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路在哪里 □

出路在哪里

作者:您现在一年看多少部电影?

芦苇:现在一般热门电影我都看,去电影院买票去看。吃这碗饭的,得知道电影的生态环境。一年大概看二三十部吧。

作者:中国电影的现状如何?

芦苇:四个字——乏善可陈。中国电影一副破落相,这确实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状态各方面发展相比,极不相称。

作者:跟世界电影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芦苇:拿经典电影来比,我们电影的人文品质可疑。我们的电影跟我们的生活历史是脱节的,比如我们对当下社会的问题,对历史的思考,这些在电影中都得不到体现。

这到底跟什么有关系,我说不上来。只能说是整个环境造成的。电影审查的标准和分级制度,一直困扰我们很多年。好多电影被枪毙掉,到底什么原因,我们也不知道。

作者:那么,你认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希望在何处?

芦苇:这是一个昭然若揭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答案,就是难以取得进展。电影的创作力生产力,必须得以解放,才能发挥出来。

作者:您怎么看第六代导演?

芦苇:第六代导演整体素质不如第五代。格局、器量也比较小。但他们有他们的特点,他们对现实题材有时会比较敏感。

陈凯歌拍《黄土地》的时候才三十多岁,拍《霸王别姬》时刚刚四十岁,张艺谋拍出《秋菊打官司》时也刚满四十岁。他们那个年纪,代表作已经出来了,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作品。现在第六代导演年龄已经超过四十岁了,他们有这些有分量的作品吗?我看不多。

第六代导演中除贾樟柯外,电影价值观普遍比较混乱。为什么拍这个,为什么这么拍,一定是价值观的指引。在这一点上,许多导演都相当混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