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中明确提出:“健康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实现每一个民族的健康目标是赢得全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最基本的保证。”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规定:“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确定了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也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00年底,教育部又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该大纲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作为重点,为学校健康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所谓的健康教育,我认为含义有三:

第一是指既共性又个性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所谓共性,是指教育的常态化;所谓个性,是指教育的特色化,不再强调所有学生同步调、共速度地成长,而是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学习的出发点,改传统的一枝独秀的校园为百花齐放、万舸争流的新校园。同时,改革传统课堂,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推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课堂,如高效课堂、合作课堂,更先进的还有翻转课堂。不论是何种课堂形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知识与能力本领。

第二是指大力普及体育、健身等强身健体的身体素质教育。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不论在任何国家,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都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我国的小学生体质现状却不容乐观。根据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的结果可知,除个别年龄段外,我们中小学生的耐力、柔韧、速度和力量素质在快速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在迅速增加。著名免疫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冯理达曾经提出了一个“健康数论”——健康是1,其他所有的东西,譬如事业、财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后面的0。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有价值。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的东西再多也是0。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健康是成功的本钱,没有了健康,就会失去一切。所以,体育课程及相关运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每一所学校里,不再只是在体育课上跑跑跳跳,而是更加注重科学化、合理化地安排体育活动。

第三是指人格的完善、心态的健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塑造健全的人,所谓健全的人,不仅指身体健康,更指心理健康。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是心理健康的物质保障,而心理健康是知识普及、身体强健的必要条件,是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北竹岛小学的“健康教育”体系即包含上述三个含义,细分为健智工程、健美工程和健心工程,以“体之健、心之润、人之和”为理念引领,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制定细致入微的健康规则到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他们既重视学校的物态文化建设,推出雕塑、长廊、展示墙,又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良好积极的校风、团结合作的班风、高效努力的学风、精湛专业的教风,两个拳头出击,健康教育工程成效凸显。学校特色逐步形成,理论更加系统,理念更加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有了显著提高,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多了,争相抢答问题成为课堂快乐所在。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倍增。北竹岛小学也重视家校社三方合作,既让家庭和社会在他们的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中出一份力,又在工作的稳步推进中交出一份令家庭和社会都满意的答卷。

一位老校长曾说,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这也是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路漫漫其修远兮”,健康教育没有尽头,我们都还在路上。

衷心祝愿北竹岛小学的明天越来越好!

程方平

2015年1月16日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情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教育史、比较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教师理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