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人使宋词境界大开

创作:一人使宋词境界大开

根据《全宋词》收录,柳永存词212首,著有《乐章集》,词作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和民情风俗,也有羁旅行役、歌功颂德、自叹生平之词,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市民阶层和落魄士子的思想情趣。

柳永少时随父亲先后在山东、广西、扬州等地转徙,见识了不同城市的风俗,之后在进京考试的途中又经过杭州、苏州,更是开阔了眼界。他流连于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妓的多情开启了他创作的源泉。柳永早期创作了大量的都市风情词,这些词主要描绘城市风光和人文风情。

在描绘都市风光方面,柳永的词富丽壮阔,他极尽笔力将都市的繁华堆积而出,呈现出浩大壮阔的景象。《望海潮》写的是杭州,词中多用铺叙,展现广阔的图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柳永善于铺排,从多个角度展现钱塘风光。他用词作记录下了当时的风俗之华以及人物之盛。《倾杯乐》写的是汴京,“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茜。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高大的建筑,壮丽的风景,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

在描绘人文风情方面,柳永的词生动鲜活。词中有大量对于民俗的描写,例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的金明池争标、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在他的都市风情词里都得到生动的体现。《倾杯乐·禁漏花深》描写的是万民赏灯的元宵佳节,“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茜。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明亮的月光下,复道高耸入云,楼观凌空如飞,京都是多么雄伟壮丽。“嘉气瑞烟葱茜”一句,将“连云”的“复道”、凌空的“飞观”、壮丽高峻的“皇居”都笼罩在一片祥云瑞雾中,这不仅给实实在在的建筑物平添了几分朦胧缥缈的美感,更突出了一种吉庆祥和的气氛。《迎新春·嶰管变青律》描写的是少男少女们在元宵节时上街游玩的热闹景象,“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清规和禁忌,大胆寻找爱情。《二郎神·炎光谢》是一首咏七夕的作品,“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

从以上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柳永都市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因其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知名度和人气达到了空前高度,他使都市词成为一种词的题材,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除了都市词,柳永也从女性视角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词。柳永的爱情词多以歌女和少妇为主题,抒发种种离愁和相思之情。《锦堂春·坠髻慵梳》这首词以女子的口吻,将女子对于恋人又爱又恨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恋人风流成性,女子心烦意乱,女子幻想见面时,要惩罚恋人,不与他同床共枕,让他保证此后不再无赖爽约。柳永描写的情景真切自然,可以看出柳永对女性心理的了解。《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一首怀人之作,抒发了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女子为消遣心中的无尽愁思,举杯高歌而饮,妄图一醉方休,然而,强行求来的欢乐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由心底发出的快乐是如何也佯装不了的。

柳永的爱情词不仅仅是描写男欢女爱,还有他对人生、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词中的女子大多沦入青楼,经历坎坷,柳永对她们表现出真诚的同情和怜惜,为这些女子发出呐喊。如在《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中“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表示柳永和歌女的感情日渐加深,已经上升为亲人一般的感情,他们相互爱怜、相互珍惜。柳永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歌妓交往,他在《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中写道:“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意思为这位歌妓很有才情,所作的新词有俊美之格调,在填词方面和“我”不相上下。悔恨自己年少轻狂,没有与她早点相识。在这里,“才子”与“佳人”的地位平等,他们不仅相知、相恋、相思,而且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把对方当作知己。柳永是第一个敢于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进词中的人,在词境的开拓上有重要贡献。《迷仙引·才过笄年》中塑造了一位身陷污泥而心向自由、光明、高洁的不幸歌妓的典型形象。“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写出歌妓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柳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具有浪漫气息和音乐才华,眷恋俗世生活和爱情;另一方面,受家庭环境影响,又念念不忘仕途。正如他的词一样:“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他在仕途遇挫时,往往流连于舞榭歌台、酒楼妓馆,以感官上的享受暂时平复内心的失落与不平。《如鱼水》就是一首反映柳永这种人生态度与心理历程的词。“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柳永在词中写到,名利于他如同浮云,只想与佳人共醉相恋,别无他求,洒脱之中实在也是一种无奈。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洒脱,而是仍有不甘。因此,他写下了大量羁旅词,表达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这类词情感真切深沉,意境阔大苍凉,受到历代学者的称赞。《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时所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双声子·晚天萧索》表现追求功名的封建士大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和《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抒发了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此外,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和达官贵人的词,如《望海潮·东南形胜》《醉蓬莱·渐亭皋叶下》。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柳永一生失意,在艺术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柳永在宋代词坛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将词从晚唐五代士大夫文人花间酒后,自我消遣的狭小天地中释放出来,变“雅”为“俗”,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在革新词体、词风、词境三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一、创新词体,大量创制慢词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10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常用的仍是小令,慢词占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由于宋代都市的繁华,市民们重视生活上的享受,对音乐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听腻了急管繁弦的音乐之后,开始转而爱好节奏缓慢悠扬的曲子,对于词的需求也更大。于是,出现了与之匹配的节奏较缓,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

柳永正是大量创制慢词的第一人,宋人所用的800多种词调中,有100多种是柳永新创或首次使用。如《迎新春》《黄莺儿》《昼夜乐》《夜半乐》《戚氏》《望海潮》《迷神引》等,给后来的词人提供了范本,他们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才华,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柳永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柳永精通音律。词伴音乐而唱,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从唐到宋,一般文人士大夫因不甚熟通音律,沿用以前的词牌,词的形式多为单调的小令或中调。柳永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旧曲翻新,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自创新调,丰富慢词的曲牌,极大地扩展了宋词的体量。他将自己的作品集取名为《乐章集》,可见他对音乐的熟悉和喜爱。二是柳永十分热爱词文学。柳永自幼时起,遇到好诗好词便会反复琢磨,体味其中的精妙之处。他潜心创作并大胆革新的精神,为词文学的繁荣和辉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后人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