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沟

黑竹沟

藏区有九寨沟,彝区有黑竹沟。

懒洋洋歪躺在沙发上,漫不经心翻阅着报刊,当上面这行大字扑入眼帘,我顿时下意识地端直了身体。九寨沟当然知道。黑竹沟?

与九寨沟相提并论,处于我久已神往的彝区,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被称为“东方的百慕大”……黑竹沟,这个神秘的名字,这片神奇的秘境,一下就强烈吸引了我,仿佛前世有约,感觉今生缘到。

奔向峨边——峨水之滨、峨山之麓的彝族自治县。

峨水就是大渡河,峨山就是峨眉山。峨边,山环水绕,大渡河似乎无所不在。隔河是沙湾,沫水长流的地方,郭沫若的故乡。再往里走走,就是泸定,“红军飞夺泸定桥”闻名天下。峨边人开门就能见山——背峰山。峨边人说,“背峰山是我们峨边的脊梁”。登上背峰山山顶,峨眉山尽收眼底。峨边是全国唯一没有交通红绿灯的城市,可见小城之祥和、安定、怡然。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索玛花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每当哼唱起优美深情的歌曲《情深谊长》,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景象:天空中,五彩云霞飘,金丝小鸟飞;大地上,远远地从天边走来一队彝族姑娘,个个身着红、黑色的漂亮衣裙,打着黄色的油纸伞,美丽多情,款款而至。

彝族同胞偏爱红、黄、黑三色——红色代表火焰,黄色代表太阳,黑色代表大地。置身峨边,触目皆是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姑娘。能歌善舞的彝族同胞自豪地宣称,“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可想而知彝族姑娘有多美,她们是小凉山另一朵索玛花。

川菜、湘菜、赣菜,对我来说,没有最爱只有更爱。峨边的菜肴更好吃,尤其腊肉炒竹笋、牛肉炖土豆,那个香、嫩、脆、鲜,吃得我脑满肠肥。身旁的峨边常务副县长告知:黑竹沟竹笋早就是国宴佳肴,曾经招待过美国总统尼克松,它很珍奇,四十年才开一次花;黑竹沟藤椒,属野生植物,芳香浓郁、麻味纯正,是调味的佳品。黑竹沟竹笋和藤椒,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这位孙副县长是安徽人,在西南财经大学求学时,爱上了川菜川妹,毕业后就不回家乡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孙副县长志在四川,“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不足道也。

黑竹沟,黑竹沟。峨边人三句话不离黑竹沟。黑竹沟的神秘面纱,渐渐被撩开:方圆百里,区域内高山、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冰川、瀑布、深潭、暗河、地泉无所不有,奇异的山峰和岩洞比比皆是,日出、云海、佛光无比壮丽。它是极其完整的生态群落,是最原始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有世界级景点六处、国家级景点二十处;有动植物五千余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三十余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省级自然遗产、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是彝族风情观赏区,被央视评为“森林氧吧”……

但是——

“它地形复杂、山岭险峻,当地人称之为‘魔沟’,外界称之为‘最深度、最原始、最疯狂、最恐怖的探险之地’,鬼推磨、阴阳界、狐狸山、石门关、挖黑罗豁、涡罗挖曲……这些地名,听着都吓人。有的地方,时钟停止、罗盘失灵、人畜神秘失踪,轻易去不得啊!”

越是禁忌,便越是诱惑。我们急欲进入黑竹沟。

蜂巢岩、马里冷旧,是进入黑竹沟腹地的入口。蜂巢岩是一片原始峡谷丛林,因岩壁上有无数圆洞、色呈黑褐、宛若蜂巢而得名。蜂巢岩四面峻岭陡峭,岩底横着雪涛翻滚、吼声如雷的三岔河。马里冷旧是彝语,意思是开满红花的草地。马里冷旧是天然高山湿地,四周杜鹃环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漫山遍野,各种山花随季节次第开放,人在其中如沐花海。

黑竹沟的山峰高低落差达三千米。纵横交错的沟壑、垂直分布的植被,造就出阶层分明的植物世界:当山巅上的树枝成为冰雕,山谷里正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沟里有种子植物三千余种、药用植物一千五百余种、多类花卉二百余种、国家稀有特有珍贵植物二十多种……理所当然,珙桐是黑竹沟植物王国的王室贵族;参天古树和野藤,是优越的上流社会;灌木丛林,是低调的中产阶级;高山草甸,是地道的草根;匍匐的苔藓,则是最为卑微的奴隶社会。而杜鹃花(即索玛花),品种之多、花色之艳、面积之广,为世界之冠。据说黑竹沟杜鹃分公母,他们却又只能遥遥相望,倘若公、母杜鹃同时啼哭,晴好天气便会瞬间变阴下雨。这引发我无限遐想:他们是牛郎织女吗,从迢迢银汉跌落人间?

黑竹沟,是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是人类的自然博物馆。

无数的山野精灵,在黑竹沟找到了生命的乐园。黑竹沟有三十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其中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羚牛、四川山鹧鸪、云豹、小熊猫、猕猴、短尾猴等珍禽野兽,观赏和科研价值都很高。当地居民曾捕捉到的黑豹,竟为亚洲首次发现。黑白条纹大熊猫、黑白斑点“花熊猫”,是这些稀有动物中的极品尤物,它们可不是憨态可掬的乖宝宝,也不是只吃竹子的素食主义者,经常溜到彝寨对家畜痛下杀手,给自己打打牙祭、改善生活,村里的牛、羊、猪都是它们潜在的美餐。

断岩交错的三岔河大峡谷,是黑竹沟水景观最集中的景区。在宽广的山谷内,在湿润、清新、沁凉的雾气中,只有驻足定睛极目四望,才能发现不远处绵亘着重峦叠嶂。险峻角峰和奇绝深谷,构成巨幅绝美画卷。秋气肃杀,阳光是这里的奢侈品,沉寂的峡谷吐出料峭的寒气,给人以莫名的压迫感,让我感觉到洪荒之力的存在。在三岔河上游、黑竹沟腹地,有一个充满意外、惊悚和奇闻的地方,那就是传说中的“死亡之谷”,当地人称“石门关”。它是一条原始峡谷林带,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人畜进入石门关后,屡屡神秘失踪,幸存者寥寥无几,即便对装备齐全、经验丰富的职业探险队员来说,也是生死之旅,能否活着出来,全凭命运的安排。当地彝家有谚:“进了石门关,不见人生还。”“猎户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回头。”“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河伴深潭。獐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在他们心目中,石门关就是鬼门关。世界上最著名的“七大神秘恐怖死亡谷”,黑竹沟作为“怪雾死亡谷”榜上有名,其余为:昆仑山的“地狱死亡谷”、俄罗斯的“死亡山谷”、美国的“人类死亡谷”、意大利的“动物死亡谷”、印尼爪哇岛的“死亡洞”、纳米比亚的“死亡谷”。

黑竹沟的云雾变幻万千,让人永远捉摸不透。人、畜进到石门关后,为什么会失踪,是怎样失踪的?一直是个谜团。未必科学的“科学分析”说:这里终年云雾弥漫、诡秘阴森,可能是变化无常的迷雾将人、畜包围吞没了。但是,问题来了:此地为什么日夜云雾缭绕、迷离莫测?彝族同胞给出的答案是:人和畜惊扰了山神,山神发怒吐出青雾,将他们卷走了。

彝族同胞信奉万物有灵,至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他们敬畏山神,更敬畏野人,称野人为“诺神罗阿普”——山神的爷爷。世人多知晓神农架野人,不知黑竹沟也有野人。四十年前,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亲眼看见过野人:身高约两米、脸部与人无异、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其他村民也发现过野人的踪迹。野人谷是当地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这我就不大理解了。

特克马鞍山海拔四千多米,是川西南最高峰,是黑竹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上部呈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阳光的照耀下,山脊好似一条细细的金线,迤逦于天际之上,山峰金碧辉煌、华光四射,成为极为罕见的奇观。雪峰下的冰斗、冰川遗迹,仿佛天地间的一个巨大冷库。

严寒与温暖、贫瘠与丰饶、荒芜与繁盛、美丽与狰狞、宁静与狂野、生命与死亡、天堂与地狱……相生相克、并行不悖于黑竹沟。我也差点迷失在黑竹沟,不是触怒了山神,而是因为它太迷人:旖旎不逊于九寨沟,却多了原始神秘;神奇不亚于神农架,但多了惊险刺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