪父母散步吗?在外工作的你常给父母打电话聊天沟通吗?你有心事会对父母说吗?你对他们的絮叨会不耐烦吗?你知道父母最近一次生病是在什么时候吗?你知道父母最爱吃的菜吗?你知道父母的爱好吗?过年了你会回家陪父母过年吗?……
我作为人之女,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思考的同时,我也留心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往往被更多的人所忽略。
那就是,如果你是已婚人士,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还有另一半的父母。譬如我,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先生的父母,就是我的公公婆婆。
我自忖不是自己父母的“一米陌生人”,我把父母接到身边与我们一起生活,衣食住行基本都在我的视野之内,只要有时间,我也经常陪他们散步、聊天。
在此基础上,我在反思,我是否是一个“一米陌生人”儿媳呢?
公公婆婆在北方,离得远,平时难得一见,所以一般到过年时,我都会主动提出去陪公公婆婆过年。自己的父母常能看见,过年不在一起他们也能体谅,不会见怪。
先生说这让他少受很多夹板气,不用发愁过年究竟要往哪边走!他有些同事、朋友,年年为去哪边父母家过年而头大,有个朋友基本每年只好两边跑,整个一个年都风尘仆仆地在路上奔波了,一到过年,朋友就喊害怕。
今年冬天很冷,数十年不遇的寒流来袭。南方很冷,北方就更冷了。有人可能说,北方有暖气啊,屋外屋里是冰火两重天。可是他可能不了解,有暖气的只是北方城市里集中供暖,北方广袤的乡村还是没有集中供暖条件的,顶多家里自制一个土暖气炉子,但那不太顶事儿,屋里还是冷得厉害。
我提前看了婆婆那里的天气预报,气温要降到近零下二十摄氏度了。上海也要强降温。未雨绸缪,我赶紧买了两个质量非常好的电焐子,一个给了妈妈,一个马上给婆婆寄去了。
婆婆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年纪大了,腰腿就有些不对劲儿,经常这里那里小疼。用电焐子热敷,对她的腰腿有好处。老人用电暖具,安全是首要的。老人都怕冷,把这个电焐子放被窝里,一整夜都暖和。
电焐子寄出去之后,我给婆婆打了个电话,我说:“娘,过几天要冷了,给你寄了个电焐子,晚上放被窝里暖身子,充电几分钟就行了,能暖一晚上。娘,你看着说明书用。”
婆婆能认得几个字,说明书基本能够读懂。
婆婆在电话那头说:“俺好得很,别瞎花钱儿,外头挣钱儿不容易,俺没事儿,俺们北方人经冻……”
但我透过电话,仿佛看见婆婆的笑意洋溢在皱纹里。
婆婆家所在的冀中平原一带,称呼母亲都叫“娘”。先生离开老家在外工作十多年还是改不了口,回到老家就一口一个“娘”。
我这个南方儿媳虽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开口叫婆婆“娘”。婆婆很开心。感觉这个“娘”字一出口,婆媳之间便自然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熨帖和亲切。
记得有一年国庆长假前,公公婆婆说他们想孙女儿。长假时,我们就带上孩子们去了一趟婆婆家。见到乖巧的孩子们,老两口喜得合不拢嘴,争着抢着要抱要亲。
我总是嫌自己不够苗条窈窕,可是婆婆见到我就直嚷怎么那么瘦,再瘦一阵风就刮走了,怪我不肯多吃东西。她说:“孩子们都那么大了,傻吃蒙睡呗,胖点怕啥?身体好就行。”我暗地诧异,婆婆的话与我妈说的话怎么惊人地相似!
院里的几棵枣树上满是红彤彤的大枣,像无数的迷你红灯笼,公公用竹竿敲了几下,枣雨纷飞。洗过,一尝,真甜啊,比我在上海买的甜多了!我正吃得欢,婆婆说:“生枣可不能多吃,吃多了胃会难受。你喜欢吃,我拿去煮熟,煮熟的枣子吃多点也不要紧。”
中午秋阳当空的时候并不觉寒意深浓,早晚还是相当凉,我带的衣服不够厚实。婆婆戴上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给我做厚睡衣。她还量了孩子们的小脚样子,赶做几双合适的小鞋子。婆婆的手巧得很,给孩子们做的虎头鞋穿出去,邻居们啧啧赞好。
在家的几天,每天早上婆婆给都我冲一碗鸡蛋花。
穿着婆婆一针一线缝制的又软又暖的睡衣,喝着滚烫的鸡蛋花,那种温暖直达心底。
婆婆又特地去换了二十多斤花生油,说:“这油香,你们带回去,现在油那么贵,省得花钱买。”先生担心这油上不了飞机,我也怕麻烦,就说不带了。婆婆说:“那有机会给你们铁路托运吧。”
婆婆看上去胖乎乎的,其实她身体并不怎么好,还有高血压,大概是北方人吃得咸——婆婆炒什么菜都搁一大把盐外加一大勺酱油。
盐吃多了对血压是有影响的,我告诫过婆婆多次,可她大半辈子的习惯就是改不了。早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方子,说用洋葱泡红葡萄酒,喝了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疗效。我赶紧剪下小方子寄给婆婆,叫她喝着试试,看有没有效果。令人欣喜的是,不久婆婆打电话来,说方子很管用,她现在控制血压的药也少吃了。我真的是非常欣慰。
公公婆婆一生节俭,省吃俭用供三个儿女读书,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不容易,所以我非常敬重我的公公婆婆。
前年去婆婆家,看婆婆泡洋葱的红葡萄酒是那种十块钱左右一瓶的,与动辄数百上千元一瓶的高级红葡萄酒比起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就这种葡萄酒,在婆婆看来都是非常昂贵的,她喝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一滴都舍不得浪费了,看得我心直酸。
看婆婆不舍得买好点的葡萄酒泡洋葱,我和先生背着她冒着大雪搬了一大箱子回来。回上海后,我估摸着那一箱葡萄酒喝得差不多了,又寄了点钱给婆婆,告诉她:“娘,一定要买葡萄酒坚持喝,别不舍得花那点钱,身体是最重要的。”
临行的时候,我塞给婆婆万把块钱,我说:“娘,给你点钱,先花着,不够了就告诉我们。”婆婆不要,说他们在家不缺钱花,我们在外花钱的地方多。没办法,我趁她不注意,悄悄塞在褥子下面。等坐上车了,我给她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娘,钱在褥子下面,别弄丢了。”
巴尔扎克说过,母爱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母爱,是自然而简单的,也就是说,当婆媳之情化为母女之爱的时候,婆媳之间就不再难以相处。当你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叫她一声“娘”,体恤她,关怀她,你们之间情同母女,你会发现,婆媳之间的相处,也一样地自然,一样地简单。
人与人、心与心其实都是相通的,什么叫投桃报李?婆媳相处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一个家,有了婆与媳的祥和,才有整个家的祥和。
有了这样的祥和,我相信,我与婆婆之间,就永远不会成为“一米陌生人”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