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这是一部以冀东抗战历史为基础的小说。
冀东,是指北京以东,北至古北口、山海关、秦皇岛一线,南至天津武清,包括今日河北省东北部、天津市全部及北京市东部22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冀东位于伪满洲国南大门,是日寇占据时间最长,离日寇战略后方最近的一块抗日根据地。她以一九三八年夏季进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留下坚持斗争的数百人和冀东大暴动失败后保留的千余人武装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七年间,几乎无日无战事,战斗之惨烈、部队和民众伤亡之惨重,战果之辉煌,不亚于其他任何一块根据地,牺牲团、县级以上干部百余人,营、区级以下干部数千人,战士达三万人以上,民众死亡更是达到了三十万人。至抗战胜利时,冀东军民歼灭日伪军十万人以上,军区的主力部队发展到三万人,游击队五千人,民兵达二十二万之众,并按中央的命令,抢先进军东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为中国革命做出如此贡献的冀东抗战,却鲜见宣传,不仅文学作品很少,史实性的纪实和老同志的回忆录,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也少得可怜。莲花峰七勇士跳崖,其忠勇和壮烈,一点不亚于狼牙山五壮士,且早了一年多,但始终未得广泛宣传。一部电影《剑吼长城东》也根本不能反映冀东抗战的艰苦程度和众多人物。
土生土长的作者,听着冀东八路抗战的故事长大,为前辈们的流血牺牲和创造的伟绩所感动,本想写一部反映冀东抗战的史料作品,又唯恐有抄袭之嫌,于是写出了这部以冀东抗战历史为基础的小说。
在正面战场,日寇几乎打赢了每一场战役;在敌后战场,日寇却输掉了大多数战斗。最终,日寇输掉了战争。日寇在占领区之败,不是败在部队的战斗意志,不是败在部队的技战术水平,而是败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败在了精神的法西斯化;中国共产党敌后之胜,不是胜在武器装备,不是胜在部队数量,而是胜在赢得了民心,胜在激发了民众团结御辱的民族精神。
本书试图以冀东抗战史实为基础,复原冀东抗战的原貌;试图从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重现冀东抗日根据地所走过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曲折历程,揭示“民心才是根据地,领导的行为,就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支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这一主题。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需要英雄。英雄也具有普遍人的性格,英雄又有超越常人的作为和影响。
还原一段历史,就是还原一段足迹,还原一种信仰;还原一个人物,就是还原一段历史,还原一个民族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