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鲁宾逊漂流记》
1895年4月13日
很多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取了巨大的名声,这种影响和名声又一起扩大了作者的意图。斯威夫特( Swift)的《格利夫游记》 ( Gulliver)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就像比勒尔( Birrell)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斯威夫特那充满憎恨的福音书,他那充满悲哀的遗书——他的《格利夫游记》,这本书是他智慧的结晶,他将自己的愤怒进行浓缩,慢慢灌输到书中——他的这本书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图书,一代又一代天真无邪地孩子们在阅读时,既充满了好奇,又充满了兴奋。”
一代又一代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同样都把《鲁宾逊漂流记》 ( Robinson Crusoe)当成令人快乐的水手流浪的故事,这是一个单纯的冒险故事,没有任何的其他意图。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笛福在写作时具有明显的寓言意图,他要写一则冠以自己生活的寓言。在他那《严肃的思考》 ( Serious Reflections)的前言中(这构成了他那伟大作品的第三部分),他明确地肯定了这种说法:
据说,在任何构思的过程中,意图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而执行意图占有次要的地位。所以现在我要向读者们坦白,眼前的这本书虽然只有不只两卷,但是前两卷就是这样的。故事总是为了道德而存在,而不是道德为了故事而存在……
他继续说,尽管“这个世界中具有嫉妒心和坏心肠遍的人”,都控诉说,这个故事是捏造的。还说,“这个故事只不过是编制一个浪漫的故事,捏造、粉饰后强加给这个世界。”他反对把这一故事说成是构思上令人反感,事实上进行虚假捏造。他断言,这个故事,“尽管是寓言性质的,但是依然具有历史性”。
它以优美的文笔史无前例地展现了生命中的不幸,展现了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遇到,为了人类共同的福祉,故事经过严肃认真地选择,故事还事先进行了构思。现在,这种构思得到尽可能的运用,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态度极为严肃。而且,由于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家喻户晓,他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成为故事表现的主题,对他而言,全部的故事或者说绝大部分的故事都具有隐喻性。我敢保证,这些都有根有据。
在书中,他还用了不少篇幅详尽地论述了这方面的问题,很明显,他试图向我们表明,在构思纽约水手鲁宾逊·克鲁索( Robinson Crusoe)的冒险故事时,都是借用了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先生的个人生活和冒险历程。“但要是笛福撒了谎该怎么办?”他从来就没敢断言。甚至他的对手盖尔顿( Gildon)也承认,克鲁索的故事和笛福疾风骤雨般的生活具有相似性,“与海洋相比,陆地上”的灾难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盖尔顿承认,他那小册子的标题就具有暗示性,伦敦的德福( De F)先生生活中充满了冒险和奇遇——也就是霍西尔先生,他独自在大不列颠王国生活了大约50年。问题是,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为笛福先生所说的是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与笛福的生活环境是否在细节上完全相同,与他的生活经历如出一辙?或者仅仅在大体上具有类似之处?
迄今为止,批评家们都同意,应该是大体相同,而且认为,如果将笛福的话太当做一回事,在《鲁宾逊漂流记》中寻找细微的线索,在小说事件和作家生活之间寻找相似点,那将是个错误。但是,无论如何,与前些年相比,近来我们又发现了新的相似之处。
艾特肯(Aitken)先生于1890年8月23日在《雅典娜文学》 ( Athenœum)上撰文,提供了关键的线索,他发现,丹尼尔·笛福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出生在1661年,而要早一些,大约出生在1659年的下半年,或者说大约要早27年。现在,丹尼尔·笛福的最新传记作者赖特( Wright)先生(原文注释:《丹尼尔·笛福传记》 (The Life of Daniel Defoe),托马斯·赖特(Thomas Wright)著,奥雷尼(Olney)的科伯学校(Cowper School)校长。伦敦:克塞尔出版社( Cassell & Co) )认为,如果我们将克鲁索生活中的时间往前推27年的话,我们就可以将笛福生活中的事件进行相应推理。如果进行这样简单推理的话,他发现,克鲁索走向大海的时候正与笛福离开纽因顿·格林( Ne⁃wington Green)学院的时间相符。克鲁索在岛屿上(南面)的早期生活与笛福在图丁( Tooting)的生活时间一致;克鲁索到达岛屿的另一面时,笛福正到苏格兰去旅行;野人的脚印、野人的到来与笛福所收到的恐吓信,与他在塞茨威勒( Sacheverell)磨难之后,遭受到的人身攻击相似;正在这时候,星期五( Friday)来了,成为他的伙伴和工作上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