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实景中的幻象

古都:实景中的幻象

引语

就世界范围来说,作为一座持续不断的都城,京都大概仅次于君士坦丁堡,或许是世界第二悠久的王权所在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京都完全称得上是一座千年古都。1894年,京都市隆重庆祝平安京建都1 100周年,从历史的脉络而言,也是完全成立的。

在1887年创建了东京美术学校、后来出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主任、在中国以《茶书》的作者闻名的冈仓天心,在对中国、印度做了考察之后,1903年在美国出版了一本用英文写的著作《东方的理想》(The Ideals of Ea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rt of Japan,日文将其译为《東洋の理想》或《東邦の理想》)。在书里他不无得意地写道:“依据这些藏品依次对历史上著名的亚洲文化的财富进行研究,只有日本能够做得到。皇家的珍品、神社、被发掘出来的古墓等,显示了汉代手法的精巧的曲线。奈良的寺院里藏有丰富的体现唐代文化的物品,而且还有许多体现了当时兴盛的印度美术的物品,当年的印度美术给予奈良时代的古典创作很大影响。这些引人注目时代的宗教上的仪式和人生观就不必多说了,连音乐、发音、礼法、衣裳等也(在日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这对日本人而言,自然是祖上传下来的珍宝。此外,在大名[1]的宝库中也收藏了丰富的属于宋和蒙古时代的美术品和写本,这里面有不少在蒙古人征服的时代中甚至在中国本土也消失了的美术品,还有在明朝时代丧失的写本。这些在日本依然具有生命力,有些现代的中国学者纷纷来到日本,以寻求他们古代知识的渊源。因此,日本是亚洲文明的博物馆,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博物馆。”(冈仓天心《東邦の理想》,岩波书店1976年,第28—29页)

对此周作人也很有感慨,他在《日本之再认识》中写道:“我很爱好日本的日常生活,……第二的原因,这可以说是思古之幽情。我们那时又是民族主义的信徒,凡民族主义必含有复古思想在里边,我们反对清朝,觉得清以前或元以前的差不多都好,何况更早的东西。听说从前夏穗卿、钱念劬两位先生在东京街上走着路,看见店铺招牌的某文句或某字体,常指点赞叹,谓犹存唐代遗风,非现今中国所有。这种意思在那时大抵是很普通的。我们在日本的感觉,一半是异域,一半却是古昔,而这古昔乃是健全地活在异域的。”(《知堂乙酉文编》,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第144页)6年的留学生涯,周作人一直待在相对比较新的东京,他没有到过京都,如果他在京都有过体验,他的这一感受也许会更深切。

今天全世界的人,对京都的印象,就是一座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古都》,已被翻译成世界各国的文字,影响深远,策划成各种文字的旅游宣传画册,年年更新。走进京都或全日本的各家书店,有关京都的杂志和书籍,汗牛充栋,鲜艳雅致的图片,诱人眼目。京都对外的卖点,就在于它古老的历史,这是一座无法撼动的古都。

各色旅游者(包括日本人和外国人)在各种导游图册和指南说明的导引下,纷纷来到了架构在悬崖上的清水寺本堂,对它奇特的构造和久远的历史遗痕发出了满心的赞叹。从石板坡道上望过去的夕阳映照下的八坂塔,也让人感到深深的陶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金阁寺和银阁寺,总要去打一下卡;祇园一带的小街小巷内,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一家家售卖古色古香手工制品的老铺,不时还可见到身穿香艳和服的艺妓在身边款款走过。穿梭在寂静的街巷间,尤其是城市的四周,古老的神社和佛寺,传统的平屋或两层的町屋,随时会映入眼帘。于是,人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京都真是一座古都呀!

人们看到的,当然都是实景,并非影视城里搭建出来的假古董。可是我要说,京都作为一座古都的意象,或者说作为一个古都的符号,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由诸如《和歌名所物语》《都林泉名胜图会》《都名所图会》等这些江户时代以来的各种绘本、图册、俳句、短歌、物语以及近代以后的文学作品、图片、演剧和电影、歌谣等共同营造出来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创作者和接受者有意无意间共同酿制出来的一种与实像交叠在一起的幻象。事实上,在今天京都中心城区内,人们所见到的寺院、神社之外的建筑物,早于近代明治时期之前的,已是凤毛麟角。矗立在市中心的诸如位于三条通富小路交叉口的家边德时计(钟表)店(建于1888年)、京都东正教堂(1901年)、至今仍然用作京都府办公大楼的旧本馆(建于1902年)、原日本银行京都支店(1907年)、现在仍是摩登的酒店和餐厅的长乐馆(1909年)等西洋式的近代建筑,年代恐怕比你所见到的看上去古色苍然的旧式房屋更为悠久。

在这一章里,我想沿着时间的纵向轴,跟各位一起来考察一下平安时代之后至近代之前的京都的一些历史沿革,或许可以拨开一些蒙罩在京都意象上的虚幻面影,或者说可以对古都这一符号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当然,我绝对无意对古都的意象进行整体性的颠覆,只是想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更为原色的京都图景。


[1]类似于中国地方上的诸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