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 1|女作家的幸福问题|

直到最后,它终于懂得爱是美的,也是疼的,泪水是咸的。悲伤证明,活过一百万次的生命,并不是一场又一场的幻觉。它才可以真的死得彻底,且永不再来。

Letter 1|女作家的幸福问题|

水木丁:

你好。

我平时看的书多是女作家的,不过不是伍尔芙啊什么的,我几乎从不接触那些名著,我并不致力于做一个有深度的人,我只想过简单的生活,有简单的快乐和痛苦,足够幸运的话,老的时候,我希望能跟自己爱的人依偎在一起。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幼稚吧,偶尔我也会觉得幼稚,但我还是很向往,俗世的幸福才会有温暖的触感。

我知道的那些女作家,我个人认为她们是很优秀的。但问题是,一个优秀的女作家不见得会是一个好的妻子。她们往往机智、凌厉,有时甚至是居高临下的。她们会是很好的朋友,甚至也可以是最好的红颜知己。但,我很想知道,她们幸福吗?

最近在看侯虹斌的《红颜》。她说,小有才华的女人常常很压抑,没有什么好命,黛玉、宝钗就是明证;极有才华的女人一旦混出头来了,就根本不能指望她们过良家妇女的生活,“不疯魔,不成活”就是此意。我并不觉得现在的女作家会“不疯魔,不成活”,但真的要她们过传统意义上的良家妇女的生活,恐怕是有点困难的吧。她们自身,恐怕也难以忍受那样的束缚吧。而且,真的会有一个很好的男人来包容她们,很爱很爱她们吗?

我知道我这是过虑了,而且这也不该是我考虑的问题。但是,我是真心希望我喜欢的女作家能够幸福。如果幸福的标准不一样的话,那也就没什么了。

言辞有冒犯之处,还请原谅。

不知名的MM

不知名的MM:

你好。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恐怕要先澄清一点,就是“女作家”这个概念很宽泛,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职业,在这个职业范围内,美食生活类图书的作者也一样是作家。但是既然你写信给我,我想你是特指与我很像的一类文艺作品的作者吧。为了方便起见,我暂且在下面的回信中都称为女作家吧。

记得从前,当我还只是个读者的时候,我也在某一段时期比较偏爱阅读女作家们的作品。因为我自身有着太多身为女人的苦恼和问题,于是总会自觉地去寻找一些女作家的书来看,希望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当然,这样的问题现在没有了,所以对女作家也就没有那么特别的关注了。我现在依然非常喜欢伍尔芙,但那是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不是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作家。不过我觉得如果一个读者并不喜欢读她的作品,其实也没有什么。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消磨时光的过程,刻意地追求深刻不过是一种做作。我从来没有致力于追求深度,只是读伍尔芙的时候真的让人感到一种幸福,就像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为琼瑶小说而感动流泪。我尊重每一个给过我美好时光的人。曾陪伴过我的人,我都感谢,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性别而区别对待。

你说向往世俗的简单幸福,言下之意好像我们这样的人要求得太复杂了。其实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现实的情况正好相反,许多写作或者搞艺术的女性,她们都比“世俗的人”简单得多。我看到你说世俗的幸福简单的时候,心里就想,世俗的幸福哪里简单啊,根本就是要多复杂有多复杂好不好。要知道,我们搞创作的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可是你所谓的世俗幸福,不是光靠你的努力就能得来的,还要很多外界的力量配合你才行。比如你的老公能不能一辈子爱你,你的公婆能不能接受你,领导是不是赏识你,同事关系处理得好不好,你的钱够不够花,孩子够不够健康,学习好不好……这些世俗的幸福,其实才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幸福呢,这些幸福感,是要靠别人的配合和努力,要牵涉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得到,这样的幸福怎么会简单呢?他人的情感和心意,其实才是最难把握的,把幸福建立在一个男人是否能爱你一辈子、孩子公婆是否令自己满意等这样的基础之上,其实是难度很高的一件事才对。

很多人以为喜欢文艺的女人就不会给男人做饭。以前也有人问我对爱情怎么看,我个人的回答是:爱情就是冲他撒娇,跟他耍赖,和他做爱,帮他洗臭袜子。很多人以为文艺女青年就不会给男人做饭,其实我很喜欢做饭,也喜欢给朋友、亲人、爱人做饭,因为我喜欢看他们吃得很香的样子。我会定期收拾屋子,为了使自己住起来舒服,如果某天犯懒,就请钟点工来打扫。小时候谈恋爱,对于将来谁进厨房特别介意,现在觉得无所谓,反正自己的饭也要做,多一双碗筷多一道菜又何妨,自己煲汤也是一大锅汤,别人喝喝又何妨。

所以,你说我算是有才华的女人呢,还是良家妇女呢?其实这本身并不重要,也不矛盾。日子,去过就可以了;爱情,去爱就可以了;写作,去写就可以了。不去贴标签,不去想我是什么,你是什么,才能看到生活最本质的样子。

我身边有喜欢做饭的女作家,也有不喜欢做饭的良家妇女,有的人天生就不爱进厨房,和写字不写字没有关系,就算是“极有才华的女人一旦混出头来了,就根本不能指望她们过良家妇女的生活”,这也不是问题的关键啊。关键是我们干吗非要指望女作家去过“良家妇女”的生活呢?“良家妇女”又不是幸福的代名词。好男人又不是只爱良家妇女,爱女作家的男人也未必就不是好男人。男女之间的情感和婚姻有多种多样的模式,需要良家妇女的就去找良家妇女好了,喜欢女作家的就去和女作家结婚。这个世界上的女人有很多种,男人也一样。婚姻只有合适不合适之说,无所谓谁对谁错,在一段不合适的婚姻里,不可能有好妻子,也同样不可能有好丈夫。

最后,说到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感到幸福,是的,我经常感到幸福,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幸福的,为心爱的人做一顿朴素可口的晚餐也是幸福。我们这些女作家的幸福,也都是踏踏实实的生活赐予我们的幸福,和你的幸福并无区别。当然,焦虑也有,不过谁的生活里没有呢?在我看来,幸福没有什么不同的标准,就是内心的安宁和满足。婚姻也好,写作也罢,它们并非幸福本身,它们只是追求幸福的方式而已。所以,希望你也同样用你的方式感受到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Letter 2|把贞操留给你自己|

亲爱的水木丁:

你好。

最近,身边人的一些劝说和建议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很多想法。我今年二十五岁,是家里的独生女,个性很独立,没有太多独生子女的娇气。可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谈过恋爱,有过的也只是暗恋或者网恋。最近,身边的一个姐姐建议我,找个感觉合适的谈谈恋爱,也可以考虑一下发生关系,毕竟年纪不小了,这样下去不好。我也知道这么大的年纪还顶着一个处女的头衔确实有点让人诧异,可是至少那个人得是我心甘情愿在一起的啊,总不至于因为要发生关系而发生关系吧。

我不知道我是要这样一直坚持下去还是要考虑大家的建议。其实现在,如果我想找个男孩子谈恋爱或者说发生关系都很简单。可是那又不是自己想要的。然而,自己内心也有挣扎,女孩子最好的年纪也无非就这么几年,如果都用来等待,不晓得是否算是一种错过。

亲爱的水木丁,我不知道如果换作你,你会怎样考虑和选择呢?亲爱的给我点建议吧!

喜欢你的Echo

Echo:

你好。

经常有姑娘写信给我纠结处女这个事儿,有的信里说男朋友嫌弃我不是处女怎么办?有的说我是处女,男朋友总请求发生关系,我不愿意他就生气怎么办?也有男孩来信说我女朋友是处女我要她不给怎么办?然后现在再加上你这种,我二十五了还是处女怎么办?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姑娘讲她陪同学去堕胎的见闻:有十三岁去堕胎的姑娘,有二十几岁就堕胎N次还满不在乎的姑娘,有四十几岁的女人,总之是各色人等一应俱全。

虽然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并不同,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进手术室去挨刀子的始终是女人,疼的也是女人。不管男人是什么态度,不管不顾冷酷自私也好,温暖贴心负责到底也罢,这个身体所遭受的痛苦,终究是要女人自己承受,没有人可以替代。所以我一直觉得,女人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是蛮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这副臭皮囊终究是要陪伴你一辈子的,除非是连自己生命一起抛弃,否则它才是你一生都无法抛弃的伙伴。相比之下,男人也好,爱情也罢,反倒是聚散无常的。

所以,我觉得一个女人,无论要对自己的身体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应该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因此,我觉得你的慎重,你内心的胆怯和顾虑,都是正常的。这是你的身体,一定要你喜欢、你愿意、你高兴怎样去做才去做。别人说什么,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自己的身体,说得再多,听上去再有道理,那都是别人的想法,别人的生活。再好的朋友,再亲密的爱人,也不能代替我们做决定。所以我下面要说的话,只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不是绝对的真理,也同样不能代替你自己的想法,它们只能作为参考意见。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就分几个方面来讲吧。首先说说婚前性行为的问题。我的个人意见是,我不赞成以结婚来界定一个人什么时候应该开始性生活。男欢女爱,本是最正常、最自然不过的事,年轻人身体成熟了,有生理方面的需要了,那就顺其自然,老压抑它干什么?这不就是大自然赋予咱们人类的天性吗?简称人性。以婚姻来作为性生活开始的标志,是用社会道德、规章制度之类的东西,来制约和压抑人性,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特别是要求女人婚前守身如玉,是完全不顾女人自身的生理需要,把女人的身体当作婚姻的祭祀品,以向未来的丈夫奉献自己的贞操来换取丈夫的尊重和爱,从而保全婚姻。

我们且不说这种事情对不对,退一万步来讲,在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并不是每个人最后嫁的那个人,都是她最爱的那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顺利地在十八九岁恋爱,二十几岁生儿育女。现在大龄青年这么多,有的人并不知道要继续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结婚,或者有的人干脆一辈子就不结婚,难道就因为不结婚,就要一辈子守贞,做老处女和老处男吗?人生苦短,青春宝贵,真爱更是无价啊,一个人如果这辈子不能和最爱的人结婚,也就罢了;但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和自己真爱的人做过爱,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话说回来,你那位朋友出的主意,我看也是一个馊主意。什么叫作“可以考虑一下发生关系”?就像你说的,即便不是为了婚姻守贞,也不需要为了发生关系而发生关系,为了摆脱一个处女的头衔就随便找个人上床,这太可笑,也太荒谬了。看起来好像是蛮开放的,但实际上这和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婚姻的祭祀品是一码事,都是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受不尊重。一个女人想和一个男人做爱,是因为她也想拥抱他、亲吻他、渴望他,一如他渴望她一样;她喜欢他的身体,一如他喜欢她的身体一样;她渴望把自己交给他,一如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给她一样。

有人说这是欲望,不是爱情,其实爱和欲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分清的,女人希望和一个男人做爱,如果不是为了天长地久,那么也要一夕快乐吧。欲望这东西是最诚实的,不是说你和哪个男人领了一张结婚证,就立马能对他产生欲望,也不是你朋友所说“考虑一下发生关系”,就会考虑出来欲望。欲望是不需要任何人来告诉你的,只能由你的身体告诉你。它来的时候,就一定会明白无误地让你知道。只要你有勇气面对它,承认它,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好了。

所谓忠诚于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不仅是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勇敢去追求,还包括你不想要什么的时候就拒绝。是处女又怎样,不是处女又怎样,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谁有权利去评价你的生活正常不正常?我们为什么要因为“我是谁”而感到羞愧?我一直觉得所谓“正常”的人们对所谓“正常”的标准理解很狭隘,很自以为是。有一次,我采访一个心理学家,问过她类似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属于不正常。她告诉我说,人的身体、心理以及成长各自有异,其实很多的生活形态都可以被算在正常范畴之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只要你自己能够接受,觉得舒服合适,这种生活形态并没有引起你内心太大的冲突和矛盾,不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不影响你的思维判断,那么它就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所以,你也没什么不正常,也没什么不好。谁也没资格说你不正常,别听他们那一套。没有必要为了把自己搞得所谓“正常”了,去勉强自己做任何事。

虽然我是不赞成婚前守贞那一套的,但是我觉得一个姑娘的第一次,依然是很重要的,不是为了什么道德观念,也不是为了讨好任何男人,只是为了讨好自己,珍爱自己。男欢女爱是一件美好的事,只不过是要做自己爱做的爱,它才会带给人快乐和享受;否则,它也同样可以成为恶心的、丑陋的事,只会带给人不愉快的回忆。试问不愉快的回忆怎么能给人带来正常的生活呢?一个女孩子最初的体验,往往会影响她一生的性爱观念。

所以,我觉得每个女孩子的第一次,一定要跟自己真正想要的人做,这很重要!要为了自己身体的享受和内心渴望去做,不要勉强,这很重要!不要为了讨好男人,迁就男人,去换取男人给自己的一点点爱,就把自己的身体当礼物去奉献,这很重要!这样的话,即使两个人最后不能走在一起,不能成为夫妻,也是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第一次,留给了自己的爱情,自己最爱的人。哪怕这个人仅仅是当时的最爱,也是自己把贞操留给了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诚实,那是我们从岁月中偷取、为自己留下的青春的礼物。这样,当你垂垂老矣,回想往事,才会对自己说,我做的,是我一生都不后悔的决定。

Letter 3|我们凭什么要自卑|

水木丁:

你好。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一直很关注你,今早情绪崩溃,所以冒昧打扰你。我是个微微胖的女孩,性格开朗,但唯独不喜欢别人拿我的身材开玩笑。我很受伤,说过很多次,但身边的人似乎不以为意。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处不愿被触及的禁地,既然我说过我不喜欢,那么就不能尊重一下我吗?还是错不在他人,而是我太看不开?

而且,我刚刚获悉高级教师资格证的三门考试我只过了一门,宿舍里,我的成绩最差。我们是一起看书的,这让我很难过。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拿了这个证能干吗,他人的成败也与我没有太大关系。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但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面临毕业,我希望自己即使不是最好的那个也能是不错的那个,我很想像他人一样顺利地就职,很想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聪慧、美丽、坚强。可是,我在向那个目标进军的时候太辛苦了。进程总是拖沓缓慢,现状糟糕,或深感孤立无援。我现在似乎连最初的目标也模糊了。我一味地刨根问底,为什么他人可以而我不可以?

孤独地挣扎,人生是不是仅此而已?

Sula

Sula:

你好。

你的来信里虽然没有很多具体的描述,但是我可以猜得到一些细节,所以明白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有一个充满竞争和攀比的价值体系,我们小的时候就总是被人拿来比成绩、比学习,长大了就要比经济能力、比事业、比家庭,除了这些基本的生存硬指标外,女孩子还要被比长得漂亮不漂亮、身材正不正,好像只有那些什么都好、样样都标准的人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很多对胖人、单身女性等的微妙的歧视常常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这些歧视从实质上来说,都来自于这个互相比较和竞争的价值体系。有时我们被它伤害,有时也用它来伤害他人,但很少有人会跳出来想一想,生活是我自己的,我为什么要无时无刻不在和别人比较?别人一定要和我比较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就范?要知道,只要参与这个游戏,你就难免会受到伤害,因为它是无情和残忍的,总有人比你更漂亮、比你更聪明或者比你更有钱。你要是不想输,就只有一个办法,不参加比赛,不跟他们玩就是。

也许你确实比别人胖,可是胖二十斤也好,四十斤也罢,这关别人什么事呢?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之所以总是喜欢跟你比来比去,讽刺你、挖苦你,那是因为他们需要靠和你比较,打击你的自尊心,拿你的自卑做养分,好来培养自己的优越感,从而支撑他们那个脆弱的虚荣的灵魂,让他们觉得自己活得还不错。你要怎么做?使出吃奶的劲儿去和他们比?今天你拼命减肥使自己瘦了,明天你就发现有个人在跟你比美貌;明天你去整容了,后天又有个人出来跟你比有钱的男朋友。总之,这个社会教育出来了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如果真的喜欢这样的游戏,就会一直想办法玩下去。如果你好强,一直要陪他玩的话,那么有一天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一个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地证明自己、追赶他人脚步的人,内心只会充满焦躁和不安,赢了还想赢,哪有个头儿呢?怎么有可能停下来,好好地享受生活?怎么能学会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呢?

教给你一个不卑不亢的做人的方法,那就是时刻告诉自己,生活不是一场与他人的竞赛,如果你需要战胜谁的话,那个人也应该是你自己。面对那些比自己有钱的人,其实也无所谓吧,我小时候是父母养,长大了靠自己养,我没欠那些有钱人一分钱,我不是他们养的,他们也不是我什么人,我为什么要自卑呢?遇到比我们长得漂亮的女孩,其实也无所谓吧,我爱的人爱我就好,人家三千宠爱于一身是人家的事,各自有不同的活法,我为什么要自卑呢?碰到帅哥就更没必要自卑了,除非你想让对方爱你、娶你,否则的话,大家最多是朋友一场。所以说人要想活得舒服点儿,首先要放低自己的比较之心、贪婪之心,除非你在实际利益上或者心理情感上有求于对方,否则,你站在这世界任何人的面前都不应该感到自卑,因为他们的生活与你无关。不是因为谁比谁更好,而是因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生活是否完美、正常,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至于对那些喜欢拿你的身材开玩笑的人,我觉得你的反应并不是你太敏感,你把内心的感受明确地表达出来,你做得很对。有些人会把恶意攻击藏在玩笑之后,如果对方被攻击时激动了、生气了,他们就会反过来责怪对方太较真儿,开不起玩笑。可是,任何一个待你真诚的朋友,如果发现自己的玩笑伤害了你,他们是会感到内疚并改正的。

人性中是有恶的一面的,一些人会攻击他人,看到他人受苦而感到愉悦。如果他们是在依靠你的自卑为自己的自信和虚荣心提供养分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对你的自卑上瘾。你越表现得自卑,他们越停不下来。除非他们找到了另外能够满足他们这种精神需求的对象,否则,你就一直是他们的猎物。碰到这种人,怕和自卑都是没有用的,含糊委婉地解释你的感受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不是真的不明白,你还不如就直接告诉他们,“关你屁事”。不要怕失去这些不尊重你的朋友,如果你不能用勇气和魄力赢得尊重,你就永远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需要你用自己的自卑去喂养他们的自尊心的朋友,也永远不是真正的朋友。

最后补充一点,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人,虽然要放下比较之心,但并不是要活得不努力,不思进取。不跟别人比,不等于自己不求进步。你从前有没有努力去完成你想做的事?比起从前,你的人生有没有进步?最该向你提这些问题的人应该是你自己。身材这件事也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你应该先自问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现在这个样子?如果喜欢,就不用理会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如果不喜欢,就去减肥,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人。只是这一次,你不是因为迫于别人的压力,而是因为你喜欢这么做。我想这样发自内心的动力,才真正使人自信,给人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Letter 4|长情也是一种病|

亲爱的水木丁:

我今年二十八岁了,两年前我在网上认识了这个让我纠结的A。当时我在读研,他是一所大学的外教,比我小三岁,刚来这里半年。我们约见了几次,一起看电影、参加聚会等,他人也很好,我心里对他很有好感,但是知道他不久就要回国,所以也没有往别的方面想。认识一个月的时候,他向我提出交往的请求,我问他不是马上要回国了吗,他说他需要一个留下的理由,就这样,我们开始交往了。

跟A交往很愉快,我们都是彼此的初恋,初恋总是美好的,因为离得比较远,一个星期只能见两次面,我们都很珍惜。他一直很尊重我,我们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非常快乐,初恋的种种美好都是他给我的,但由于是初恋再加上文化差异,两人遇到矛盾,也会吵,一吵起来,我心里就想他快点回国吧。总之,这段感情在三个月后以他回国而结束。

他回去了之后,我们仍然保持通信联系。这样的通信一直保持了两年多,这两年多我也一直是单身。去年的一天,他开玩笑说要来中国看我。十月份他过来了,我们一起去了丽江,也发生了关系。然后,他回去了。在机场,他还是两年前的那句话“我们还是朋友吧”,我也是两年前的回答“当然”。可是这次,我发现我做不到了,我心里还是很想他,但是,我知道我们是没有结果的。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我不再回他的邮件,跟他说不想聊天了。我想忘了他,却又不想失去他这个朋友,可是我又没有办法跟他做朋友,至少现在做不到,我很纠结。我告诉自己,就算不跟别人谈,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他身上,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没有办法解开自己的心结,每天都在跟自己做心理斗争,真的很累。

水木丁,我啰唆了半天,说出来就感觉好点了。

祝你一切都好,心想事成。

奶茶

奶茶:

你好!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相信,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痴心的姑娘。可人性就是多种多样的,世界上既然会有天性薄情薄幸的人,就会有如此长情的人。据我所知,像你这样的姑娘也不在少数,她们认死理儿的程度恐怕不比你差。可巧的是,我自己也是个长情的人,所以我今天很想对你说一句肺腑之言:姑娘啊,你这是病,得治。

作为一个混长情界的老病友,我实在懒得再多说什么废话了,虽然爱情故事里常常赞美海枯石烂、情比金坚,但是长情这玩意儿发作起来,到底有多烦人、多痛苦,真的只有我们这些病友才会明白。有时候我们甚至会羡慕那些薄情薄幸的人,为什么他们恋爱起来那么容易,恋爱结束的时候抽身又可以那么快,而我们这些长情的人,却要受无尽的纠结和折磨?所有的道理都懂,所有的事情也都看得清,就算是个独角戏,自己也能跟自己演上三四年,你说这不是有病是什么?既然有病,咱就得想些办法来对付它。

人的本性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哪怕把发病周期缩短几年,也算是缓解了点儿病情吧。所以,下面咱们不讲大道理,只分析病情,讲点儿基本的方法,然后要怎样地因人而异,你就自由发挥吧。

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不想治病。这个世界上的寂寞有两种:一种是身外的寂寞,一种是心内的寂寞。害怕身外寂寞的人,最怕的是身边没有人陪;而长情的人可能是后一种,经常形单影只,却最怕心里空虚。所以有时理智也会告诉自己,还是忘了吧,但是内心却一直在麻痹自己,觉得只在心里想念一下是没有问题的。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长情的人往往也很专一,他以为他可以慢慢接受其他人,但是其实他做不到。他们不像有些人,心里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人,甚至多个人,他们的心里装了一个人就根本再也装不下其他人。所以长情的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结束这一切。如果要,就不能再自我欺骗,要勇敢地面对失去一个人之后内心的寂寞。即便一时做不到,也要确定这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次,就是要学会心狠。这个狠,不是对别人狠,而是对自己狠。长情的人爱起来都是入心入肺的,有时候真要说了断,就会如拿刀挖心挖肺一般的疼。这种疼,并不是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而是真的可以严重到生理上仿佛有人拿着锤子,重重地敲在你的心脏上的那种疼。

那些薄情的人了断得如此容易,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走心,也根本不知道疼。在这点上,我们和人家不能比。如果你天生是一个长情的人,想活下去就只有一招,对自己够狠。心里长了什么不该长的东西,就是挖心挖肝也要把它挖出去,断手断脚也要把它断掉。伤就伤,死就死,死而后生才能重新开始。

你和这位老外,在我看来,他所谓的继续做朋友,不过是失恋之后找一个情感寄托和兼职床伴,其实你在他心中什么都不是,你没那么重要。这种狠话,本来不应该由我来说,应该是你自己对自己说,不过我看你所谓的面对现实,全都是顾影自怜、期期艾艾,什么时候你也舍得对自己说几句狠话了,舍得把自己的那点自尊、自以为是摘下来扔地上踩两脚了,你得解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最后一点是,不要有事儿没事儿就给自己心理暗示。有时候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犯这个毛病,这是因为女人天生比男人更敏感、更会察言观色。因为习惯性地想太多,他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给自己的一点帮助,或者他回复自己的某一句话,都会让女人琢磨半天。有时候,姑娘们总是会先假设对方是对自己有爱意的,然后就像侦探一样在对方的各种行为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种预设结论的做法害人害己。

一般来讲,如果一方态度是很决绝的,那么另一方再怎么痴心,也终归有接受现实的一天。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自己在不断地给自己灌迷药?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比如你不想和一个人联系了,那么直接减少联系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跑去跟人家说“我们以后不要联系”之类的话呢?其实就是想看对方的一个态度和反应吧。然后,对方因为心软或者有礼貌地给了你一个预期的态度和反应,你就可以再麻醉自己一段日子,周而复始,这一段一段的日子过下来,几年就过去了。

当然了,如果谁就是想一辈子活在过去里,只要他不妨碍别人的生活,倒也无可厚非。可如果连当事人自己都觉得着急,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的生活在往前走,自己的生活却迟迟不能翻页,已经到了让自己焦虑的程度了,那就的确是比较糟糕的了。有时绑架和欺骗我们感情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所以,也许你首要该做的不是责怪对方,不是把责任推卸给对方,而是检视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欲望控制了你,捆绑了你?它用了什么花招欺骗了你的心,让你无法得到解脱?我在此提供的几点方式仅供参考,真正的自由之路还需要你自己慢慢地去摸索,毕竟长情是你的,心是你的,青春也是你的,别人没办法干涉太多。只愿你早日放下执着,真正长大,获得自由,重新开始你的人生。

Letter 5|圣人自省,凡人自辱|

水木丁:

你好,感谢你能百忙之中看这封信。

我今年二十岁了,上大三。前一天考完期末考试,我正在收拾第二天回家的东西,看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航班被取消了,需要改签或者退票。我想都没想,就按短信上的电话打回去,结果被骗了三千多块钱。当时室友也在场,说会不会是假的。我没听进去她的话,按着电话里面骗子的指导,一步一步把支付宝上自己省了一个学期的私房钱打过去了。

事后我不断责怪自己,平时还算精明,为什么当时不到好友的寝室去一起商量商量该怎么办,又或者当下多想两秒,不就不会被骗了吗?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妈妈也很心疼钱,但是她更心疼我,让爸爸别因为这件事情责骂我。

好羞愧啊!明明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却每天都还在给父母添堵。在没有出事之前,我一直鄙夷那种“书呆子”、“高分低能”,现在觉得其实自己就是这种人,除了读书,什么事也干不了。

老师你说,我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蠢,以后该怎么办呢?我真的很想变得优秀啊,想变成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能处理好的那种人。可是被骗之后,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上大学以后我所做的努力,只是无用的挣扎。老师,你觉着我往后在生活中该怎么长点心眼,怎么在生活里面努力才对呢?

今天看见你公众号平台上放上了可供提问的邮箱,带着自己的疑问给你写信,希望你能百忙之中回信。

写信的时候,已经把之前每次哭出来的眼泪都释放啦,心情好一点了。

老师,谢谢你。

小潘

小潘:

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十分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想给你讲讲我自己经历过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大概十年前,我刚离开故乡到杭州的时候,曾在一个月里连丢了两个手机。第一个手机是在上班路上被人偷的,那是一个旧手机,值不了几个钱,正好我也想换新手机,就花了两千多块钱买了一个当时最新款的三星手机。过了几个星期,我去上海看一个朋友,那天路上堵车,本来预计两三个小时能到的路,走了整整六个小时才到。我早上出发,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我在上海火车站旁的一个咖啡厅见到朋友,她一见我就拉着我去上海交大听讲座,并且坚决要坐公交车,结果上车以后我发现刚刚买的手机又不见了。当天晚上,上海下着大暴雨,我在丢了手机后,又被淋成了落汤鸡,那真是一个糟糕的夜晚,而朋友对我说过的唯一一句话是:“你怎么那么笨。”

我要给你讲的另一件事发生在几年前。有一天早上,我想帮我母亲改签去美国的机票,就在百度上搜索她买票的那家美国的航空公司,然后找到电话打了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这是一个骗子网站,骗子提出我的机票可以改签,而且还可以多退钱给我,因为那时候没有网银,所以骗子要我去ATM机上操作。我当时刚刚起床,外面很冷,我的早咖啡还没喝,蓬头垢面,脑子其实并不完全清楚,就一时犯懒,说我一会儿再去,到时候给他打电话。就在把电话挂掉后的两秒钟,我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个骗子,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电话,果不其然。

所以你看,遇到这种糟心事儿的人不可能只是你一个,有句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意思是再聪明的人,想一千件事,也会有一次疏忽的时候。何况我们只是普通人,每天日常生活里琐碎的事情那么多,难免会有精神懈怠的时候。骗子们是干什么的?他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想着怎么骗人、怎么找人性中的弱点和漏洞,怎么在人们最疏忽的时刻、场所寻找机会下手,因此普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招是很正常的。

我不赞同你在受骗之后的自责、羞愧,认为自己太愚蠢这种说法,也不赞同当年我丢手机的时候,我的那个朋友对我说的话。当年看《半泽直树》时,有一场戏是这样的,当半泽告诉一位厂长,他的工厂倒闭是因为他被欺骗了的时候,这位老实的大叔绝望而伤心地说:“半泽,我是个没文化的人,果然是因为我自己蠢才会被骗的吧。”半泽说:“不是,可恶的是行骗的人,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竹下先生。”

这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因为日本在这一点上和我们非常相似,有一种“耻感文化”。这个词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对日本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后提出来的,大意就是指一种注重廉耻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如果外界对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不佳,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而我们有这样的耻感文化的传承,是和我们的耻感教育方式分不开的。

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种例子随处可见。比如一个孩子数学不好,母亲在辅导他学习的时候,就会指责他的智商为什么这么低,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一个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老师会从人格上羞辱他;考试成绩不好,老师会羞辱他为什么别的同学都会,他却不会。这样的情况在成人世界里也常常发生,比如我丢手机之后,我的那位朋友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责备我为什么这么笨。有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案件,有女生被性侵,有人被骗走几十万……人们的反应,常常首先是责怪那个受害者行为不检点、太不小心、品行不端等等,却不是指责那些犯罪分子。

这就是耻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其实很多人是真的认为这样羞辱受害者是为了受害者好,这样就会让他们都接受教训,学会保护自己。老师和家长们真的以为羞辱孩子就可以使他们“知耻而进步”。但结果常常是,被母亲羞辱的孩子长大后继续羞辱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羞辱的学生彻底失去了学习的自信,连原来的成绩也达不到了。

你在来信中反复责备自己太蠢了,太笨了,让我看到的是一个被耻感教育给搞坏了的孩子。耻感文化已经在你的内心深处内化,甚至在某些时刻,还没有人羞辱你,你自己都可以代替外界来对自我羞辱一番。可是,你只是个没有坑害过任何人的无辜的年轻人呀,为什么你应该受这样的羞辱,被这种羞耻感折磨呢?可恶的应该是那些骗你的骗子,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话说回来,生活中出了这样那样的事情,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不应该反省吗?当然要反省呀,要认真地去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否则人怎么能进步呢?可是,很多人都搞错的一点是,用羞辱别人或是羞辱自我来让别人和自己感到羞耻,这并不是理性的反省,它唤起的是一种糟糕的感觉,一种负面的情绪。情绪本身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情绪本身不会帮助人总结经验,它除了没必要的人格羞辱和否定外,根本不会真正地使他人或者自己有进步。真正的自省,需要的是理性,不是情绪。糟糕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当事人不愿意面对失败,逃避现实,反倒成了理性反省的一种阻碍。

再拿我一个月连续两次被偷手机这件事来说吧。我的朋友说我笨,我很不高兴,从此大家也渐行渐远,但这不等于我对于这件事没有认真反省过。通过这次反省,我发现我之所以疏忽大意,是因为我虽然一向小心谨慎,但是对防盗这件事全无意识,因此从前的很多出行习惯都需要调整。鉴于此,我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习惯,比如手机、钱包和任何贵重物品不往衣服口袋里放,人多的时候一定要把包抱在胸前,等等。除此之外,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我也会进行这样的自我反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入手,制定一些技术层面上的方式方法。比如我过去性格比较急,会一时冲动答应别人我无法满足的要求,后来我就规定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回复“我需要考虑一下”。我容易丢三落四,就规定自己出门背大包,手里永远不拿东西,贵重的东西用完随手往包里装,虽然这样还会偶尔丢些小东西,但是确实改善很多,至少没出过大事儿吧。

这些生活中小细节的不断积累和生活习惯的自我改善,都是理性分析和冷静自省带来的,羞耻教育只能带来羞耻的情绪,并不能促成理性的思考。我曾经教过几年中学,在我教过的普通中学生里,几乎没碰到过什么天才少年和弱智儿童,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其实并没有那么巨大的差异,但就在这部分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中,学习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别。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常常十分自信,但他们不是因为学习好才自信,而是因为自信才学习好。相反,我也看到过很多并不笨、甚至是十分聪明的孩子,因为被家中的大人从小羞辱到大,最后彻底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成绩反倒更差。有时候看到那些本来聪明伶俐的孩子,陷在耻感的泥沼中,很让人心疼,我这个当老师的,却没法把他们从泥沼中捞出来。有些大人们总觉得这样羞辱孩子,可以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从此努力上进,结果适得其反,搞得很多孩子厌学,这就是东方耻感教育的一大误区——在该理性的时候表达的全是情绪。他们对孩子的评价常常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使得这种自我羞辱感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以后没有家长陪伴,他们就会对自己进行羞辱,继续用情绪代替理性去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也是一所大学校,只有那些没有失去自信的孩子,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失误和错误,才能够有勇气面对错误,仔细琢磨它们,从中得到教训,吸取经验,用失败换得成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知道犯了错也没关系,自己绝对有能力解决问题,避免再次犯错。可是用耻感教育出来的孩子,反倒可能因为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羞耻,虽然也会狠狠地责骂自己,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总是想逃避这件事,不愿意再听到别人提它,不愿意再面对它,反倒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回顾,也无法真正地去自省。比如像你这样,在哭一通、骂自己一通之后,反倒需要别人来安慰你,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你需要的是停止这种自我责备和自我羞辱,仔细复盘当时的细节,想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哪个点本来应该注意而没注意到,培养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自己毛躁冲动的问题。

古人云,圣人也得每日三省吾身,可见圣人尚且犯错,也需要反省,何况我们普通人?不过这个反省可不是每天骂自己三遍,把自己羞辱三遍哦。姑娘,3000块钱咱们丢了,还可以再挣回来,没必要因为犯了错误就自我羞辱。人都是会犯错的,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学习也有能力反省,有能力找到方法,让自己成长和进步才行啊。因为你只有相信自己,这一切才真的有可能发生。

Letter 6|死了一百万次的猫|

水木丁:

你好。

如今,我的生活偏离了常轨。我失去了体面的工作,曾经长期混迹聊天室,多次一夜情。我接触的人有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社会最底层,也有白天光鲜夜晚绝望的“500强”企业精英。我知道有人因为性心理障碍一把椅子坐到天亮,有人无法自持,走上了歧途。这真是一个疯狂的世界。失去生活重心的我,夜深人静的时候,也绝望得想自杀。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还在看你的那篇博客,我又流泪了。这一次眼泪是流往下巴的。可是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只有当泪水滑过耳郭的边缘,当你感觉到那一丝丝的冰凉,你才意识到自己哭了。你说我还正常吗,亲爱的水木丁小朋友?

Claire

Claire:

你好。

看了你的信,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个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它是一只有老虎斑纹、很气派的猫。有一百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也有一百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为它哭泣。但是,这只猫却从没掉过一滴眼泪。它曾经是国王的猫,也曾经是水手的猫,曾经是小女孩的猫,也曾经是属于自己的野猫。但是,它谁也不在乎,它对活着或者死去都不在乎,它经常会说,“我可是活过一百万次的猫啊”。直到后来,它遇到了一只连一次都没有活完的小白猫。这只活过一百万次的猫渐渐爱上了这只小白猫,它们生了很多小猫。可是有一天,小白猫突然死掉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悲痛欲绝,在它活过一百万次的生命里,它第一次哭了,从白天哭到晚上,哭了一天又一天,最后,它哭了足足一百万次,终于停止了哭泣。这一次,它死掉了,再也没有活过来。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坚强”这个词儿,也不大喜欢被人称为“坚强的女性”。因为这个词儿有一种天然的和生活较劲儿的拧巴气质。这几年,我开始不再把生活当作我的敌人,就不再觉得“坚强”这个词儿是什么褒义词了。前两天,北京有家报纸的记者姑娘要采访我,被我拒绝了。她说,想让我代表单身女性聊聊自己的生活,我说我谁也代表不了。她说,听说你主张不结婚,宣称一个人是一座岛,我说我从没有主张过不结婚,我没主张过任何事,生活就是生活,不需要主张什么,无论是单身的还是结婚的,好好过日子就是了。所以你看,人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候就是这样,总想着和生活对抗,总会说自己够不够坚强、别人够不够坚强什么的。可是,日子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那么坚强干什么呢?

我并不是因为足够坚强才能够活下去的,而是因为我知道,我就是那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天生命好,有的人注定要历经磨难,命和命是不能比的,但是注定历经磨难的人,也可以骄傲地说:“我可是活过一百次的猫呢!”死过一百万次,活过一百万次,都只是为了懂得生活要教给我们的事,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课题。每个人大概都有他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使命。我也曾经设想过我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得到什么东西,但是生活总是会给我另外的一些,却偏偏不给我渴求的那些。这是一个讽刺。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也许冥冥之中,那些欺骗、失去、害怕、痛苦,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你明白你必须明白的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好像是故意和你作对一样,无论你怎样努力,怎样改变自己,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果?我有过,所有的痛苦、绝望、愤怒……我都体会过。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人的一辈子就像是上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根本没什么选修课,只有必修课,你学不会,就再学一遍吧,就这样一遍又一遍重复,一遍又一遍地承受痛苦,直到你学会为止,否则就无法毕业。至于那些生活简单而美好的人,他们大概上的只有小学吧,轻松、容易,但这并不关我们的事啊。

所以,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故事,那只活过一百万次的猫,它死过一百万次总是又活过来了,是因为它一直没有完成自己的必修课。直到最后,它终于懂得爱是美的,也是疼的,泪水是咸的。悲伤证明,活过一百万次的生命,并不是一场又一场的幻觉。它才可以真的死得彻底,且永不再来。

我也和你一样经历过痛苦,正因为我不愿把此生重来一遍,所以虽然活得很不耐烦,也要在此生认真学习生活要教我的道理,完成我的作业。你呢,你有认真想过你的生活要教给你什么吗?有认真听过你自己的心吗?有认真跟从你的心去生活吗?我并不想对一夜情这样的事情妄加道德上的批判,可是,身为女人,你要的真的只是性吗?或者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被人爱?而那些不爱你的、你也不爱的陌生人,他们到底能给你什么呢?这一点,我很怀疑。这是和生活对抗的方式吗?还是向生活索要一点点温暖的方式?抑或是自我毁灭的方式,以示对生活的不合作,自我流放?可如果这样子的话,你如何能听到生活到底要告诉你什么呢?你问我这样的生活到底正常不正常,正常怎样,不正常又怎样?就算真的不正常,也没有影响到他人的生活,谁又管得着呢?可见,这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吗?

死过一百万次的猫,最后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爱。可是亲爱的,若你的痛苦都不能教会你什么,那么你死了一百万次,都是白死了啊。

Letter 7|你看你看爱情的脸|

水木丁:

你好。身边无数的事例都是这样的:女生遭到男生劈腿,然后发现那个男生的现任女友,论智商,论相貌,论气质,甚至论脾气都公认的不能和自己相比,于是她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追问身边的朋友,到底这是为什么?

相反的情况是这样的,你暗恋的人,你喜欢很久的人,或者你爱的人,你们曾经在一起过也好,你只是十年如一日地暗恋他也好,总之,他和他的现任女友是那种肯定会走入婚姻殿堂的一对。但是你对自己的折磨并没有从此消失,你偷偷看那个女生的社交网络,你郁闷为什么你的相貌甚至不及对方的十分之一,你会把不够好看作为自己没有被选择的理由,然后暂时放弃在其他方面提升自己的努力。好像是张爱玲说过,你一生都避免不了暗暗地和你爱的男人的女人做比较。尽管你的内心也很清楚,相貌并不是被选择的唯一标准,但确实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标准啊。

被这种羡慕嫉妒恨折磨的人,会被解释为内心不够强大、肤浅什么的。若是发现自己喜欢的人选择的对象比自己丑,估计很多人都会松一口气,而发现对方选择的对象惊为天人,恐怕没人会不沮丧吧。这简直就是一种本能。那些把这种本能发挥到极致的人,就会出现这种症状,《欲望都市》里有一集讨论超模的问题,夏洛特说:“不管我感觉自己看上去有多好,只要我看到克莉丝蒂·杜灵顿的照片,我就知道我输了。”同理,不管自己这一天看上去多美好,只要脑子里一想到自己可能比不上另一个女生的十分之一,就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也许没这么夸张,但是多少都会有点儿。你能够安慰自己的,除了精神胜利法,除了心灵美,除了修炼气质来弥补剩下的十分之九之外,最靠谱的恐怕只有避而远之,默默祈祷神仙保佑让你这辈子都不要在这座城市灰头土脸地相遇。这是多么不可理喻和脆弱的自尊啊!可是它就那样如影随形,明明觉得不在乎了,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比较,难道一直要比到死才罢休吗?

Daisy

Daisy:

你好。

曾经不止一个读书很好的姑娘跟我感慨道,自己身边有这样一种朋友,长得特别漂亮,从小到大都不读书,最多就是读读言情小说,可是追她的男人趋之若鹜。这话的意思,是觉得那种姑娘只是因为漂亮才受男人欢迎,可仔细想想,这看法其实是不对的呀。读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但是并不等于一定会让人增长智慧,漂亮的姑娘虽然不读书,但是她们未必就是没有智慧呀。很多智慧本来就是在生活中学来的,而且很多对付男人的智慧,就是在和男人的相处中学到的。如果一个姑娘漂亮但不爱读书,她可能没有专业知识,学历不高,可人家不一定没有生活智慧哦,而且还可能在吸引异性方面超有魅力呢。她可能是既漂亮又好玩,既有勇气又性感。总之,一个姑娘如果能够吸引男人,漂亮固然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但仅有漂亮是不够的。当一些姑娘从小就在读书的时候,另外一些姑娘从小就在谈恋爱,只能说,两样做好了都是本事,各自用各自的方式生存罢了。

以上是其一,再给你举一个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个英国心理学家写的一本书,是研究一些著名情侣的面相的。这本书认为,人的审美观是和他们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的,人们更容易对和自己长得像的人,或者是对和自己的亲人相像的人产生好感。这在心理学上叫作亲缘性选择。作者以英国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为例,把查尔斯王子小时候保姆的照片展示给读者看,那位保姆简直和卡米拉一模一样。查尔斯王子从小被女王冷落,是由这位保姆一手带大的,保姆在他的心中更像是母亲。这也许能说明为什么当年查尔斯对卡米拉一见钟情,戴安娜那么年轻漂亮,又活泼痴情,可就是抵不过卡米拉在查尔斯王子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你看,我们仅仅讨论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另外一个人的面孔吸引,都是这么复杂、也没什么唯一标准的事儿,这种不靠谱的事儿,能上哪儿说理去?最后只能回归到那句老话:王八瞅绿豆,对上眼了呗。如果只是找性伴侣,可能五花八门,越新鲜越好;可如果一个人打心眼里被另一个人深深地吸引,只有漂亮是不够的,两个人要合适才行。什么叫合适?你是个标准的大美女,可是他恋母,另一个姑娘没你长得漂亮,偏偏长得正好像他妈,他就爱她不爱你,这就叫合适。你性格温柔又体贴,可是他不凑巧是个受虐狂,而那个她正好是女王,两个人关起门来,她扇他耳光左右开弓,他就是爱她不爱你,人家那就叫合适。你觉得他爱她是因为你想当然的一些理由,其实那个男人真正想要什么呢?我不知道,你也未必知道,也许就连那个男人自己都不知道,反正人家就是觉得合适,所以,你还嫉妒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嫉妒,无非是幻想如果我成为另外一个我,就一定会得到幸福。可是美女也有离婚的,丑女也有嫁得好的。人之所以存了比较之心,是因为觉得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标准,我不幸福是因为我不达标。可是生活哪有那样浅薄、那样简单呢?它要丰富得多,有意思得多。那样的标准,都是人定出来的。你要羡慕嫉妒,可是你羡慕嫉妒什么呢?所有你看到的他人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所有杂志上的美女、模特,都不过是表象,那并不真实。为了根本不了解、不真实的东西而嫉妒,有这个必要吗?

我从来不觉得外貌问题是肤浅的问题,因为我一直觉得“相由心生”这四个字十分有道理,一个人内心嫉妒、抱怨、恨,这些都是毁容的毒药,它会慢慢随着岁月,通过很多微小的表情,一刀刀地刻在你的脸上,让一个女人变得丑陋。年轻女孩为什么看着就讨人喜欢?因为她们经历得少,心里的毒素少,所以才会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很多女人年纪大了,心里的负面情绪太多,慢慢凝固在表情里,就会把人变得越来越丑。你问我有了这样的比较之心该怎么办,很简单,每次发现自己在嫉妒羡慕别人到了焦虑的程度时,就去照照镜子,提醒自己又离怨妇近了一点,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值得你为她喝下嫉妒的毒药把自己变丑。特别是那些不相干的陌生人,你不必付出哪怕是一条皱纹的代价。

Letter 8|做成年人也可以很酷|

我是一名二十岁的问题少女,几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我一直不相信任何人,一直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去想。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没有人在我心里占据着什么位置。

前天晚上,一向气盛的我与一位五十岁的阿姨发生了争执,还动了手,推搡过程中她膝盖撞到了台阶导致粉碎性骨折。警察来了,把我逮捕了,以“蓄意殴打他人”为名扣留了一夜,第二天录了口供。尽管是阿姨先辱骂先动手,我也受了皮外伤,但是民警不问缘由,只看阿姨骨折了就立马抓了我。在被扣留的一天一夜里,家人多次提出要求见面赔偿,民警都不肯,直到昨天下午三点把我放出来,让我打电话给家人,说五点之前必须把十万元保证金送到,对方手术起码五六万,钱送到就放人,送不到的话马上送我去拘留所,直到对方病好起诉才能把我放出来。

我家人送了钱,于是我被放了出来。警方说如果对方愿意调解,我将无事,但是对方要多少我就得给多少;如果对方不愿意调解,我除了赔偿还要判一缓一,人生从此有了污点。

看到父母为我凑钱来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他们为了我去求那位阿姨,为了我去求警察,我不知道我现在还是人吗?我不知道我还有心吗?还有是非观吗?我现在脑子一片空白,我竟然没有感到一丝害怕一丝不安一丝罪恶一丝愧疚,老师我该怎么办?

Wenny

Wenny:

你好。

你来信有一段日子了,但我一直没有回复你,因为觉得找律师这类的建议没什么实际用处,这些你父母一定替你处理了,且以你当时的心态,我说的话你未必有耐心听。所以,我把这封信放了一阵子,现在才回复。

我在你的来信中注意到了两点,一是你来信的开头没有按照常规写信的格式,称呼我一句水木丁、水老师等等,也没有说“你好”,而是直接就开始陈述自己的事,这让我觉得你可能是平时说话就比较冲的女生;二是你在信中自称是一个“问题少女”,我觉得这一点也挺有意思,通常我们说的少女,是十三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一个二十岁的女生其实已经被这个社会视为成年人,而你依然自然而然、不加引号地称自己是问题少女,我想你无意识地这样描述自己,重点不是在“问题”,而是在“少女”,这说明你不愿意长大。我不知道你相信不相信,语言是一种魔力,它看上去是被你主导,由你的思想意识控制,其实反过来,它也可以定义你、控制你。当你经常称自己是少女时,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自我心理暗示的死循环,从“我不想长大,想继续当少女”到“因为我还是个少女,我年龄还小,所以有问题可以原谅”,再到“不断发生问题,有愤怒才是真正的青春”,而你的父母也很配合你,你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谁也打不破,就这样周而复始。总之作为一个陌生人,在读你的来信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不想长大、也根本成长不了的成年人。我想这可能和你的原生家庭有更深层次的关系,这里我没法深入去说,我只就我看到的说一点肤浅的感受吧。

你说你没有感到一丝害怕、罪恶或者愧疚,我并不觉得特别震惊或者奇怪,你的心态,还真是蛮像我曾经教过的那些十三四岁的少年们。他们中也有一些看上去总是酷酷的、无惧无畏、六亲不认,成年人拿他们总有些头疼,甚至有些怕他们。

很多人心里自己的样子,都会跟外界看到的自己不一样,即使看到镜子里真实的自己,人们也更愿意相信自己心中的那个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我想在你心里,可能也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情的、叛逆的、酷酷的少女。你有你自己的世界,别人走不进来,你把门关上了,我并不知道那是为什么。你若不说,我也就不问了。不过我想说的是,“问题少年”常常不是因为强大,恰恰相反,他们是内心太脆弱了,才要做出一副六亲不认、十分残酷的样子吓人。这就像动物感到受威胁会造出声势恐吓敌人一样,小狗叫得比较凶,大狗反倒不太叫。人也一样,因为内心脆弱不安,才要吼得特别大声,反抗得比别人更用力,才能打败那个压制自己的强大的敌人,那个成人的世界……

可是,写到这里,我却不得不对你说一句十分残忍的话:你是有问题,但却真的已经不是少女了。全世界把你当少女的可能只有你自己,也许还有你的父母。在别人眼中,你就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你的情绪失控,不会再像十四五岁的时候那样轻易得到原谅。我理解你心中的怒气,那是少年人不管不顾的怒气。可是,虽然在心理上,你觉得那位与你争执的阿姨才是成年人,而你是被欺负的孩子,但其实你的身体已经不是一个少女柔弱的身体,而是一个年轻人成熟有力量的身体了。你以为自己是弱者,必须要向成年人的世界吼得特别大声,反抗得特别用力,别人却不是这样看待你的。事实证明,你已经能够给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了。相比之下,那位阿姨反倒是更弱势一些。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