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

草房子

曹文轩有一本书,叫《草房子》。我也很想写一本书,写什么都不重要,书名就叫《草房子》。

曹文轩老师是苏北盐城人,他的家离我的老家兴化只隔了几条河。他写《草房子》一点都不奇怪,这个世界上有《草房子》这本书一点都不奇怪。曹文轩是我的师长,所以《草房子》是他的,不是我的,这就叫命。

离开了庙宇之后,我的童年和我的少年几乎都是在草房子里度过的——请允许我说一句不靠谱的话:什么样的房子里都可以出小说家,但是,最幸运的小说家会来自草房子。

草房子,离大自然最近的家,它是人砌的,同时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最典型的草房子是这样的:土基墙,没有窗户,上面覆盖着麦秸秆。它的建材只有三样东西:泥、草、木头,史前一般原始。

砌墙的理想材料当然是砖头,但是,砖头需要花钱去买。没有钱怎么办?当然有办法。做土基。

做土基的第一步是到河里头去罱泥。河床上的淤泥都是河水积淀下来的,很纯,没有杂质;因为在水里头泡得久了,这就有点黏。对土基来说,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第二步,把淤泥从船舱转移到一个大坑里,让它发酵,这对提高淤泥的黏度是有好处的。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第三步了,往淤泥里头添加一些稻草或者麦秸秆,不要小瞧了这些稻草或麦秸秆,在淤泥的内部,它们就是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因为它们在内部的支撑,土基的整合度和抗压度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把调好的淤泥压到模子里去,再打开模子,一块土基就这样做成了。很容易。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容易就没有技术上的难度,事实上,只要是一样东西,就一定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土基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你的耐心,你越是有耐心,土基的质量就越好,反之,土基就脆,不结实。怎么叫有耐心呢?你不能把新土基放到阳光底下去晒,一晒就开裂了。最妥当的做法是用草毡子把土基盖住,让风,让时间,而不是让大太阳带走土基内部的水分。这就叫“阴干”。

土基墙砲成之后还有一道工序,那就是泥墙。这是保护土基的。泥墙用的是很稀的淤泥,用手把它们在土基墙上抹匀了——这还不够。泥毕竟怕水,雨水一淋,泥土会把雨水吸收进去,这样一来泥土就稀松了。最保险的办法是用麦秸秆编成毡子,蓑衣一样,用竹钉钉在墙上,雨水就再也淋不到土基了。

用土基做墙的房子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比较矮小,土基的承重能力毕竟有限,太高和太大都很危险;二、没有窗户,这个很好理解,窗户的上框土基没有支撑,这在技术上是很难完成的。

盖草房子的草料最好是茅草,因为茅草结实,不易腐烂。次一等的是麦稻秆,麦秸秆是圆的,中空,这对下雨天泄水有极大的帮助。

新草房通常都很漂亮。因为麦秸秆是金黄色的,所以,新盖的草房子金光灿灿,在阳光的照耀下,几乎称得上辉煌。但是,用不了半年,屋顶就成酱黑色的了,看上去很衰。新房子和新娘子通常联系在一起,新房子变得难看的时候,新娘子差不多也就是孩子他妈了。

可无论新草房多么好看,我还是更喜欢老了的草房子。因为是纯天然的,每一座老了的草房子都是妙趣横生的,它们在骨子里都是一座独立的生态园。动物是必不可少的——

燕子。这是当然的。乡下人有一种顽固的传说:燕子能带来财运。这句话我其实不信。在乡下,每一家的大梁上都有燕子窝,可我从来没有见过“有财运”的人。我情愿把这个传说看作乡下人的善良——你有房子遮风挡雨,燕子来到你的家里,跟着你沾一点福气,似乎也是应该的。

麻雀。和燕子相比,麻雀的确要等而下之。燕子穿的是“燕尾服”,而麻雀穿的是“麻布”,这能一样么?麻雀没有燕子漂亮,它自己是知道的。所以,除了特别大的房子,麻雀一般不进去,它们会很自觉地选择室外,也就是屋檐。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