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秋倩转学

七、秋倩转学

再有一个学年秋倩就要升初中了,可她现在上的学校是一所完小,没有初中,而要在当地上,就得到位于城北的城关高中。这所学校建在郊区的一个小山包上,风景倒是不错,但就是离鲁骥民家比较远,有四五华里的路程,还要翻越一条铁路,如果中午回来吃饭,夏天天长还好说,冬天天短,上午十一点半下课,下午两点就要上课,时间非常紧张。想到自己年纪大了,老伴又半瘫在床,家里不能长时间离开人,鲁骥民就给红雲写了封信,让她找一个好一点也近一点的学校。

那年,红雲所在的单位虽刚刚从湖北武汉搬迁到了安徽的淝城,但企业机关的办公大楼、文化宫、幼儿园、医院、学校等早在三年前就开始筹建了,如今虽说机关干部办公还暂借家属区的宿舍楼里,但学校已经建成,设有小学部和中学部,其中中学部既有初中也有高中,正在上学的职工子弟们也都陆续从各地转过来,开始在新的学校上课。与济水当地学校不同的是,当地学校还是春季招收新生,但在局属的子弟学校已经实行秋季招生了。

接到父亲的来信,红雲也没有到局教育处问问情况,就给父亲写了回信,让把小倩转到淝城来。在她看来,三女儿秋瑾虽然出生后也放在了邵松阳的宁海老家,但从会走路后就跟随自己,基本上算是她在工地上带大的,先是在云南上了两年小学,机关搬迁到淝城时自然也就把她带了过来。

常言说,“最刁不过三尖子”,意思是无论在哪个家庭,第三个孩子都比较“刁”,从好的方面说是脑子聪慧、思维敏捷、办事利落,从不好的方面说就是刁横、刁滑、刁蛮、刁钻,鬼点子多,得理不让人。优点很扎眼,缺点也很明显。男孩子是这样,女孩子也是这样。对小女儿秋瑾的优点,红雲自然是喜欢有加,但对她的缺点,红雲觉得教育和引导所能收到的效果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叹息和无可奈何。红雲明白,三个女儿相比之下,秋瑾身上流的更多是她自己的血,或者说本来就是她秉性的遗传。记得有一次,秋瑾语文考试没有考好,任课老师打电话把红雲叫到学校,也不给红雲让座,劈头盖脸就把红雲训了一通,就像训自己的学生一样,完了还不听红雲的解释,就叫红雲“回去好好管管”。走在回家的路上,红雲这个气越聚越多,连步伐都迈得既重又快,进门后不由分说,把秋瑾一把拉过来按到沙发扶手上,扬起巴掌就噼里啪啦地打起来,边打边诉说其中的原委。可秋瑾并不服气,一边哭喊一边使劲地挣扎,挣脱开之后就与红雲对打。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那点小身板当然打不过如狼似虎年龄的红雲,但她善动脑子,趁红雲不备,照着她的胳膊“嗷”地就是一口,虽说招来的是一阵更猛更重的捶打,但过后红雲到卧室偷偷捋起袖子一看,四个牙印拼成的一个半个圆圈显而易见,并且火辣辣地痛。此后,她再教训这个小女儿,常常是投鼠忌器,有所顾忌。红雲有时候就想,得找个办法来镇住这个“小祖宗”。

看了父亲的来信,红雲打心眼里并不情愿让秋倩到跟前来。在她的心目中,秋倩不仅是个多余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扫帚星,见了秋倩她就会心烦、恼火,但想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红雲灵机一动就有了办法:何不趁机把秋倩弄过来,一来解决了她的上学问题,二来也多个帮手,协助她管教管教小三子。如果再管不好,她就拿秋倩是问。当然,这个真实的想法是不能对邵松阳明说的。所以,红雲让邵松阳看了看信,然后并不征求他的意见就断然做出决定说:“就把秋倩转来吧。”

为了使秋倩的课程在新的学校里能够衔接上,鲁骥民在回信中特意交代,让秋倩提前到新学校上课。于是,秋倩就来到淝城的铁路子弟学校,在五年级里当了半学期的插班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