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惩腐第一枪

新中国惩腐第一枪

1951年冬。北京晴了些日子的天气骤然阴沉下来,天空布满一层铅灰色的阴云,凛冽的北风卷着尘沙、落叶、枯草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把美丽的京城搅得迷迷蒙蒙。有经验的人们都清楚:一场大雪即将来临。

这天,夜已经很深了,北京团城中南海丰泽园内的灯光仍在寒风刮着树叶所发出的阵阵瑟瑟声中忽闪着。党中央主席毛泽东没有倦意,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在室内来回踱着。他走到窗前,抬头望了望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而,他的目光又自然地落在那宽大的办公桌上已摊开的一份报告上面。他的表情是那样的深沉和凝重。

这是一份非同一般的报告。报告是由中共中央华北局呈送的,文中提出了华北局对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意见,并报告了河北省委征求天津地委及所属部门对刘青山、张子善二犯量刑意见的情况,上面写着:地委在家的8个委员一致同意对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死刑。地区参加讨论的552名党员干部的意见是:对刘青山同意判处死刑的535人,判处死缓的8人,判处无期徒刑的3人,判处有期徒刑的6人;对张子善同意判处死刑的536人,判处死缓的7人,判处无期徒刑的3人,判处有期徒刑的6人……看着这份报告,毛泽东心里像压了一条铅块,宽大额头下的双眉锁成了“川”字,那眉宇间射出的是对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沉的思索!

同样的心情和思索,毛泽东早就有过。在新中国刚透出黎明曙光之时,他就在反复思考共产党怎样防止腐败变质的问题。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他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史论中,郭沫若总结了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1949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向全党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很不幸,毛泽东的预言道中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而且就在眼前。联想到近些天来看到的东北局、西北局和北京市委及全国各中央局,各大军区送来的查处贪污盗窃情况的报告,这是多么地令人触目惊心啊!想到这里,毛泽东的情绪处在愤怒之中:这样下去,几千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不是要白白葬送吗?他不禁又想起了《甲申三百年祭》。不!决不能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决不能让李自成的悲剧在中国共产党重演!

此时,毛泽东已下定了严惩刘青山、张子善二犯的决心。

此时,被关押了一个月的刘青山、张子善正在对自己的生与死作出种种猜测和分析:

或许会被处死。作为高级干部,他们二人对法律是了解的,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再清楚不过了,罪行是极其严重的;他们也深知天津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对自己罪行的愤怒情绪,如此大罪,不杀,何以平民愤?!而最令他们心颤的是眼下这场一阵紧似一阵的三反运动和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对毛泽东的性格和脾气,他们在战争年代就有所闻。毛泽东办事坚决果断,从不马虎,毛泽东对贪污恨之入骨,他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更何况自己贪污的数额这样巨大,这次恐怕是难免一死了。想到这些,刘青山、张子善全身便透过一股冷气。

也可能枪下留人吧,自己是为革命、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贡献的呀!刘青山、张子善也不时自我作出这样的判断。

不错,刘青山、张子善都在年青时代就投身革命,曾是革命队伍中的佼佼者。在他们个人的历史上,曾有过光荣的一页:1931年6月,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战火中,刘青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过1932年高阳、蠡县的农民暴动,后来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国民党对他实行严刑逼供,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张子善1933年10月入党,1934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参加了绝食和卧轨斗争。那时的刘青山、张子善为革命出生入死,在敌人面前的确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对他们历史上的功劳,党和人民是承认的。他们本应像许许多多的革命者一样,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过去的功劳,当作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为人民再立新功。可他们却不是这样,在建国后不久,急转180度,急剧地朝相反的方向滑行……

新中国在隆隆的枪炮声中诞生了。曾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幸运者,大多成为新中国的各级党和政府、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第一代领导人。同样,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刘青山、张子善,对他们寄予了无限信任和期望,刘青山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书记(后调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为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副书记、天津专区专员(后任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书记)。党和人民把管理天津的大权交给了他们。

天津,这座耸立于华北平原的古老而神奇的城市,有它特殊的魅力。它依傍在燕山脚下,渤海岸边,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北方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国际港口城市。华北最大的水系海河躺在这座美丽城市的怀抱里,这源于千里之外的海河之水,滋润着两岸大片大片的土地;大自然也慷慨地赐予它雄厚丰富的地表地下资源。刘青山、张子善对于自己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领导者是非常满意的。按理说,他们当恪尽职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天津具有的各方面的优势,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以报答党和人民的厚望。然而,刘青山、张子善思考的不是这些,他们把这些已抛到九霄云外,他们想的是:这江山是老子打下来的,现在该是老子享受的时候了。这时,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在他们的脑海里已荡然无存,代而出现的是那贪婪的私欲。在他们的眼中,天津成了一块巨大的“肥肉”:这具有广阔前景的土地,是自己的无限家产;这千年流淌的海河水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是自己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之源。为贪图享受,他们不顾国法、党纪,不顾国防建设,不顾人民疾苦,在任职期间,对上级拨给的救灾粮、河工粮、飞机场建筑费、地方粮、干部家属救济粮、治河民工工资、银行贷款等国家资产和人民血汗,到处伸手盗窃,为数达171亿6272万元(旧币,下同)之巨。他们盗窃这些资产后,即投入所谓“机关生产”,实行个人的单线领导。从这点盗窃的资产中,刘青山、张子善共贪污、挥霍3.7825亿元,其中刘青山1.8399亿元,张子善1.9426亿元。如此巨额的贪污、挥霍,在当时谁不为之惊愕!

那是1951初,华北大地寒气袭人,持续一个多月的零下气温,已将天津远远近近的土地封冻得像块巨石。这年开春前夕,上级传来一道指示,要兴修潮白、永定、大清、龙凤、海河等工程。这是党的号召,当时刚刚翻身解放的人们把“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挂在嘴边,只要党一挥手,他们就奋然前行。现在党号召修河,那是为了给人民造福啊!于是,十多万河工怀着热情,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卷起铺盖,扛上铁锹洋镐来到治河工地。他们在工地上日夜奋战,用使劲地挑泥刨土来表达对党的忠诚。这些善良的河工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此时刘青山、张子善已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他们。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