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龙头节

3.龙头节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宋)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初春时节,万物生发,充满希望的季节悄然而至。从冬到春的每一个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与颐和园如期相约,在园中的脚步,不曾停息,麻木的筋骨似乎舒缓了许多,血脉似乎通畅了许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慢慢找回自己,学会放下包袱,从电脑前离开,走到户外去,走进大自然里。

每个周末的健步走,每次都是固定的路线,以北如意门为起点,经过西堤和东堤环绕昆明湖,避开人流集中的长廊景区,翻越万寿山,到达终点北如意门,形成一个闭环路线,全程约5千米。从最初体力不支而走走歇歇,到后来不间断快速走完全程,用时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明显变化,身更轻了,眼更亮了,心更宽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在不同的节气、不同的时刻,呈现出来的独特自然之美,让我越来越迷恋这里。更不必说,历经二百多年的沧桑岁月,这座皇家园林留下的文化艺术瑰宝,吸引我一次次走进她、了解她、读懂她。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被称为“龙头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百姓划龙船,祈求事事顺利,宝宝理发剃“喜头”,庇佑健康成长。巧合的是,今天又是三八妇女节,全球女性的节日,中国节日与国际节日在同一天,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绵绵春雨之后,天空放晴,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难得的好天气!上午完成工作,下午放假半天。趁着好日子、好天气、好心情,享受好时光。午后,从新建宫门入园,沿着东堤,放缓步子,放飞心情,畅游园中,探索一条新的健步走路线,找寻园子里曾经被忽略的美景,聆听被遗忘的传说。

颐和园的东堤,北起文昌阁,南到绣漪桥,清乾隆时期,为保护昆明湖以东的畅春园,仿杭州西湖苏堤修建了西堤,因地制宜使得江南美景在此汇集。后来昆明湖扩建,以此为湖的东界,改名为东堤。默默静立的古码头、水闸、涵洞、桥梁,留存至今,记录了一个完整水利工程的结束和一座浩大皇家园林的建成。“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一条长堤名字的变化,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然而,湖光千顷碧、稻田看连畦的田园景致,静谧美好,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松柳夹道的东堤,与桃柳掩映的西堤相连,环绕着昆明湖宽阔的水域。曾经一次又一次行走在西堤上,依次在堤岸上的六座桥停留,依水而望,万寿山、十七孔桥,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这一次的行走,移步东堤,向西南方向遥望,蜿蜒曲折的西堤,尽收眼底,造型各异的六座桥,就像六位仪态万方的仙子,飘逸下凡,依偎在堤岸上。湖边一对赏景的老夫妇,边走边指向西堤,辨识着一座座桥,欢喜的对话,就像夸奖着自家的姑娘:“每一座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经过南如意门,跨过绣漪桥,宽阔的道路笔直向西延伸,两侧高大的柳树,遮天蔽日,行走在道路上,仿佛走进了无尽的绿林之中。穿行在林中,一侧的昆明湖若隐若现,京密引水渠岸边、凤凰墩上,绿草茵茵,紫色和黄色的小花已经迫不及待地展开笑颜,绽放出初春的笑脸。在这条长1500米的健康大道上,三三两两的跑者健步如飞,或擦肩而过,或迎面相遇,相比于万寿山和昆明湖景区,这里闹中取静,是跑步锻炼的好地方,望着跑步者矫健的身影,我调整呼吸、加快步伐,开始小步慢跑。

未到西门,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只得放缓脚步,重新调整呼吸。环顾四周,道路右侧的地势增高,一个遍植松树的山丘,吸引了我的目光。山脚下一丛丛迎春花开得正旺,绿树掩映中露出山上的飞檐翘角和含苞待放的桃花,我停下奔跑的脚步,沿石阶登高而上,一探究竟,其实是为自己好好歇一歇脚,找到了一个理由。一口气登上山,别样的风景,别样的气息,这里正是被我忽略了的美景——畅观堂。

高高台阶上的正殿畅观堂和两个配殿睇佳榭和怀新书屋,由游廊相连,四位老人围坐在游廊下玩着扑克,殿前的玉兰树和海棠树含苞待放,一些老人随着舒缓的音乐,一起做着健身操。半山腰中,东南的八角亭,西南的六角亭,一大一小,相映成趣。三位老人坐在稍大的八角亭中,谈古论今,争论很是激烈。曾经,乾隆皇帝在这里举办观稼诗会,与大臣们眺望园外,观稻田景色,看农夫耕耘。现如今,普通百姓在这里快乐聚会、娱乐休闲、运动健身、谈天说地。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我意犹未尽地走下山,经西门沿着西围墙向北走去。高高的围墙边,松桃间植,一棵棵精心修剪的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圆圆的、鼓胀胀的,一个挨一个,挂满了枝丫,像羞羞答答的少女,微微露出的脸蛋儿妩媚含笑,有粉的、白的、红的、红白相间的。乍暖还寒,待到气温升高,风和日暖时,桃花必将尽情绽放,一朵朵胭脂云将在天空中悠悠飘荡。衣衫漂亮的两个女伴,拿起手机,走近桃树,对准花朵,不停地调整着角度和距离,按下快门,拍下桃花绽放之前的独特美丽。望着她们飘动的倩影,我不仅感叹:“女人如花,女人更爱花!”

从姹紫嫣红的桃花路,迈进碧绿的耕织图景区,一片田园风光,心情顿然疏朗。静立的耕织图昆仑石碑、枝叶繁茂的古桑树、寂静的蚕神庙,让我静静回味着昔日男耕女织、稻香秫熟的田园景象。一千多年前,在这座皇家园林诞生之前,这里是一片湿地,那时的万寿山叫瓮山,山前的湖叫翁山泊。西山、玉泉山上的泉水汇成的溪流,流到山下,灌溉着大片水田,“驱马稻秧布,育蚕桑叶肥”,田园水乡是多么美呀!然而,水映兰香的延赏斋游廊上镶嵌的农耕石刻,昆明湖水师学堂里锈迹斑斑的永和轮,又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田园中的耕与织与历史长河中的耕与织,形成强烈的反差,却又有着如此多的相似。

越过耕织图,渐渐靠近西堤,眼前的昆明湖上,春水涌动,湖岸边,春花竞放,行走在堤岸上,春风拂面。我从北如意门出园时,仍有不少游人进园,三五结伴,家人同行,女游客显然比平日多了许多。在这春花竞放的日子里,在春播春耕的时节,在女人们的节日里,在这座美丽的园子里,此时此景颇多感慨,最触动我的是女人美丽背后的坚强,柔顺背后的忍耐,聪慧背后的独立,贤德背后的担当……

(2019年3月8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