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生涯

求学生涯

勇者并不是蛮勇。凡见义不为为非勇,欺凌弱小为非勇,贪图便宜、使乖取巧、自私自利皆为非勇。——哥白尼哥白尼

接触天文学知识

舅舅瓦兹罗德为了让两个小外甥专心致志地学习,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

进入海乌姆诺中学以后,哥白尼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小天地。这里有宽敞的教室、丰富的藏书,有可以用于观察天文的高台,也有知识渊博的老师。

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在这所全波兰最好的中学里面,课程之丰富让哥白尼眼花缭乱。

学校的必修课程有神学、法学、拉丁文等,选修课程有天文学、逻辑学、地理、意大利语等。

优良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知识一下子就把哥白尼深深吸引住了,哥白尼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的知识海洋中。

哥白尼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开始渐渐地忘却了父母双亡带来的痛苦。他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了少年人的活力,走路都昂首挺胸的,脸上也开始挂着淡淡的笑容。

海乌姆诺学校还是和哥白尼以前上过的圣杨小学一样,老师的课本都是不发的,学生只能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学习。哥白尼还是一如既往地将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

唯一遗憾的是,他不能在下课之后把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再一五一十地复制背诵给母亲听了。而舅舅的工作十分繁忙,也没有时间来听哥白尼背书,这使得哥白尼有点抑郁。

哥白尼善于思考,不管是什么课程,他总会提问,而且问的问题都很巧妙,让老师都觉得很有意思。渐渐地,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上了这个好问的学生。

同学们对哥白尼更是友好,因为他们没有哥白尼那么好的记忆力,而且老师上课用的都是拉丁语,有些同学听不懂拉丁语,有些同学虽然听懂了,但是却不能用拉丁语快速熟练地做笔记。

整个班级只有一个天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刚刚转学过来的哥白尼。哥白尼在5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拉丁语,在圣杨小学的时候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来到海乌姆诺学校以后,学习还是很轻松,并没有一般学生转学之后所遇到的困扰。

学校里有一位教天文学的老师沃德卡,他十分喜爱哥白尼,时常给他“吃小灶”,请他在课后到他家去做客,一起做天文仪器,一道探讨天文知识。

沃德卡老师的桌案上有一台天文仪器日晷,也叫日规,是古代的一种利用阳光的照射角度来测定时间的仪器。

“沃德卡老师,这是你自己做的吗?”哥白尼用惊羡的口吻问。

“是啊!你喜欢吗?你如果想要的话,就给我做助手,我们一起做一台,做成的话就属于你了。”

“是吗?那太好了!不瞒您说,我早就对您这台日晷眼馋了呢!”

哥白尼爽快地说。

此后,师徒俩就协同作战了。他们计算、核准,又削又雕,没几天,第一台日晷便制作出来了。

哥白尼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端详着,抚摸着,像是欣赏一件珍宝似的。他向老师投去感激的目光,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天文学的峰巅挺进。

这样,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同学们的友好和欢迎,让哥白尼在第一时间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之中。

大家都乐意和哥白尼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研究问题,这些也都加强了哥白尼对知识的热爱。

但是伴随着哥白尼学习的深入和知识储备量的增加,他提的一些问题就连老师也回答不了,或者说不愿意回答了。

“老师,托勒密的地心说有科学依据吗?”

“老师,地心说是怎么被证明的呢?”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行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行,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球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这本来是天文学的一种观点,但自基督教成为欧洲官方的宗教后,托勒密的“地心说”就被基督教所利用。因为基督教认为地球是上帝创造出来给人类居住的,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地球的内部是地狱,宇宙的外边是天堂,天堂是上帝居住的地方。

托勒密的“地心说”正符合基督教的观点,因此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学说。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的人们一直信奉着托勒密的学说,地心说已经深入人心,谁要反对,谁就是基督教的敌人。

哥白尼的问题直接针对托勒密的地心说,难怪会碰壁。在当时教会统治天下的年代,又有谁愿意回答这类敏感的问题呢?

哥白尼在学校中遇到了挫折,回家之后又不敢和舅舅说,一段时间以来就显得很抑郁。

一天,舅舅回家,看见哥白尼一个人坐在窗户前发呆。他轻轻地走了过去,问道:“哥白尼,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呢?在想什么问题呢?”

哥白尼抬头一看,原来是舅舅回来了,便郁闷地说道:“舅舅!我最近问老师们一些问题,可是老师都不愿意回答。”

“哦?是什么问题呢?说出来给舅舅听听,我帮你解答解答。”

舅舅瓦兹罗德在天文学、神学、数学、法学等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听说哥白尼是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而闷闷不乐,他感到培养这个爱好读书的孩子的责任很大。

于是,哥白尼就把自己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给舅舅说了一遍。

瓦兹罗德是一个进步的神学家,他提倡新学,具备一定的先进思想。虽然他本身是教会的大主教,但是对于教会某些现象,他也是看不惯的。

舅舅很喜欢哥白尼,他一五一十地把哥白尼的疑问给解决了。从那以后,哥白尼只要在学校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回家问舅舅。

舅舅就像是一个超容量的图书馆一般,他的知识量无穷无尽,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不管哥白尼遇到什么问题,舅舅都能够帮他解决。

渐渐地,哥白尼在舅舅身上找到了父亲的影子,他开始越来越信任舅舅,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和舅舅商量了。

舅舅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灵性,培养得好,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于是,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哥白尼,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和哥白尼讨论,以便让哥白尼受到更大的启发。

受到革命思想熏陶

瓦兹罗德本身是大主教,在“政教合一”的年代,舅舅在社会上很有地位,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聚会请帖。

舅舅也和父亲一样,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每个星期舅舅都会带上哥白尼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

舅舅的朋友很多,有诗人、神父、学者等。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一些时政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产生的新现象。

小时候父亲带哥白尼去消夏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活动,但是哥白尼因为年纪太小不能理解。现在哥白尼渐渐地长大,开始听懂了这些大学问家们的谈话,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

哥白尼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有时还好冲动,人们感到他是一个可交的人。

在舅舅的朋友中,有一个叫做卡利玛和的人。他是意大利著名的诗人和革命家,因为秘密筹划推翻腐朽的罗马教廷而被教皇下令逮捕,从意大利流亡到了波兰。

波兰国王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收留了卡利玛和,并且聘请他担任自己的顾问和王子们的拉丁文教师。这样,卡利玛和就在波兰定居了下来。

有一天,舅舅将一位客人带回了家中,对哥白尼介绍道:“来,哥白尼,舅舅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你卡利玛和叔叔。”

卡利玛和?眼前这位一脸精神气的中年人就是那个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卡利玛和吗?

“您好,卡利玛和叔叔。我听舅舅说起过您。您的诗真是让人陶醉啊!”哥白尼有礼貌地打着招呼。

卡利玛和温和地说道:“你好呀,年轻人!我也知道你,你可是你舅舅的心肝宝贝啊。”

不一会儿,卡利玛和和哥白尼就欢快地聊上了。卡利玛和听说哥白尼很喜欢天文学时,他的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的光芒,说道:“你这么小就喜欢天文学,这可真了不起。那么天文学的两大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我刚刚接触天文学,只是平时喜欢看一些天文学的作品,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叔叔教我。”哥白尼说道。

“嗯!很好,诚实谦虚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卡利玛和先是赞扬了一下哥白尼,然后严肃地说道:“天文学有两样至关重要的法宝,你一定要记住,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观察。”

“天文学的观察对象是天体运动,如果没有准确观测,就不能知道天体运动变化的具体过程。同样地,如果没有数学计算,也不可能找到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年轻人,天文学是一门意义重大的革命科学,现在在天文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由托勒密建立的地心说。但是近些年来,尤其是意大利那边兴起的文艺复兴以来,出现了很多新的观察结果,而这些结果却无法用托勒密的学说去解释。所以在未来的某一天,地心说会被一种新的学说所代替,你明白吗?”

卡利玛和话锋一转,突然之间将话题说到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上面。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当哥白尼听到会产生一种新的学说代替托勒密的地心说的时候,眼眸中竟然闪烁着一种炽热的光芒。

哥白尼点头说道:“我知道的。”

“研究天文现象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切记不能急躁,既要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盲目相信。记住一句话,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卡利玛和不愧是一名优秀的革命思想家,他的话语间带有强烈的革命主义思想。很显然,他对于当下教会禁锢思想,一些学者不讲事实、不做观察,盲目推崇托勒密地心说,只为宗教而服务的现象,是看不惯的。

哥白尼恭敬地说道:“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先生的教诲。”

卡利玛和拍拍哥白尼的肩膀,说道:“年轻人,你已经长大了,这个世界的明天还要依靠你们来支撑。你叔叔已经在克拉克福大学为你做好了一切准备,等你毕业以后,就去那里读书吧。好好读书,别辜负了我们大家对你的期望。”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你既然走上了这一条路,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千万不要有所畏惧。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有一番很大的作为。”

卡利玛和用热切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个饱含求知欲望的少年。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哥白尼能够听进去几分,但是他相信自己已经为他指明了道路。

有了进步的社交和社会名流的教诲,再加上舅舅的精心培养和卡利玛和的指点迷津,少年哥白尼很快就领悟到了其中的关键。

哥白尼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沿着这条路不断地走下去,终于打破迷信,寻找到了真理。

前往克拉科夫求学

1491年秋天,哥白尼以优异的成绩从海乌姆诺中学毕业了。这一年,哥白尼刚满18周岁。

毕业后,舅舅把哥白尼送进了克拉科夫大学。舅舅为培养这个聪慧的外甥,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把哥白尼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瓦兹罗德为哥白尼选择了最好的教育环境。

大学生活的开始,是哥白尼一生中的转折点。

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从瓦尔米亚主教官邸出发,到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要去的克拉科夫大学,路上约花两周的时间。

正值深秋季节,秋风裹挟着树叶,吹落到路边,铺起了一道树叶路。马车车轮碾在树叶铺就的路上,发出“飒飒”的声响。

“哥白尼,你还记得爸爸活着的时候,带咱们去首都克拉科夫的情景吗?那儿有壮观的瓦维尔王宫,有各界的社会名流。这回咱们要去那儿上大学,爸爸要是知道,他该多高兴啊!”哥哥安杰伊既兴奋又伤感手抚胸膛对弟弟说道。

“记得,当然记得。我真想快点到达那美丽的城市,到当年爸爸去过的地方走一走。”

兄弟俩充满了激情,满怀着憧憬一路上观看着沿途的景致,兴奋地交谈着,似乎忘却了旅途的劳顿。过了十来天,他们终于来到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克拉科夫。

走到街上,看到的是雄伟的宫殿和豪华的民宅,听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语言。克拉科夫大学当时正值兴旺时期,以其崇高的声誉召集了各地青年。

克拉科夫大学,后改称雅盖隆大学,在当时已经闻名遐迩。当哥白尼进入这所大学时,它已经130多岁了。

1364年,波兰国王卡齐米日·维尔基修建了这所大学。这是继布拉格大学之后,中欧的第二所大学。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故乡,意大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波兰也在其列。克拉科夫大学作为中欧的第二所大学,它的建筑规模也都是仿造意大利大学而建设的。

根据罗马教皇的旨意,克拉科夫大学设立了六个民法研究院、三个神学研究院、两个医学研究院和一个人文学院。

学校的管理体制十分民主,大学校长经过教授会民主选举,只有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才有选举的资格。

克拉科夫大学在坚持教授治校的同时,实行民主管理,每一位神职人员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意见。

克拉科夫大学的教授们很熟悉欧洲大陆上的一切新潮思想和学术动态,对当时的主流思想都有很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有了自己的大学,不仅给国王脸上增添了光彩,也为国家培养了知识人才。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瓦兹罗德之所以将哥白尼和安杰伊安排在克拉科夫大学读书,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

瓦兹罗德本身就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在这里有他的导师和同学、朋友,况且他的挚友卡利玛和也在克拉克夫大学教书。这样一来,就能够很方便地拜托他们照顾好哥白尼兄弟。

哥白尼对于舅舅的安排也很满意。一方面克拉科夫大学名气大,学风好,乃是当时波兰最大的学术摇篮;另一方面,他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对于这座城市,他也有着一定的感情。

更何况,哥白尼的二姐还生活在克拉科夫。

马车带着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缓缓地停在了二姐家的门口。当年二姐为了减轻姨妈家的压力,毅然选择了嫁给一位有钱的富商,而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哥白尼终于能够再次见到自己的二姐了。

二姐夫果然是个富豪,和当年哥白尼的父亲一样,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他的房子很气派,宽阔的大街上,一幢房子耸然挺立,大门的两侧各有两根大柱,显得十分气派。

马车刚在门口停下,早已经接到消息的二姐就飞快地迎了出来,拉住哥白尼和安杰伊,深情地说道:“哥白尼、安杰伊,能够看见你们我真是太高兴了。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你们的二姐夫。”

二姐夫是一个身材很健壮的男人,他微笑着说:“你们两个就是哥白尼和安杰伊吧!快请进吧。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需要就直接和我们说。”

“谢谢二姐夫。”

看得出来,二姐现在过得很幸福,二姐夫也是一个很和气的人,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真心为二姐能够幸福感到高兴。

分开几年的姐弟三人终于在克拉科夫市相聚了,但是哥白尼并没有按像二姐所安排的那样住在他们家里。为了安心学习,他们坚持居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中,开始走上崭新的求学之路。

立下终身志向

克拉科夫大学管理民主,教学严谨。在治学方法上,克拉科夫大学实行的是文理并重,不管是学文还是学理,第一年的新生都必须到文学院注册,先学习一年的文学课程,奠定了必要的文学基础之后,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哥白尼来到克拉科夫大学之后,首先需要选择的就是自己要学习什么专业。

哥白尼的兴趣广泛,他从小就喜欢各种知识和文学艺术,不管是数学、神学、法学还是天文学,或是音乐、美术、文学等,哥白尼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年,哥白尼的父亲遭遇瘟疫死去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要去学习医学当一名医生。年少的他曾经单纯地想到,如果当时社会上有一名医术超群的医生,也许爸爸妈妈就不会死了。

但是哥白尼最喜欢的却是天文学,而卡利玛和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好天文学,就必须要掌握好数学知识,所以数学也成了哥白尼必须学习的知识。

选择天文学的话,就必须要面对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在当时,选择天文学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却是少得可怜。

所以哥白尼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先研究法学和医学,然后再学习天文学。学习好医学和法学,就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解决了生存问题。

这样,再去研究天文学的话,就可以做到无后顾之忧,就能够一心一意安心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克拉科夫大学十分注意整治校风。学校规定,大学生见到院长要脱帽屈膝致敬。哥白尼开始对学校的严格制度感到惊讶,后来也逐渐习惯了。他见到师长总是脱帽致意,毕恭毕敬。

当时的大学生都住校,可以说是过着半修道院式的生活。当然贵族子弟可以在城里单独租房住,但必须在某位教授的监督之下。

哥白尼和哥哥虽然有能力租赁私人住宅,而且他们的二姐和二姐夫也曾经邀请过他们住在他们家里,但他们还是选择住在学生宿舍里。

在当时,拉丁语是世界性的语言,就如同今天的英语一样,来自全世界的学者在克拉科夫大学交流都是使用拉丁语。有了语种上的优势,哥白尼可以和来自世界的学者们交流。

“哥白尼,你真行,和谁都能打交道。”朋友们俏皮地称赞。

哥白尼只是微微一笑作答。他心里明白,这大概要归功于舅舅经常带他一道去参加社会活动。

克拉科夫大学中人数最多的系是天文学系。克拉科夫大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只有获得硕士学位和起码教过两年课的,并且是法律、神学或医学这样一些高级系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天文学系的正式教员,从而享有充分的选举权。只有从事教学工作满四年的人才有资格担任该系的主任。系主任一般每半年选举一次,一年选举两次。

新当选的系主任要宣誓遵守学校规章,监督学生认真学习,并把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全部呈报校长。系里的每位讲师必须教授两门课程,即阅读课和练习课。

学生为了能通过期末考试,每天有义务起码上两堂课;为了获得最低的学士学位,起码要用两年时间读完11门课程,尤其是要学会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从综合性大学问世起,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就一直被作为大学不变的教材。

在克拉科夫大学,讲授量最多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称作辩证法。要想获得更高学位,譬如硕士学位,必须在38个月内学完亚里士多德的9本著作,如《伦理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等。

此外,还依据几百年前的教材讲授拉丁文语法和修辞学,教学生掌握异常复杂的教会历法和学会计算日期不固定的宗教节日,譬如复活节和降灵节等。

作为克拉科夫大学的学生,在学习神学和法律学之前必须做的艰苦的准备工作是需要提前掌握天文学、星占学、算术和乐理知识。

这样看来,克拉科夫大学的负担还是很重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所大学只有极少数学生才能坚持到底获得学位的原因。

而哥白尼则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成为这些坚持到底的学生中最为璀璨的一位。

哥白尼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了拉丁语、波兰语、意大利语、罗马史、神学、法学、哲学和逻辑学等多门课程,为他后来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尽管在入学的第一天哥白尼就坚定地选定天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对于学校安排的文学科的课程,他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学得很有兴趣。

哥白尼的兴趣广泛,他喜欢诗歌,也喜欢语言艺术。他知道,只有掌握多门语言,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排除语言障碍。

在当时,出国留学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就曾经到意大利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哥白尼把大学第一年的课程,当成是日后打基础的必备条件。在学习中,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并且逐渐产生了对传统理论的叛逆心理。

这种心理发展到最后,就成了全面否定托勒密的“地心说”。

到了大学第二年,哥白尼开始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他把精力主要放到了数学、天文学、法学和医学等学科身上。

在当时,宗教神学统治世界,学习和研究天文学,目的并不是要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而是为了巩固统治和实际生活需要。

一方面,教会需要天文学家准确地计算所有不同节日在具体年份的准确日期,需要编制日历和从事非常复杂的时间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占星术士”。

所谓“占星术士”,就是依靠观察形势变化预知祸福的人,他们通常是由王室、高官和军队培养。

有名的占星术士又被称为占星学家。他们对于天体星辰的观察和对祸福的预测,被称为占星术。

绝大多数学习天文学的人,都是希望能够通过掌握占星术而成为国王或者高官们的座上宾,享受功名利禄。

但是哥白尼的目的和他们迥然不同,他纯粹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他想要揭开天体运动的真相,想要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而并非将它视为谋生的手段。

1492年,就在哥白尼就读大二的这一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与这个惊世的地理大发现相映生辉的,则是天文学的进展以及与航海业之间紧密相连的联系。

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显示了天文学和导航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消息传到克拉科夫之后,世人震惊了,而作为指导哥伦布前进的天文学,也在这一时间以极其快的速度发展了起来。

导师的深刻影响

哥白尼求学克拉科夫大学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其中对他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天文学导师沃伊切赫。

沃伊切赫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在克拉科夫大学,他担任数学和天文学教授,同时他还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人文主义者。

哥白尼自从认识了沃伊切赫教授以后,他最爱上的就是沃伊切赫的课。沃伊切赫在授课中,善于把学生的数学爱好同天文学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

沃伊切赫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视野宽阔,并不限于所授的专业。他写了一些天文理论,还编制过天文历表。

沃伊切赫对于陈腐的谬见给予毫不留情的批评。他敢于提出一些大胆的假设和创建,许多观点都是学生们闻所未闻的。

这些都开拓了哥白尼的思想,为哥白尼日后敢于全盘否定托勒密的“地心说”埋下了种子。

沃伊切赫喜欢讲月亮,他曾对月亮进行过多次观察。在常人眼里很平常的月亮,到了他的嘴里便变得趣味盎然。

哥白尼清楚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课讲的就是月亮。“同学们,很高兴今天又能给大家上天文学课,今天我们的课程是讲述月亮的秘密。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先问你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月亮围绕地球转圈子时,你们觉得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第二个问题是:你们看到过月亮的后脑勺吗?好了,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告诉我答案。”

沃伊切赫教授刚提完问题,教室里就像开了锅,响起了各种争论声。

沃伊切赫教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是大家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大家一时之间都觉得很奇怪,教室里纷纷攘攘,到处都是议论声。

“月亮的轨迹是圆形的吧,这个书上都这么说的。”

“是的,托勒密的学说也是支持月亮的轨迹是圆形的。”

“可是我怎么就没有看见过月亮的另一面呢?”

“是呀!从小到大,月亮好像就是只用一面对着我们。”

“我听说沃伊切赫教授研究月亮十几年了,难道是他有什么新的发现了吗?”

“我猜一定是这样的,肯定是沃伊切赫教授有研究成果了。”

同学们争着、吵着。沃伊切赫教授笑嘻嘻地听着,等大家说够了,他才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道:“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回答我的问题?”“我来。”

哥白尼早就等不及了,他相信他的答案是最有道理的,因此很想第一个起来回答问题。

哥白尼信心十足地说:“月亮走的轨道一定是圆形。”

这个答案没什么稀奇,前面好几个人都这样说。可是别急,他还有下文呢,这才是他最得意的。等大家静了下来,哥白尼才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他最得意的那句话——“因为古人说过圆是完美的几何图形。”

“哥白尼,这么说你读过古人的著作?”沃伊切赫教授吃惊地问道。

“读过一些。”哥白尼谦逊地回答。

沃伊切赫教授让哥白尼坐下,随后便接着哥白尼刚开始的话题讲起来。

“哥白尼同学说得不错。诚然,古人确实说过圆形是一种完美的图形,所以他们断定天体运动的轨道应该是圆形的。一千多年来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议论纷纷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支起耳朵听沃伊切赫教授精彩的讲课。

沃伊切赫出人意料地说道:“可是我的眼睛告诉我,古人的这个说法在月亮上并不合适。认为月亮的轨道是圆形,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事实上月亮的轨道不是那么回事,它是椭圆形的。”

“椭圆形的?”沃伊切赫教授还没把话说完,同学们便惊讶地叫了起来。

“怎么可能是椭圆形?”

“是我听错了吗?怎么会是椭圆形的呢?”

“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是做圆周运动吗?”

“沃伊切赫教授,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室里像炸了锅一般。沃伊切赫教授的话把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都给激发了出来,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是椭圆形的!你们没有听错,我观察了好长一段时间,研究结果发现月亮的轨迹确实是椭圆形的。”沃伊切赫教授肯定地说。

接着,沃伊切赫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要了解那未知的宇宙,当然要学习古人的著作,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仔细地看。”

“老师,那你说的月亮的后脑勺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月亮的后脑勺问题,同学们谁也讲不清。只要天气好,月亮就像一盏灯一样悬在空中,可是有谁去注意过它究竟是用脸还是用后脑勺对着你呢!

“月亮究竟是用那一面对着我们呢?我想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好好地观察过这个现象,那么老师告诉你们,月亮从来只用一个面对着地球。因此在地球上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后脑勺的。”沃伊切赫教授语出惊人。

这一堂课给哥白尼的印象太深了。一下课他就跑到沃伊切赫教授跟前,请求老师教他怎么看星星和月亮。沃伊切赫教授把他带到了天文观察室,那里放着一些简单的天文仪器,有捕星器、三弧仪。

沃伊切赫教授告诉哥白尼,这些仪器是著名的星占家玛尔卿·布利查送给学校的。他还让哥白尼晚上来,他将教哥白尼怎么使用这些仪器。

沃伊切赫教授平易近人,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对哥白尼,他更是器重和疼爱,常常和他一起散步,无拘无束地谈天,有时是关于天气的轻松话题。

“哥白尼,你看看,今天晚霞满天,你说说明天天气会怎样。”

“我看明天一定是晴天。”

“我看不一定,我还是带着雨伞更妥当些。哈哈!”

有时候,他们也会针对一些宇宙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老师,什么叫‘黄道’呢?”

“‘黄道’是我们从地面看到太阳一年内在星群之间走过的轨道。古代天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巴比伦,他们利用月相精密地测定了一个月的长短。

“他们注意到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路径都在一个大圆圈的附近。他们把这一带分为12个相等的部分,并且以其附近的星座命名。”

“希腊人继承巴比伦人,把这一带叫做黄道带,这12等分叫做黄道12宫,一年内太阳经过这12宫。关于这个,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是的,老师。但是,我想问的是,太阳是随着黄道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而另外一些星球,如金星、水星、火星等,却总是沿着黄道附近绕圈子,平时由西向东移动,有时又慢下来,似乎停住了。然后由东向西走了一小段,又折回它们平时运行的方向。这是为什么?”

“托勒密教授的‘本轮’和‘均轮’学说你也读过,它可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宇宙中是存在某一些行星做这种不规则性运动的。”

“是的,托勒密先生的学说讲得很详细。他这个理论虽然也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我总是有些疑问。为什么‘均轮’的圆心不是地球,而是一个虚设的点呢?好吧,假设这个虚设的点存在,那他为什么又要假设另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地球的对称点’呢?”

“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从他的一系列精密的运算来看,他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教授,能不能把你的话倒过来说,托勒密先生是为了让他的理论能够自圆其说,才编造一些不存在的假设呢?”

沃伊切赫教授听了哥白尼的反问,不禁怔了一下。虽然他自己也曾对托勒密的天文理论提出过个别“修正”案例,但是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走得这么远。

他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用力地握住学生的双手说:“哥白尼,你真是我见过的年轻人中最有天赋的一个。不过,我实在难以解开你心中的疑团。”

“你还是自己深入地钻研更多的天文学和数学书,勇敢地挺起胸膛,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如果你怀疑托勒密的学说,就用你的眼睛去寻找答案吧!你肯定能够做到,我相信你!”

日子过得很快,哥白尼跟着沃伊切赫教授学会了天文观察的方法,看到了很多天文现象。

特别是1493年,那一年竟然有两次月食,一次日食,都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沃伊切赫教授又教他怎样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解决天文学问题。

老师的谆谆教导如春风化雨,不但激发了哥白尼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而且使他研究天文学的才能节节拔高。

沃伊切赫教授不但注重观察,而且重视数学。数学与天文学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在哥白尼时代,人们往往把天文学家称为数学家,可见数学对研究天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沃伊切赫善于用数学来解决天文学问题,作为沃伊切赫的得意门生,哥白尼后来也极有成效地采用了老师的方法。

良师的启发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多思,哥白尼成长得极快。他常常在学术会议上发表一些令人瞠目的观点,还常常用一些问题问倒沃伊切赫教授。

阅读大量古典作品

古希腊文化主要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后出现,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换言之,上述文明已经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繁荣程度、影响力,以及长久的生命力,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但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希腊文明也曾经一度湮灭,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崇拜古人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和精神的明显特征。

15世纪,人们热烈地搜寻新的经典原本,每一项新的发现都会被当成伟大的成就而热情欢呼。

而在这些发现之中,最出名的当属雅各安·安吉洛的发现了。他在乘船前往康斯坦布尔寻找手稿的途中,船舶遇上了大风浪沉没了,但是他勇敢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挽救了那份伟大的发现。

那是一本对于当时西方来说还是一无所知的托勒密的《地理学》。这本书一经发现,立即在欧洲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417年,就在托勒密的《地理学》被发现之后不久,又一本惊世的古典文献被发现了——一本被世人认为是卢克莱所著的《物性论》在一个名叫奇拉乔维尔的年轻人手里发现。

这两本著作的发现对于两个世纪以来原子论兴趣的再度复活,是一种巨大的推动。

对新的原著和新的译本的孜孜以求,使得世人开始重新认识了古希腊时代。不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可不仅仅简单地停留在重新发现和认识古人的作品身上,他们有着更为深邃的思想。

一次,又到了沃伊切赫教授的天文学课。还是和从前一样,沃伊切赫教授在课前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说,这大地是圆的还是方的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教室里又是乱糟糟一团议论之声。上沃伊切赫教授的课就是这么有意思,总是能开启同学们的智慧。

“大地是方的,就像是长方形的盖。”

“小时候爷爷总说天圆地方,所以大地肯定是方的。”

哥白尼想起了自己上次在图书馆看到的亚里士多德的书,书上说大地是个圆球,并且浮在空中。

哥白尼自信地站起来回答道:“大地是圆形的。亚里士多德的书中曾经说到过这个问题。”

这时,另外一个同学站起来反驳,说道:“不对!基督教说宇宙是一个长方形的大盒子,盒子的地面是大地,四周各有一个角,边缘上耸立着山峰。”

“圆形的天空笼罩着箱子的四壁,大地被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人类居住在北部,天空的上方是天海,天海的上方是天国,天地连成一片。连基督教都说大地是方形的,难道亚里士多德比上帝还要聪明吗?”

“不对!上帝是宗教,我们学习天文学,应该要相信科学。”哥白尼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因此据理反驳。

两个学生争得面红耳赤,而教室里的同学也很快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同学支持哥白尼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支持那一个同学的观点,双方围绕着大地究竟是圆是方展开了激烈争辩。

沃伊切赫教授乐呵呵地看着大家争辩,然后才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缓缓地说道:“你们双方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关于大地是圆形还是方形的问题,我不做回答。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科学是不能着急的。”

“神学家宣传基督教义,他们让你们学习的不是天文学,而是占星术。他们告诉我们,不需要有求知欲望,不要去做任何的研究,只要信奉上帝,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说到这里,沃伊切赫教授突然之间严肃了起来,他说道:“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你们生活在人文主义复兴运动的潮流之下,要勇于追求真相,不要被宗教禁锢了思想。要多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比如他的《伦理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等著作。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划时代的伟人,多多学习他的这三本书,对你们大有裨益。至于其他作品,早已经不是他本身的模样了。”

“教授,为什么呢?”学生们不解地问道。

“因为宗教!就像你们之前探讨的这个问题一样,基督教认为大地是方形的,可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大地是圆形的,这就与基督教产生了冲突。”

“正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很多思想都与基督教义格格不入,所以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罗马教皇下令禁止流传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可是亚里士多德的名声太大了,这样强制性的禁止根本就行不通。”

“于是教会就换了另一种更为无耻的做法,他们篡改了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只要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出现与基督教义冲突的地方,他们就全部删去或者替换成基督教义。”

“啊!教会这么做也太缺德了!”学生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教会这么黑暗的事情,他们都震惊了!

“教会对于思想的禁锢由来已久。一千多年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焚毁事件相信你们都有所耳闻,因为那所图书馆收藏了一些与教会相冲突的书籍,被教廷下令焚毁了。

“现在,整个欧洲都是在教廷手中,就连国王、贵族们都要听命于教会。所以,要想找到真正的答案,就要有勇气冲破教会的思想禁锢。要多读书,多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多读一些古典作品,从中寻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正是因为沃伊切赫教授的劝导,哥白尼开始明白了教会所宣传的思想未必都是正确的。他开始埋头苦读,一直沉寂在品读古典文学的乐趣中。

15世纪时期,爱好文学已经成为克拉科夫大学的一种优良传统。哥白尼就读时期,语言学成了热门。

大学生可在课堂上了解一些古典作家,而更多的古典作家则是在大学之外,从人文主义者那里得知的。大学生宿舍里流传着一些最优秀文学作品的手抄本。

讲授精密科学的教授也对人文主义发生了很大兴趣。无论是沃伊切赫教授,还是其他老师,都常常在课堂上引用作家或诗人的名言,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

克拉科夫大学在浓厚的人文主义背景下成长。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哥白尼也像其他大学生一样,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抛出惊世的观点

正是在文学作品中,哥白尼看到了不同于当时公开宣扬而被普遍信奉的、以托勒密学说为基础的天文学观点。

不止一位古典作家以文学形式隐晦地提出,太阳是行星体系的中心,其他所有行星,其中包括地球,都围绕太阳旋转。

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书信中也提到另外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综合地阐述了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尽管哥白尼对托勒密的著作十分尊重,但还是发现其中存在矛盾,尤其是地球中心说更是漏洞百出。这种理论未能使哥白尼信服。

沃伊切赫教授的启迪,使哥白尼加深了这种疑惑。他阅读的古典作品中提出,对行星的运动还可以有不同于托勒密学说的其他解释。

为了解开萦绕在心头的这个谜,哥白尼更加广泛地阅读古典作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也积极地和沃伊切赫导师做讨论。他相信,托勒密的学说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一定还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学说存在。

一天,哥白尼兴冲冲地拿着一张托勒密的星象图来找沃伊切赫,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

“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

沃伊切赫看到哥白尼这么兴奋,他倒了一杯水给哥白尼,说道:

“坐下来,慢慢说,发现什么了?”

哥白尼顾不得喝水,坐在沃伊切赫教授身边,说道:

“托勒密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理由主要有四条。第一条是希腊神话。据说巨神阿特拉斯在反抗主神宙斯失败之后,受到惩罚,站在世界西方的尽头上,用肩膀托住了地轴,用脚稳住了地心,用头和双手撑住了天空,所以地球就不动了。”

“嗯!你说的这个依据我知道。喝杯水,继续说。”

沃伊切赫将水杯送到哥白尼面前,让他歇口气继续说。

哥白尼端起水杯,一口气就将它全部喝干了,然后继续说道:

“它的第二条理由是以物理学为根据的。据说阿拉伯穆罕默德的灵柩在墓室里凌空悬着,四不沾边,什么支撑的东西都没有。这就说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否则的话,灵柩就不能够维持原位了。”

“第三点其实是从第二点延伸出来的,是说如果地球转动的话,那么不仅灵柩不能保持原位,就连地上的石头也会抛起来,天上飞的鸟儿和云彩就会被抛到运转着的地球的西边去。”

“最后一个理由,如果地球是转动的,那么海水就会泛滥成灾,淹没整个地球。”

沃伊切赫教授听完哥白尼的叙说之后,紧接着追问了一句:

“你觉得这些说法能够站得住脚跟吗?”

“依我看,这些说法没有一个站得住脚跟。”

听了哥白尼的话,沃伊切赫教授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他继续追问道:“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些说法,表面上看是说得头头是道,好像真像那么一回事,实际上完全牛唇不对马嘴,胡扯一气。”

哥白尼像是发现了某种真理一般,义正词严地说道:

“第一条,他说是巨神托着天空,可是谁都知道上帝都是宗教信仰,巨神原本就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又怎么会存在世间?”

“第二条理由,穆罕默德的灵柩悬浮在空中,看似没有任何的作用力,听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实际上它是因为灵柩用磁石牢牢吸住。不管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对于被磁石吸住的灵柩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至于第三条,石头落地,鸟儿高飞,看起来像是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眼见学识,但仔细一研究,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地球如果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话,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和空气也都是随着地球的运动而一起运动。

“打个比方说,一块石头落地,在石头落地的过程中实际上它做了两种运动,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自由落体运动,另一种是自西向东的水平运动。因为后一种运动是与地球的转动一起完成的,所以人类的肉眼看不到,我们仅仅能看到石头从上而下的运动。也就是说,哪怕地球是运动的,鸟儿、云彩也不会被抛到地球的西边去。

“最后一点和第三点其实是一样的。地球在运动的时候,海水也在跟随着地球一起做运动,又怎么会泛滥成灾,淹没地球呢?”

听完哥白尼的辩证,沃伊切赫欣慰地笑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还真是让他感到意外,这么隐秘的问题竟然被他一一解答了出来。他笑道:

“哥白尼,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真理的孩子。这已经是你的全部发现了吗?”

“不!还有一个,就是天空运动的轨迹。”

哥白尼从怀中把托勒密的星象图拿了出来,星象图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圈,代表着宇宙中一个个闪烁的星星。

“这不是托勒密的星象图吗?”沃伊切赫惊讶地说道。

托勒密差不多是天文学的老祖宗了。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他把前人观测天象的资料汇集了起来,做了系统的整理,提出了“地心说”的天体系统,还绘制了一张天体运动的星象图。

星象图的中央是一个小小的圆圈,它表示地球。在托勒密看来,地球是整个运行圈内静止不动的中心。

地球的四周有七道逐渐扩大的圆圈,代表着天体运动的轨迹。距离地球最近的是月球,然后是水星和金星,接下来便是金色的太阳,最后是火星、木星和土星。

所有的星体在地图上都只是一个小不点,只有太阳是个例外,被浓墨重彩地扩大了好几倍,还涂上了火红色的标记,以显示太阳的威势。

从星象图上看,地球只是一个小不点,而太阳却是一个大圆盘,可正是地球这个小不点,竟然能够让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做运动!

哥白尼指着星象图,激动地说道:

“我觉得这张星象图并不正确。像地球这样的小不点,凭什么能够让一连串的行星围绕着它运动,甚至还拉上威风凛凛的太阳?我觉得这不是不可思议,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要是依我的说法,托勒密敢让地球静止不动,我也敢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哥白尼斩钉截铁地说道。

房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哥白尼和沃伊切赫两人,谁都没有开口,反倒是窗外的鸟儿叫得更欢快了。

哥白尼敢于说出这句话,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呀!

在黑暗的中世纪,托勒密的地心说是教会支持的学说,反驳地心说,就是和教会作对!和教会作对,在整个欧洲都没有生存的空间呀!

要知道,在那个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属于统治力量,整个欧洲都属于罗马教皇统治的范围,不管是国王还是贵族,都必须听从于教皇的意志。

和教会作对,可以说毫无生存的可能!可是,即便如此,哥白尼这个20岁的年轻人,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

“好!好!好!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托勒密遇到对手了呀!”

沃伊切赫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连声叫好,赞扬了哥白尼。

沃伊切赫严肃地说道:

“哥白尼,你是勇敢的孩子,放手去追寻真相吧!用你的勇气,打破禁锢!去解放太阳吧!”

哥白尼原来以为可以和沃伊切赫教授一起寻找天体运动的真相,但是可惜,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就在这个时候,沃伊切赫教授却要离开克拉科夫大学。

沃伊切赫教授对于哥白尼的成长也感到很开心,他隐隐地感觉到了未来的天文学将会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而引爆这种革命的极有可能就是自己这个热衷天文学的学生。

夜晚,繁星闪烁,无边无际的苍穹以它神秘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哥白尼,他年轻的心为它跳动,他火热的血为它奔流。

沃伊切赫教授又一次和哥白尼漫步在草坪上,沃伊切赫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哥白尼,我今天见到卡利玛和了。他问起了你的学习情况,我都告诉他了。”

听沃伊切赫教授提起卡利玛和,哥白尼的脸上闪过一丝暖色,他说道:

“好久没有见到卡利玛和叔叔了,不知道他最近好不好。”

沃伊切赫教授呵呵笑道:

“你这个小滑头,只怕你看起书来,什么事情都放到一边了。今天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我即将离开克拉科夫大学了。”

哥白尼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愣住了,呆呆地问道:

“导师,为什么要离开?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

沃伊切赫教授抬头看天,叹道:

“是呀!这里真的很好,我也舍不得离开。”

“那就不要走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这么突然想要离开呢?”哥白尼疑惑地问道。

“卡利玛和教授告诉我,国王胞弟弗里德里克·雅盖隆奇克红衣主教大人要我离开现在的教学岗位,去立陶宛出任亚历山大的私人顾问和大公国宫廷秘书。我已经答应了这项任命,公文大概这两天也就会下来。”

亚历山大是立陶宛大公、波兰国王的兄弟和未来波兰王位继承人。沃伊切赫教授去担任他的私人顾问和大公国宫廷秘书,该是一项多么重大的使命呀!

难怪老师无法拒绝!同时哥白尼也觉得这个职位很适合沃伊切赫教授,在那里,他渊博的知识还能够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

只是,导师走了的话,谁来教导自己呢?新的导师还能够像沃伊切赫教授这样敢于打破教会的思想禁锢吗?如果不能的话,自己又应该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哥白尼的心中没来由地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慌乱。

其实沃伊切赫心中也放心不下哥白尼,他劝慰道:

“哥白尼,我离开之后,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就都交给你了。不管别人说什么,你都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师,我知道的。”哥白尼沉重地说道。

送别恩师的那一天,哥白尼的心情像灌了铅似的沉甸甸的。他挽留不住老师,可是,他又多么想挽留他呀!

看着哥白尼沮丧的神情,沃伊切赫教授哈哈一笑,说道:

“又不是去送葬,你哭丧着脸干什么?小伙子,高兴点,看看这是什么?”

哥白尼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本天文学方面的书籍。

“好好干吧!揭开真理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沃伊切赫教授重重地拍了拍哥白尼的肩膀,鼓励他勇敢地向天文学的顶峰攀登。

望着手中珍贵的临别赠品,哥白尼的心里更像是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不是滋味,一股伤感的离情充满心胸。

哥白尼,一个堂堂男子汉,不禁背过脸去,抹去眷恋的泪水,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不放。他说:

“您不是请了一年的假吗,到时可一定要回来呀!一定要回来呀!”

他说这话时心中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沃伊切赫教授走了一年后,就传来了他逝世的噩耗,让哥白尼悲痛欲绝。痛失良师,让哥白尼不得不独自一人扛起研究天文学真相的重担。

改学法律报效国家

沃伊切赫教授离开之后,哥白尼继续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但是当时在天文学系初级阶段的学习已经可以结束了,他需要针对自己进行专门的学习,比如主修天文学、数学、医学和法学。

在克拉科夫大学,哥白尼学习了许多深刻的天文学知识,并且同人文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期间,他因为擅长社交,结识了许多朋友。

特别使他感到惋惜的是,尊敬的沃伊切赫老师一年前离开了克拉科夫大学。一些对大学乃至对整个克拉科夫知识界都具有关键影响的人物,也陆续离去了。

使哥白尼终生难忘的卡利玛和不久前溘然长逝,其他许多杰出人物先后漂流国外。

正当这个敏感的时节,舅舅瓦兹罗德突然来到了学校。

“什么?要中途休学?舅舅,为什么呢?”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满脸疑惑,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为什么要中途休学呢?

原来,对于两兄弟的前途,舅舅有了更加实际的安排,他希望两个兄弟能够成为忠于他本人的,代表瓦尔米亚教区利益,为他服务的,具备高深学识的顾问、法律专家或者医术高明的医生。

为此,瓦兹罗德积极筹划,准备送兄弟俩去意大利留学深造。

意大利,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它不仅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辉煌的文学艺术著称于世,而且是当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意大利的大学比克拉科夫的大学更加优秀。自然那里大学的学费也就更加昂贵,即便是以瓦兹罗德的财力,要想同时支持两个外甥一起留学,也有很大的压力。

不过对于这一点,精明能干的瓦兹罗德早有准备,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两兄弟在瓦尔米亚主教区谋得神甫的职位,然后,他们可以获得神职人员的固定收入。

可是,孩子们是否同意呢?

一向比较民主的舅舅并不想自作主张完全替孩子们做决定,在进行谋划以前,他先征询了两个外甥的意见。

这一天,瓦兹罗德将两个孩子找来,向两兄弟问道:“你们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天文学家,数学家或是医生都可以。”哥白尼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如果我把你们举荐当神甫,怎么样?”舅舅询问道。

“这个,我们还真没想过。”两个兄弟面带难色地回答。

瓦兹罗德说:“你们若当了神甫就可以获得三年有薪假期去意大利学习各种知识。为了学习,你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呢?”

“那好!”两兄弟对视了片刻,点头应允。

在两兄弟中,安杰伊首先当上了神甫,但是哥白尼的神职位置则遭到了不少的挫折。

当时,教区内本来有一名神甫去世了,神甫会有了一个空缺。瓦兹罗德为争取这个席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来以为这个空缺正好由哥白尼补上的,谁知道就在这个月教皇派人占据了这个席位。

无奈之下,瓦兹罗德只能另外寻找机会为哥白尼安排。直至1497年,才为哥白尼空出一个神甫席位。

正是因为担任主教的舅舅的努力才使哥白尼获得神甫职位。但这件事并未损害哥白尼的声望,因为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已成为当时普遍盛行的现象。

不仅神甫,就是教会的最高机构里也有许多人是靠了亲戚关系才谋得职位的。

主教们曾不止一次把主教和红衣主教的头衔授予自己的私生子。后来,这种现象逐渐在教会中引起不满和愤慨,并成了宗教改革派手中的重要把柄。

担任神职人员,究竟是哥白尼本人的意愿,还是舅舅瓦兹罗德的旨意,一直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哥白尼大概没有接受高级教士职称,只是当了一位世俗式的神甫。

担任神职人员为哥白尼这位破产市民的儿子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晋升、继续学习和发展个人科学爱好的机会。波兰历史上曾有不少市民子弟借助宗教外衣去享受神职人员的特权,并利用这一特权从事自己的事业。

哥白尼兄弟俩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当时波兰对科学和艺术的庇护是很有限的,只有为数极少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庇护。

哥白尼在等待神甫位置的这一段日子中,是十分难熬的。没能够当上神甫,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固定的收入,也就失去了留学意大利的昂贵学费。

但是哥白尼内心深处又是希望能够早早地出国,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瓦兹罗德的心中也十分焦虑。青春是短暂的,他让两个外甥中途休学回家,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到意大利深造,可不是这样在家里白白虚度青春。

不过哥白尼有一个团结的家庭,当年,他们父母双亡之后,面临着家庭四个孤儿的艰难成长局面,二姐毅然选择了嫁给富商,缓解了这个家庭的压力。

而现在,为了能够让更加专注于学习的小弟哥白尼能够有机会先出国留学,哥哥安杰伊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对舅舅说道:“先让小弟去意大利留学吧。他比我好学,我现在已经有了职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完成学业。”

“那你自己呢?”瓦兹罗德反问道。

“我可以晚几年再出去。弟弟是我们家学习成绩最好的、最有希望成才的一个。爸爸妈妈都不在,我已经有工作,我有责任帮助弟弟成才。”安杰伊深情地说道。

同样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只是因为出生在哥白尼前面几年,安杰伊毅然扛起了一个兄长的责任。

其实,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求学的最好时机,如果晚几年再留学,精力和学识肯定不如现在。

安杰伊作出这个决定,该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

“哥哥!”哥白尼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小弟,去意大利要专心学习,用你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我。”安杰伊拍拍哥白尼的肩膀说道。

兄弟情深,安杰伊的话让瓦兹罗德十分感动,他仔细地考虑过后,决定同意安杰伊的请求。

于是,他们积极准备,做好让哥白尼留学意大利的各项准备。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使得哥白尼不得不改变计划,原本醉心于天文学的他不得不先学宗教法典。

当时,罗马教廷发动“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一个骑士团,即十字骑士团,盘踞在波兰以北。他们经常侵犯波兰边境,烧杀抢掠,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护。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瓦兹罗德接到了十字骑士团统领的信,让他去教区参加谈判。

“舅舅,十字军要你去参加什么谈判呢?”哥白尼正好看到信件,他疑惑地问道。

“哎!”瓦兹罗德叹了一口气,说道,“上周,十字骑士团有个教士在我的教区内殴打一名教授,被我扣留了。这不,十字军的统领都把信件送到我家门口来了。”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案子,可是十字军统领为了霸占波兰的出海口,企图割断波兰和东北海岸的关系,故意耍威风,小题大作,甚至冠冕堂皇地将信件送到主教家门口。

瓦兹罗德早就看穿了十字军的野心,所以他是坚决不会妥协的。

哥白尼看完信件以后,说道:“舅舅,他们将谈判地点设在教区,等于是把你看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千万不能答应。不如我们请他到市区来谈判,让他们坐吃哑巴亏。”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第二天,十字军气势汹汹地就冲进城里来了,为首的十字军统领骑着高头大马,一路耀武扬威地跑了过来。

十字军统领一到谈判会场就咄咄逼人地问道:“瓦兹罗德主教,我的教士究竟犯了什么罪,你竟然将他扣留了起来?我警告你,教皇给了我们骑士团特权,别说他没有犯罪,哪怕他杀人放火,那也只能是我们骑士团内部处理,轮不到你插手!”

“哼!你所谓的那些特权早已经过时了!那名教士竟然在我的教区内殴打平民,那就要接受教会的制裁。”瓦兹罗德正义凛然地说道。

“瓦兹罗德!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不遵从教皇的法旨,信不信我立马杀了你?”十字军统领气得浑身发抖,“砰”的一声就把腰间的长刀拔了出来,劈到谈判桌上,把桌角都砍掉了。

“公道自在人心。你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去问教皇。还想用武力解决问题,我们波兰人民奉陪到底!来人哪!”

伴随着瓦兹罗德坚定的话语,早已经埋伏在四周的军队冲了出来,将十字军包围了起来。

“哼!这次算你狠,我们走!”十字军统领害怕了,他丢下一句狠话,就带着十字军溜走了。

和十字军斗争真的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不但要在战场上打仗,还要在谈判桌上论理,而且他们动不动就搬出教皇的法旨。

可是实际上,教会的法旨朝令夕改,一天一个说法,根本没个准头,这也就给十字军混水摸鱼提供了条件。

为了战胜十字军,必须精通法律,因此瓦兹罗德决定让哥白尼去意大利学习法律。

哥白尼把学习教会法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没有任何义务比得上对祖国的义务那么庄严,为了祖国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哥白尼虽然没有经历过托伦独立战争,但是他明白,十字军是波兰的死敌,必须要斗争到底。为了祖国,他决定暂时放弃天文学,先专心学好宗教法典,回来帮助舅舅对抗十字军!

远赴意大利留学

1496年夏天,哥白尼从波兰出发,赴意大利留学。当时还是15世纪,没有汽车,也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

从波兰到意大利,如果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至少也需要40多天才能到达。为了赶在博洛尼亚大学开学之前赶到,哥白尼提前两个月出发了。

哥白尼以前虽然也从托伦城到克拉科夫大学求学,但是那毕竟是在国内,而且波兰治安相对稳定,当时出行的时候又都是他们兄弟相随。

而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哥白尼独自一人前往意大利,从波兰到意大利又是山水重重。为了避免旅途的孤寂和危险,舅舅特地安排了一名神甫的秘书同哥白尼一起出行。

哥白尼一行从波兰的瓦尔米亚出发,中途路过德意志。一路上,哥白尼领略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情。他们不断地在各个著名城市逗留,欣赏异国风情。

哥白尼的马车躲过了强盗的拦路抢劫,遇到了载着各种货物的商队,沿途要在城镇乡村留宿,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脉,来到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亚。

当时的意大利,是整个欧洲的科学、文化中心,一场举世瞩目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呢?

在古代的欧洲,最先进和最文明的地区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古希腊和古罗马曾创造出大量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

不过,当基督教的兴起和基督教会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后,对古代文明进行了一次血腥的洗劫,凡是不符合基督教义的学说,均被斥之为异端邪说,遭到禁锢。

古希腊及古罗马的文化被扼杀了,基督教的宗教统治在欧洲进行了一千多年。

到了14世纪左右,随着当时意大利城市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已开始形成。

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冲破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帜,矛头直指教会的神权统治。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教会用神权扼杀人性,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

因此,在文艺复兴运动期间,欧洲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诗歌、戏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时意大利涌现了一批最富有才华的人文主义者,他们都是著名学者和艺术家。

哥白尼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这为哥白尼建立自己的天文学理论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但是哥白尼来到意大利的时候,正处于15世纪末叶意大利不宁静时期,各城市之间和各大家族之间的纷争导致了许多武装冲突,战争、骚乱和凶杀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当时的意大利还没有统一,作为当时欧洲经济最繁荣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对意大利虎视眈眈,随时窥视着意大利的一举一动。

终于,一场侵略意大利的战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

1494年秋天,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经过精心准备,悍然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法军千里迢迢绕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于第二年2月占领了那不勒斯。

意大利为了抵御侵略,一次次地与入侵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意大利一直处于战争之中。历史上通常把“意大利战争”看成是“现代欧洲历史”的开端。

但是这场战争对于意大利的城市而言,意义更加深远。当时的佛罗伦萨正处于美第奇家族的统治之下。

意大利当时处于分裂状态,佛罗伦萨与那不勒斯是城邦联盟关系,那不勒斯遭受法军的侵略,佛罗伦萨很自然地站在盟友这一边,对法军宣战。

但是当法军兵临城下,直接包围佛罗伦萨的时候,美第奇家族立即妥协了,与法军割地求和,割让比萨城和海岸的三座要塞城市。

佛罗伦萨人民愤而起义,成立了民主共和国,结束了美第奇家族的统治,意大利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哥白尼在意大利接触了一些不受教会权威影响的自由思想,甚至在教皇的宫廷里也碰见过只相信自己的理性、不承认任何权威的无神论者。当时发生的一起轰动事件也传到了哥白尼的耳边。

在离博洛尼亚不太远的佛罗伦萨,神职人员严重腐化堕落,普遍热衷于尘世的荣华富贵。狂热的宗教改革者、修道士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首先在这里开始了改革活动。

萨沃纳罗拉出身于富豪家庭,但他放弃了万贯家财,从家里出走,到一座僻静的修道院修身。

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瘦小的男人成了佛罗伦萨的主宰者。萨沃纳罗拉善于用自己的说教征服群众。他为各修道院规定了严格的纪律。他诅咒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和意大利最有权势的人。

萨沃纳罗拉关心穷人,创建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独特的民主共和国。他想把教会引向原始基督教提出的简朴的福音境界。

萨沃纳罗拉是一位宁折不弯的盲目信仰者,断然拒绝教皇提出的让他担任佛罗伦萨红衣主教的建议,继续宣扬自己的学说,谴责教皇的世俗权利、神职人员的富有和堕落以及不断加剧的对古代的崇拜。支持者根据其旨意焚烧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大批最珍贵的作品。

1497年,酷爱艺术的教皇宣布开除他的教籍,但教皇同时表示,如果他肯出5000盾赎金的话,还可以撤回这项决定。

然而,萨沃纳罗拉蔑视教皇的决定,甚至讽刺说:“我们这个时代,四个开除决定仅值一文钱。为了反对自己的仇人,任何人都可以把它买来为我所用。”

教皇怎能容忍萨沃纳罗拉的孤傲。1498年5月,萨沃纳罗拉被指控为宣扬异端邪说,在佛罗伦萨市中心广场上被吊死,尸体随后被焚毁,其惨状目不忍睹。

这个事件肯定给哥白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了等待宗教信仰和学说大胆改革者的将是怎样一种悲惨的命运。

1496年秋天,经过了将近50天的长途跋涉,哥白尼一行终于安全到达博洛尼亚。神甫的秘书为他安排了住处之后,就返回波兰了。

在博洛尼亚,哥白尼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

热衷希腊古典文学

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1088年,博洛尼亚开始建立大学,距当时,已经将近4个世纪了。

波兰人到博洛尼亚大学来求学已经有3个世纪的历史了,哥白尼的舅舅就是在这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

在哥白尼生活的年代,许多生活上宽裕的人都会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千里迢迢来到意大利求学深造,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抱着求学深造的态度来的,其中可能也有一些人单纯的出于好奇心,只是希望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有一点旅游的性质在里面。

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从意大利留学回国的青年们都会将外面世界的新信息传回祖国。

而波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批人的努力,始终与欧洲大陆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一批又一批的波兰人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来意大利求学。

哥白尼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沿着先辈和同辈们的足迹踏上意大利的求学之路的。

虽然这个时候的意大利北部战争频繁,动荡不安,但是相邻的城市博洛尼亚却是依旧欣欣向荣。人文主义精神在这块土地上迅速播种发芽,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世纪时期的神学在这个时候不再是科学的归宿和知识的核心,此时的科学正在两条主线上交融。

一方面,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重新研究古希腊书籍,从中发现一些新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更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摒弃中世纪的许多观点,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这种以经验的方法从事科学的研究,为科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克拉科夫大学相比,博洛尼亚大学显得更自由。

在克拉科夫,为了便于控制学生,当局要求学生全部住在宿舍里。可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住处。

在博洛尼亚大学期间,哥白尼蓄起了胡子,穿着世俗的衣服。他也有特制的校服,那是一种深色的长袍,还有帽子。哥白尼不喜欢这样的服装,只有在参加隆重的宗教仪式时,他才穿上这套制服。

哥白尼在博洛尼亚学习的专业是法律、数学、天文学和希腊语。对这些学科,哥白尼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除了希腊语,其他的学科哥白尼在以前都接触过。

因为哥白尼从来没有学习过希腊语,所以他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在众多的学生中,哥白尼显得很平常,谁也没想到他正在一点一点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攀登。他勤奋地学习着,除了他一往情深的天文学,还有教会法和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世俗法律。

哥白尼非常努力认真地学习最时髦的希腊语。而他能够学习好希腊语,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于他一个绰号叫做“乞丐”的同学。

“‘乞丐’,让我拜你为师,跟你学习希腊语吧!”

这位绰号“乞丐”的同学学名叫安东尼·乌尔塞乌斯。“乞丐”这个绰号的由来已经不可考证了,也许是因为他像许多文人一样不修边幅,头发乱蓬蓬的像个鸡窝,衣服很脏,甚至有洞也不在乎。

当时的大学中有许多平民和农民子弟,他们生活很贫困,为了把书念完,不得不四处打工,或者干脆向有钱人讨钱。

当时人们很崇拜知识和文化,有钱人有时会乐于充当一位大学生的赞助人。

哥白尼虽然有教会提供的助学金,但仍然和普通大学生一样长期经受着缺钱的痛苦。“乞丐”安东尼·乌尔塞乌斯,也是这样。

虽然生活是贫困的,但在精神上乌尔塞乌斯是富有的。他热爱古典文学,阅读了许多古典作品,其中很多作品没有译成拉丁文,是用希腊语写的。

乌尔塞乌斯对古典作品的推崇点燃了哥白尼对古典文学的热情。为了阅读这些作品,哥白尼开始学习希腊语,边学边进行阅读。

希腊语为哥白尼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他又了解了许多新的东西,其中使他最着迷的是欧基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著作。

哥白尼对这些希腊学者的文章十分着迷,他把古代雅典人的语言出色地翻译成拉丁文,并于1509年在克拉科夫出版。

在博洛尼亚学习期间,哥白尼学到的法律知识,对他后来作为瓦尔米亚行政官员从事公务活动和国务活动都很有帮助。

在文艺复兴时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古典文学,对其加以辩证和分析,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

哥白尼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积极地学习,并且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观测行星毕宿五

在博洛尼亚大学里学风是十分开放的,大家可以尽情地观察世界,探讨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博洛尼亚大学,哥白尼有过一次重大的天文学观察,并且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

在博洛尼亚有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马里亚·诺瓦拉。他是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的好朋友,卡利玛和的学生,还是5次授勋的大学者。

诺瓦拉是一个重视实践的学者,他曾经亲自测量过南欧一些重要城市的纬度,发现这些纬度的数值与托勒密的理论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怀疑起托勒密的学说。

在哥白尼出发前,瓦兹罗德曾经给哥白尼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到达博洛尼亚之后给诺瓦拉。瓦兹罗德把哥白尼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远在博洛尼亚,都安排熟人来照顾哥白尼。

可是到达博洛尼亚大学之后,哥白尼才知道这个诺瓦拉教授是多么的繁忙。他的社交活动极多,很少有时间在学校,哥白尼几次想要在学校中找他都没能见到。

几经周折,哥白尼终于打听到了诺瓦拉教授的住址。一个星月满天的晚上,哥白尼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诺瓦拉教授的家中,轻轻地敲了敲门。

“你好,你是……”诺瓦拉教授看见一个年轻的后生前来拜访,疑惑地问道。

哥白尼恭恭敬敬地将怀中的推荐信拿出来,递给诺瓦拉教授,说道:“教授,您好,我是哥白尼。这是我舅舅和卡利玛和叔叔给您的推荐信。”

诺瓦拉接过信件,但是并没有看,而是热情地拉着哥白尼的手,说道:“你就是哥白尼?我早就听老师说起过你了。快随我进来。”

诺瓦拉为哥白尼泡上了一杯浓郁的咖啡,说道:“怎么不早点来找我呢?现在开学都快半个月了吧。”

“您太忙了,我几次去您的办公室找您,都没能遇上。”

诺瓦拉一拍脑袋,笑道:“你看,这还真是我的不对。我虽然也很忙,但是晚上都是在家里的。怎么样,在博洛尼亚过的还习惯吗?”

“嗯,还好吧。这段时间来一直在学习希腊语。”

哥白尼对诺瓦拉说明了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诺瓦拉十分欣慰。对于哥白尼这位天才的青年,他十分喜欢。

诺瓦拉笑道:“听我的导师说,你对天文学十分感兴趣,是吗?”

“是的,老师。我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来找您的。”

哥白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以及这一段时间以来他在天文学观察上所遇到的问题。

诺瓦拉教授真心地赞叹道:“真是名师出高徒啊!行了,以后你就在我这里住下,我们一起研究天文学吧。”

诺瓦拉听了哥白尼探索宇宙结构新体系的想法,非常欣赏,就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家里住。

哥白尼欣喜若狂。能与一位杰出的学者朝夕相处,常常同他进行讨论,这正是哥白尼十分向往的啊。

诺瓦拉研究的主要是月球理论。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时而像圆盘,时而又像一把镰刀,为什么月亮会有这种变化呢?

托勒密对于这个现象作了一个很复杂的解释。根据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论,他运用了一套很复杂的公式,给月球套上了一条古怪的规律,说是上下弦月的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比满月短一半。

可是这个理论根本就说不通,因为如果上下弦月离地球近,满月离地球远的话,那么,上下弦月就应该比满月还要显得大才对!

于是,后来有人维护地心说,又提出了另外一个解释,那就是月亮时而膨胀,时而收缩,满月是膨胀的结果,新月是收缩的结果。

这个结论自然也是荒谬的,可在当时却为人们普遍接受。

“哈哈,你从托勒密的说法推论出多么荒谬的结论。了不起啊,年轻人!”诺瓦拉推着哥白尼挺拔的身体,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的眼眸里闪动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能不能找出证据来,证明托勒密的月球理论是不正确的呢?”哥白尼发出了动议。

“德国的天文学家约翰·马勒曾在他的《天文集评述》一书中提出托勒密的月球理论是不可靠的,但他说得不够详尽。”

“我在克拉科夫大学的老师沃伊切赫教授也认为托勒密关于月亮运行轨道的描写是不对的。但是他同样没有用真凭实据去驳倒托勒密。”

“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吧,哥白尼!”

诺瓦拉抓住哥白尼的手激动地握了握。

1497年3月9日,机会来了。哥白尼和诺瓦拉经过反复运算,预测这天晚上月亮将要和金牛星座的一颗很亮的星毕宿五会合。

按照理论,今天晚上的月亮会用它残缺的阴影部分,将毕宿五遮盖起来。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发生,那么就可以证明月亮的大小并没有改变。

这可是观察月亮的好机会。他们准备好各种天文仪器,等待着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要是遇上一个阴天,那就坏了。”哥白尼瘦削的面庞上流露出担心的神色。

“我从历年的气象记录和近几天的观察看,这一天大概是晴天。”诺瓦拉的眼睛里闪动着乐观的神采说道。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吃过晚饭诺瓦拉就兴致勃勃地约了哥白尼一起来到圣约翰教堂的塔楼上。这里居高临下,眼界开阔,是观测天上地下的好地方。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满天星斗也展现在蓝灿灿的天幕上,有的闪烁眨眼,有的微笑晃动,花草树木淡淡的芳香从四周飘来,似乎在向关心它们的两位崇高的学者致意。

“那稍带红晕的星就是‘毕宿五’,上弦月在它的左边。你看,月亮在向着它慢慢地靠拢,是不是?”

诺瓦拉从天文观测仪前让开,哥白尼急不可耐地蹲下来,仰着头,眯着眼,注视着无垠的太空。他熟练地找到了“毕宿五”星,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怦怦跳动,连移动仪器的手也在略微地抖动。他镇定了一下自己,舒出口气来。

哥白尼和诺瓦拉俯瞰着脚下的博洛尼亚城,大地沉睡了,只有几栋建筑物上透出稀稀拉拉的灯光。

人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只有他们两个,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正怀着热切的希望,观望着夜晚那似乎比大地辉煌的长空,等待那星月相渡的美妙的一瞬。

时间飞快地过去,哥白尼紧张地观看着月亮与毕宿五的接近。突然,奇迹发生了,当月亮与毕宿五并未碰到,它们之间还有一条缝隙时,毕宿五突然从太空中消失了。

哥白尼使劲地揉揉自己的眼睛,再一次仔细地观察,但是在天空中再也找不到那颗明亮的星星了。

毕宿五真的消失了!

毕宿五消失的地方,不是半边月亮的后面,而是在它另一边的后面。

什么东西遮住了毕宿五,结论是很清楚的,遮住毕宿五的只能是月亮。

月亮虽然有阴晴圆缺,但是它的大小还是一样的。新月时,月亮的体积并未变小,只不过有一部分人们在地球的某处无法看到。

观测结束了,但是哥白尼和诺瓦拉教授的工作却才刚刚开始。他们连夜计算,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演算,精确地测定了毕宿五隐没的时间,用计算证实了他们的推测。

天空露出了鱼肚白,一缕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晨曦像往日一样透过教堂的彩色玻璃照射到他们一沓沓的计算草稿上,他们终于算完了最后的一个数字。

月球距离地球的远近,在盈亏或者满月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月亮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也就是说,托勒密的学说是错误的!

“孩子,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诺瓦拉教授的脸上满是皱纹,连夜的推算让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看上去十分疲倦,但是在精神上他却是十分的兴奋。

诺瓦拉与哥白尼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为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而欢呼。虽然这个时候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他们的惊人发现,但是这已经足够证明托勒密的学说是不正确的。

这次对毕宿五的观察,是哥白尼一生中最早的天文实测记录,后来他把这次观察写进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这是一千三百多年以来托勒密的教条遇到的第一次真正的挑战,也是年轻的哥白尼第一次打败了统治欧洲13个世纪之久的托勒密。

哥白尼从托勒密的月球理论的错误打开了“缺口”,他今后将要做的是进一步推翻托勒密的整个“地球中心说”的宇宙体系了。

通过这一次观察,哥白尼同诺瓦拉的关系由师生很快变成了朋友和助手,他们多次谈论过太阳中心的问题。

1497年,哥哥安杰伊也来到了博洛尼亚大学留学,兄弟俩在博洛尼亚度过了3年,时间一晃,就到了第四个年头。

而这个时候,舅舅似乎对兄弟俩的前途又有了新的安排。他给哥白尼兄弟送去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钱款。

然而,当哥白尼兄弟得知这笔钱不是他们继续学习的费用,而是他们返回弗龙堡神甫会的路费时,他们的惊讶和失望可想而知。他们忐忑不安地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途。

前往帕多瓦学医

1501年7月,弗龙堡神甫会突然间召回了哥白尼兄弟俩,很有可能是教会为了检查他们两兄弟的学习情况。28日,兄弟俩抵达波兰,回到了久违的舅舅家中。

平日里神色严峻的主教舅舅,见到两个疼爱的外甥从远方归来,也不禁绽开了笑脸,张开宽宏的臂膀拥抱他们。他们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孩子们,欢迎回家!”

“舅舅,我们好想念您。”

分别4年,两个外甥看到舅舅额头眼尾的皱纹深了,心头不由得有些酸楚。

哥白尼兄弟回到了家里,先是去拜祭了一下父母,然后在家里休整了几天。

几天后,在客厅里,舅舅和哥白尼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

“哥白尼,你怎么回事,你去意大利几年了,怎么连宗教法典的博士学位都没有得到?”舅舅的语气中明显带有责怪的意味。

要知道,对哥白尼,舅舅是格外看重的。但是这个聪明的孩子在意大利留学4年竟然连个法律的博士学位都没有拿到,这让一心培养他的瓦兹罗德十分生气。

“这……”哥白尼有些局促,不知如何回答。

舅舅依然郑重其事地教诲道:“哥白尼,我很了解你,你的兴趣在天文学方面,多用一些工夫钻研它是可以的。但是,你知道,是教会给了你假期和津贴,希望你研究宗教法典。你是要为国家去学习法律的,你这样的成绩,如何对得起教会对你的栽培?”

“舅舅,我知道。可是,人类也需要进步,需要科学。我是为报效祖国和造福人类而学习的。如果教会方面因此对我不满,我也不会后悔。”哥白尼抬起头来,看着舅舅,同样严肃地一板一眼回答。

“那么,你决定在什么时候接任教职?”

“假如您允许的话,我希望再给我几年时间。”哥白尼婉转的话语中,流露出执拗的决心。

“唉,你这个倔犟的孩子,同我年轻时的脾气几乎一模一样。来,现在我虽然是主教,可多少年来我常常感到自己对祖国和人类的贡献太微不足道了。也许你将来比我做得好一些。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就按你的意愿行事吧!”

舅舅摇了摇外甥坚实的肩膀,无奈中又透出几分赞许。

“我将一辈子感谢您,亲爱的舅舅!”哥白尼像小时候那样动情地,扑到舅舅的怀里,眼里闪动着泪花说道。

经神甫会研究,认为安杰伊适于继续学习,于是为他延长了用于学习的休假时间。

而哥白尼,似乎又一次得到了舅舅的帮忙,也得到神甫会许可,再去学习两年医学。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学完后要担任主教和弗龙堡神甫会神甫的专职医生。

“行!为舅舅和教会服务,是我天经地义的职责。”哥白尼点头应允。

安杰伊更是喜出望外。

哥白尼在国内短暂逗留以后,又踏上了他熟悉的通向意大利的道路。他必须赶在大学开学之前到达意大利。

要学医,本来在国内到克拉科夫去也行,但哥白尼十分热爱充满阳光的意大利和意大利的文化,他喜欢从人文主义的发源地获取知识。

哥白尼选择了当时欧洲最有名的帕多瓦大学就读,许多著名医学专家在这所大学任教。

法国蒙彼埃大学从13世纪在欧洲也享有类似的声望,但当时学医学的学生大多还是向往人文主义的故乡,到意大利去。

哥白尼兄弟俩相互做伴几年之后,此次到意大利开始分手,哥白尼前往帕多瓦,而安杰伊则直奔罗马。

帕多瓦大学创建于13世纪,比博洛尼亚大学稍晚一些。

帕多瓦属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连生意人也有献身艺术的可能。

帕多瓦大学相对自由的学术空气与其所在的威尼斯的环境有关。有人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威尼斯:

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走上了与意大利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作为一个共和国生存了下来。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它都与众不同。

当各地淹没在纤巧浮华的巴洛克式建筑中的时候,威尼斯的建筑显得庄严大方,优美而朴实。

威尼斯的画家追求具有一体的肉体美和生命的活力,这使他们长久地把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抽象的高雅风格拒之门外。

在整个15世纪,威尼斯如同那些到17世纪才被统一起来的省份一样,是各种各样流亡者的避难所。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15世纪初,佛罗伦萨所遗留下来的文化同政治上的自由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痕迹。

意大利在中世纪处于分裂状态,外国入侵威尼斯,威尼斯也同佛罗伦萨一样,奋起反抗,保卫意大利的自由,这也是威尼斯同佛罗伦萨的一个相似之处。

与当时的许多世界著名大学一样,帕多瓦大学也十分重视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解读。

而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进入欧洲国家的不止是一个亚里士多德,相反,至少有两个亚里士多德,或者更多的亚里士多德。

而这当中,有一个是原始的亚里士多德,而一个则是被修饰后的亚里士多德。

曾经有人说过,1000个人的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每个人,或者说是每个评注者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亚里士多德。

在大量的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显示出了两种文化倾向,一种致力于把亚里士多德同《圣经》互相统一起来。另一种发现并承认了两者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他们准备同时遵奉亚里士多德学说和《圣经》。

大概正是如此细致的解读、大胆的质疑,才有了后来哥白尼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颠覆以及“日心学”。

帕多瓦大学的医学和法学在当时的欧洲是最有名的,但是奇怪的是,它虽然以医学闻名于世,却没有单独的医学系。

因为医学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所以在人文系中设立了这个专业。

人文学系的系主任庞波尼乌斯是一个思想很解放的人文主义者。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书名为《论灵魂的不朽性》。

在书中庞波尼乌斯大胆地提出,应该允许学者研究宗教教义,他们应该有这个权利。

当时在思想上,教会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教会采取的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专制政策。

1496年,早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哥白尼就听人详细说过教会把萨沃纳罗拉吊死又把他的尸体焚毁的情景,因为教会说他宣传异端邪说。

可是思想解放是大势所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任凭教会怎么阻止也是无法阻挡这股新兴势力引发的历史潮流的。

庞波尼乌斯便是一个大胆的学者,他否定宗教教义的权威性,在他看来宗教教义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可以怀疑、判断甚至否定的。

由于系主任的提倡,整个人文学系弥漫着一种自由、大胆、富有探索性的学术气氛。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哥白尼得以更大胆地创立和发展自己的学术理论。

开出的可笑药方

帕多瓦大学,只是在人文学系中有一个医学专业,因此,哥白尼必须在人文学系注册登记。

天文学和医学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姐妹学科,一则因为那时的学问划分没有现在这么细致;再则中世纪有一种神秘的论调,将人体的器官和宇宙的天体对照来看待。

和中国古代一样,他们也有“人身是一小天地”的说法。从当时流传下来的书中还可以看见人体各器官与黄道十二宫对照的图画。例如,以雄羊宫配头、以双鱼宫配足之类。

哥白尼把学习天文学同医学结合了起来。他不光学诊断内科病,还学习解剖,做外科手术。

本来教会法规规定,神职人员都不搞外科,但哥白尼是低级神职人员,所以,教会法规对他的要求比较宽松。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非常霸道,人们把生病看做是上帝的惩罚。一旦生了病,不去找医生,而是向神祈祷,请求神的宽恕。

中世纪的医学包含有许多神秘的魔法和巫术,而它依靠的首先是宗教的威望。同人文科学相比,当时的医学是落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轻视尘世生活造成的。古代医师盖伦和希波克拉底是医学界所尊崇的最高权威。许多世纪以来,以教会权威为支柱的医学教学一直是以盖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为基础的。

因此,在中世纪的大学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教师拿着盖伦的著作朗读,而助手则进行着示范。

对于中世纪的医学教师们而言,重要的不是人体本身情形如何,而是它要符合并支持盖伦的医学。

尽管如此,一些非正式的科学研究工作像一股暗流一样,一直在悄悄涌动。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研究,丰富了人们的医学知识,纠正了许多错误的观点。

帕多瓦大学每年进行一次人体解剖示范,借以讲解盖伦的理论。解剖课在专门的解剖楼进行。

解剖楼由几名贫穷的学生管理,他们通过这种办法挣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出钱,用作维护这座解剖楼的费用。

大学校长有义务在每年的2月份以前,按时向解剖楼提供男尸和女尸。

荷兰著名大画家伦勃朗的画出色地展示了学生上解剖课的情景。大学生在入学以后的第三学期,也就是获得足够的理论知识以后,才能上解剖课。

尸体解剖由专门的外科医生进行,一名普通教授在旁边朗读解剖教科书上的课文,而另一名高级教授负责讲解课文。

该时期雕塑和绘画艺术的飞跃发展也明显提高了人们对医学的兴趣。对人体的兴趣促使人们着手研究人体构造。

搞尸体解剖的除医生外,还有画家。譬如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就画了人体各个部分的解剖图形和许多动物的解剖图形。

看着人体的血管、肌肉、器官,哥白尼看到了人体构造的实物,也引起了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但是比起天文学的兴趣,那可就差之万里了。

哥白尼从1501年进入帕多瓦大学就读。在这里,他广泛地阅读几个世纪以前的和当代的医学著作,并且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自己在医院的观察进行了认真的比较。

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医学生必须在医院里实习一段时间,实践课考试才能及格。

哥白尼学医学同他研究天文学采取的是同一方法,即把书本知识与他从实际观察中得来的知识加以对照。这样,哥白尼不但能够把书本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而且还可以使自己不为错误观点所束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批判旧观点。

从保存下来的哥白尼用过的课本来看,读书时代的哥白尼是一个颇为认真的好学生。

哥白尼在天文学上有创建性的见地,在医学上却没有超过时代的局限,尽管有些人说他在医学领域也有很大的成就。

在保存下来的哥白尼的课本中,还留有哥白尼写下的不少批注,记录了他当时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其中不乏笑料。

例如那上面记录着这样一些处方:“用果树树脂在啤酒中烧开三次,然后在吃饭时喝下,有助于治疗痛风。”

哥白尼开始也不会筛选药方,只是一味地接受,通过实践才对一些药方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哥白尼在医学书的白边上记下的话,不光有各种有趣的医学知识和其他各方面情况,也有他本人的批评和看法。

哥白尼曾这样写道:“这要么是假的,要么是从未有过的事,所以不能相信它是对的。”

研读古典天文著作

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医学与占星术、天文学的关系都很密切,很多药物的使用是要按天空中行星的位置来确定的。因此在帕多瓦大学哥白尼虽然学的是医学,但他从未放弃过天文学。

帕多瓦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学教授,叫弗拉卡斯多罗。他不仅精通哲学,还精通医学和天文学。

哥白尼对他仰慕已久,便决定去拜访他。

有了前面几次拜访教授的经验,这一次哥白尼准备比较充分。他是自告奋勇上门拜访的。

哥白尼先是简单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以及他在天文学上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

像哥白尼这样优秀的学生又有哪一位教授不喜欢呢?

“哥白尼,你可真是一位勇敢学生,敢于向传统神学发起挑战。这样的精神实在让人钦佩。我虽然不敢如此,但是也愿意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来帮助你。”

弗拉卡斯多罗对哥白尼这个富有见解的学生很欣赏。

他深知要否定天文学界的权威托勒密,换地心说为日心说并非易事,况且在托勒密背后还有教会这个庞然大物的支持。

弗拉卡斯多罗建议哥白尼重读一下古希腊罗马的哲学著作,以便让自己的结论更可靠一些。

实际上,在这之前,哥白尼已经读了很多类似的著作。与此同时,弗拉卡斯多罗还鼓励哥白尼加强对天象的观测,随时去发现更多的宇宙的奥秘。

据说哥白尼当时还拜访了达·芬奇。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知名的学者都像达·芬奇那样一专多能,博学多才。

达·芬奇是个平易近人、非常随和的学者,他毫无架子地接待了哥白尼。哥白尼当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

“能够认识您我感到十分荣幸!”哥白尼欣慰地说道。

“我也一样。我听说过你的名字,你的观点很有意思,我非常赞成。”

达·芬奇很赞同哥白尼的天文学观点,他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够有所成就。

他开导哥白尼说:

“搞科学研究,不仅要重视实践,而且要重视理论。醉心于实践而看轻理论的人就好像一个没有舵和罗盘的领航人,永远不知道航行的方向。”

达·芬奇的意见和弗拉卡斯多罗不谋而合。两位前辈的话使哥白尼大受启发。于是他便埋头钻研起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著作来。

学习古典文学大师的著作,已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时髦,哥白尼也卷入了这股潮流。

通过阅读古典书籍,哥白尼的拉丁语知识更加丰富了,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拉丁语水平。

学习拉丁语,在当时被看做是一种美的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古典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人们对希腊文学的兴趣也空前高涨起来。

在当时那个年代、当时那个国度,学会希腊语能给人增添许多光彩,并得到周围人的敬重。

当时认为,最理想的是掌握三种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最后这种语言,哥白尼大概是不会学的。

哥白尼花费许多时间刻苦学习古希腊语,学习古希腊文学和古希腊科学。

哥白尼的苦功并没有白费,他通读了许多希腊语古典著作。

书读得越多对他的启发越大,哥白尼的心里也越发亮堂起来。他是那么渴望能够从书中看到一些关于天文学的新观点。

那么,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对于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关于宇宙这一概念,最早是源自于中国。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在《庄子》一书中,明确地阐述了当时人们眼里的宇宙的状态。

“宇”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它是无边无际的。

“宙”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将来、白天、黑夜等,它是无始无终的。

所以,宇宙这个词就具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能够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结构作了幼稚的推测。

在远古社会,人们观察天上的星星,认为它数量繁多,数也数不清楚,所以干脆认定天上的星星和人的头发差不多。

事实上,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只有六千多颗,而更多的星星人类的肉眼无法看见,只能借助天文仪器观测。

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为几类,其中那些位置看上去从来不会变化的星星,他们起名为“恒星”。

而那些经常变动位置的星星,古人称之为“行星”。比如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等,都是行星。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了早期的盖天说。

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

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

直到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得到了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一千多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

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托勒密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

想想古人在那么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却能够跨越时代地提出那么多对于宇宙观点的认识,真是了不起!虽然其中的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都起到了进步的作用。

哥白尼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他当时的感受:

我愈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帮助,就愈是把时间花在那些创立这门学科的人身上。我愿意把我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结成一个整体。

哥白尼不辞辛劳地阅读了大量古典作品,发现在古代,就曾经有人提出过“日心地动说”。

菲洛拉奥斯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重要成员,在欧洲是他首先提出了地动说的观点。

阿利斯塔克则是地动日心说的最早提出者,他在秘而不宣的笔记中曾经这样说道:

天空、太阳、月亮、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东西都站着不动,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间没有什么东西在动。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绕轴旋转,这就引起一种感觉,仿佛地球静止不动,而天空却在转动。

阿利斯塔克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在运动,地球每天绕地轴转动一圈,每年沿着太阳转动一圈,从而产生周年变化和周日变化。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地球静止不动,但是菲洛拉奥斯和毕达哥拉斯却叫它围绕一堆火旋转。”

“在行星的中心站着巨大而威严的太阳,它不但是时间的主宰,不但是地球的主宰,而且是群星和天空的主宰。”

在哥白尼之前以及同时代,曾有许多学者试图推翻托勒密的学说,但并未有谁获得成功。

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和犹太学者也对托勒密的理论产生过怀疑。

15世纪,哥白尼写道:“我们已经清楚,我们的地球也在动,虽然这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同恒星作比较才能发现。”

在另外一个地方哥白尼又写道:“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由东向西,24小时旋转一周。此外,它还围绕一个和前一个轴心相垂直的轴线旋转。同样,星空和太阳也很驯服,各自做着两种运动。”

15世纪,作为哥白尼直接先驱的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沃伊切赫和诺瓦拉等人。这批天文学中坚力量,“找到了计算时间的准确方法,从而把天空变成了一只完美的表。以天体运动为基础,通过自己的观测来确定时间。在人类设计出带秒针的机械表以前,他们的‘天文钟’是最精确的。”这两人都是哥白尼的天文学导师,同时他们也都是当代天文学领域的创新者。

这些古代学者和当代学者的真知灼见,少数派的微弱声音在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已经被埋没了很久,几乎就要消失了。

哥白尼却在重温古典文学的过程中把它们重新挖掘了出来,并把它们变成了自己前进的灯塔。

哥白尼在后来的《天体运行论》的序言中,曾追溯了这些前辈所带给他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深思数学传统中关于天体运行的这种不可靠性,这终于使我气恼。

哲学家们对于仁慈且有条理的造物主为我们创造的宇宙机制的理论,竟莫衷一是,而对探讨与天体轨道有关的一些琐细问题却小心翼翼。

于是,我耐心重读我能到手的一切哲学著作,以查明是否曾有人对天体运动持与数学家一派不同的见解。

首先,我发现西塞罗著作提到海希特斯曾认识到地球是动的。后来又见普鲁塔的著作中还有其他人持类似意见。

为使此种见解易为世人了解,宜引述普鲁塔之言:“其余人皆认为地球不动,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菲洛拉奥斯则说地球围绕中央之火并循一倾斜的圆形运行,恰与太阳、月亮相仿。

彭都斯的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艾克范图斯,也认为地球运动,虽不移动位置却绕自身的中心,如车轮在轴上类似,自西向东旋转。”

得此教益,我也开始考虑地球的运动。这虽然似乎荒诞,但知前人既然可自由设想这类圆形轨道而准确解释星体现象,自然也可以允许我一试,或许因设想地球运动而发现的解释胜过他们的天体回转之说。

因此,我基于地球运动的假设,经长年不断观测,终于发现,如其他行星按其轨道之比例——与地球之回转联系,不仅立即推得各行星现象,而且所有星体之顺序、大小乃至天空本身,浑然一体,一处变异其位,必使全局混乱。

夜阑人静,只有高悬当空的月光透过窗口洒下一片银光,像是对哥白尼的抚慰。

哥白尼脑海的智能全部向宇宙间释放。他在笔记中这样写道:“菲洛拉奥斯承认地球是动的。听人说,塞莫斯的阿利斯塔克也是这种看法,这是可信的。”

“如果说菲洛拉奥斯或毕达哥拉斯的某一位信徒明白了这一点,那他大概也没有向后人传播这种理论。”

“因为毕达哥拉斯的信徒们遵守了这样一条原则,既不通过书籍传播,也不向所有人说明这一哲学的全部秘密,仅仅透露给知心朋友和亲人。”

哥白尼的观点与苦衷流泻在笔端。他的谨慎小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新观点是违背教会权威所支持的固定不变的世界观。作为神职人员的哥白尼,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

很显然,哥白尼认识到他的学说所冒的风险,因此跟毕达哥拉斯派一样,他也不想在这一学说尚未成熟时就贸然地让它问之于世。

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时间过得飞快,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就在哥白尼埋头苦读,穿梭于校园之间时,7年的时间眨眼过去。

这7年来,哥白尼完成了法律、医学、神学、数学、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学业,成绩门门全优。

在申请博士学位的关头,哥白尼考虑再三,决定转学到费拉拉大学。人们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不在就读的帕多瓦或博洛尼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呢?

原来,在当时有个风俗,一旦在授学位的仪式结束之后,每个新博士都需要自己花钱宴请导师、同学和朋友,这可是一笔相当大的花费。

哥白尼之所以选择费拉拉,很可能是为了在举办仪式方面省去那些过多的花销。因为在费拉拉熟人少,在费拉拉举办仪式的费用要比在帕多瓦和博洛尼亚低一些。

1503年5月31日,哥白尼在费拉拉大学迎来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考试。

5月的天气风和日丽,鲜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气温不冷也不热,丝丝微风吹在人们的脸上。

含辛茹苦学习了7年,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哥白尼穿上黑色的礼服,一头金色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一双眼眸炯炯有神。他信心十足地站在礼堂里,等待主考教授们对他的检验。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宣誓已读完规定的各门学习课程。这是我的成绩单,请你们审阅。”哥白尼毕恭毕敬地将他的成绩单呈到教授们面前。

“哥白尼,你真是一个优秀的学子。”

据说,当时教授们看了他的成绩单,普遍称奇。评委席上一阵骚动。这样门门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是少见。教授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教授特意擦了擦眼镜,要仔细打量眼前的这位出色的学生。

“第一关通过,现在进行第二关,请你宣传一下你的论文观点。”评委席上,一名头发苍白的老教授严肃地说道。

哥白尼不敢怠慢,他知道这个仪式的庄严。哥白尼恭恭敬敬地将他准备了很久的博士论文当众宣读了一遍,朗读语速均匀。论文切中时弊,洋洋洒洒,朗读下来,深入人心。

评委席上的教授们一个个点头不止,显然对于哥白尼的论文都很满意。虽然说哥白尼参加答辩前已经将论文提交给他们看过,但是当哥白尼当众朗读的时候,他们还是感觉如沐春风,发人深省。

教授们一阵交头接耳之后,还是之前那名老教授发言:“第二关通过,第三关开始。哥白尼同学,请你将第68页至74页的三节教会法作出解释,答辩规定时间为两个小时,现在给你半个小时时间准备。”

尽管在平时的学习中哥白尼对于教会法已经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但是这个时候他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又认认真真地将教会法那三节的内容温习了一遍。

之后,哥白尼信心十足地对那三节教会法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洪亮的声音在礼堂中回荡着。哥白尼用他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优秀的临场发挥征服了教授们。

教授们纷纷点头,他们对于哥白尼的解释非常满意,一致同意给予他一个优秀的成绩。

答辩仪式自此正式结束,礼堂会场进入了不记名投票表决时刻。在当时,授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件非常庄严的事情,如果参加评审的教授中超过三位认定该同学不合格,那么博士学位申请就意味着失败。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法学博士学位是十分荣耀的一个学位。哥白尼紧张地望着评委主席台,虽然他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但是真正到了决定命运的那一刻,他还是十分紧张。

礼堂里面鸦雀无声,哥白尼的手心都开始冒汗。主席台上,教授们交头接耳,一会儿之后,他们对哥白尼的申请作出了决定,决定授予哥白尼法学博士学位。

从当时公证人的一段文字记录来看,这是一次颇为郑重的仪式。

在哥白尼万分激动的这一刻,主考官对他宣读:“尊贵和博学的、来自普鲁士的尼吉拉·哥白尼先生——瓦尔米亚的神甫:在博洛尼亚和帕多瓦学习结束,批准授予教会法法学博士学位,无人反对。由上级助理教务主任先生授予。”

然后,哥白尼从自己的科学监护人、学位授予人安东尼厄斯·莱夫图斯教授手中接过一本书,表示要把所学的知识永远铭记在心中。

接着,学位授予人将这本书打开。这个举动表示考生迄今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继续深入学习,以丰富所学知识。

随后便是授博士帽和戒指仪式,学位授予人给哥白尼戴上一顶博士四角帽,同时把一枚象征思想和行为纯洁的金戒指戴到哥白尼的手指上。

戴上了四角帽的哥白尼显得更具学者风度,那枚象征思想和行为纯洁的金戒指在他的手上闪闪发光。

最后一个程序是象征和平与和睦的亲吻。最后这个亲吻大概是从授权或封地仪式上学来的。

于是哥白尼的这段学习以获得教会法法学博士学位宣告结束,就这样他履行了享受弗龙堡神甫会助学金所承担的义务。

哥白尼获取了这个学位,与其说是为了自己,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教会和瓦兹罗德舅舅的期望。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不能让那么疼爱他的舅舅失望!

接受学位的仪式结束以后,哥白尼返回帕多瓦大学,继续学习他还没有完成的医学。

这时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医学、天文学和语言学的学习,再也不用因学习法律而分心了;也可以更深入地钻研古代哲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论著,更深入地推敲他们提出的观点。

在意大利生活期间,哥白尼进行了大量枯燥的计算工作,反复核算了各种历法。

出于编制历法的需要,哥白尼翻出了编制历法的卷宗,查看计算着大量的天象材料。哥白尼还保存着埃及和中国的历法,因为是东方学者首先开始研究天文学,即天体科学的。

其次是巴比伦学者,随后是希腊人也对星体发生了兴趣。巴比伦人计算了行星运动中不同时期所用的时间,把黄道带划分为12等份,对星体进行了编组,发明了早期的天文仪器。

埃及人把昼夜划分成24个小时,确定了一定的长度,提出了各月份的名称,发明了计算时间用的滴漏。

罗马独裁者恺撒在公元前1世纪制定的历法纯粹依靠太阳运行的阳历。他规定每年为365日,每4年加1日,放在2月来作为闰年。可是一年的实际长度比这个法定的年约短11分钟,这个差异年年积累下去,积到128年就会差一天。到了哥白尼的这个时代,这种误差已经表现得很严重了。

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期间,哥白尼已经掌握了计算时间和推算日历的烦琐技术。在意大利大学学习期间,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他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计算技术。所以,哥白尼冥思苦索,认真计算,希望在自己手下攻克这个堡垒。已经计算了多少个夜晚了,废纸扔得一堆又一堆,还是没有得出满意的结果。

这个历法的难题,直到几十年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时,他的结论才成为改历的基础。

1582年,教皇格列高里才颁布了新的历法。当时的修订是,将1582年略去10天,以原来的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置闰的法则改为公元纪年能被4除尽之年为闰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被400除尽之年才为闰年。

闰年2月加1日,这样每400年内少掉了3个闰日,使天象与历法在3000年后才差1日。这叫做格里历,即现在世界各国通用的阳历。

就这样,在哥白尼离开大学时,他学习了三个专业,那就是医学、天文和法律。因此他以后从事过三种工作,即医生、天文研究,以及政治和行政工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