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总序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总序

张健

营造良好的世界文化生态,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对话与交流,借以实现和谐世界的人类理想,越来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识。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质和相对的共通性,由于其包含在特定社会生活内容当中的丰富的情感诉求和对于人性的多方位思考,由于其所具有的较强的可读性和极为广泛的受众基础,它的国际传播可以而且应当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和”。为了“和”,中国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因为在这种文化看来,绝对的“同”必然导致绝对的“不和”。这一点,与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之间互荣共生的时代精神是完全吻合的。中国文学因此而成为世界上了不起的文学之一,中国人对于本国文学的思考因此而成为人类思想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的文学及其对于文学的思考不仅仅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根本利益。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为了保证当今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通过我们创造性的工作,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群能够分享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为人类文化的繁荣与世界的和平做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贡献,是中国文学及其研究重大而崇高的历史责任。

有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为中国大陆中文教育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之一,近年来一直在跨文化的文学传播与交流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切实的努力。为此,我们成立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并且从2009年开始实施“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计划。其旨归有二,一是希望站在民间和学术的立场,通过与国外教育、学术机构中有识之士长期有效的合作,在海外直接从事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传播工作,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最鲜活的状貌和样态;二是希望在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国际化的大趋势当中为本土文学及其研究的繁荣增添新的契机、新的视域和新的活力。这项计划的具体内容除组织召开跨学科跨界别的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有关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外出版发行英文期刊《今日中国文学》,翻译出版中国作家的重要新作及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著,在国内编辑出版著名英文期刊《当代世界文学》的中国版,发布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海外文情报告以外,还包括了另外一个后续的大型项目,即分批出版“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

我相信,这项计划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地展示中国文学的当代风采,有利于建构世界文学中完整而真实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于当代中国及其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间的文学、文化乃至思想和学术的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经验的积累,有利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方面的发展战略与策略的探讨和调整;有利于本土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创造性发展。它的意义应该是重大而深远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次跨学科、跨界别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反响很好;英文学术期刊《今日中国文学》现已正式出版四期,面向全球发行,在西方的作家、诗人、批评家、学者、编辑、出版商、发行商、文学爱好者、汉语爱好者当中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当代世界文学·中国版》已经编辑出版了四辑;列入“今日中国文学”英译丛书的作品和作品集已经通过了论证和审定,其版权协议、翻译等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完成英译以后它们将由美国方面的出版社负责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海外文情报告和英译的国内学者论文集中的一部分亦已进入到付梓出版的阶段。由于中外双方的精诚合作与国内的多方支持,计划终于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初步的实绩。

但另一方面,三年多的传播实践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事业的重大意义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项事业的高度复杂性和它特有的难度。文化、制度、社会现实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海内外之间多方的沟通与磨合是我们日常的功课;超越实务层面的理性而系统的思考是我们需要迎接的挑战。“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无疑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崇高的事业无疑又是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精力、智力和心力的。究竟应该如何去遴选作品,才能表现出当代中国的文学及其研究的独特神韵和真实风貌?才能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性的变化?怎样做,才能保证乃至提高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应当如何从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欣赏趣味,去看待中国本土的文学及其研究的传统和独特性?如何理解和对待海外汉学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研究及其海外传播问题上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资源,提升高学养、有神韵的翻译能力?如何更有利于海外出版物向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化?凡此种种,显然都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思考。人类崇高的事业必然是有思想的事业。我们需要来自多重视角的洞见与卓识,我们期待更多同道在智力和学术上的跟进。而这也就成为我们设计“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的初衷之一。

当然,这套书系的创意,绝非仅仅来自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实践性的迫切需求,除此之外,它与我们的学术追求和理论抱负,与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历史趋势、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事业的总体认识和判断,同样有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已经进入国际性的跨区域、跨文化、跨族群互动交流的新阶段。大陆与台港澳地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和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日益频繁而且日见深化,中国大陆的文学和文学研究正在悄然融入世界文学和国际学术的广阔天地。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缺少不了中国。西学仍在东渐,中学正在西传。在一种全球化的时代语境当中,如何发展和看待中国的文学及其研究,早已不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它已然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的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研究这四者已经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世界性格局正在由此而形成。

在这种背景之下去讨论中国文学及其研究,自然是离不开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特别是当“涉外”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已然成为一种需要人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新“现实”的时候,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内涵、功能、方法、层次、意义和其所适用的范围显然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涉外”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并非今天才有,但在过去,它们明显属于一种边缘性的附加部分,而今,它却成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对传统意义上的“涉内”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无疑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丰富和拓展。这种丰富和拓展要求我们在理念观念、认知内容、思想方法、研究范式、传播方式、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相应的调整,以一种更为自觉的态度关注和引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领域的这些历史性的新变化。

世界性的格局,需要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国际化问题。这种国际化实际包含了外化和内化两个最为基本的方面。其“外化”,是指中国文学及其本土研究在国际上的传播;其“内化”,指的是发生在中国文学及其本土研究内部的自我调整与优化。这种自我调整与优化最为根本的内驱力当然来自中国社会的内部,但它显然又是同域外文学及其学术研究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文学、本土的中国文学研究向外的传播及其反馈密切相关。外化和内化应该是国际化问题当中相互依存、交相互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我们强调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向外传播,丝毫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自身的调整、建设与优化。

但问题是,在一些人那里,这种“外化”往往遮蔽了“内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这些人看来,所谓“中国文学及其研究”本身实际上不仅是既定的而且是恒定的,所谓“外化”或“涉外”,无非是要把这些既定、恒定的东西以一种既有的方式“向外”传播出去而已。殊不知,传播即交流,而交流从来不可能是单向度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交流的双方乃至多方或早或迟、或显或隐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情况亦会如此。传播出去的中国文学固然依旧是“中国文学”,但它已经不再是原初意义上的中国文学,而是经过了“他者”理解的、打上了某种“他者”印记的“中国文学”。这种情况反转回来势必又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本土原生的中国文学。在一种世界性的格局之下,“外化”和“内化”、“涉外”和“涉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在我看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无论是就传播的主体、客体、中介,还是就传播的环境、机制、动力而言,都会存在着一种极其复杂微妙的、多层多向互动的转化过程。对于这一复杂的转化过程的理性总结和系统研究,不仅会直接推进海外传播的实务,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内”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和“涉外”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当然会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统一性不可忽视。我们应当看到在两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我们需要重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所提供的反馈性影响,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外化”,同时也是为了本土的中国文学及其研究自身的进一步“优化”。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国外特别是英语世界的文学及其研究的情况和国外大学相关机构的教学科研情况。尽管我们和他们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在文学及其研究方面有着丰富而成功的经验,我们无须也不会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但是他们作为“他者”所提供的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有选择地借鉴的。在文化和学术跨地域、跨族群、跨语言的交流与传播当中,“差异”的积极意义有时或许大于它的消极意义,有了“差异”才会有“差异”与“差异”之间的互识、互动、互补、互融、相生,才可能生成人类文明多元而和谐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完全可以并且正在成为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当中的一个带有交叉学科性质、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领域。这一由中国文学与传播学两个基本学科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耦合而形成的新兴领域,就目前的情形看,已经具有了可持续的、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比较明确的研究目标。尽管它在短时间内还不大可能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我相信,经过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随着研究资源的不断丰富和积淀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成熟,它最终是完全可以建构起一整套属于它自己的、逻辑化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愿我们“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的陆续出版,对于加快这一学术发展的进程能够有所助益。

我们希望这套研究书系能够提供一扇了解中国文学及其研究海外传播与接受基本状况的窗口,打造一个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思考中国文学及其研究问题的多向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很显然,这套书系不可能为人们提供终结性的统一结论,但却可以提供一次理解、尊重、包容、借鉴乃至超越彼此间差异的新的可能,让海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从这种围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问题而展开的、“和而不同”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多重对话与往复交流当中,获取新的启示、新的灵感、新的兴趣、新的话题和新的动力。《论语》有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书系的出版能够得到国内外更多朋友的关注,同时也希望海内外有志于传播和研究中国文学的同道们,不吝赐教赐稿,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推动这项有益于人类福祉的事业。

2012年7月29日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