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诗

悲愤诗

蔡琰

汉季失权柄[1],董卓乱天常[2]

志欲图篡弑[3],先害诸贤良[4]

逼迫迁旧邦[5],拥主以自强[6]

海内兴义师[7],欲共讨不祥[8]

卓众来东下[9],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10]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11]

还顾邈冥冥[12],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13]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机微间[14],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15],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16]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17],乃遭此厄祸[18]

边荒与华异[19],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20],肃肃入我耳[21]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22],骨肉来迎己[23]

己得自解免[24],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25],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26]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27],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28],恍惚生狂痴[29]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30]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31],车为不转辙[32]

观者皆歔欷[33],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34]

悠悠三千里[35],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36]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37]

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38]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39],怛咤糜肝肺[40]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41],旁人相宽大[42]

为复强视息[43],虽生何聊赖[44]

托命于新人[45],竭心自勖厉[46]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47]

注释

[1]汉季,指东汉末。失权柄,指皇帝失去他的统治权力。[2]董卓,东汉末灵帝时的一个大军阀。灵帝死,他领兵入京诛宦官,废少帝,次年又杀掉少帝,并毒死何太后,立献帝。于是引起袁绍等军阀起兵讨之。天常,天之常道,指君臣上下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3]图篡弑,图谋夺位杀君。古代凡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叫“弑”。[4]诸贤良,指先后被董卓杀害的丁原、周珌、伍琼等人。[5]迁旧邦,指公元190年董卓焚洛阳,强迫君臣百姓西迁长安。长安是西汉首都,所以说迁旧邦。[6]指董卓立献帝事。[7]兴义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将领起兵讨董卓。[8]讨不祥,讨伐奸臣,指董卓。[9]初平三年(192),董卓部下李榷、郭汜等出兵关东,侵夺陈留、颍川等郡。[10]胡羌,胡是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羌是东汉时居住在今甘肃东部一带的少数民族。董卓、李榷等人带领的兵颇多胡羌人。[11]迥路,很远的路。阻,艰难。[12]还顾,回看来路。邈,邈远。冥冥,迷茫不清。[13]屯聚,聚集。[14]失意,不小心,不留意。机微间,极微小的事。[15]亭,通“停”。亭刃,加刀以杀害之意。[16]毒痛,毒骂和痛打。参,杂。[17]彼苍者,指无辜的人。[18]厄,困苦。[19]边荒,边远荒凉之地。这里指蔡琰被掳后所居南匈奴的地方,即今山西临汾附近。华,中华,指中原。[20]翩翩,衣服被风吹动之状。[21]肃肃,风声。[22]邂逅,不期而遇,意外地。徼时愿,徼幸得实现平时的心愿。[23]骨肉,亲人。这里指曹操派来赎她回去的使者。[24]解免,指脱离在南匈奴的屈辱生活。[25]天属,天然的亲属,指直系亲属。缀,联系。[26]欲何之,要往哪里。“何之”是“之何”的倒装句。之,往也。[27]仁恻,仁慈。[28]五内,五脏,人的心、肝、脾、肺、胃。[29]恍惚,神志不清的样子。[30]复回疑,又迟疑不决之状。[31]踟蹰,徘徊不前。[32]辙,车轮碾压之迹,这里指车轮。[33]歔欷,悲泣抽噎。[34]遄征,疾行,快走之状。日遐迈,一天天走远了。[35]悠悠,长远、长久的样子。[36]中外,指中表亲戚。中,舅父的子女,为内兄弟;外,姑母的子女,为外兄弟。[37]荆艾,荆棘、艾蒿,总指杂草。[38]从横,即纵横,指白骨到处都是,没有掩埋。[39]茕茕,孤独,孤单。景,即影子。[40]怛咤,悲痛地惊呼。糜,烂也。[41]奄,忽然。[42]想宽大,相劝放宽心。[43]强视息,勉强睁开眼,喘过一口气来。[44]何聊赖,有何意思。聊赖,指没依靠,无乐趣。[45]托命于新人,指把生命托付给新的丈夫(董祀)。[46]勖,勉励。[47]怀忧终年岁,指毕生因此遭遇而惴惴不安。

译诗

汉末王朝大权旁落,董卓乘机扰乱纲常。

立心图谋篡权弑君,首先动手陷害贤良。

强迫国都迁往长安,拥立新主势力日强。

四方起兵伸张正义,联盟讨伐枭恶不祥。

董卓部众出关东下,战甲闪烁照耀日光。

平原百姓自来脆弱,乱兵强悍多是胡羌。

劫掠郊野围困城邑,贼兵所到城破人亡。

斩尽杀绝一个不留,死尸遍地骸骨支柱。

马旁悬挂被割男头,马后载着掳掠妇女。

扬长西还进函谷关,路途遥远山川险阻。

回望来路渺渺茫茫,伤心已极肝肠烂腐。

掳掠之人成千上万,严加看管不准相聚。

间有骨肉同时被掳,相遇欲言却不敢语。

稍有疏忽未及注意,遭其辱骂:“宰此臭虏,

活该挨我这一刀来,老子不饶看你能活。”

哪里可以爱惜残生,实是难忍这般恶骂。

或会给人横加棍棒,恶言相向棍棒交加。

白天放声大哭而行,夜里悲叹哀吟枯坐。

想死未有寻死机会,要活却无可活之途。

天啊!咱犯何罪之有,竟然遭受这般灾祸。

荒远之地和中原不同,风俗习惯少讲义理。

所居之处多下霜雪,胡风呼啸不分春夏。

阵阵风来掀开衣袂,肃肃啸声刺入我耳。

感慨时世忧思父母,哀伤悲叹何时完已。

偶尔得知远方来客,听此传闻心内欢喜。

往前探问客从何来,却又非亲亦非邻里。

总算意外实现心愿,派出亲人前来迎己。

我虽获得自己解脱,却要离弃亲生之子。

亲生骨肉情连在心,念此一别后会无期。

是生是死永远分隔,实难忍心与子告辞。

娇儿上前抱我项颈,追问“亲娘想去哪里?

听说娘亲应当回去,是否还会再来相见!

娘你一向疼爱着我,今日因何竟不仁慈?

我还幼小仍未成人,你怎能舍我不念思!”

见此情景五脏齐摧,神志迷惘如狂似痴。

抚摩幼儿痛哭流涕,本该起程一再迟疑。

兼有同时被掳的人,前来相送互告离别。

羡我何幸得迎独归,哭叫悲苦心酸欲裂。

马儿也会徘徊不行,车轮此时停下转辙。

观送的人悲泣抽噎,路过的人低声呜咽。

离别啊!母子情恋断,归途疾走天天去远。

多么遥远三千里路,何时复能母子相聚?

思念我亲生的幼儿,悲痛崩摧胸碎裂坏。

到达家乡亲人死尽,姑舅表亲无一人在。

里城外城全变山林,庭前屋边长满荆艾。

遍地白骨不知是谁,纵横抛露无人掩盖。

走出门来悄无人声,豺狼号叫当犬狂吠。

孤苦伶仃形影相吊,高声惊叫震裂肝肺。

登高放眼四处瞭望,突觉魂魄出窍神飞逝。

忽如生命已到尽头,旁人劝慰放宽胸怀。

因再勉强睁眼喘气,即使活下有何兴味?

强将余生托付新人,尽我心力自多勉励。

流离失所已成低贱,时常担忧再被抛弃。

人生如梦能几多时,满怀忧伤终了残岁。

简说

蔡琰,字文姬,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女诗人,约生于东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8),卒年不详,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能文,又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献帝兴平年间(194-195),军阀混战,她为乱兵所掳,辗转流落南匈奴,居留十二年,做了匈奴人的妻子,生下两个儿子。曹操和蔡邕原有交谊,得知蔡琰下落,于建安十二年(207)派使者以重金把她赎回,改嫁给同郡董祀。她的作品,今传《悲愤诗》五言和骚体各一首,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这三首诗的题材内容大致相同,其中骚体诗所述情节和作者生平有不相符之处,可能是伪作。《胡笳十八拍》的真伪尚有争论,这首五言诗则可信是蔡琰所作。

全诗通过自己亲历目睹的惨痛遭遇,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大动乱的面貌及人民群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命运,刻画了诗人对军阀混战、人民遭殃的悲愤心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时代特色。其诗的心理刻画极为生动真实,细节描写也真挚感人。

如将此诗与《战城南》相比较,可知两诗时代背景相似,但蔡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却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拓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