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诗词的流派与分类
所谓“流派”,本义即水的支流。放置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流派即指具有某些独特风格的派别与类型。中国诗词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在产生之后便衍生出了多种流派。这些诗词流派构成了中国诗词的丰富多样性,也为诗词注入了极强的活力。
一、中国古代诗之流派
风格流派。诗歌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从诞生之初便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基调。现实主义以《诗经》为源头,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和人民生活,真实地表现人们的情感、思想和社会环境,对时事政治进行美刺讽谏。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世文人创作,无论是魏晋时期在诗歌中反映现实的诗人,还是唐代忧国忧民的杜甫、提倡新乐府的元白诗派,还是南宋末年反映社会现实的陆游等诗人,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践行者。浪漫主义以屈原的“楚辞”为发端,主张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激情放逸的语言来进行诗歌创作。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作家当属李白与李贺。李白诗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想象瑰丽,放逸恣肆,一气呵成,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李贺的“长吉体”将心中想象的神鬼迷幻世界以缤纷奇谲的方式表达出来,为浪漫主义增添了诡谲的色彩。
嬗变流派。诗歌发展到明清时代,流派特征十分明显。明代诗歌流派以改革为主线,一个流派提出一个主张,下一个流派便举旗改革,诸如此类的循环构成了明代诗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明前期最先以派称之的当属“台阁体”诗派,但这种雍容典雅、粉饰太平的风格压制了诗歌的生机与发展,于是明中期前后七子“复古派”崛地而起反对台阁体,倡导“诗必盛唐”,掀起了一阵复古狂潮。由于一味地雕琢、摹拟古人,复古派的弊端日渐凸显,于是以公安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主张诗歌抒写心中的真情实感,反对“剽窃成风,万口一响”的摹拟蹈袭之风。由于不满“公安派”浅白直露的弊端,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对“性灵”进行了“古人精神”的解读,而古人精神即为个人的“幽情单绪”,实为对“公安派”主张的补漏。明末之际,家国动荡,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进行了雄壮沉伟的心怀家国的诗歌创作。清代诗歌流派的发展大抵如此,下文有详细阐释,兹不赘述。
二、中国古代词之流派
风格流派。词之风格流派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词自诞生之初便是以婉约派为基调,主要以柔美婉转的笔调抒发细腻的情感,多以男女之情为主,风格上富丽秾艳、缠绵婉清。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豪放派产生在婉约派之后,以苏轼为开端,呈现出气势磅礴、雄浑高昂、恣肆横溢的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以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人为主。关于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殊异,俞文豹曾做过形象的描述,“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值得注意的是,婉约派与豪放派除了在风格上迥异之外,在“合律”方面还有很大的不同。简单来说,豪放派不拘泥于音律,以诗歌的方式创作词。而婉约派的创作音律婉转和谐,适合配乐演唱。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甚大。
发展流派。以流派观之,最初的词派为唐五代的两大词派:一为以韦庄、温庭筠为代表的“西蜀词派”,亦称为“花间词派”;一为以南唐后主李煜、中主李璟以及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派”。若以风格论之,西蜀词派的显著特征为绮丽秾艳,南唐词派则渗透着凄冷清丽的特征。对于唐五代词人的词作特征,著名词论家周济曾评价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周济将温庭筠的词比作“严妆”,认为温词词句谨严,对仗工整,韦庄词如“淡妆”般清丽婉转,而李煜词虽在对仗修饰、清丽等方面不如温、韦,但李词仍生动流畅,浑然天成。此论可谓精当。
词至宋代发展至鼎盛时期,婉约派有了十分重要的发展。宰相词人晏殊以闲婉清雅的笔调抒写着离愁别绪,风月诗酒;另一位宰相词人为欧阳修,其词、文风格并不相同,文章内容充实,情理兼备,而其词却清丽深婉,伤感离怨。又有市井词家柳永、悲情词人秦观、悲郁女词人李清照、南宋余音姜夔。豪放派的开山词人苏轼以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唱绝千古。满怀忧愤,渴望施展抱负,奔放挥洒豪情的辛弃疾,以及宋末爱国词人文天祥等,都为豪放派注入了丰富的主题,词至两宋已至成熟之态。
历经元明两代的沉寂,词至清代取得了再一次的辉煌。清词肇始于明末的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到了清前中期,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盛极一时,主张学习辛弃疾,词学创作要哀民生多艰。后以朱彝尊、厉鹗为代表的“浙西词派”执词坛牛耳,主张宗法姜夔、张炎的“清空”“醇雅”风格。再发展至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主张“尊词体”,纠正浙西词派“清空”的流弊,并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
总的来说,诗词流派在诗词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流派象征着诗词的繁盛与丰富,另一方面,诗词流派之间的分歧使得诗词在矛盾中发展,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成熟。到了明清时期,诗词流派又出现了以地域为依托、以学派为依托等样貌,这都意味着诗词发展至成熟之境。
“长吉体”指的是唐代李贺诗作独有的风格与意境特征,最早由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主要借乐府题材来表现苦闷情怀。李贺的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天上谣》等。
“台阁体”是明前期文坛上出现的一种以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为代表的文学创作风格。内容上大多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艺术上中正平和,典雅平正,少有波澜。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明史·文苑·袁宏道传》附《钟惺、谭元春传》:“自宏道矫王、李诗之弊,倡以清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之诗为《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钟、谭之名满天下,谓之竟陵体。”因以钟惺、谭元春为首,这二人都是竟陵人,故称该流派为“竟陵派”。
出自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可看作对豪放词与婉约词风格的形象化总结。
此评出自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是对温庭筠、韦庄、李煜等人词风的典型评价。
浙西词派是清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以朱彝尊为代表,主张作词要顺应和平时代,高唱醇正典雅的盛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