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仁者无敌、勇者无惧——品格的力量

每一个追求上进、渴望成功的人,在内心深处都为自己勾勒了一个美丽的发展蓝图。他们将自己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描述得极尽其详,一方面是为了让每个人明白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或者将要做什么;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人和自己一起监督我们的行为。可是,这说明书上的每一条究竟怎样实现?

不错,我们需要努力!可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努力?如果这种努力出于对工作、对领导、对员工、对客户的一种职责,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履行这种职责?

这些不同的问题,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心。正如海恩·泽曼所说:“继续努力吧!可怜的年轻人。当你周围的人们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和不忠行为而暴富起来的时候,当其他的人摇尾乞怜,一心向上爬的时候,你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清白,不要同流合污;当所有的人靠阿谀奉承换来一个又一个‘成就’的时候,你要善于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因他人的这些成就而痛苦;当你看到有些人为了名利像狗一样的爬行的时候,你要能顶住世俗的压力,敢于特立独行,出污泥而不染。要修炼成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你应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生活在一起,凭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去赚得面包。岁月慢慢地染白了你的头发,但你的品德却在几十年的风尘岁月中一尘不染。”

认识你自己——破译《聊斋·焦螟》

侍读董默庵家里闹狐祟,瓦砾砖石经常像冰雹一样从天而降。家人不堪其扰,于是只好搬家,但狐祟依然没有停止。

一天,董公和朝中大臣提起此事,有人说关东道士焦螟擅长法术,不妨请他帮忙。董公去拜访道士,道士用朱笔写了一道符,让董公带回家粘在墙上。董公依言行事,没想到狐狸不仅不怕,反而闹得更厉害了。董公把情况告诉道士,道士非常生气,亲自来到董家筑坛作法。不一会儿,家人就看见一只巨狐伏在坛下,状似乞怜。家人受虐已久,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一个婢女走近打狐,却不料倒地身亡。道士说:“这个东西连我都不能立刻降服它,你怎么敢轻易冒犯呢?”接着又说:“不过可借她的口来问狐狸的话。”于是道士对着婢女念咒,过了一会儿,婢女忽然起身跪下。道士问她家住哪里,狐狸通过婢女的嘴说道:“我生于西域,来到国都已有18年了。”道士又说:“皇城之下,怎能容你们这些狐辈久住?还是快快离开吧!”狐狸不答,道士拍案怒道:“你难道要违抗我的命令吗?如果再磨蹭的话,我是不会轻易放过你们的!”狐狸这才惊恐起来,表示愿意离开。于是婢女又扑倒在地,过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不一会儿,四五个像球一样的白色物体竞相逃窜,从此董家便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有必要先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不鲁莽行事,不随意冒进,这样也就离失败远了一点。

婢女以为就地伏法的狐狸是不具任何杀伤力的,以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出这口恶气,却不料连法术高强的道士都要惧它三分,又何况是一个普通人呢?她正是过高的估算自己的能力,因此险些丧了性命。

从某种角度来讲,“不自量力”可以说是“自知之明”的反义词。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而居,一天,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准备讨伐郑国,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他下令全体官兵向郑国发起攻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结果,不自量力的息国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息国国王正是没有自知之明,因此误国误身,成为笑柄。

无独有偶。春秋时期,齐庄公有一次乘马车到郊外打猎。马车正在行进,忽然看见路上有一个小昆虫,只见它高举两只前脚,向马车的轮子直扑过来。齐庄公看见这只小虫个头很小,竟然向比它身体不知大多少倍的车轮扑来,感到很稀奇,于是就问车夫:“这是什么虫子,这样大胆?”车夫回答:“这是螳螂呀,这种虫子虽然身体很小,可是它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天不怕,地不怕,不顾后果地瞎干。您看,它现在又张牙舞爪地想挡住咱这大马车,不让车前进呢!”其结果当然是车轮滚滚,那只螳螂被碾个粉身碎骨。由此可见,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强出头,不可妄自尊大,不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去做你根本吃不消、根本就不会做的事情,否则,最终惨淡收场的将会是你自己。

中专毕业的小曼来到杭州打工,她发现杭州的工作很好找,而且工资高。在一根电线杆上,她看到一家化妆品公司招女业务员和商务代表,月工资是5000元,而且除了必须是年轻女性外,对学历、工作经验等均没有特殊要求。聪明的小曼没有冒冒失失地前去应聘,而是先找有关专家帮忙分析。专家说:“在杭州,5000元的月薪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从常理来讲,化妆品行业的业务员或商务代表,一开始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对方的这个承诺要么是句空话,要么就是个陷阱。”后来,这家公司被新闻媒体曝光,原来他们是以公司为幌子从事非法传销活动。小曼也正是意识到自己的资历不够,所以想到咨询专家,因此逃过一劫。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能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即使本来能力超群,也会因骄傲自大而落伍。《伤仲永》的故事众所周知,那位名叫仲永的神童就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以为自己胜于常人,因此不再学习,到最后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在现实生活中目空一切的人比比皆是,但也不乏有自知之明的人。这些人往往会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势,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改正和克服,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使缺点转化成优点,弱势转化为强势,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曾经有位音乐家从小口吃,但他对音乐情有独钟,为了能唱歌,他每天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口含一颗小石子练习发音,即使把舌头磨出了血也在所不惜。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下,最终不但治好了口吃,而且歌也唱得很有韵味。

另一方面,人能了解自己的短处未尝不是件好事,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奋发有为。但也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自知”不只是知己短,也要短己长,否则一味地妄自菲薄,将自己看得太低,就会自暴自弃,难以振作。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绝对有把握胜任工作、取得成功,那么不妨再“好高骛远”一些;如果你是一个表现平平之人,连初级目标都实现不了,那么最好还是“还原”自己,否则只是徒增烦恼。

做人要厚道——破译《聊斋·遵化署狐》

遵化署中有很多狐狸,它们占据了一幢楼,经常出来害人。连署中官僚也拿它们没办法,只得杀猪宰羊,向狐狸祈祷,而不敢与其作对。

有一年,诸城一位姓丘的人到遵化做官,丘公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愤怒。老狐对脾性刚烈的丘公也畏惧三分,于是它变作一个老太婆,对丘公的家人说:“请禀告丘大人,不要彼此结仇。给我两天时间,我将携带家小离开这里。”丘公听后,没有明确表态。

第二天,丘公阅兵完毕,让士兵把各营大炮搬到衙门,把那幢被狐占据的楼包围起来。一声令下,千炮齐发,顷刻之间,几丈高的楼房即被摧为平地,那些狐狸的皮毛血肉,像雨点一样从空中掉下来,只有一只侥幸逃脱。

两年后,丘公派遣一个能干的仆人带着银两进京活动,谋求升官。但关系没有打通,贿赂不成,就将银两暂时寄藏在一个杂役家中。这期间,忽然有一个老头向朝廷喊冤,诉说他的妻儿遭人杀害,并揭发丘某克扣军粮,向京官行贿,银两现藏在杂役家,可以验证。官差奉旨押告发人前去查验,果然人赃俱在。丘某即被处罚,他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个告发他的老头就是两年前从衙门大楼里逃走的那只老狐。

丘公为了一泄怒火,竟然动用军炮平息狐祟,虽然孽狐人人得而诛之,但狐企求在先,况且慑于他的威严,他如能趁机进行教化、使其去恶从善不无可能。狐狸的报复只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而且相对于丘公赶尽杀绝的毒辣手段来说,狐狸还算手下留情。

网上评选“2004年最佳网络语言”时,一句大白话“做人要厚道”竟名列榜首。反思这个故事,丘公如能“厚道”一些,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他很可能和狐狸相安无事,甚至不费一兵一卒、不伤任何无辜地解决此事,人和狐就都有了相对圆满的结局。正如人不去主动攻击蛇,蛇一般不会向人攻击一样,怀仁善之心者,往往能够逃过无妄之灾。

一头大象在森林里漫步,无意中踏坏了老鼠的家。一天,老鼠看见大象躺在地上睡觉,心想机会来了,一定要报复大象,至少可以咬它一口。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老鼠根本咬不动,于是它便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象感觉鼻子很痒,猛地打了一个喷嚏,将老鼠射出好远,老鼠被摔了个半死。同类们来探望这只老鼠的时候,它不无后悔地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但其中的哲理却很深,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来说,更应以此为戒,“厚道”一些。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核心思想仍旧是“厚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取得成功,也要帮助别人取得成功,达成互惠互利的关系。总之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作为害人者丘公来说,他肯定不想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子孙惨遭炮轰,血肉横飞,如果丘公能站在狐狸的立场为它着想,再综合狐狸的诚恳表现,自然不会遭到报复,官帽难保。或许丘公有权利、有责任这样对待狐狸,但这种不“厚道”的表现,却使他最终自食其果。抛去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不说,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循环报复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关键是你能否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做人是否“厚道”。

在这个人心难测的社会,善人也好,恶人也罢,人人都需要“厚道”,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你某一句尖刻的话、某一次恶意的中伤,都会使你陷入对方报复的漩涡,而且防不胜防。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给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结实的航船,载你搏击风雨浪涛。厚道既是以心换心,以情还情,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即使要用隐忍来换取厚道,即使可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比付出更大的代价要好,不是吗?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成亲,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治水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大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更省事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会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白圭只为自己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难免害人害己。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而且耽误自己的幸福,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当属“厚道”之先锋模范。

总而言之,厚道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的技巧所在。做一个厚道的人,做几件厚道的事,你会发现你能收获很多,很多……

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恕——破译《聊斋·吕无病》

洛阳有个孙公子,少年丧妻,不胜悲哀。一天他独自在家,忽然有个女子掀开帘子走了进来。公子见她十八九岁,长相一般,而且衣着朴实,以为她是村中的贫女,呵斥她离开。女子自称吕无病,是山东文学士之女,因为仰慕公子的才华,愿为婢女。公子拿来案上之书来有意试验她,果然对答如流,便把她留了下来。

晚上,公子让她到别的房里去睡。半夜公子醒来,觉得床头有人,一摸,竟是无病。无病说,她独睡害怕,公子动了恻隐之心,便把无病安置在自己床上。无病身上有异香,渐渐地,公子喜欢上她,把她纳为小妾。

后来公子娶了许氏为妻,生下一个儿子阿坚,由无病抚养。阿坚三岁时,许氏去世。这时有个高官的女儿王氏恰巧死了丈夫,过来求婚。王氏非常美丽,公子也动了心,把她娶了回来。才发现王氏娇蛮无理,又特别善妒,常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公子忍受不下去,经常不回家。王氏就拿无病出气。还经常责打阿坚,一次阿坚受了惊吓,竟昏死过去。王氏以为阿坚死了,吩咐丢到野地里。无病摸阿坚四体尚温,把他抱到农家暂为抚养。

这一天,孙公子在外,忽然看见无病悄然进来,大哭良久,才说了一句:“与儿逃往杨……”话未说完,倒地消失了。公子大惊,以为是梦,但地下又有无病的衣服。他立刻整装,星夜赶回家中。

到了家里,公子得知阿坚已死,无病不知去向。非常伤心,大骂王氏,王氏也不示弱,与之对骂。公子一时性起,打伤了王氏,把她休回了家。

公子回想起无病“逃于杨”的话,便在附近察访,恰好有杨谷,果然找到了儿子。但无病仍毫无消息,仔细想到当时的情形,公子才悟出无病不是人。

王氏被休回家后,因为悍名远扬,没有一个人愿意再娶她,家人也对她冷眉冷眼。她这时方才悔悟,一天她偷偷跑到孙家,苦苦哀求孙公子,并自断一指以明其志。孙公子本不欲接纳她,但见她决心已下,也感念夫妻之情,把她安排在别间居住。

王氏自此果真性情大变,每日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对阿坚也关怀备至。一天阿坚不小心把石头砸在她头上,使她昏迷好久,她也只是说是原先虐待阿坚的报应。几十年后,王氏死时,异香满室,面色如生,许久不变。

在这个故事里,王氏由骄横暴戾转变为平和宽容,这说明人是会变的。套用一句哲学术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许多人,特别是男人,常会把面子看得很重。对待爱恋对象,也存在两个极端,要么爱得发狂,要么恨之入骨。在恋爱中一旦受挫,爱人就可能会转变为敌人。即使有一天,那人回心转意,鼓足了勇气再去找他,即使对其怀有感情,他也会因为面子、自尊等等问题,违心拒绝。或者,他自己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导致两人分开,过后后悔,也往往拉不下面子去承认。

小时候,长辈常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有骨气。不错,自尊、骨气是一个堂堂正正生活在世上的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可是,到底什么是骨气呢?就是指对伤害的不释然、对别人的过失不宽容吗?应该不是。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大丈夫的标准,却并没有提“过错不能谅”。

刚毅是一个好品质,但往往会拘泥于固执。虚假的自尊和真正的爱情哪个重要?每个人估计心里都明白。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落下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自嘲。“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实在是害人不浅。

有一对夫妻,本来生活得挺好的,可男人偏偏迷上了赌博。妻子苦口婆心地劝他,一开始,他还有一点顾忌,时间久了,就不再搭理。妻子劝得多了,他还会发急打妻子。妻子实在受不了,和他提出离婚。他被妻子的唠叨和哭泣搞得心烦气躁,一气之下,就同意了。离婚后,他一个人生活,再也不能一回家就有一桌热腾腾的饭菜等着他、衣服脏了也得自己洗。这时,他才发现妻子也不容易,回顾自己以前的生活,觉得很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自己。这时,他得知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得也很艰难。他想向妻子道歉,请求她的原谅,但男子汉的自尊和“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观念,使他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并不可怜这个男人,毕竟这是他一手造成的。可我们也要看到,他还算一个本质不很坏的人,如果他真心悔悟,完全可以用以后的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他之所以迟迟不敢向妻子表白,一方面是害怕自己被拒绝;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勇气原谅自己的过去。这难道是自尊和骨气吗?绝对不是。

其实,人一生中难免要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但那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人能以一个人的过去给他的未来下定论,关键是看他当下在做什么。

很多时候,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不是为自尊,而是怕再受伤害。像古人的话那样:“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但想一下,因为怕自己受一时的伤害,而使自己和别人一生生活在愧疚和后悔之中,真正有自尊和勇气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孙公子原谅了王氏,也使自己家里恢复了井井有条的秩序。他给王氏一个机会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如果上面那个故事中的男人主动请求妻子的原谅,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别人宽容一点,让自己勇敢一点,这不但不会损害你的好品质,还会让你更加有尊严。因此,“好马可吃回头草”何尝不是一种美德?

与人为善,于己方便——破译《聊斋·种梨》

有个乡下人推着一车梨到街上卖,一个邋遢潦倒的道士请他施舍一个梨,乡下人不仅不给,还粗野地呵斥他。

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我只是请你施舍一个给我,这对你来说不算什么损失,你不给倒也算了,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呢?”最后,酒店里的一个伙计自己出钱买梨送给道士,道士吃完梨后,挖了一个浅坑,把梨核放了进去,然后用土盖上,并向大家要水浇灌。喜欢凑热闹的人赶忙向路边小店要了一碗开水,道士接过来浇在坑里,不一会儿梨树的嫩芽出土了,渐渐长大,成了一棵枝叶茂盛的梨树,接着便开花,转眼结了很多梨。道士从树上摘下梨分送给大家,梨赠完后,又用长刀砍树,砍了很久,才把梨树砍倒。然后他把梨树扛在肩膀上,从容地走了。

道士开始变戏法的时候,那个吝啬的乡下人也夹杂在人群当中伸长脖子、眼睛一动不动地观看,把卖梨的事情忘到了一边儿。等道士走远后,他才回头看车子,竟然发现满车梨都没有了。乡下人这才醒悟过来,原来刚才道士分给大家的梨都是自己车里的。他又仔细检查车子,发现有个车把不见了,好像是刚刚砍断的。他十分愤怒,急忙去追道士。转过墙角,只见被砍的车把扔在墙脚下,道士却早已不知去向。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是利己的根基。”任何事情都能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人为善,于己也是方便,那个吝啬的乡下人仅仅为了一个梨便失去整车梨,如果他能早些明白这个道理,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当然,也不能说未曾做到“与人为善”者都会遭到报应,但适时地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或许就能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行李简陋、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费城一家旅店投宿。他对伙计说:“别的旅店都客满了,我能在这里住一晚吗?”伙计解释说:“城里举办大型活动,所以旅店到处客满,但我不忍心看您没有落脚的地方,这样吧,我把自己的床让给您,我就在柜台上将就一夜。”第二天,老人临走前对伙计说:“年轻人,你能当上美国一流旅馆的经理。我要给你盖个大旅馆。”伙计听了,觉得这个老人很幽默,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只是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

两年后的一天,这个伙计突然收到一封信,邀请他去纽约回访两年前那个雨夜里的客人。伙计来到纽约,老人把他带到一幢高楼前说:“年轻人,这就是我为你建的旅馆,现在我要聘你当经理。”

这位当时的年轻人就是如今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而那位老人则是拥有亿万财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

不妨给蒲老的《卖梨》设想另一种剧情:乡下人慷慨地送给道士一个梨,然后道士会怎么做呢?一种情况可能会说声谢谢,然后离开;另一种情况也可能会送给他一颗神奇的梨核,顷刻间就能长成大树,收获满树甜梨。总之,肯定不会有原文的结果。乡下人没有种“与人为善”的因,自然不会收获“于己方便”的果,遭人戏耍、被人耻笑也是他应得的下场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又看不见是明是暗,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了自己。”

盲人可谓眼盲心不盲。“与人为善,于己方便”的道理看似浅显,实则深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战争与和平一直是世界的主题,人与人之间也一直存在着欺诈与嫉恨。其实,我们不妨学习盲人闭上眼睛,不用污浊而功利的眼去看,而是用纯净而善良的心去感受,那样,你会发现宽容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投资。

然而,心怀不满、思图回报者不会拥有这层境界,只有那些胸襟坦荡、表里如一的人才有收获的一天。韩信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在得志之后送给洗衣婆一千两黄金,却只送给亭长一百个小钱,皆因亭长不是真心彻底的帮助他。可见“与人为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一旦坚持下去,必会“于己方便”,即使不会有此奇遇,也没有半点损失,你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要区分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否则一味地“与人为善”只能是愚昧,有时甚至会助纣为虐,结下恶缘。佛教有云:“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一味地慈悲行善,其结果不唯自害而且害他,亦将扩散祸患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不当的布施,徒然助长贪婪和投机的风气;父母滥给子女金钱,有时不过是纵容他们吃喝嫖赌、行凶作恶……凡此种种,就像在家里饲养了一头猛兽,只知道给它吃喝,一旦到它反扑的那天,则会危害大众,祸患无穷。

因此,“与人为善,于己方便”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如何把握这个度,就视具体情况而定了。

忠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破译《聊斋·鸲鹆》

从前,有个人喜欢养八哥,他对待八哥就像对待小孩一样,不仅细心照料,还耐心地教八哥说话。

有一次,此人出门在外,碰巧盘缠用光,而离家尚远,便十分焦急,却又想不出任何办法。八哥对他说:“你何不把我卖掉?你要是把我送到王府,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他说:“我怎么能忍心把你卖掉呢?”八哥却说:“没有关系。你拿到钱以后赶紧离开,到城西20里外的大树底下等我。”

在八哥的鼓励下,他进城找到一个人多的地方,表演人鸟对话。当时有个太监在场,见此情景,连忙回府报告了王爷。王爷把他召进府内,给他十两银子买下了八哥。

王爷得到八哥,心情十分愉快,叫人拿肉来喂它。八哥吃完肉喊道“我要洗澡。”王爷便命人用金盆装水,打开鸟笼。八哥洗完澡后,梳理羽毛,抖动翅膀,还和王爷说个没完。可是它的羽毛干了之后,却突然飞起,用山西口音说了声:“我走了!”转眼之间便飞离王府。

王爷急忙叫人去找养八哥的那个人,可他早就不在王府,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忠诚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因为缺乏忠诚,其它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起到倒戈相向的逆反作用。这种能力能使你更快地接近目标,更快地发展事业,是成功的另一个阶梯。

八哥对主人忠心不贰,因此甘冒风险换取银两,然后趁机逃回主人身边。对主人来说,八哥实在是贴心贴肺的好知己、好奴仆。八哥也能因此学到更多的本领,成为更聪明的鸟类。

当今社会,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许多公司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因此,许多老板在用人时,既要考察其能力,更看重个人品质,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度。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老板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会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而多数人却要靠勤奋和忠诚。

表面上看,缺乏忠诚度、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对员工本身的伤害更深。因为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你的价值不断贬值。

小美是一个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上海,选择了教育厅直属的教学研究部门,月薪是2800元,她高兴地交了押金,签了聘约。凑巧的是,苏州一所著名大学对她这种专业的研究生很急需,月薪是3500元,而且分配宿舍。小美动心了,于是毁约来到苏州。人事处处长看了她的求职信后,立即将她的个人资料输入电脑人事管理档案,结果拒绝了她的求职。原来,苏州的这所大学和上海的教育部门人事档案是联网的,小美的毁约档案已经被记录在案。最终,她在这两个城市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最后不得不应聘到深圳一所外语学校任职。

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如金子般珍贵,那么忠诚就是一枚更为珍贵的钻石。孟子说,仁者无敌。只有为人忠诚,周围的人才会信任你、承认你、容纳你,只有忠诚的人,周围的人才会接近你、喜欢你、帮助你。每一个老板在聘用员工的时候,绝对不肯把一个不忠诚的人招进去;客户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也决不会把钱掏给一个缺乏忠诚的商家;与人共事,更没有谁愿意和一个不忠诚的人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都热爱忠诚,任何人都需要忠诚,只有忠诚能够推动事情的发展,只有忠诚能够成就事业的成功。

假如你不准备忠诚于一个企业,那么请你不要选择它,假如你忠诚于它,那么请你不要轻易离开它。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老板和上司的意图上。忠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可以增强老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强集体的竞争力,使公司更加兴旺发达,从而也能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忠诚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主人对八哥不好,它也不可能如此忠诚。朋友之间要拿出诚心,不诋毁,相协助;企业必须考虑员工的利益,以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总之,如果没有相互忠诚的基础,只片面要求对方忠诚的话,则必然成为空中楼阁,任何目标都难能实现。

人一生恐怕要走很多条路,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职业角度讲,难免要调换几种工作。但是这种调换必须依托于整体的人生规划。否则盲目跳槽,虽然能在新公司增加收入,然而一旦养成这种习惯,跳槽将不是目的,而成为一种惯性: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似乎一切问题都可用转移阵地来解决,久而久之必能消磨你的意志,使你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克服困难,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

因此,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忠诚度,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通向成功的另一个阶梯,是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金科玉律!

让真诚成为一种力量——破译《聊斋·郭生》

郭生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因无处请教,因此才学一般。他家中闹狐祟,日常用具总是丢失,令他非常苦恼。一天晚上,他把自己的诗文放在案头,第二天却被狐狸涂得乌黑一片,令他又恨又气。

后来,他收集自己新写的20多篇诗文,准备向名人请教,不想又被狐狸捣乱。刚好王生登门拜访,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很有章法,于是认为郭生可以拜狐为师。

郭生开始不以为然,但渐渐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一再拿出诗文“请教”。一年以后,狐狸不再涂抹,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王生认为狐狸改过的文章可以入试,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中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它吃。

当时,叶、缪等人的作品非常出名,但狐狸竟然照涂不误,郭生渐渐的不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

但他还是怀疑狐狸任性妄为,于是取出从前被狐狸圈点的文章来试,狐狸果然全部涂污。于是他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狐狸在一页上涂了四道印,两页上各涂五道印,然后便消失了。

后来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当中。

一旦对方失去利用价值,便将其抛诸脑后,这是一种实用主义作风,是一种可耻的虚伪行为。事物往往是不可预知而又发展变化的,这种“过河拆桥”的劣行有时反而误了自己。只有自始至终真诚待人,才能换来别人自始至终的帮助。“真诚不是智慧,但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却能轻易得到,因此真诚的人是成功的,更是快乐的。

郭生正是一个可耻的实用主义者。他在意识到狐狸能够帮助自己的时候,“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它吃”,然而一旦认为狐狸“任性妄为”,再也帮不了自己,便“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郭生缺少的正是一颗真诚、感恩的心,事实证明狐狸不仅懂得诗文,而且通晓未来,预示了郭生日后的功名。而郭生却误以为狐狸不再有利用价值,便断了供奉,因此也便失去了继续受教的机会,可谓得不偿失。

所有的情意,唯其真诚才显得珍贵而高尚,才令人怦然心动,鼻酸眼热。因为出于真诚,所以即使有了过错,人们也会给予谅解与同情;而所有的虚假与做作,无论以何种华丽的面目呈现出来,最终得到的也是人们的鄙夷与不屑。埃及人艾尼斯·曼苏尔著的《世界二百天》中记载了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日本珍珠大王御木本在美国见到了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爱迪生对御木本发明人工养殖珍珠给予高度评价,赞扬他说:“你创造了一个科学的奇迹!”御木本真诚的回答道:“我的发明只是照亮了女人的脖子,而你的发明却照亮了整个世界。如果说你是发明世界中的一轮圆月,那么,我只是围绕着它的一颗小星星!”很显然,大师们没有虚伪和嫉妒,有的只是理解与真诚。无论世界怎样多变,人心总会有美好的一面,真诚也永远是通向美好人生的坦途。

而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真诚、流于表面时,人们的共处就不会再有促进成长的功能,相反还会产生负面的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真诚的沟通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习以为常。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对他人和对整个社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人不能真诚相交往往是因为对方没有可利用的地方,不必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去培育一种友谊式的关系,以致人人都为自己设下防线,放出烟幕,以维持表面的平静与和谐。然而,当人一旦戴上假面具之后,就要花尽心思来维持种种伪装,要用很大的精力来掩饰真正的自我。这个过程消耗了许多精力,以至于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建设性地成长,也便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和快乐的理由。

哲人说:一个人的一生,不论艰难与困苦,不论成功与失败,只要你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拼搏,去奋斗,那你就能获得快乐的人生。在这样一个喧嚣而繁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表面化、程式化:我们可以违心地恭维并不漂亮的衣服,可以夸张地面对并不幽默的笑话,可以谄媚地奉承并不突出的业绩。但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是一种失去?失去真诚,失去良心,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这样的人生会快乐吗?虽然明哲保身是一种睿智,不揭人短是一种美德,但真诚地提出正当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对方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短处,进而矫正改过,不更是一种美丽的风景吗?

而这些尚在其次,人们最不能容忍的是一种恶意的虚伪,就像郭生之于狐狸。狐狸一直都在帮助郭生,从这点来看,郭生就不该持一种利用的观点,从而也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从很“自我”的角度讲,如果郭生是一个真诚的人,就不能做出这样虚伪的事,也定能换来狐狸更多的帮助,可谓功名利禄不在话下。可惜他目光短浅,不够真诚,自己掐断了自己的“才路”,即使后悔,为时也是晚矣。

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真诚是铸就友谊桥梁的钢筋;真诚是建造爱情大厦的基石。真诚如火,能给人热量,温暖人心,真诚如灯,能给人光明,照亮路途,真诚甚至能换回很多你想要的东西。只要对人对事永远怀着一颗真诚圣洁的心,那么真正的成功和快乐便会属于你。

学会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破译《聊斋·象》

有个捕猎野兽的人,带着弓箭进了深山。后来,他躺下休息时,不知不觉睡着了。没想到被大象用鼻子卷走了,他心想一定活不成了。走了不一会儿,大象把他放在大树底下,跪地叩头长鸣一声,成群的大象纷至沓来,在猎人周围旋转回绕,好像有事请求帮助。刚才用鼻子卷走猎人的那头象伏在树下,仰头望着大树,又低头看着猎人,似乎希望猎人爬上大树。猎人懂了它的意图,便脚踏象背,然后手脚并用地爬上大树。虽然已经爬上了树巅,但他还是不明白大象的意思。不一会儿,一只狮子来了,群象都吓得伏在地上。狮子便挑选了一只肥象,要吃掉它。群象吓得颤抖不已,却没有敢逃跑的,只是抬头望着树上的猎人,好像求他怜恤拯救。猎人终于明白了大象们的意思,便立即搭弓向狮子尽力射了一箭,狮子当即中箭而死。群象瞻仰空中,跳跃欢舞,好像拜谢的样子。猎人爬下大树,象又伏在地上,用长鼻拉住他的衣服,似乎要他骑在自己的背上,猎人便跨上象背。大象背着他走到一个地方,用蹄子挖开土,露出无数脱落的象牙。猎人下了象背,把象牙捆好放在象背上,大象驮着猎人,把他送出深山。

机会是靠自己来把握的,被动等待只能坐失良机,甚至坐以待毙。只有主动争取,勇于改变现状,才能得到发展,收获成功。

象群受到狮子的攻击,只能乖乖受死,别无他法。而当猎人出现的时候,它们竟然主动找到他、相信他,也便利用他除掉了狮子,使自己不再有罹难的忧患。倘若它们始终处于被动位置,不敢主动改变自己命运的话,那么永远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虽然主动出击的危险性很大,但只有奋力一搏才有生的机会,不是吗?

好运总是垂青那些能够主动出击的人:他们在考试前就已将知识灵活掌握,自然考场上坦然面对、驾轻就熟;他们在旅游前就将准备工作做得天衣无缝,自然旅途中有备无患、专心游玩;他们在上台前就将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自然朗诵起来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同样,上天手中的天平自然地倾斜于他们,环绕他们的便总是鲜花、掌声、成功、幸福、关爱……而有些人一辈子活得很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总是被动应付:他们总是赖到最后一刻才起床,结果手忙脚乱,临出门时才发现穿错了袜子;他们总是在即将考试的时候才临阵磨枪,结果勉强上了个三流大学,一辈子活得窝窝囊囊;他们总是在即将下岗的时候才想起努力上进,结果第一批下岗名单里,自己名列第一。这样的人总是在失去朋友后才追悔莫及,总是在被事实惩罚后才幡然悔悟,总是在面对机会无能为力时才想起未雨绸缪,总是在面对灾难手足无措时才懂得曲突徙薪。然而生活没有彩排,一切都不会重演,他们最终只落得被同情、被抛弃、被伤害、被惩罚的下场。可以说,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连自己都要放弃主动权,谁还能耳提面命,替你着急呢?

如果说机会只对素有准备的人敞开大门,那么灾难也只对被动应付的人造成伤害。消极生活的人总期望得过且过,结果只能是在生活中的“寒流”袭来时,像寒号鸟一样被冻死在自己所谓的窝里。

两个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工资。不久,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发脾气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牢骚,一边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他们两人的差别。老板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布鲁诺先生”,老板说:“你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早上有卖什么的。”布鲁诺从集市回来后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着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土豆?”老板问。布鲁诺赶快又去了集市,然后回来告诉老板有40口袋。“价格是多少?”布鲁诺第三次到集市问了价格。老板说:“现在请你坐在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这件事的。”老板让人叫来阿诺德,也吩咐他去看看集市上有什么卖的。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等等。他还特意带回一个让老板看,并说这个农民一个小时后还会拉几箱西红柿来卖,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所以他也带回一个西红柿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此时老板转过头来对布鲁诺说:“现在你知道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的原因了吧?”

在这个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社会里,可谓“主动是金”。消极被动只能永远比别人差一截,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凡事主动一点,机会也便多了一点,主动积极的程度更能决定成功的指数。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和业绩平庸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的人总是能够主动做事。要想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获得更大的成功,你必须做到这一点。没有人会给你成功的动力,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阻挠你实现成功的愿望,除了你自己。

司马迁面对宫刑的奇耻大辱,没有自怨自艾,才能写出皇皇巨著;苏轼面对宦海的浮浮沉沉,没有随波逐流,才能成为诗、词、文、书法超凡绝俗的大家;贝多芬面对失聪,没有怨天尤人,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霍金面对自己几近残废的身体,没有一蹶不振,才能在科学界名垂青史……总而言之,主动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才能努力扭转不幸,迎来成功!

敢于负责,人生的必修课——破译《聊斋·赵城虎》

赵城有个70多岁的老太婆,她唯一的儿子被老虎吃掉了。她异想天开地去县衙状告老虎,县官怜她年迈,不忍对她施加威怒,于是答应为她捕捉老虎。

一个叫李能的差役夸下海口,因此不得不和猎人们进山捕虎。然而一直未果,被县官打了几百棍子,有苦无处诉,只好跑到城东岳庙祷告。突然一只老虎跑进庙内,李能问它:“如果是你吃了老太婆儿子的话,你最好低下头驯服地让我把你捆起来。”奇迹发生了,李能不仅轻易地把老虎牵到县衙,而且老虎似乎通晓县官的审问。县官让虎做老太婆的儿子,老虎竟微微点头。

从此,老虎经常衔些能卖钱的动物或金银丝绸,来供养老太婆,它的供养甚至超过了老太婆的儿子。有时老虎来了,躺在屋檐下,整天不离去,而人和老虎相安无事,彼此都不猜疑。

几年之后,老太婆死了,老虎像人一样赶到堂中悲号。众人用老太婆剩下的钱把她埋了,坟丘刚刚垒好,老虎便突然跑来吓退众人,嚎叫声像雷声轰鸣一样响亮,过了许久才离去。

为纪念这只通人性的老虎,当地人在赵城东郊建了一座“义虎祠”。

一位伟人曾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如果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勇于负责。

老虎吃掉老太婆的儿子后,甘心和差役李能来到县衙受审,甘心做老太婆的“继子”。虽然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但老虎的精神依然值得嘉赏。而那个差役李能因为喝醉酒夸下海口,过后却后悔万分,拿着公文去见县官,县官生气地说:“捕虎之事本来是你自己答应的,现在怎么又反悔呢?”李能是被动的捕虎,老虎却是主动的服罪,看来在这则故事里,老虎比人还要讲义气,还要勇于负责。

责任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从我们来到人世间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勇于负责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前提。有责任感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逆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把持住自己,能够真正拥有正直自爱的心。勇于负责能够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失去了责任感,那么他就会感到工作对自己的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只有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更不会有什么伟大的成就。因此,没有责任感的人容易养成轻视工作、敷衍了事的坏习惯,他们常常会对自己说:“做这种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根本不值得我全力以赴。”于是轻率、拖拉、逃避、马虎,也便失去了许多工作中的机会,所以说,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同样,对生活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发展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机遇。但是受社会影响,许多人身上滋生出一种自由散漫、不受约束、不负责任的毛病。他们认为谋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是件天经地义的事,而忘记了只有责任感才能让个人价值得以实现,也只有勇于负责的人,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如果我所决定的事情有75%的正确率,便是我预期的最高标准了。罗斯福无疑是20世纪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最高希望也不过如此,何况你我呢?作为企业的员工,在工作当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面对错误,大多数人虽然认为自己错了,但却没有勇气承认,或把犯错的理由归结于其他因素。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站出来,勇敢地向老板坦白:“这件事没成功,是我的错……”假如你犯了错且知道免不了要受责,抢先一步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失为最好的方法。自己谴责自己总比让别人讥讽要好得多。如果你在老板发现之前,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把责备的话说出来,十有八九他会宽大处理,原谅你的错误。工作中如此,生活里亦然,乃至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要有勇于负责的精神。列宁说:“认错是改正的一半。”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就是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不仅可以将你为错误付出的代价最小化,还可以让别人更进一步了解你的能力和潜在价值。

哲人说:当我们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赢了,因为这个过程带给我们满足,使我们成为赢家。“勇于负责”是世界500强企业最重视的员工素质,是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神奇法则。人们必须停止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周围的环境,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样一切都会有所改变。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工程都始于一砖一瓦的堆积,任何耀眼的成功都从一跬一步中开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功之前所做的一切琐碎工作,都很容易让人厌倦。但是,这一砖一瓦、一跬一步的累积,都需要我们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一点一滴地完成。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以回报,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凭着这股力量,会有超越想象的坚强和隐忍,能经得起各种打击、失意和批评的考验,从而也会更快、更稳的取得成功。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破译《聊斋·云翠仙》

梁有才是一个幸运儿,作为一个流落他乡的“负贩之徒”,濒临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境地,有一天在泰山庙会中认识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郎云翠仙,一下子喜欢得神魂颠倒,开始了死乞白赖地追求。在母亲的极力撮合下,翠仙嫁给了他,还带来了可观的陪嫁。梁有才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连蒲松龄都羡慕地说,有这样一个面如芙蓉的妻子做伴,就是给个千户侯也不换呀!

按说,梁有才应该感恩知足、安分守己地开始崭新的生活。但他却遗忘了身在其中的幸福,不顾美貌、本分、贤惠的妻子的规劝,天天和地痞混混一起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在偷完了妻子陪嫁的财物后,竟然丧心病狂地要卖掉带给他所有幸福的结发妻子,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死于狱中。

一个本来应该幸福得让人嫉妒的婚姻,最终被梁有才的无情无义断送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梁确实是喜欢翠仙,算得上有情,一旦拥有之后,却不知珍惜了,忘了情。最不应该的是,梁有才背弃了夫妻之间最根本的道义,忘记了妻子对自己的爱,为自己的付出,为家庭大计的操劳,把结发妻子当作商品来卖掉,这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初恋的激情和相思,初婚的新鲜和喜悦,贫贱夫妻相濡以沫的艰辛,这应该是一个人感情轨迹中最宝贵、最不应该忘记的一段。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阅历了诸多悲欢离合,经历了人生的穷通离散之后,才深深地体会到另一半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正如唐代大诗人元稹的那首诗: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蒮,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对贫贱相守的妻子的思念之情,令千百年来的人们感叹不已。当初定下的情,最后结成的义,才是两个人日日相守,白首偕老最根本的因素。有情无义,是纵情;有义无情,是禁欲。二者都不值得提倡。

张军是一名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后到了一个大城市做了公务员。他英俊的长相,前途不可限量的职业,吸引了很多姑娘的目光。经过精挑细选,张军与自己领导的千金小姐相识,进入了恋爱程序。可好景不长,在交往过程中,张军发现女友失过身,并与先前那个男友藕断丝连,一气之下提出了分手。但从此后,他在工作上就遇到许多不顺的事,比他晚来的同事都提拔了,他还在原地踏步。官场的恶习,也使周围的同事对他敬而远之,也没有那么多好事者为他再提亲了,张军一时陷入失落和困顿之中。

后来,在一个同乡的介绍下,张军认识了城郊一所中学的教师陈小圆。小圆个子不高,长相也一般,可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小圆像一股甘泉滋润了张军干涸的心田,结婚、生子,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且,张军事业上也开始步入坦途,走上了领导的岗位。随着交际应酬的增多,张军对小圆越看越不顺眼了:不会打扮,不懂交际,甚至诧异自己怎么找了这么个又矮又胖的老婆,于是由冷淡到争吵,以往的和睦恩爱再也找不到了……

和梁有才一样,张军在生活和事业安定之后,都得意忘形了:忘记了自己的困顿,忘记了对方的付出,忘记了那段相濡以沫的恩情!情义无价,是用金钱和地位买不到的。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既背叛了对方,也背叛了自己!

今天的多数年轻人都是滋润过爱的雨露后才走进婚姻圣殿的。随着婚姻生活的发展,夫妻双方之间总会有一些认识的差异冲击着原来的和谐,这可以通过双方加强沟通交流来解决,在磨合中适应,而不是忘记“根本”,背弃早日的恩情,尝试“从头再来”!

“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千年的古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闪电式结婚、离婚如同儿戏;搞婚外恋、一夜情变得大行其道;养二奶、二爷,成了事业成功后的副产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情有义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所以,结了婚的夫妻,或是正打算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人,不仅要营造夫妻之情,更要恪守夫妻之义。唯有如此,才能有完满的爱情与婚姻。

美丑在于心——破译《聊斋·乔女》

纵观《聊斋志异》,乔女应该是蒲松龄笔下外貌最丑陋的女子。她腿有残疾,是个瘸子。有一个鼻孔是裂开的,面如锅底一样黑。这和蒲松龄塑造的那些外貌如花,性情温顺,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或狐狸精的反差是如此悬殊。不仅如此,她的命运也很悲惨,以至喜欢美女和大团圆结局的人一直都不喜欢看《聊斋》中的这个故事。

书中这样写道:平原乔生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丑,而且一条腿还瘸了,一个鼻孔也是裂开的。因为长得太丑,大家都知道她姓乔,但很少人知道她的名字。恰好,平抑有一姓穆的男子,40多岁,妻子已经亡故,因为家里穷,一直没有续弦。于是,穆生把乔女迎娶了过来。三年后生了一个儿子。没过几年,穆生便病死了,家里就更穷困了。乔女回娘家恳求母亲救济一下,但母亲很不耐烦,根本不想帮助她。乔女很生气,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娘家,靠织布维持生计。

这说明乔女因为丑陋残疾而找不到婆家,终于找到男人了,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却作了寡妇。娘家也不肯帮助她,她就开始靠纺织来养活自己。

后来,有一个姓孟的男子死了老婆,遗留下一个小孩乌头。这孩子还没有满岁,因为没有人喂奶,所以孟生急于找一老婆。媒人介绍了很多人,孟生都不满意。后来孟生见到了乔女,非常高兴,立即找媒人去说媒。孟生看上的不是乔女的相貌,而是看上了她的品德。这本来是乔女摆脱贫困生活的捷径,但她却拒绝了,她说:“现在家里这么穷,吃不饱,穿不暖,如果嫁给您,肯定能填饱肚子。尽管我又丑又残,但做人的品德还是有的,坚决不能一女嫁二夫。您何必娶我呢!”

孟生听了,对乔女的人品更加赞赏。让媒人带上许多钱再去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母亲亲自动员,但乔女还是不肯答应。乔女的母亲就想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小女儿嫁给孟生,孟生家人都很高兴,但孟生认定了丑陋残疾的乔女,坚决不要年轻漂亮的小女儿,还表示“非此女不娶”,而且表示一直要这么等待下去,直到乔女点头。

乔女是恪守封建道德的淑女,她虽然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甚至发出了“独孟生能知我”这样的慨叹,这说明乔女的心灵早就与孟生联系到一起。

过了一段时间,孟生暴病身亡,乔女到孟生坟上哭得死去活来。无赖们想霸占孟生的田产,孟生的奴仆也偷着拿他家的东西,只剩下一个老妈子抱着孟生年幼的孩子哭泣。乔女挺身而出,找到孟生的好朋友林生。林生在乔女劝说下,打算到官府帮助孤儿维权。无赖扬言要用刀对付他,林生吓得不敢再出面,孟生的产业眼看就要落到无赖的手里。

面对恶势力的威胁,乔女并没有退缩,在别人的帮助下,她终于保全了孟生的财产。后来还将孟生的儿子抚养成人,让他读书,并帮他成家立业。乔女和自己的孩子却还是艰苦度日,贫困如往昔。

乔女虽然把心给了孟生,并且完成了孟生遗孀的责任,但决意死后要和穆生合葬。

乔女拒绝了孟生的求婚,却为他打官司、抚育孤儿成人,“固已心许之矣”。乔女把婚姻给了一个男人,却把感激、尊重给了另外一个男人。感激之心,器重之意,无疑是爱情基础。她甚至不回避这种感情,也不惮于表达出来,她恪守了礼法,但又突破了礼法。

最后,蒲松龄借异史氏之口说:“如此刚烈,按说是男子所为,但是这个女人却做到了,太伟大了。如果乔女能遇上慧识明鉴,不拘皮相之士,简直要把她当义烈男子看待!”

乔女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素朴但深刻的道理:美丑在于心。

一个人的外貌到底重要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不管你嘴上承认不承认,漂亮的外表很吸引人的眼球。但是看完《乔女》这个故事,你不得不承认,丑陋的女人也许具有金子般纯净的心灵。乔女无疑是个丑陋的女子,但是她的内心是圣洁美丽的,女性的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必须承认,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可是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因为,百灵鸟的美在嘴上,孔雀的美在绚丽的尾巴上,而人的美深藏在内心。“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要深入地看他的内心世界。有些人的外貌乍一看并不使人感到愉快,但等你的眼睛能够从他们不端正的五官上窥见一颗饱经沧桑的崇高心灵时,你就会喜欢他们了。他们就像我们脚下的大地一样,外壳是冷的,但包裹着燃烧的内核。

读着《白雪公主》、《美人鱼》和《灰姑娘》长大的我们,可能存在一种偏见:好像只有具有美丽外表的人才拥有圣洁崇高的心灵。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信用卡。纯洁的灵魂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最真诚的人,才配享受最真诚的感情——破译《聊斋·阿宝》

常常想,爱一个人到最深,会是什么样子。

关于这个问题,孙子楚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个向来不知风月,被人唤做“痴”的男子,从来不肯滥情,甚至在同伴中被视为“异物”,可是他的生命中偏偏出现了阿宝。

传闻中的阿宝风华绝代,却又高不可攀,她坐在父亲高高搭起的闺楼中静静地等待着自己命定的归宿。而孙子楚经过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波折,最后竟也成为了追求阿宝队伍中的一员。这个因为有妓在场就会“赧颜辙颈,汗珠珠滴下”的男人,终于鼓足勇气,开始用西西弗般的执著来爱护和追求一个女人。

为了这个女人的一句戏言,他曾经砍下自己的手指。

他曾经在争睹佳丽、品头论足、纷纷若狂的人群中,默然痴立,灵魂却早已脱离躯体,随着心爱的女人飞走。

甚至,他只是因为那个女人在车中回首看他一眼,就此魂飞身外,以至于化身禽鸟而不会后悔,只是认为“得近芳泽,于愿已足”,除了能够长久的注视着心爱的人以外,没有了别的要求,精神的,或者是身体的。

在这种追求下,身为女人的阿宝重新审视了这个男人,并且最终冲破了重重的阻力,和这个甘心和自己对视终日的男人结合了。

这是一个无关鬼狐的故事,却浪漫依旧。因为浪漫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定义。

曾经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把浪漫和金钱联系在一起,常常期盼着能够有一天收到一份由999朵玫瑰和钻戒组成的求婚礼物;或者,习惯于把浪漫附加在言语中,心甘情愿的把一些明知道会失言的情话当作浪漫的催化剂,慢慢的吞服这样一剂慢性毒药;或者,我们会长久的沉浸在舞会中的邂逅和激情中……我们习惯把自己交托给这些转瞬即逝的美丽烟花中。

但是,更多时候,当享受着这些虚假浪漫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在人流涌动中追寻这样一双眼睛的机会——一双始终注视着你的眼睛。这时,在你周围,那些为你争先恐后的拉开车门,向你诉说美丽的誓言,向你嘘寒问暖的人,那些在远处看着你,和周围的人议论你身高胸围和臀围的人,他们阻挡住了你和那双眼睛之间的真切的交流。但是,唯有那双眼睛却依旧执著地注视,充满了怜爱和期待,在别人都把你看作是一个漂亮的玩笑,或者是色情的尤物的时候,他只是心疼。

这是一份执著与守候的浪漫。最为痴情的,就是这样一类男子,他们始终用生命期待着,期待着自己生命中唯一的那个女人的到来,甚至临死也在保持着随时准备拥抱恋人的姿势。在此之前,他们紧闭心中的那扇门,不让丝毫的柔情偷偷的泄漏出去,直到这份感情酿成最醇的琼浆。他们甚至像女子保留自己贞操一样,保有他们对自己生命中的那个女人的喜爱,不容一点的玷污,无论在心头,还是在口头。

一位女性朋友曾经对我说,她的生活圈子里有一个很开朗的男人,和别人总是有说有笑,很是外向,唯独对她,总是有礼貌的点点头而已。朋友是她的圈子里中心人物,总是有一群男人在她身后追随和评论,而这个男人,却默默无语,从来不参加讨论,让朋友觉得很失落。我说,站在一个男人的角度考虑,一个男人在你的面前沉默,总是有原因的,那么他要么是讨厌你,要么是真的喜欢你。真正的喜欢一个人,绝不容许自己把她当作笑谈。

我们欣赏阿宝,是敬佩这个女人的独具慧眼。其实,世界上不是缺少孙子楚这样的男人,而是缺少发现孙子楚的眼睛。太多的女人在现实耀眼的灯火中迷失了自己的应有的追寻,就像飞蛾一样,心甘情愿的葬身在虚幻的光明之中,在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为之伤心的男人。

也许,作为一个女人,我们已经注意到有这样的一个男人,他随时都准备着守候在你的身边,给你一个温暖的归宿,可你却只是想把他当作自己最安全的后盾。你想张开稚嫩的翅膀在外面的风雨中搏击,然后在山穷水尽的时候,缩身蜷进他的臂弯。这个真心爱你的男人不会在意你的过去,可是,这时你或许已经不能安然享受这个男人的柔情和浪漫,你会在内疚中走出他的怀抱,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坚持和守候阐释了一个永恒的真理:

最真诚的人才配享受最真诚的感情。

忠诚是通向幸福婚姻的桥梁——破译《聊斋·庚娘》

西方传统的婚礼誓词这样说道:“无论身处富贵还是身处逆境,无论大富大贵还是贫穷落魄,无论疾病缠身还是健康幸福,我们都将热爱对方、珍惜爱情。”然而在真正遭逢变故时,能遵守诺言的男女有几人?能将忠诚奉行到底的夫妻又有多少?

但蒲松龄笔下的庚娘却做到了。她的丈夫名叫金大用,在兵荒马乱的危急时刻携带家眷南下避难,不料在途中遇见了奸人王十八。此人一路上殷勤照应,很快取得了金大用的信任,于是金轻易中了他的计谋,在船上被其推入水中,闻讯赶来的父母亦遭此劫。后来王十八的劣行被妻子唐氏发现,他又故伎重施,唐氏也未能幸免于难。

庚娘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虽然心如刀绞,却临危不乱,她假意答应了王十八的淫邪之请,以图留下性命为夫报仇。最后她终于得偿所愿,不仅没被王十八占到任何便宜,而且趁机杀死了他,亦将闻讯赶到的王母刺死。接着她自刎未遂,在王的弟弟追赶下投入池中,圆了自己的忠贞之梦。

庚娘留书一封,其情感天动地,王家及乡邻不仅没有追究她的杀人之罪,反而替她厚葬。另一方面,金大用大难不死,被尹翁救起,碰到了同样际遇的唐氏。唐氏对金大用情根深种,但他并不领情,最后得知庚娘为夫报仇、已然自溺的死讯后,金大用深感悲痛,却也无力回天,只好在尹翁等人的撮合下和唐氏结为了夫妇。

庚娘虽然死了,但其忠贞感动天地,因而赐她生还的机会,并和赶来祭拜她的丈夫巧遇,从此她仍是妻,唐氏则作妾,三人开始了快乐的生活。

《庚娘》的故事虽然错综复杂,但文末点睛之笔道出了蒲老的真正意图:“大变当前,淫者生之,贞者死焉……手刃仇雠,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俦哉!”贞洁如庚娘,她能真正将婚姻的主旨——忠诚演绎得轰轰烈烈,宁愿抛却性命也在所不惜,这一点不仅让古代男子自愧不如,恐怕也让现代人也汗颜不已。

当然,杀人报仇这种血腥的方式在现代根本行不通,也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然而,若将“忠诚”的范围扩大,看看当夫妻突逢变故时,究竟是该“大难临头各自飞”,还是同心同德,不离不弃。

郑扬和楚颜结婚两年,本来经过一番奋斗,郑扬的事业已经略有小成,贷款买了房子和车子,还计划要个孩子。但他急功近利,将全部积蓄压在了股票上面,结果事与愿违,一夜之间便血本无归,房子和车子的贷款还不上了,而且公司也没有资金周转,只好关门大吉。楚颜一心求富的梦想由此落空,此时又受到异性的追求,因此她很快便出轨了,并向郑扬提出了离婚。虽然郑扬很爱楚颜,但阻止不了她离去的决心,因此黯然分手。楚颜以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却不料半年后发现自己所谓的男友竟是别人的丈夫,而且他又另结新欢,无情地抛弃了她。这时候的楚颜突然想起郑扬的好,很想回到他的身边,然而时过境迁,郑扬已经有了女朋友,并且在女友的支持和帮助下经济方面大有起色,楚颜再也无法和他破镜重圆了。

现代社会似乎只存在类似的变故,诸如经济困顿、疾病缠身等等,其实它们并不足以成为分手的理由,真正忠于爱情、忠于婚姻的男女完全可以携手共渡难关。这也是幸福的关键所在,否则一旦选择逃离,选择背叛,除了降低自身的品质,也将被真情拒之门外。不仅无法感受其中的深义,也无法得到自己本就难以掌控的爱情了。

庚娘其实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完全可以改嫁王十八,但从此却要忍辱偷生,并且自责一辈子。她的忠诚之心不止在丈夫活着的时候看在大家的眼里,而且要在丈夫死后记在大家的心里。也正因为此,才会感动上苍让她起死回生,和丈夫团聚。这虽然是浪漫主义手法,但至少说明忠诚是一种美德,是值得赞扬的,应该受到命运的垂青。假设蒲老的鬼狐世界里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忠诚也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故事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楚颜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仅仅是因为丈夫投资失利、负债累累便弃之而去,这未必太拿婚姻当儿戏。即使她的结局没有如此惨淡,恐怕也会在下一段婚姻遭逢巨变时继续选择逃避,从此感受不到爱的真谛,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这里的忠诚不能教条化,不能太死板。比如王十八的妻子唐氏,丈夫如此无德,不仅谋害金大用一家,而且连自己都不放过,如果她再奉行“从一而终”的所谓真理就是照本宣科,就是助纣为虐了。因此,蒲老对她的描写也是抱着一种怜惜的态度,安排她和金大用结合也是想告诉人们忠诚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

然而现代人曲解了忠诚的意思,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女人无所谓纯洁,纯洁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不得不承认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人如果失去了忠于爱情、忠于婚姻的品德,也便失去了自己,等于自动放弃很多生命中值得享受的东西,成为某种利益的傀儡和奴隶,从此再无真正的快乐。

无论肉体背叛还是精神出轨,即使它们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婚姻的发展大势,但也请牢记这样一则名言:“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