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诗分类

诗歌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单就全唐诗而言,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区分之外,以其较为明显的特征和阅后的主要印象,大体还可以作如下分类。

一、按格律

主要分为古体、近体两类。

唐以前,写诗不特别讲究平仄、对仗和用韵,句式、句数不拘,每句的字数也较为灵活自由,这类诗一般称为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初唐,这类诗较多,以后也有。一些诗人有意创作大量的古风,或称为仿古诗,如李白就有很多优秀的古风。从广义上讲,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皆可归入此类。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最终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主要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对仗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全唐诗中有十分丰富的近体诗,以杜甫为代表的优秀诗人创作的近体诗,格律极工,内容丰富,犹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我们平时提到的古诗,通常是指近体诗。

二、按字数

主要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唐诗的字数比较自由,以五言、七言为大宗,但四言也不少,特别是一些礼乐、祭祀、颂德以及应制奉和方面的诗。其它的句式,如三言、六言、杂言等也可以看到,习惯上一般归入七言内。从唐诗对后代诗歌形式的影响来看,也是五言和七言影响较大。与此相关联的是,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构成了近体诗的主要形式,进而蔚成大国,源远流长。

三、按题材

主要分为感怀、叙事、送别、咏怀、边塞、田园六类。

这种分类其实并不够合理,因为于诗而言,都是抒情的。所谓“诗言志”,很少有诗单独纯粹地只写某一个题材而不带有诗人主观之情感。实际上正好相反,诗歌往往是寄情于某一事物、情景、经历或重要事件,有感而发。虽然也有一些无聊枯燥的类诗,或如驴嘶,或如蛙噪,由于缺乏情感,从诗歌本质上讲,皆不应归入诗类。

四、按风格

主要分为浪漫、现实、闲适三类。

对唐诗风格的认识,常见的分类是浪漫、现实二分法。一说浪漫,就是李白,一提现实,就是杜甫,其实大谬。事实上,除了现实和浪漫(盖二者滥觞于《诗经》《楚辞》之缘故)以外,大量为介于其中者,且属大宗。即使“面烙金印”的诗人,有了招牌和标签,也不可能只写一种类型的诗,譬如田园诗人王维,就曾写过不少边塞诗。另外,对于一首具体的诗而言,其中蕴涵的情绪也不可能是单一的,除了内容缤纷芜杂之外,其中情感必然五味杂陈。当然,可能有一种情感起主导作用,较为显露,其余式微。还有的诗作通篇情感蕴藏,不易总结,比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除此之外,尚有读者方面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即使李白、杜甫,他们虽属浪漫和现实两种风格的主要代表,但彼此也侵占了对方不少地盘,如李白曾写过现实主义风格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以及大量古风和乐府,有些则浪漫和现实共用,如《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杜甫也曾写过浪漫主义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等,更不用说他们还都曾写过不少两种风格之外的闲适诗。等通读了全唐诗以后,我们就会明白,如果简单地去给一首诗贴上浪漫还是现实的标签,就如同让一个小孩子去判断面前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实在过于幼稚。其中原因,除了人自身属于复杂和立体的生物以外,还有就是,大多数人都属于普通人,非左即右的标签化方法实在不可取。

五、按文气

主要分为晦隐、雍雅、淳和、苍古、沉郁、激昂、旷达、虚空、怪诞九类。

谈文气,既不能离开特定作者,又不能离开具体作品。当具体到某一首诗时,其文气较易归类,譬如前面提到的李商隐《锦瑟》,显然起势晦隐,其情泻于诗行,而文气自蕴,对于这一点古今并无太大歧义。当然,包括以上九种甚至更多种类在内,无所谓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次之,赏析时须防出现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的现象。

六、按年代

主要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类。

诗歌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以及诗人自身阅历、重大事件联系紧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唐诗更是如此。譬如初唐,以高亢激昂的风格居多;盛唐时,以抒发个人抱负的风格为尚;中唐之后,以感时伤世的风格为主;而晚唐,怀古羁旅之作则为大宗了。按年代分类只是一个传统,正如将诗分为唐诗、宋诗一样,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显界限,也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就代表人物而言,初唐如陈子昂、盛唐如李白、中唐如刘长卿、晚唐如杜牧等,不一而足。

除了以上六种标准,还可以采用很多尺度来对全唐诗分类,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可能是绝对、唯一和全面的。比如律诗、绝句之外,绝句还有古绝、律绝之分,再往下分,还可以分得更细。之所以对全唐诗进行分类,目的主要在于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唐诗的全貌,进而为对其“象味”提供一些帮助,并无开山唐诗分类之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