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

外平不书〔1〕,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2〕。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3〕,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4〕。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5〕。”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6〕,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7〕。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8〕

【注释】

〔1〕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2〕大:赞扬。平乎己:主动讲和。

〔3〕庄王:即楚庄王。

〔4〕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乘:登。堙:小土山。华元:宋国大夫。

〔5〕易子:交换儿子。析骸:劈开尸骨。

〔6〕柑马:给马嘴衔木棍。秣:喂。

〔7〕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8〕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美文共赏

这篇文章是解释《春秋》中“宋人及楚人平”这一句话的。楚国围困宋国之战,时间长达九个月,两国都到达了极度的疲惫困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楚国的大夫子反和宋国的大夫华元坦诚相见,主动言和。“宋人及楚人平”这句话,有褒有贬。褒的是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人民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有越权之嫌。文章充分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

作者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在对话过程的处理上,有场面有布景;在情节的处理上,有巧合有悬念;在写作技巧上有比喻、重复、对比、伏笔等,这一切都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内容扣人心弦。

本篇名句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君子见别人有难就同情,小人见别人有难就幸灾乐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