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游斜川

[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閒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怀济世之志,在东晋腐朽的士族社会难以实现抱负,终于弃官归隐。

【注释】

①斜川,在今江西省都昌县境,著名风景名胜区庐山附近。

②辛酉正月五日: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421)正月初五。

③邻曲:邻里的人。

④曾城:山名。曾,通层。

⑤鲂:(fáng),一种鱼,身体扁而宽,脊鳍有硬刺。乘和:乘,凭借;和,指初春天气,即下文诗中“气和天惟澄”意。

⑥南阜:指庐山。

⑦皋(gāo):山泽。

⑧“遥想”二句:《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登阆风之曾城兮,构不死而为床。”注引《淮南子》日:“昆仑山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传说昆仑山是神仙居处,“曾城九重”即诗人遥想之“灵山”,它与诗人游斜川所望之曾城同名,因而产生联想。嘉名:美名。

⑨率尔: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⑩疏:记。

⑪开岁倏:过新的一年。倏(shù):快。行归休:“行”,将。“归休”,死。

⑫及辰:及时。兹游:谓这次游斜川。开篇四句说:过了新的一年初五这一天,自念余生不多,便及时去斜川一游。

⑬“气和”句:春风和畅,天空澄明。班坐:按次序列坐。这次旅游是乘船前往,所以说“依远流”。

⑭弱湍:悠长缓慢的流水中游动着有花纹的鱼,幽静的山谷中鸥鸣叫着飞翔。文鲂:身有花纹的鱼。“矫”:奋飞。闲谷,幽静的山谷。

⑮“迥泽”二句:迥泽:远处浅泽。缅然:想得很远。睇:凝神远望。曾丘:指曾城山上之落星寺。

⑯“虽微”二句:眼前之曾城虽不如天上“曾城九重”秀丽,但它在世间已经无与伦比。微:无。“匹俦”:相配。

⑰“引满”句:斟满美酒,相互劝酒。

⑱“中觞”二句:觞,酒杯。中觞,谓饮酒已半,情酣耳热,想得很远,忘记了胸中积存的“千载忧”。

【点评】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但主要是以田园诗名世,歌咏山水的诗很少。这首诗写他在过了新年的正月初五,厌倦世俗,乘船去斜川旅游,“吾生行归休”,“及辰为兹游”,余生无多,“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何必把有限的生命,沉陷在污浊的世俗中去呢?他观赏河中鲂鲤,听幽谷之鸣鸥,望眼前的曾城山,联想到天上的仙山,图一日之出世,忘千载之烦忧,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隐逸思想,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有深刻的影响。他的诗,在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创造和谐恬静的意境。如他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初读似觉平淡,一读再读,才知韵味深长。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