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向着秀山跑

火车向着秀山跑

到了重庆,如果你还想去旅游,又正好与我一样,是个火车爱好者,那我建议你,买一张目的地为“秀山”的火车票,七八个小时的旅途,绝不会让你失望。

秀山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份之一,地处东南角上,与湖南和贵州相邻,算是内陆的一座“边城”。过去曾有句老话,叫“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说的是串联在这条线上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这几个县地处山区,交通闭塞,生活艰苦,是天然的“青少年教育基地”。但现在,通了火车,有了高速公路之后,仅仅是“走一遭”,已然十分轻松,“休闲”功效大于“教育”功效,除非你带着儿子脱离交通主干道,往更偏僻的山沟里去。

火车离开重庆龙头寺车站(重庆北站),与长江若即若离地相伴行驶,一个多小时之后,到涪陵站,就离开长江,改以乌江为伴了。单从景色来说,乌江远胜于长江,有“画廊”之称,尤其受国画家们的青睐。因为乌江山水陡峭、奇诡的自然形态,与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十分贴近。所以,坐在火车上,这一段的风光不可错过,带有相机的人,不妨靠在窗边,多多“咔嚓”一下。

乌江边上,除了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口的涪陵区之外,还有四座县城,它们分别是属重庆管辖的武隆、彭水,属贵州管辖的沿河、思南。但火车只经过武隆和彭水两县,过了彭水,便离开乌江,向黔江、酉阳、秀山而去。

武隆县过去很穷,县城挂在江岸上,可用“弹丸之地”形容。但自从芙蓉江、芙蓉洞、仙女山、天坑等旅游景区相继开发,尤其是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将外景地选在这里后,武隆的名气便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县城因此向着两岸的山坡上扩张,桥梁架了一座又一座,不再是过去的“弹丸之地”了。一到晚上,整座县城也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都市味十足。如果你觉得仅仅是坐火车经过还不过瘾,可以带上行李下车,住上一两天,去我前面说的那几个景点看看。顺便说一句,“芙蓉洞”这名字是我取的,这事情只有几个人知道,哈哈。

过了武隆,便进入彭水地界。彭水我要多说几句,因为它是我的家乡,我就出生并生长在彭水县城。其实真要说自己的家乡,似乎又没什么可说的,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就旅游来说,它肯定有不亚于武隆的好山好水,因为都是差不多的山区,地质地貌很相似,什么洞什么坑都是有的。但也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在旅游的开发和宣传上,它还远不如武隆。唯一有些名气的,就是阿依河,一条从深山里流向乌江的小河,水流湍急,卖点就是漂流。据说旺季的时候,漂一次要排两小时的队。另外我听说,还有几个景区正在打造中,比如云顶山背后,我上中学时“学工学农”去种过茶的地方,已建起了一个度假别墅群,由于海拔高(八百多米),夏天避暑是个好地方,只是外面的人可能还不大知道。至于彭水县城,我不太推荐你停留,因为除了房子便没什么看的。但如果你真带着行李下了车,住上一晚,多少也会有点收获。比如,去品尝一下彭水的大脚菌炖鸡,荞面豆花,都卷子和心肺米粉(其品尝的顺序是,早上都卷子或心肺米粉,中午荞面豆花,晚上大脚菌炖鸡),保你终生难忘,不枉这“一夜情”。

好,过了彭水,就是黔江。关于黔江,我也要多说两句,因为那是我工作过的地方,现在我的户口、社保、医保都还寄放在那里。黔江曾经是酉、秀、黔、彭、石五县的政治中心,即曾经的黔江地区的首府,重庆直辖之后,改为黔江区,其行政级别为正厅(地市)级。也就是说,我黔江的朋友在那里当个局长,相当于贵州的朋友在贵州当个县长。现在,黔江的交通也是里面几个县最发达的,除了铁路、高速公路,还有飞机。我当年进黔江的时候,只有一条老三级公路,从彭水到黔江,正常情况下也要五个多小时,现在只需四十多分钟。黔江的旅游开发,也还在起步阶段。老景区有小南海,一个几百年前地震形成的湖泊,由于开发得早,景区建设已很成熟。新的景点,诸如阿蓬江、官渡峡、濯水古镇等,虽还没完全成型,但已在开门迎客,有了一定的口碑。

其实说到黔江,我觉得它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不是什么景点,而是人。那里的朋友是天底下最好的朋友。他们朴素而真诚,好客而又有分寸,不给你负担。我在黔江的实际工作时间只有三年多,但与那里众多朋友的友谊,延续至今。

那么,现在离目的地秀山已经不远了。在抵达秀山之前,还要经过一个县城,即酉阳。酉阳是个老县城,民国时候以及解放初期的行署所在地,也是酉秀黔彭几个县当中号称文化最深厚的县,这可能得力于抗战时期,作为从长沙撤退的后方,很多文化人随着学校等机构内迁到此,留下了那么一点“文脉”。像龙潭古镇,由于在酉水边,是通往洞庭湖的货物集散地,商人多,大户人家多,办学也早,尤其新学,如讲武堂和小学、中学、师范等,也是这几个县当中最早有的。沈从文、丁玲等文化人在此逗留过。沈从文从军时的上司,“湘西王”陈渠珍(《艽野尘梦》一书的作者),既是军人又是文人,也曾在这里领兵驻防过。

酉阳县城过去老房子多的时候很有味道,中学时我曾到这里参加过全地区(涪陵地区)中学生文艺调演,对穿城而过的那条小河有很深的印象。经过旧城改造之后,建筑千篇一律,失去了特色。不过,县城外数公里的“桃花源”还是值得一看的。这个景是否真的是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地方,好像还有争论,但那种进入洞口之后溯溪而上,突然眼前开阔,一片田园人家的情景,的确跟陶渊明的描述十分相似。

从酉阳到秀山的一个多小时,沿途景色虽说不及乌江那么多姿多彩,但由于逐渐进入了丘陵地带,山川风貌呈现出另一种形态,也绝对值得你坐在窗边“咔嚓”一下。只是,时间上已是下午临近黄昏,光线瞬息变化,对摄影技术难免有些高要求。

秀山很早就有“小成都”之称,这一是表明它很平坦,二是当地的口音,带点成都话那种软软的味道。但外地人千万不要以这种“软语”去想象秀山人也必定“柔软”。事实是,在里面几个县当中,大家最畏惧的就是秀山人。虽说“性子野,火气大”,过去书上说的那种“民风彪悍”,是几个县的共同特征,但秀山人的脾性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从文化传统上,由于秀山靠近湘西以及贵州铜仁,在过去属于“苗疆”,有那么一种“非主流”的性格传承。但近来有人从自然物质影响上,给出了一个虽没被确认,但也有点道理的说法,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产锰矿,锰元素融入水土,这里的人体内的含锰量自然要多一些,因而没法不“猛”。当然,说秀山人一味地猛也不正确,比如,秀山花灯,就于“猛”的形式中(在方桌上搭起板凳又唱又跳)透露出如其地名的秀气与飘逸。

到了秀山,具体怎么玩,该去哪些地方,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总之,这里既是你一天旅途的终点,但也可以是你明天旅途的起点。身处边城,距离诸如“边外”的凤凰古城、张家界、梵净山等著名景点,就真的不远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