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书的学术创新

五、本书的学术创新

(一)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周作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深度阐释,从中提纯出一系列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有地理风貌、服饰、语言、习俗、宗教仪式等,周作人文学翻译中的人物、社会和事件通过这些被赋予了特定文化意义的符号进行交流,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相互结合形成意义体系,表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展现出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趋向。

(二)针对同一作家的同一文本,将周作人1920年代时的翻译与其他翻译家1980年代的翻译进行比较;并将周作人的文学翻译与同一历史阶段的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比较,从中透视出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可以超越时间链条和空间逻辑,使历史在文学翻译中重建,并与现实形成相互指认的关系。因此,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在本质上是对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总体认知和规律总结,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对人类未来发展趋向的推断,并且在不断地循环、重复和推演。

(三)周作人文学翻译的文化精神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参与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五四新文化的繁复多样、西方文化的多元构成使周作人文学翻译的文化精神形态复杂多样,本书旨在厘清周作人文学翻译的文化精神,确认文化人格及其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

本书在认同日本文化与希腊文化对周作人文学翻译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阈集中在精神现象学上,考察周作人在面对日本文化和希腊文化时的独特的心性结构和精神体验,探讨周作人文学翻译发生的精神机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