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者,司空见惯了。

简单来说是两种人:一种真的有才,但没有遇到对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不逢时;一种是没有真才,但又拎不清自己的斤两,自认为怀才。

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志不得、意不满,大多是或无法接受毫无建树的浑噩度日,或无法忍受时运的跌宕起伏,或无法承受天降大任前的苦其心志。所以,要么是顾影自怜地哀怨,要么是恃才傲物地狂妄,要么是愤世嫉俗地长叹,而志存高远的,自当是义无反顾地离去。

古时怀才不遇者,不胜枚举。

屈原被排挤、被放逐,愤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以沧浪清水濯缨、沧浪浊水濯足,以身殉楚国。

辛弃疾报国无门就说“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可他还是能以“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来排解自己的苦闷。

当然也有如李白一样的,在政治上虽不得志,但会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自勉。

那个年代的李白们,曾是朝廷的臣子,甚至是重臣,他们所怀的才是用“斗”来量、用“车”来载的,正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够多吧?但受限于封建社会制度,还不是“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身怀文韬武略又如何?还不是被贬的贬,被逐的逐。

然而,当他们“红玉阶前”“翩然引去”后,却用非凡的八斗之才,写下壮美诗篇。他们凭着所怀之才,最后遇见了他们自己,遇见了数千年后的我们。

所以,若是身怀真才,际遇也会穿越时空。

时至今日,社会包罗万象,“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已日渐消除,甚至还拓展了诸多领域。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那叫一个火啊!学生趋之若鹜报读相关专业。记得当年我们高考填志愿时,班里有个男同学所有志愿都是填写计算机专业,班主任揶揄说:“毕业后有算盘打就不错咯!”

果不其然,一种“包分配”的人才制度,让我们“哪来哪去”,多数同学被分配回原籍,或到山上守电视台的发射塔,或到国有企业吃着大锅饭挨日子。

有个同学被分配到机场,他自嘲说可以经常在机场边上看牛打架。稍好一些的,被分配到科研院所。有门路的,可进政府机关。好多地方,连计算器都没几个,更别说计算机的影子了。

我一个本该读文科的女生,都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诱惑,赶热趟儿报读电子仪器测量专业。作为优秀毕业生,我被分配到广东,虽说是粤西,可好歹也是珠三角城市,一时羡煞旁人。谁承想,到派遣证上写的电子工业总公司报到后,又被二次分配到一个偏远县城的国有企业,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子仪器厂。

返校申请改派失败后,硬着头皮到县里报到,县经贸委领导来看我,希望我能留下来。可我看如此一个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项目欠缺、资金匮乏,加之国有企业特有的顽症也略听过一二,哪有什么前途可言!

每月九十元的工资让我望而却步,现实真的太骨感了,上大学时所做的家教一个月工资都有五十元啦!我虽不才,但好歹也是放弃继续深造,怀揣丰满理想到广东的。

我,一个外地人,总得先活下来吧。

当时的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没有遇到可以施展所怀之才的空间,只有另谋出路。

想要找出路,也得费尽周折,要么是放弃个人档案及户籍等标签性的东西,要么是赔付一笔天价般的培养金。我以大学时的毕业设计项目转进市里一家隶属电子工业总公司的电子仪器厂,才免赔了培养金。

幸运的是,我们毕业的第二年,邓爷爷到南方视察,鼓励广东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将改革开放搞快点儿。我们遇上了“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的时代。随后,包分配制度取消,自谋职业变成常态。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应拓展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创业环境也日渐优化。

随着现代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大环境下的怀才不遇越来越少了。看看近几年各地出台政策疯抢人才,从谋职角度来看,谁要再说怀才不遇,定会被视为矫情。

即使是在农村这样的广阔天地,也会大有作为的。

除非,你所怀之才,有缺失。

曾有一位同事,名校工学硕士毕业,才华横溢。在人看来,他有着超凡的记忆力、超强的逻辑思维、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文字功底,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脑子好使得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他可以快速编写一个小软件解决一些烦琐的业务流程,时而会出色地完成几项工作让大家开开眼,领略领略他的才华。

然而,明眼人洞悉他的急功近利,高不成低不就。亏和苦这些不好下咽的东西,他是断不会吃的。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这些成语用在他身上,挺恰当。

不是有句话说“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吗?可他偏是“满瓶子也晃荡”。

所以,虽有看起来满得溢出来的才华,但晋升之路并不如他所愿。于是,他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私下抱怨单位领导们妒贤嫉能,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慢慢地就开始消极怠工,找各种理由推脱工作、敷衍工作。如此一来,进入恶性循环,就更没机会了。

最后他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扬长而去,跳槽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将会不断跳槽。果不其然,他成了跳槽专业户。后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SOHO(家居办公)族流行后,他变身自由职业者,在网上接活儿,做“码农”,给人编一些小程序,再后来,连“码农”这碗饭都被后来居上的小青年给抢走了。

他,原本所怀之才,终究也只能是“有才华而没才情,能干而不肯干”。

原来,他所怀之才,缺了一份才情。

人,一旦认为自己怀才,总是想遇到更多、得到更多,有时候会觉得如泰戈尔所说的“世界以痛吻我”。

我有一段“怀才不遇史”,每每想起,汗颜得很。

毕业工作没几年,做出了一点儿成绩,就被领导夸赞具有“工科背景、商科思维、文科素养”,成了学科带头人。

遇见了赏识自己的好领导,少年得志呀!于我而言,怀才不遇是不存在的。飘飘然的我,完全不去想此时此地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真的以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飘,不敢明目张胆。但内心,已不可一世。

我甚至以为一年一次的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我最该先拔头筹。结果出人意料,选派的是一名普通教师。

我这脸被打得生疼,但还是能说服自己:领导选派人员是从大局出发,平衡各方,大家都有机会。

等到第二年我仍榜上无名时,怀才不遇的感觉开始涌上心头。

“无论基于哪个方面,我都应该是被选派的对象呀!”因自诩文化人,也就只是腹诽而已。

“你已然很优秀,把学习机会让给其他人吧!”领导目光如炬,感觉到了我的不满,思想工作做得非常艺术。

最后是连续多年,我都无缘该项目。此事,或多或少影响我如“劲量碱性电池”般地工作,而且谁要提起德国,我心里会犯点儿酸。

怀才不遇的感觉,让我踉跄了一小步,幸好,没摔倒。我及时站稳了脚步,还学会踮脚张望,让自己看高一些、看远一些。

经此一事,我及时遏制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飘”,适时劝诫自己踏踏实实地回踩地平线,不能有任何怀才不遇的非分之想。

多年后,我调至国家级高新区的管理部门,从事经济与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我负责产业发展规划时,我遇见工业4.0,遇见中国制造2025。基于此,我牵头撰写“智造行动计划”,开展本地区产业智造的引领性工作。当我受老东家之邀,专题分享自己对中国职业教育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主题时,我发现,我所怀之才,遇见了更好的自己,遇见了更精彩的世界。

我为自己那段庸人自扰的怀才不遇史而羞愧,也为能及时释然而庆幸。

现如今,“才”,已不仅囿于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早已涵盖管理学、工学、理学,甚至美学。各种发展平台随处可见,各种发展机会,唾手可得。跨界精英、斜杠青年,比比皆是。

任何人所怀之才,即便不足以治国平天下,也可以修身齐家。

怀才,何愁不遇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