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清代后期小说《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问题。其特点是以文本为核心,从语言底层出发,采用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符号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予以微观考察,选取客观可信的例证,探究《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艺术。

自《儿女英雄传》问世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间,评论界主要从历史学、文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角度予以评说,可谓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值得注意的是,《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艺术却获得了较为一致的赞许。然迄今为止,众学者的评价极具概括性,缺乏具体考证,有些甚至失之偏颇。虽然有研究者从语言学角度对“儿女英雄传虚词”、“儿女英雄传副词”作过全面而细致的考证,但至今从文学语言学的视角加以系统考察的研究成果尚付阙如。因而,《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审美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本文由八个章节构成。首先对文学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规范和变异以及审美特性等问题加以阐释,旨在廓清一些模糊认识,为文学语言研究寻找一个恰当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方位。接着着重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文学语言研究的嬗变轨迹作了历时态的追寻,梳理和考察了已有2《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探讨了基于文本的汉语文学语言的研究视角,并对《儿女英雄传》文学语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本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对小说文本的各个层次、各种性能的语言予以多维度考察,论述各种语言成分在具体语境中的艺术功能和美学价值。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