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京的营造

平安京的营造

平安京根据各个坊的间隔,从北到南,设计了九条东西向的大路,由北而南,依次是一条至九条(实际上共有13条),宽度并不一致,大约在24米到50米之间,它的称谓和道路的基本路径,到今天仍然保留了下来。九条大路之间,则有各种小路(共计22条)。中下级官吏和仆役随从等为主的居民,大都居住在坊里。有意思的是,平安京虽然没有环绕四周的城墙,每一个坊,却是与长安、洛阳一样,都有用土垒围起来的夯土墙,居民进出,要经由南北的门,面朝朱雀大路等大道的一面,不许开设门墙。有官爵的上层人物,被分到的使用地相当宽敞,最大的有将近10 000平方米,可以营建豪奢的大宅和宽大的庭院,而一般的庶民,其分得的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多一点。听上去好像也不小,但这并不是居住的房屋面积,一般而言,他们只是用其中的一部分来建造狭小的住宅,其余则辟作稻田菜畦,以充作日常的营生。虽然平安京里也仿造长安和洛阳,设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市场,但一般小民应该没有那么充裕的钱财来消费。由此看来,平安京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屋檐相接、房舍楼宇鳞次栉比的城市模样,实际上还很有些田园风。城市的人口,那时自然没有严密的统计,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测,9世纪时大概在12万人左右(高桥昌明《千年古都 京都》中译本第9页)。顺便说及,平安京其实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规划全部建成。连年的大兴土木,征调劳役,使民众颇受其苦,国家财政也是捉襟见肘。再加上那时日本本州的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青森县、岩手县一带,还没有归顺大和朝廷,时时与朝廷作对,朝廷不得不征调数量庞大的兵员进行远征,这也耗去了国家的大量财力。于是桓武天皇在他的晚年,就宣布停止京城的大规模营建,因此,事实上平安京的西北部和东南部都没有完全建成。

定都平安京之后,当局觉得也应该在京城营建具有皇家背景的佛寺,于是便以罗城门,或者说是朱雀大路为中心,在罗城门南侧的东西两边,于796年同时开始建造两座大的佛寺。这就是俗称西寺的右大寺和俗称东寺的左大寺。天皇希望佛教能够帮助朝廷来镇护国家。不过由于财力窘迫,寺院的建筑迟迟未能竣工。东寺在823年由朝廷赐给了从唐回来的空海和尚,之后就成了一座传播真言密教的寺院,正式的名称是真言宗总本山教王护国寺,祭出了镇护国家的旗号。由于空海的声名,也由于真言宗的魅力,东寺后来一直很兴盛,而西寺则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颓败了。除了东寺、西寺之外,在平安京的各个坊里边,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小型寺院,如鞍马寺等,而在城市的郊外,后来陆续出现了大觉寺、仁和寺、延历寺、清水寺等。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日本的宫廷与三宝(佛、法、僧)世界一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很多场合,两者甚至是融为一体的(当然,6世纪以后的日本始终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在虔诚的佛教徒白河天皇主政的11世纪,在京城郊外营造了六胜寺、法胜寺等诸多巍峨壮丽的宏大寺院。尤其是法胜寺,在1083年建造了日本史上第一高的八角九重塔(高81米),成了平安京的标志性建筑。这些我想在本书的下篇有关佛寺的这一节再详细叙说。

条坊制的城市构造,其实是比较缺乏活力的。无论是隋唐的长安洛阳,还是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每一个坊四周都由夯土墙围着,每户人家生活的主要场所,就局限在土墙内的坊里边。除了官营的东市和西市两个市场,人们也不可随意设摊开商店。那里的居民,主要是为朝廷和官衙服务的,当差役、跟从、仆人、女佣等等。因此,市民阶级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但是,上层的宫廷贵族,却是过着比较优渥的日子。他们或者是联袂结伴,参加宫廷里的各种宴饮酬酢,或者是游园赏花,月夜听风,间或也走出京城,到近郊的野外去,但足履的行迹,大都局限在京城。他们常常在一起吟诗作歌,一开始是唐代传来的汉诗,从五言到七言,于是结集出版了《怀风藻》《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汉诗文集,后来用汉字作音声词,创作本民族的和歌,那就是《万叶集》,再后来,创制了可以记录语言的假名,于是,《古今和歌集》等诞生了。他们还时常在宫苑中吹奏尺八,练习舞蹈,击鼓吟唱。长期这样地生活,逐渐修造出了他们对于森罗万象的自然世界的敏锐纤细的感受力,同时也滋生出了狭小的胸襟和柔弱甚至是羸弱的精神。对于艺术诗文,他们具有精细的鉴赏力和精致的创作力,却也渐渐褪去了精进向上的淋漓元气。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公家文化”,公家,在日语中是宫廷圈的王公贵族的意思。11世纪初,也就是平安时代中期问世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描写的就是在这些场景中优游岁月的王公贵族、深闺侍女的日常岁月及情感纠葛。在这样没有外患也没有严重内忧、平缓而有些凝滞的氛围中,以天皇为核心的政权也开始慢慢衰败了。

从每年5月15日在京都举行的“葵祭”中,还可稍稍感知一点平安时代人们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日本历史上有一个平安时代,指的就是以平安京为都城的时代,一般的理解是794—1184年这四百年间。那么,是不是这之后平安京就不再是日本的首都了呢?当然不是,在1869年天皇迁往东京之前,朝廷一直在平安京这个地方,将近1100年内,日本没有在别的任何地方建过都城。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中国的长安,随着唐王朝的灭亡,作为中国国都的历史也从此画上了句号。洛阳也是如此,汴京(开封)和杭州,则只有过短暂的辉煌。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但那都不是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朱元璋在此肇始明王朝不久,朱棣就把都城迁到了北京。说起北京,自元在此设立首都,一直到1927年,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如果从1267年算起,也蒙罩了700多年的京城光环,虽然民国的大部分时期(1927—1949)在南京开辟了新首都。总之,在中国,具有首都历史的城市,最长还没有达到800年的。再放眼世界,罗马,从公元前6世纪初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差不多一直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首都,拥有将近一千年的首都历史。在后来漫长的一千多年里,只不过是教皇的所在地而已,不是一国之都,一直到1871年才再度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当时的人口还不到20万。不过,可贵的是,罗马依然留存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圆形剧场、罗马万神殿等遗迹,让人们依然可以联想当年罗马城的宏伟壮观。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或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作为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则始于330年,以后又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一直延续到1923年,然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首都的历史从此休止。中世纪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就已超过了100万,至今还留存着6世纪上半叶东罗马皇帝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我有限的知识而言,平安京所在的这个都城,作为首都的历史,在全世界大概仅次于君士坦丁堡,且君士坦丁堡还经历了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共和国三个大的时代,虽然在历史和文化上有一定的延承,但毕竟是三个不同的国家,而平安京这个地方,则一直只是日本的首都,仅此一点,也足以让日本人感到自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