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总集是文学作品存在和流传的重要形态,也是时代思潮和作家风格的具体反映。在现存清代以前400多种唐诗总集中,明人编选唐诗总集的数量和质量都堪称空前,反映出明代诗坛对唐诗无与伦比的尊崇态度。其中明代上海学者张之象“取数百家之言,积二十余载之力而始成”的《唐诗类苑》200卷,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按题材分类编纂的唐诗总集,其编纂体例和选诗标准对明清诗文总集与类书的编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唐诗史上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和学术影响。2011年,杨波同志以《〈唐诗类苑〉研究》为选题,在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并获得立项,最终以良好等级结项。她的研究成果为学界研究古代文学思潮的嬗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唐诗文献整理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于研究唐诗流播史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波从事唐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其学术渊源。2002年9月,杨波带着对学术研究的憧憬与向往,来到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开启新的学习历程。她为人朴实,勤奋踏实,先后师从吴河清教授和佟培基教授,在开封铁塔湖畔整整学习了6年,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她在入学之初就明确把“唐诗整理与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学习硕士、博士课程期间除了主修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唐诗文献整理、汉魏六朝文献整理、书学文献概论等科目外,还先后选修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等科目,查阅了大量的文学文献和史学文献,受到严谨规范的学术训练,尤其对唐五代文学文献比较熟悉。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时,鉴于之前的同门大多选择一部唐人别集进行深入研究,佟培基教授建议她另辟蹊径,把研究的视野转向唐诗总集研究。经过反复考虑,她最终确定以《方回〈瀛奎律髓〉的唐诗观》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论文完成后经过修改发表在《唐代文学研究》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又延续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以卷帙更加浩繁的《唐诗类苑》作为研究对象,循序渐进地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巧合的是,受河南大学文学院的邀请,我分别参加了杨波同志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论文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博士毕业后来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我们又成了唐诗研究的同行和同事。如今,她的研究成果终于要正式出版了,作为亲眼见证了她一路成长的前辈,我也很乐意为此书的出版作序。

这部书稿共分7个部分。作者利用最原始的人物传记资料和各种地方志的记载,详细考察了张之象的生平事略、生活交游、著述和思想历程等基本情况,对张之象的生平资料进行全面的发掘和综合整理,补充完善了对《唐诗类苑》编纂者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唐诗类苑》的编纂背景、基本面貌、文献来源等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唐诗类苑》与前代类编诗文总集的比较、与同时代唐诗总集的比较以及对后世唐诗总集的影响等,恰切地评价《唐诗类苑》在唐诗学史上的编纂成就及不足,指出这部书因为自身体例上的特殊,对后世诗文总集和类书的编纂在正面和负面都有显著的影响。全书最后还附录有《张之象年谱》(以下简称《年谱》),通过对张之象的主要生平事迹、重要交游人物、著述活动与其他情况进行编年,为深入研究明代中后期东南文坛的学术活动状况以及中下层文士之间的交往活动提供翔实可信的文献材料。总体来说,这部书稿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知人论世继承传统。通过考察张之象的家世生平、交游活动、学术创作,挖掘出张之象生命历程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作者认为,张之象出身明代中后期一个中等官宦之家,一生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虽然“博综群籍,诗文高绝”,却屡试不第,交游主要集中在四个地方:(一)长期定居于本郡松江府;(二)因仕宦漂泊而客寓南京;(三)曾于杭州短暂出仕浙江藩幕僚佐;(四)终隐居于家乡秀林山,以著述终老。编纂有《唐雅》《唐诗类苑》《古诗类苑》《彤管新编》《太史史例》等多种文献典籍,既体现了张之象的文学思想,也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某些共同特质。

二是辨章学术遵守法度。考察《唐诗类苑》的基本面貌,凸显出该书在编纂体例上的典型意义,分析了该书在性质归属问题上引起歧义的深层原因。关于《唐诗类苑》的编排体例,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唐诗类苑》采用以类系诗的编排原则进行编纂,这也是《唐诗类苑》最具特色的学术价值所在。第二,张之象对作品的取舍相当严谨,收录作品有明确的时限概念,特别是按时代先后顺序编排唐诗的做法,为后来清《全唐诗》的编纂提供了一些借鉴。第三,收录的作品虽然多以网罗全备、妍媸不择为宗旨,但是大致能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不像一些类书经常出现大幅度的删节现象。第四,对互见、重出、异文、阙文等特殊情况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唐诗类苑》在编排体例上具有典型意义,为清编《全唐诗》提供了一些借鉴,在唐诗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意义,其学术地位和多重影响不容忽视。在分析《唐诗类苑》一书的性质归属问题时,作者从类书和总集两个角度切入,指出《唐诗类苑》因为采用了“以类相从”的辑录方法,常常被人们视为类书。但由于《唐诗类苑》上承《文选》和《文苑英华》,无论编纂宗旨、收录诗人诗作的范围还是编纂体例等方面,都跟上述诸书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性质,符合常见意义上文学总集的特征,故《唐诗类苑》应当归属于分类编纂的文学总集。同时,由于受时代限制,其自身又存在一些缺陷,如采录文献资料尚未完备、缺少作家小传、书目排序过于杂乱、分类不当、校勘不精、误收错收等现象,在使用时需要加以甄别。

三是数据统计考辨源流。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唐诗类苑》的文献来源,梳理出明代所见唐五代诗文集的大致范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唐诗文献的利用状况。衡量一部学术著作价值的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这部著作的参考文献范围。学界关于唐五代文人别集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但作者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她根据《唐诗类苑·引用诸书》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指出这部唐诗总集共采录了历代文献典籍173种,其中唐五代人的诗文别集107种,约占采录文献总数的62%;唐代以来的诗文总集48种,约占采录文献总数的28%;其他文献包括稗史小说、诗文评、登科录、类书等18种,约占采录文献总数的10%。借用精确的数据统计表达学术见解,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张之象编纂这部诗集时采录文献的来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唐诗文献在明代中后期的流传和存佚情况。上述这些从研究方法和角度来看,还是非常新颖的。

四是比较研究有新创获。作者在行文中大量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某一点到整个面,既有与前代类编诗文总集的比较,又有与同时代唐诗总集的比较,及其对后世诗文总集和类书的影响等,可谓纵横交错,反映出《唐诗类苑》在唐诗学史上的编纂得失,彰显出《唐诗类苑》独特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指出,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一部200卷的总集存在一些失误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故不能求全责备。总之,编成于嘉靖中后期的《唐诗类苑》,既继承了前代学者关于诗文总集的编纂经验,又反映了编纂者在诗文总集编纂方面的探索实践,还折射出明代中后期文献典籍的传播情况、诗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兼具文学批评的共性特征和个体实践的典型意义。

五是编纂年谱很见功力。目前,学界对于张之象及其周围一大批东南文人活动情况的研究还有很多亟待开掘的领域。《年谱》通过对张之象的主要生平事迹、广泛交游、著述活动与其他情况进行编年,为深入研究明代中后期东南文坛的学术活动状况以及中下层文士之间的交往活动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文献材料。从卷末列举的近400种参考文献来看,作者在搜集并梳理各种人物传记资料时确实狠下了一番工夫。张之象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及浙江一带,他与各类人物交往广泛,从文坛耆宿到后起之秀,从地方官吏到方外人士等,曾接触过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有人物传记的就有40多人,相关的文献资料亦浩如烟海。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如莫如忠《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焦竑《国朝献徵录》卷八四《浙江按察司知事张公之象墓志铭》、王彻《王屋先生传》、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何三畏《云间志略》、《崇祯松江府志》、《嘉庆松江府志》、《同治上海县志》等,详细辨析了张之象的主要生平行迹,其中很多文献甚至是首次使用。作者以张之象的社会活动为中心,以张之象及其交游的相关文献记载为依据,选取与其交游事迹可征者,对当时文坛地位较显要者和文学创作成就较大者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如顾璘、蔡羽、文徴明、王宠、吕柟、马汝骥、陆深等被张之象视为父辈的名公巨卿,如徐献忠、何良俊、何良傅、董宜阳、朱邦宪、茅坤、黄姬水、冯惟讷、欧桢伯等被张之象视为金石之交的同郡学子,如方思道、许国、丰坊等张之象未曾谋面却倾慕其人的朋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张之象在明代中后期东南文坛的地位与作用。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的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她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年谱》部分原本撰写了6万多字,成书时为了让行文更精练,最终压缩到1.5万多字。她将《年谱》与书中张之象生平交游研究部分相互参照使用,各有分工,既不重复,又可节省文字篇幅,可见其用心之深。《唐诗类苑》是一部数百万字的大部头唐诗总集,研究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杨波同志研究这部著作已有十多年,可见其研究的专注之恒和功力之深。《〈唐诗类苑〉研究》是对《唐诗类苑》全面系统研究的首创之作,具有专题研究的开创性,显示了杨波同志在科研方面的雄厚实力。

杨波同志具有比较扎实的文献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近年来学术视野更加宽阔,学术成果也日渐丰硕。2010年以来,她先后出版有《诰命敕命真迹》《菊谱》《千秋一曲舞霓裳》《乡党有德泽教化——万历三贤话吕坤》《三国戏曲集成·明代卷》5部专著,还参与了《韩愈集注译》《柳宗元集注译》《姚合集校注》等多部著作的整理工作,在同龄年轻人中是比较勤奋的,成果也是比较丰硕的。近来杨波同志还担任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职务,行政工作也相当繁忙。她在科研、行政一肩挑的情况下,要处理好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关系,合理地分配时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方面。期待她再接再厉,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更上层楼,推出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葛景春

2019年中秋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葛景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