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来几多情

故乡风来几多情

——读尉峰散文集《穿过故乡的风》有感

刘众一

前几天,收到尉峰兄赠送的散文集《穿过故乡的风》,心里非常高兴。

尉峰兄要出书的消息,去年就传了出来,但一直不见动静,我和一众文友也挺焦急,经常向他询问情况,一是朋友之间的关心,再一个是想一睹为快。不过好事多磨,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尉峰兄的散文集《穿过故乡的风》终于付印成册,并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想这应该是今年广灵文艺界的一件大事。

对于尉峰兄闻名已久,但我们认识,却是近几年的事。他原来在新闻中心工作,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见面,但无深交。后来文友聚会,经常在一起推杯换盏,一问之下,他竟然是东崖头人,而且与我家叔伯是至交,这令我吃惊不小,没想到我们竟然是同村人,并且渊源颇深。从此于文友外,又多了一份同乡之谊。

看着桌子上摆放的新书,我感到有些小小的激动。封面上的书名《穿过故乡的风》几个大字非常醒目,整本书凝重中透着大气,简洁中含着质朴。我知道,将自己几十年来的作品变成铅字,对于一个作家意味着什么。对尉峰兄的作品,以前零星的有过接触,但成系统的从整体上咀嚼、品评、把握他的作品,这还是第一次。翻开书页,我一篇一篇地细细读了下去,可以说,这本书从第一篇文章就攫取了我的心,让人欲罢不能。书中的文章有时让你会心一笑,有时让你怅然若失,有时让你心潮澎湃。整个人的情绪就像波浪中的小船,随着波浪的起伏不停地飘起落下,不能自已。我倒是也经常看书,说实在的,有些书没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随手一扔,再不过问。文学作品嘛,要么是语言隽永有味,要么是情节曲折动人,要么是意境幽远深邃,要么是感情真挚细腻。总得占上一样,如果读起来味同嚼蜡,那就不能称其为成功的作品,也最终不会被读者接受。

细细读完尉峰兄这本散文作品,我可以严肃地说,这确实是值得认真去读的一本好书,并不是因为是同村人故意有抬高之嫌,负责任地说,就是放在市内省内来看,这本书也是上乘之作。这本散文集是我县近年来文艺界结出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代表我县文学水平的扛鼎之作。我想这么说并不为过,因为我县近年来能拿得出手的文学作品确实寥寥无几。

《穿过故乡的风》这本散文集究竟好在哪儿呢,我感觉有这么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一是语言优美。尉峰是驾驭语言的大师。文学这种东西,确实需要天赋,否则就无法解释伟大的文学家为什么几百年才出一个。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尉峰驾驭语言的高超功力。一些文学表现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在他笔下运用得炉火纯青,他运用的比喻,精准新奇,我感觉是受到了老舍的影响。比如形容风,在《初冬的原野》中,“风,握着他的小号,一会儿跑到这里嘀嘀嗒嗒吹上一阵,一会儿又跑到那里嘀嘀嗒嗒吹上一阵,俨然一位充满激情的小号手,到处播撒着他‘冻’人的音乐”。在《亲戚》中,“风开始强硬起来,甚至像强盗一样,想抽谁就抽谁?想打啥就打啥,我行我素,蛮横无理,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在作者笔下,不同的风有着不同的形象。他把大树比喻为项羽的画戟,把下河湾比喻为热恋中的女子,把玉米秸比喻为走失的孩子,他的比喻总是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在《初冬的原野》中,还有一段我很欣赏:“成群的落叶,有杨树的,也有柳树的,纠集在一起,追逐着风满世界乱跑,仿佛一群虔诚的听众,被热情笼罩着,完全忘记了外面的寒冷。”这段话既有拟人也有比喻,本来是风吹着树叶,在作者笔下却描写成树叶追逐着风乱跑,这种倒挽的描写方法,在古诗中就有,杜甫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就属于这类手法。作者另辟蹊径,古法出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他运用的拟人,生动形象,例如他在《下河湾》一文中写到了白天鹅,“成群结队的白天鹅如期而至,她们悠然聚拢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着,似乎在诉说旅途的艰辛,目的地的遥远;也许在议论世事的沧桑,生活的不易”。在他的笔下,白天鹅已不是一群鸟,而是一群阔别多年、饱经风霜的老友归来,立刻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他运用的排比,排山倒海。文章中大量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例如在《行走在时光里的乡韵》一文中的剪纸,就通篇大段的运用排比句式,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二是善于描写。善于描写的前提是善于观察,善于观察是作为一名作家的必备素质。作家确实需要一双慧眼,把对这个世界的感知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来。所谓文学的高度,也就是作者对这个世界认识的高度,是外在事物在内心的提炼、总结、加工,最后经过语言组织,形成文学作品,最终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本散文集中描写了好多广灵农村原生态的东西,都是善于观察的作品,例如写到农村中的土坯、石磨,写到广灵的特产小米、饸饹。饸饹我们天天吃,但用优美甚至是诗意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我想大部分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作家和普通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这就是作家和普通人的本质区别。书中有一篇《蜡嘴》的文章写得很好,文章很短,但却环环相扣,文章通过细致的观察,从描写“邻居赵”起了坏心开始,经过“掏回小鸟,诱捕老鸟,虐死小鸟,逼死老鸟”这四个环节,将人性恶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作者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善于思考,将普通的现象进行提炼,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引起读者的思索。如果说《蜡嘴》展现了人性恶,那么《麻雀》一文则诠释了人性善,通过留下鸟巢,救护小鸟的描写,最后到与花喜鹊战斗达到高潮。如果将两文对比,我们就可以读出人性中的很多东西来。

三是富有哲理。语言有了哲理,文章就有了高度。哲理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世界的理解,是对事物的升华。作者文章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就像海滩上的贝壳,比比皆是:“幸福的味道,其实也就是家乡的味道。”“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干什么事情也不轻松,如果你不付出一定的努力,收获的终归是海市蜃楼。”“灯会属于元宵节,就像星星属于苍穹。”像这种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句子,一经作者道出,顿时成为点睛之笔,文章瞬间得到了升华。这本散文集中有一篇《由花和叶说开去》的文章,是作者不可多得的充满生活哲理的思辩性散文,文章将思想性和文学性结合得很好,文章通过对花和叶这一对矛盾体的思考,既揭示了客观规律,又映射了现实生活,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考。

四是感情真挚。善感重情是尉峰兄文章的又一特点,兄弟情、朋友情、战友情、故乡情、家国情怀无不倾注在他的笔端,这也是他性格使然。认识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每每当他叙述一件事时,语调激昂,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他的情绪感染,碰到激动的时刻,他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潸然泪下,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他这种真性情。他写母爱,平凡中蕴含着伟大,艰辛中蕴含着无私。他写战友,生死契阔,却又亲密无间。他写故乡,语言隽永,却又感情深沉。在《重走军营》这篇文章中,他的感情像山洪暴发那样,汪洋千里,倾泻而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如何泪洒军营。在《家乡的味道》《水神堂情结》《老家的河滩》等文章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故乡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浓郁。但他的文章中很少写到爱情,只是在《小马》一文中轻轻带过,我想这也是作者的一个迷吧。

五是以小见大。这本散文集的作品,大部分写的是小事,但有些小事,背后却反映了宏大的主题,以小见大,也是这本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这需要读者用心去读,否则就无法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书中有一篇《橘子泪》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的背景非常重要,如果大家没注意,就不能对这篇文章有深刻的认识。文章的背景是作者在奔赴老山前线时写的,结尾则是战争结束,回到久别的故乡。战争就意味着死亡,能否活着回来,对奔赴战场的战士来说,就是一个问号。作者作为一名军人,上战场是为国尽忠,同时,作者又无时不牵挂着故乡的父母,自古中国人讲忠孝不能两全,在面对尽忠还是尽孝这样宏大的主题时,作者通过买橘子这件小事切入进去,将尽忠还是尽孝两者的矛盾冲突表现得非常深刻,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另外一篇我想说的是《苦菜的思念》,感到这篇文章是这本书的压卷之作,这篇文章表现的主题就是母爱,作者先从苦菜写起,行文至中间,笔锋一转,自然过渡到对母亲的思念:“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想起母亲。”本文的苦菜之苦,也正象征着母亲人生之苦,作者睹物思人,将伟大的母爱从挑苦菜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有张力,这也是本文非常成功的地方。“小处入手,大处着眼。”我认为是作者文章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我相信,一本好书读完,每一个人都会被不同程度地感动,由于这种感动,促使我写了上面的话。也许这种认识是管中窥豹,不值一哂,但我更希望是抛砖引玉。愿故乡的风能流淌进更多人的心间。

2022年8月25日

(刘众一,山西广灵人,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广灵县作家协会理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