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生环境及青少年时代

第一章 出生环境及青少年时代

一、出众的穆斯林后裔

桂林山水甲天下,自古文风极盛,世俗重文轻武,相习成风。所以明清两代文才辈出,而武人则不多见。只有在孙中山先生首倡革命以后,桂林才出了李宗仁、白崇禧两位名将。形势逼人强,这是一条真理。

李宗仁是桂林西乡人,白崇禧是桂林南乡人。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们两人推诚相见,携手合作,甘苦与共,患难相扶持,久经考验,老而弥笃。于是李、白遂扬名于人口,友情事功,相得益彰。

公元一八九三年三月十八日,白崇禧出生于桂林六塘山尾村一个回民的家庭。山尾村位于桂林到永福罗锦墟的公路右侧。村舍倚山建筑,白宅是全村最后一家。村后石山,平地崛起,作卧虎状,颇具特色,识者谓此地将出人才。

白崇禧的始祖,根据“族谱”所载,原为伯笃鲁丁,这是阿拉伯人的名字。原来自成吉思汗出兵中亚以后,打通了笃信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前来中国的大门。这些穆斯林一路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进入西北高原,一路经印度洋、南海、东海而到上海、南京一带,伯笃鲁丁是从水路到南京定居的。

由于明太祖时禁止人民用外国姓,于是伯笃鲁丁这一系乃改伯为白,白家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自伯笃鲁丁传十五代到白榕华,曾于清乾隆参加甲午科试,以进士出身,出任四川开县知县,调署茂州,直隶州知州,及年老退休,白榕华遂定居桂林南郊山尾村。

白榕华传十八代到白崇禧的父亲志书,早年也读过书,因习作联句所用音韵与其师白石意见相左,遂愤而弃儒从商,在桂林西乡苏桥墟开永泰林杂货铺,生意尚好,家里过着相当富裕的生活。

白志书年三十五岁时与桂林西乡罗锦墟马全记的长女结婚,婚后生子女成长者男四人,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另女三人,长女年妹适海,次女德贞适马,三女三妹适传。

白崇禧年十岁时,其父志书因脑溢血逝世。永泰林的账房李瑞芝以白家兄弟年幼,不知经营业务,一面侵吞所有资金,另一面又据白家所放外债为己有。结果促成债主临门,白家被迫变卖家产来还债。自此家道中落,生活日趋困难。

曾任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的白崇禧老师李任仁说,白崇禧是他所办会仙小学堂的第一班学生。白崇禧因父亲早死,家道贫寒,完全倚靠海家的姊夫上街卖牛肉,和年妹姊在家做针线来供给他读书,有时连文具也是老师赠送的,所以白崇禧过着一个非常不愉快的童年生活。

后来,白崇禧饮水思源,感恩图报,把他这位大姊的儿子海竞强加以有计划地培养:先送到日本士官学校习军事,后又保送陆军大学深造。抗战后期,竞强升到第四十六军师长。一九四七年海在莱芜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所俘,白崇禧又通过刘仲容要求周恩来将其释放,所有这一切,都是对其大姊当年照顾情深的报答。

白崇禧少时就具有一种不畏强暴的性格,他九岁那一年,和六岁的弟弟崇祜在老师白莲洲主持的私塾中入学,同学中有一个年十七的毛长林,平日以大欺小,常强令同学供给金钱食品,称为“进贡”,众皆隐忍而不敢声张。毛长林曾打过崇祜,白崇禧以体力不敌,不敢同他斗力,遂与崇祜密谋,对此人只能斗智以取胜,蓄谋伺机行动。

一日下午放学,崇禧紧跟在毛长林之后,乘他下五级石阶之际,便出其不意,从后用力一推,使毛长林沿石级滚下,遍体鳞伤。白崇禧还踢他两脚,然后躲到他家后面的山岩内,叫崇祜回家报告情况,历数毛长林在塾内种种恶行,非惩罚他不足以平众愤。他的父亲对此不予深究,但仍赔偿毛家医药费用。

毛长林的家长向老师控告白崇禧,白莲洲为维护纪律,将白崇禧施行棍责,同时严诫毛长林以后不得再有欺侮同学行为。从此以后,毛长林自知敛抑,不敢强收“进贡”了,人心大快。

白崇禧与弟崇祜在白莲洲的私塾就读年余,会李任仁、吕元甫在会仙墟创立会仙小学,推行新式教育,该校距山尾村仅三华里,白崇禧遂转学会仙,成为李任仁的入门弟子。李任仁字重毅,为进步知识分子,以后变成国民党的民主派,白崇禧经常就重大问题征询他的意见。但又不完全听他的话,这是后事。

一九〇七年,白崇禧以十四岁虚报十五岁考入桂林陆军小学,那时报名应试的有千余人,在取录的一百二十人中,白崇禧名列第六,这显示他早年已有异秉,取得考官的重视。

白崇禧得入桂林陆军小学,是他一生事业奠基的起点,因为那时的桂林,不仅是广西省会所在,而陆军小学又成为革命志士集结的中心。回顾孙中山先生自一九〇五年在海外组织同盟会后,次年即派黄兴来桂林发展革命组织,陆小总办蔡锷,青年教官林虎(1887-1960,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任粤桂边防军总司令。1947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解放后,先后任广西省政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钮永建等相率加盟。他们创办《武学报》,鼓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白崇禧入陆小后受其影响,与同学们纷纷剪去长辫,表示倾向革命。但是非常不幸,白崇禧入陆军小学不及三月,即患恶性疟疾,这种病起初发冷,然后发热。当时还缺乏对症药品,白氏卧病一年,终于申请退学。其后崇禧与弟崇祜考入广西初级师范,屡试名列第一,被指定为领班生。

当时有一同学叫何树信,以“城内人”自炫,而叫崇禧、崇祜为“乡下人”,表示他自己高人一等,白崇禧不予理会。一日,崇禧自外归来,见何树信在寝室内以恶言骂崇祜。白崇禧问:“什么事?”何树信向他眨了一眼,说:“呸!乡下人!”

白崇禧不禁大怒,一拳把他打倒在地,还踢上两脚,表示他不能忍受任何人的屈辱。何树信挨打后,去报告校长。

后来学校当局调查事情真相,以为白崇禧不该打人,而何树信也不该欺侮同学,结果把白崇禧记大过一次了事。

二、参加北伐学生军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这一次革命带动了多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时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桂林,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原广西巡抚沈秉堃(1862-1913,武昌起义后,被推为广西都督,旋受副都督陆荣廷的排挤,后死于北京。)、藩台王芝祥(1858-1930,辛亥广西独立后被推为广西副都督。后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任中华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并创办分会数十处。)见大势所趋,紧跟各省之后,于一九一一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宣布广西独立,表示与逊清政府再没有什么关系。

广西谘议局随即推举沈秉堃为广西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不久邕龙标统陈炳辉发出拥护陆荣廷的通电,陈是陆的部下,沈、王见陆以实力为后盾,急于上台,遂引故他去,由谘议局改名的省参议会,改推陆荣廷为都督。陆荣廷自此登上统治广西的宝座,以迄十年之久。

当时桂林处于革命高潮的激荡下,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一面武昌陆军中学派代表李作砺、任道方南来,向陆军小学同学报告武昌首义的情况,并鼓励广西青年出以实际支援的行动;一面湖北革命军以汉口、汉阳相继失守,来电告急,要求各省派军赴援。在此情势下,广西决定任命赵炎午为广西北伐军统领,率混成协入湘直趋武汉。同时由陆军小学同学组织广西学生军敢死队,随同混成协出发,参加北伐。

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因受经费限制,只吸收一百二十人,李宗仁也是陆军小学学生,因报名较迟,以额满见遗,而白崇禧则被吸收进去了。队员中有黄绍竑、伍廷飏(1893-1950,广西容县人。毕生兴建设、办实业,为振兴国家实业建设、发展民族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夏威、俞作柏(1889-1959,广西北流人,中将衔,桂军高级将领,民主人士。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1924年征讨桂系陆荣廷战役,又随李宗仁、黄绍竑的“定桂讨贼联军”驱逐了陆荣廷残部。)、梁瀚嵩、吕焕炎(1890-1930,国民党陆军中将。新桂系将领。曾任李宗仁部第五纵队司令。1929年10月随俞作柏、李明瑞反蒋时,被蒋介石收买,倒戈拥蒋,被蒋任为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第八路军副总指挥。同年12月去职。1930年6月在广州遇刺身亡。)、梁朝玑(1892-1969,陆军中将,桂系重要战将。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三师师长、陆军第七军副军长 。抗战时期,任广西绥靖公署中将参军、桂南行署主任等职。1949年赴台湾。)、李朝芳、蒙志等等。后来他们在统一广西及北伐战争中,都成为桂军中的高级干部。

白崇禧的母亲知他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囿于当时“好仔不当兵”的传统成见,表示坚决反对。出发的前夕,崇禧得弟崇祜密告,谓母亲将派两位哥哥在桂林北门城口把守,届时强迫他回家。白崇禧临行时,遂将武器装具托同学代带出去,自己则着便衣从西门出城,绕过老人山、溜马山,到北门城外广场与大队会合,家人卒无可奈何。

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北上之际,广西各队学生列队欢送,打锣打鼓,燃着鞭炮,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概。

白崇禧那时十八岁,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现在他肩上荷“七九”步枪一支,腰间绑着一百五十发子弹的弹带,在黑呢外套外面,还背着羊毛毡、水壶、饭盒和杂囊等等。身负重载,长途行军,一到永州,白崇禧和多数同学的脚跟已为草鞋所擦破了。

尚幸到了永州,白崇禧和一些同学被派押运辎重乘民船经湘江直往长沙。到长沙后又改乘轮船经洞庭湖出长江,到汉阳的蔡甸登陆。时清军据守汉口、汉阳,与武昌方面的革命军隔江对峙。广西北伐军和学生敢死队,奉命在蔡甸到梅花山一带配合南军作战,威胁敌方侧后。

时南北酝酿议和,战事已近尾声,但前线警戒仍然不敢稍有疏忽。一夜,白崇禧被派担任步哨。时适朔风怒号,大雪纷飞。俄顷之间,他已变成一个雪人。但因初上前线,内心无限兴奋,倚靠满腔革命热情抵御了寒流的侵袭。

不久和议成立,南北停战,广西学生军调驻孝感。严冬已过,春天到来,一片和平景象,白崇禧和同学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一日,湖北都督黎元洪前来孝感劳军,看到学生敢死队穿得寒酸,特犒送酒肉,并津贴每名学生十元银洋。学生们向来自负,不受政府津贴,只收其酒肉,而璧还他的现款,颇为人们所称道。

不久,白崇禧和同学们奉命到汉口集中,他们第一次乘搭火车南下,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他们一到汉口,首先是渡江游黄鹤楼,白崇禧登楼远眺,吟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句,俯仰大江南北伟大河山的自然景色,不仅发思古之幽情,而且顿兴澄清海宇之志。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了。

一周以后,广西学生军乘拖轮到南京,编入陆军入伍生队受训。半年以后,又被送回武昌,入陆军预备学校,它的前身是陆军中学,所授课程约等于今日高中及大学一年级的程度,为期三年。毕业后,白崇禧被派到北苑卢永祥的第十师入伍半年,其目的是要了解部队生活。

一九一五年,白崇禧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此时校长是曲同丰,他是办军事教育的名宿,相当取得保定学生的信任。袁世凯自攘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以后,意犹不足,酝酿称帝。袁世凯鉴于保定军校在校二、三期学生都是南方人,并且大多数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实际行动,对他们很不放心,于是借故将曲同丰调开,另派自己的心腹亲信王汝贤来做保定军校校长。后者不学无术,同学们都鄙视他。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凯布置就绪,下令称帝。三十一日,公布明年为洪宪元年,这一帝制闹剧深深引起了保定军校学生们的愤慨。这时日本人办有一份《顺天时报》,公开反对帝制,目的在挑动中国内乱,而颇为保定学生所爱阅。王汝贤以为看《顺天时报》的人,便是反对帝制的革命党,于是严加防制,却因此掀起轩然巨波。

一天,一位同学偷看《顺天时报》,被一长官发现了,他去报告王汝贤。后者为惩一儆百,打了这位同学四十军棍。这事激起了全校同学的公愤,为反对帝制久经压抑的愤怒,一下都迸发出来了。同学们燃着一道通红的火炬,拿起砖头和木棍,冲进校本部,喊声震天,捣毁办公室,把王校长的照片扔进厕所里。这是保定前所未有的大暴动。

王汝贤见势不佳,匆忙走避,并用电话调附近驻军把保定军校包围起来,缴出学生们的枪支,连大炮也缴去炮闩。每一班都派兵一排监视,形如面对大敌。后来看到学生们的激情平定下来了,才把兵撤退。从此保定军校变成一个没有武器的军官学校,一直等到袁世凯死了,才把武器发还。

白崇禧在保定军校肄业期间,一是致力于战略战术思想的研究,一是比较关注中国边疆问题。关于前者,他把《阵中要务令》十大本和《作战纲要详解》七本都看完了,还将它的要点写成札记。关于后者,它着重于搜集中国西北边疆的地理沿革和历史发展的资料。因为他是一个回族后裔,深欲对开发西北有所贡献。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白崇禧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在年终毕业的前夕,学校分发志愿书,叫学生填报。白崇禧与徐培根、陆权等二十多同学,自愿分发到新疆当见习官,大家想在那里训练一支新军,为巩固边防之用。在此以前,他写信给他的母亲,说此行意在效法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壮志满怀,绝不后退。

然而白崇禧远征新疆之举并未实现。原来他们到北京训练总监部领取五百元旅费后,即准备由京奉铁路乘火车到东北,转乘西伯利亚专列到阿里木铎,从那里换公路车至迪化(今乌鲁木齐)报到。不意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既起,白党谢米诺夫退据西伯利亚,此路已不通行。后来他们想经陕甘出玉门关出星星峡,而陕西又为陈树藩所据,不准带着北京政府文件的人员通过。这样,他们就行不得了,此为白崇禧入新之行第一次受到的挫折。

三、在陆荣廷部队见习

西北既去不成,白崇禧遂于一九一七年回到广西,在陆荣廷之子陆裕光当师长的广西陆军第一师所属第三团任见习官。此时,陆荣廷的地位正如日上中天,拥有两广,不可一世。

陆荣廷是广西武鸣人,生于一八八五年,原在龙州巡防队当兵。一日,他当采买带着一块牛肉搭水口渡船,被一位法国军官所带的猎狗衔去。陆一时火起,开枪把这条狗打死了。这还了得,法方要巡防队把陆荣廷交出来受审。陆荣廷惧罪逃避,从此他在中越边境落草为寇,以“陆阿宋”名震遐迩。后两广总督岑春煊(1861-1933,壮族。清末重臣,与袁世凯势力抗衡,史称“南岑北袁”。1912年通电清廷放弃帝制,赞成民主共和。)获悉其情,特令苏元春出面招抚,令其统率广西边境巡防队,陆从此走上为清廷效力的道路。

当广西兵备处总办庄蕴宽任太平思顺兵备道时,曾派陆荣廷去日本参观日军的操演,他在东京得广西同乡曾彦的介绍,秘密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陆已升官到广西提督。武昌起义一声炮响,陆夤缘时会,由副都督而广西都督。

陆荣廷是一个善于观变的人。一九一五年,袁世凯称帝,其干将龙济光盘踞广东,于是梁启超、胡汉民先后入桂,策动陆荣廷出兵讨龙。陆氏派曾彦去南洋,迎岑春煊北归。岑氏得日本人之助,一九一六年五月一日,在肇庆设都司令部,攻击矛头指向广州。这是陆染指广东之始。

不久,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召陆荣廷去北京,授以“两广巡阅使”的衔头。从此陆荣廷将广东置于他的统治之下,粤人皆有“亡省”之痛。陆荣廷除以妻弟谭浩明为广西督军,还任辛亥时积极拥他上台的干将陈炳焜为广东督军(后来陈焜炳调任两广护军使,而以莫荣新为广东督军)。

白崇禧和他的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同学,此时都在广西陆军第一师见习。这一师由陆荣廷之子陆裕光任师长,号称新军。实际上与绿林改编的旧军并无多大区别,因为陆荣廷所属韦荣昌、林俊廷、韩彩凤、沈鸿英(1870-1938,旧桂系将领。曾为绿林头目,接受同盟会招编,参加柳州辛亥革命。参加护国讨袁,后随陆荣廷下广东,任护国军第三军司令。最后在军阀混战中,被新桂系消灭,1925年化妆成商人,逃至香港。)等人的部队,多由广西巡防队改编,或由绿林匪帮招安而来,他们轻视知识,并不尊重军校出身的见习官,所以白崇禧和其他同学来到这里,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九一七年夏间,广西当局将所有军官学校出身的青年军官完全集中起来,创办一个“广西陆军模范营”。看来是陆荣廷和广西督军谭浩明,不敢信任军校学生,特把他们集中一处,以便易于控制。或者如陆、谭所说的一样,模范营之设置,是改造旧军的基础。

模范营营长由广西督军署委马晓军(1881-1959,陆军中将。曾任旧桂系陆荣廷部模范营营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1949年移居台湾。)充任。他是广西容县人,日本士官学校第十四期毕业。他长得躯干矮小,形象不似一个军人,但因陆荣廷与谭浩明“崇洋媚外”,广西全省又只有他一个士官学生,只能由他担任模范营长了。马晓军对此任命,感到无比光荣,常引唐人诗句“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以自誉,盖指广西旧军都是绿林出身也。

广西模范营招考学兵六百人,多为高小毕业或初中生。并由第一师抽调一些优秀士兵,加以短期训练后,派充班长,编成四个连,由朱如珍、曾致沂、黄旭初(1892-1975,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大陆解放后,寄居日本、香港。1975年病逝于香港。)、苏端当连长。白崇禧、黄绍竑、徐启明、夏威、张淦、梁朝玑等当少尉连副。该营官兵文化水平均较高,实不愧为当时广西陆军的模范。

一九一七年八月,孙中山先生因北京政府毁弃约法,遂南下广州护法。九月,就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宣言戡定内乱,恢复约法。十月,北京政府派兵南下,攻陷湖南宝庆、衡山,于是广州军政府任谭浩明为粤桂湘联军总司令,从广西出师援湘,陆荣廷所以同意谭浩明领兵北上,是恐怕北洋势力南下,危及两广的根基。

谭浩明号称“联帅”,不能不大摆威风,他闻说广西模范营训练严格,服装整齐,特调该营为联军总司令的卫队,以壮观瞻。这样,白崇禧、黄绍竑、夏威等都随队出发,由湘南直抵长沙。这营卫队除担任警卫之外,就是纠察市区的军风纪,由于执行任务认真,颇得人们的好评。

一九一八年二月,谭浩明的联军在岳阳羊楼司战败,吴佩孚占领岳州,其后吴军节节进逼,直追到祁阳与零陵间的黄姑岭,始行停止。九月下旬,直皖两派酝酿战争,吴佩孚要松出手来对付皖系,遂与谭浩明发出联名通电,主张和平,桂军借此退回广西。此时陆荣廷与政学系议员勾结,逼孙中山先生去职,由岑春煊出任广州军政府总裁。孙陆决裂自此开始。

模范营撤回湘桂边境后,人事有了更动,黄旭初升为营副,白崇禧当第一连连长,张淦当第二连连长,黄绍竑当第三连连长,廖光升当第四连连长。全营驻在零陵境内的东湘桥,进行训练。一九一九年五月,该营由桂林调回南宁。一天,白崇禧与黄绍竑人各一骑,并辔前驱,行到柳州南面的牛岩墟附近,适值大雨滂沱,山洪暴发,路面被水淹没,好似湖沼一样,他们仍涉水策马前进,愈陷愈深,竟至没顶。白崇禧素善骑,他两腿一夹,马一跃而出。黄绍竑不能像他一样,屡浮屡沉,大声呼救。但白崇禧为全身武装所累,不能下去救他。黄绍竑经过一番挣扎,终于脱险。至此,黄氏始知自己的骑术不及白崇禧远甚。

时广西左江流域土匪猖獗,谭浩明乃调模范营前往进剿。马晓军奉命后,开会研讨。白崇禧说,陆荣廷因为从绿林起家,所以对股匪惯用招安政策。当军队力量强大,匪就接受招抚,等到军队离开,他们仍旧集成土匪,看来招抚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办法。白崇禧主张马营长去龙州水口见陆荣廷,建议枪决屡受招安的惯匪,以绝后患。结果马晓军挨了一顿臭骂,失意归来,还埋怨他害他受气。

在分配工作时,白崇禧的一连负责收容降匪,其他各连则担任进剿任务。当时白崇禧驻扶南县渠黎墟,收容降匪二百以上,其中有惯匪谭鉴章等八十多人屡受招安,决定把他们实行管训,由他自己负责。并考虑斩草必须除根,上级既不同意,必须独断专行,先斩后奏。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白崇禧特许屡受招安的匪首八十多人放假三天回家过节,并严令他们依期回营。等到他们归来,白崇禧佯怒说:“接到报告,你们有人在外面有不法行为,实在有负我以诚相待的深意!”他们一概否认。

白崇禧说:“控告的人仍住在隔壁的学校,他说能够认识抢劫他的人,为了保证大家的清白,你们最好过去让他认别。”他们只好一个一个地到这间学校去。

事前,白崇禧暗令连副郑昌溶率兵两排在校内埋伏,他们一入教室,即被逮捕。其中有一人力大,将绑他的绳索挣断,卫兵急中开枪把他打死。这时还有匪首八人在连长室内,一闻枪声,忙问:“什么事?”

白崇禧借口查问原因走出连部,一到门口就令另一排埋伏的士兵进去将余匪逮捕。即日白崇禧令将所有匪首八十多人一律予以枪决。事后白氏呈报营长马晓军云:“受命收容之匪徒于晚间抢枪谋叛,事起仓促,不及请示,又恐有误戎机,遂紧急处置将全部匪首八十多人悉予枪决。”马晓军接报大惊,恐陆荣廷、谭浩明罪己。

白崇禧对马晓军说:“这事是我干的,我愿负全部责任。”马晓军遂将此事转报上去。陆荣廷、谭浩明见已成事实,竟不追究。此后太平府各县道不拾遗,而广西对匪患亦从招抚改采进剿政策。白崇禧说:“这是广西清乡史上一件大事,而转变由我一个小小连长开始。”

模范营剿匪成功,颇得当局信任,马晓军遂升任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仍兼模范营营长,开往柳州,进行整训。不到两个月,即调广东接替桂军第二军(军长林虎)遗下的防务。原来,入闽粤军系奉孙中山先生命令,返粤驱逐桂系,东江响起炮声了。

四、百色禁烟起兵变

一九一六年,陆荣廷树起讨袁的旗帜进兵广东,从此据有两广地盘。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先生以“护法”号召岭南,而陆荣廷与政学系议员勾结,排挤孙先生去职,而以岑春煊代之。

陆荣廷盘踞广东以后,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引起广东人民的无比愤慨。一九二〇年秋,孙中山先生命入闽粤军返省驱桂,规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八月十二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漳州誓师。九月七日,即兵临东江惠州城下。粤人箪食壶浆,以迎义师。

当时陆荣廷在广东有三个军:第一军马济(1888-1930,陆荣廷心腹,打响广西讨袁第一枪。后被张宗昌任命为直鲁联军十五军军长,北伐时被北伐军击溃,死于大青山。)、第二军林虎、第三军沈鸿英。粤军返粤,驻东江的沈鸿英首受打击,其他两军立即开往东江增援。因此林虎遗下的防地,由模范营前往接防。

白崇禧到肇庆的时候,看到林虎第二军派去新兴天堂打李耀汉的部队,已经胜利归来。他们每队都掳了许多战利品,如衣服布匹,家什用具,猪牛鸡犬等,莫不应有尽有,桂军在粤军纪之坏,可以概见。这些部队靠“发洋财”来维持士气,怎么不与人民为敌呢?!

白崇禧在肇庆驻扎不久,大抵是中秋节前后,忽奉命全营开去广州。这是白崇禧第一次到广州,看到马路宽阔,市面繁荣,非广西任何城市所能比拟,眼界不禁为之一宽。

在广州住了一夜,白崇禧的一连和黄绍竑的一连又奉令开去东郊农林试验场,进驻旧日的军政府内,向瘦狗岭、石牌方面担任警戒。那时桂军在东江方面节节败退,广州已进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惨境。

半个月后,桂军大部退到广州附近,将有异心,兵无斗志,看来不堪一击。十月下旬,广东都督莫荣新窜回广西。模范营全部沿粤汉铁路经军田、四会向肇庆退却,他们到莲塘坳附近,遭到粤军的截击,但旋为前面的友军击退。

模范营退到肇庆,见桂军高级军官都抢着乘船先走,部队混乱已极,但模范营纪律还好。白崇禧率第一连到绿步墟附近,发现粤军已占领绿步墟东南端高地,他们后路被切断了。

白崇禧同黄绍竑、廖光升几位连长商量,决定由右翼向敌侧后进攻,协同正面攻击的李宗仁、韩彩凤两部友军作战。打到黄昏时候,始将敌击退,全部安全通过。这是模范营成立以来第一次参加作战,除白崇禧的第一连因作战时间较长,略有伤亡外,其余皆全师而退。

他们沿西江撤退,直到粤边都城,才解除了粤军的威胁。一九二〇年年底,入粤各军都退回广西境内,重新部署改编。起初,第二团调往桂平。不久,模范营调驻百色。

百色是广西西北角一个重要的城市,为通往云南、贵州的通商口岸。那时云南、贵州出产的鸦片,均运经百色转往广东,而从广州运回来的则是棉纱布匹及其他工业品。

白崇禧的第一连驻防在通往云南的剥隘河流域,上自罗村口,下至禄丰墟,为滇烟运入广西必经之地。黄绍竑的第三连则驻在田西附近的黄兰、逻里,黔烟都由这里运往百色。

滇烟比黔烟质量好,鸦片商人向白崇禧游说,望白予以方便,将以厚酬为报,白崇禧一口拒绝。他们退而谋其次,转往活动百色道尹黄成稿,黄成稿向马晓军说情,白氏仍拒之,不为所动。

一天,百色道尹公署警备队长押运大批贴着道尹公署封条的货箱经过罗村口,说是在剥隘查获一批私烟,予以查封,准备运到百色依法处理。

白崇禧事前已接到报告,知道这是黄道尹经手走私的一批烟土。白崇禧于是正色对这位警备队长说:“这批烟土明明是在剥隘买的,怎么能够说是查获?再说,百色道尹公署的警备队长,有什么权力到云南境内查缉烟土?”

这位警备队长知道不能掩盖,遂向白崇禧下跪求饶。白崇禧没收船上的烟土,而发还道尹公署的枪支,随分电广西当局、百色道尹及马晓军团长,说明此事处理经过。

鸦片烟商见白崇禧无懈可击,乃蓄谋勾结白崇禧的内部。查该连有一排新兵,系新从容县招来,驻在禄丰。一天,白崇禧到百色开会,忽得报告:这一排新兵被烟商收买叛逃了。

白崇禧匆匆赶回禄丰,集中两排兵力,经三昼夜追到三角山仍不见踪迹。白崇禧问附近居民,他们说,好像见过这一帮人。他用望远镜向四周瞭望,突在半山中发现他的坐骑黄马,它是被叛兵劫持去的。白崇禧知道叛兵就在这山谷中。

白崇禧把二排兵疏开成战斗队形,吩咐他们见了叛兵不要开枪,先高呼:“白连长来了!”然后开枪。士兵们照白崇禧的命令行事。烟匪见白崇禧带兵追来,仓皇逃走。新兵是被诱骗叛逃的,至此全部归来。

在军队中,兵变是一件大事。白崇禧向马晓军团长报告,说叛兵已经追回,但感到督率无方,自请处分。幸马晓军转报谭浩明督军时,说新兵是他从家乡招募来的,与白无关,并请俯念白崇禧剿匪禁烟有功,准予从轻处罚。

不久,马晓军接谭浩明督军复电:“此次兵变,该连长追剿办理妥捷,殊堪嘉奖。”白崇禧知道不受处分,真是喜出望外。

兵变后,有人对白崇禧说:“黄绍竑禁烟很宽,你禁烟太严,因此引起兵变。”劝他不妨从宽。白崇禧不以为然,他说:“如果因噎废食,则国家社会均受不利影响,因此仍要严禁滇烟进入广西。”

五、赴粤疗伤改别字

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孙中山先生重新开府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拟于此时率师北伐,以竟护法之功。但陆荣廷不甘心于一九二〇年的失败,又暗与徐世昌勾结,企图规复广东地盘。孙先生不能不注视此一事态的发展。

五月二十日北京政府下讨伐南方的命令,并令广西陆荣廷出兵攻粤。孙中山先生为巩固后方,免除后患,因于五月二十八日令陈炯明、许崇智等率在粤各军分路入桂,讨伐陆荣廷。六月十八日,对广西下总攻击令。

粤军入桂之举,使模范营与白崇禧的命运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陈炯明所率的粤军第一军,得到江防舰队的配合作战,首破苍梧大坡山的桂军防线,直趋梧州上游十里的戎墟。桂军守将陈炳焜因腹背受敌,不敢再战,仓皇逃遁。刘震寰率几百人投降粤军,陈炯明遂于六月二十五日占领梧州。许崇智率第二军及滇军一部向富贺西进,沈鸿英通电自治,意图周旋于粤桂之间,但受粤军压迫,终经由桂林退入湖南。陈炯明挥军溯江西上,七月十六日,因桂军韦荣昌起义,不战而入南宁。九月三十日,陈炯明占领龙州,陆荣廷出走越南。广西底定。

一九二一年八月十日,孙中山先生任命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为广西省长。马君武就职后任命马晓军为田南警备司令。从此,广西模范营全体官兵,脱离陆、谭的系统,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马晓军在粤军入桂的进程中,收容了一些从南宁退来百色的零杂部队,其中有韦云淞(1889-1954,桂军名将,曾任军长、集团军上将副总司令。1948年被任命为广西禁烟督办,广西省特捐委会主任兼督办。1949年冬,韦云淞赴香港寓居。1954年冬在香港去世。)率领的工兵营、陈济桓(1892-1944,新桂系将领,抗日烈士。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北伐。1936年任中将参军。1944年日军侵桂战役中,突围负伤,自杀殉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率领的水警队。马晓军把他们结合模范营编成三个营,以白崇禧为第一营营长,黄绍竑为第二营营长,夏威为第三营营长,陈雄为机关枪连连长。这些部队驻在百色市区及附近各县。

陆荣廷出走后,所部将领刘日福、陆云贵、马玉成等受到粤军的追击,从龙州、靖西方面窜来百色。他们的兵力远较马晓军所部强大,而又视受粤军委任的那些人为“反骨仔”,必欲得之而后甘心。马晓军精神麻痹,不知戒备,白崇禧的一营仍旧驻防禄丰,黄绍竑、夏威两营则分驻滇、桂要地,这样兵力分散,不久就出事了。

一天,马晓军在警备司令部举行会议,白崇禧、黄绍竑均来参加。突然刘日福派兵包围了警备司令部,马晓军事急时逃到隔壁天主教堂才幸免于难,但黄绍竑却当场被捉,所部被包围缴械。白崇禧见情势危急,跳城逃出,去召集夏威的一营和在禄丰的部队,由逻里旧州、坡脚渡过红河,前往贵州的南龙,向黔军团长刘莘园、陆荫楫求援,他们慨予支助,使白崇禧得以稍事喘息,徐图反攻。

刘日福解决了马晓军部以后,自称为“广西自治军”总司令,进兵恩隆。随与思恩方面的林俊廷、陆福祥、陆云高、蒙仁潜等互相呼应,声势浩大。他们都以“自治军”的名义来号召,实际上并无任何政治主张,只以反对客军入境为其主要目标。他们发展得非常迅速,在几月间,遍及全省。从此广西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政治局面。

白崇禧在贵州南龙得到刘莘园、陆荫楫团长的大力帮助,他们一方面卖烟土来接济白部,另一方面又派兵巡守红河,以防自治军的袭击。白崇禧稍事休息之后,率部由坡脚渡河攻西隆,与自治军隔河对峙。

一夜,白崇禧带一个卫士外出巡视战线,行到坡脚之北高十余丈的山坡上。当时,天雨绵绵,路面一片漆黑,他考虑到对岸是敌军机关枪阵地,因将手电筒熄灭,以免引起敌军扫射。十分不幸,他因路滑失足跌落到悬崖之下,昏迷了十多分钟,醒来不能行动,知是左腿锁骨折断了。

次日,白崇禧对夏威说:“煦苍,部队不能因我受伤而停止攻击。现在全军交给你指挥。”夏也表示同意。但部队在前进西隆时受挫,迫不得已躺在担架上指挥,他在进攻前对全体官兵说:“这一次重回广西,胜败存亡在此一举。希望大家戮力同心,团结战斗。如果进攻失败,我也与各位共存亡,决不后退。”官兵深受感动,一鼓作气,击破西隆之敌。在前进中得与马晓军、黄绍竑等会合。

原来黄绍竑被刘日福逮捕后,监视甚严,陆云贵本有意将他枪毙,后来黄把手表和戒指贿买了监视他的卫兵,才得走脱。只身逃往百色百余里外的黄兰乡下,他在那里纠合了凌云、西林士绅岑学三、黄炳暄等,将民团编为部队,不久就组编了二三百人。事为自治军所闻,派兵四处缉拿。黄昼行夜伏,艰苦备尝,终于遇到马晓军带来熊略指挥的粤军。并得与白崇禧相逢,殊出意外。

马晓军经人疏通,得刘日福允许,乘轮东下。时粤军因刘日福的自治军势力做大,乃派熊略为总指挥,率兵向平马、百色进攻,并令马晓军随往。会师百色后,马晓军被指定率部到凌云整训。马晓军任命黄绍竑为第一统领,辖冯春霖、黄炳暄、岑润博三营;白崇禧为第二统领,辖夏威、陆炎、韦云淞三营。

白崇禧因为左脚受伤,亟须赴粤就医,所以将兵权交给马晓军,然后乘船去南宁。他到邕后,便去拜望广西省长马君武,报告百色方面军情,并谓即将赴粤医足。马省长对他说,三个月来,两广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三月二十二日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1886-1922,1905年秘密加入同盟会。1913年授陆军中将衔。二次革命爆发后,一心一意追随孙中山。1922年3月21日在广九火车站遇刺,23日逝世。)在广州车站被刺殒命,凶手主使者是陈炯明,此人为了破坏孙先生的北伐计划,不惜下此毒手。孙先生因陈炯明阻挠北伐,决回粤督师,四月十六日,从桂林到梧州,召陈炯明往晤,陈公然抗命。二十日,孙先生到肇庆,准陈炯明辞去广东省长及粤军总司令职,专任陆军部长。陈因被免职,调其在南宁的部队返粤。陈炯明的心腹将领叶举等于四月二十一日发出通电,由南宁还师广州。粤军既撤出广西,陆、谭旧部势必卷土重来,我这个省长干不成了,决定不日挈眷乘轮去梧州,准备在那里设立行署。白崇禧要求乘搭马省长的专轮东下,马答应了。这是一九二二年夏初的事。

五月中,白崇禧乘搭马君武省长的座轮离开南宁东驶。白崇禧同广西省长公署的卫队长卢象荣及其卫队在前面的一只电船,马君武偕属及省府的工作人员则在后面的一条船。一晚,到达贵县,因邕江水浅,轮船不能夜航,遂在县城下游约一里的罗泊湾对岸停泊过夜。

贵县这时是粤桂边区第三路司令李宗仁的驻地。陈炯明因粤军撤退,江防空虚,特将贵县交给李宗仁部接防。李的第一支队李石愚率俞作柏、陆超两营刚巧先一日抵贵。俞作柏素有野心,不守绳墨。他知道马君武来到,上船谒见,要求马君武挈眷到贵县县署憩宿,马婉辞之。俞见软的一套不行,就来硬的一套。午夜,俞作柏派兵将马君武的船队包围,要把他的卫队缴械。卢象荣下令抵抗,一时枪声大作,马君武的爱妾竟以身殉。马氏经此事变后,万念俱灰。五月二十二日,即电广州孙中山先生辞去广西省长职务,这是广西最黑暗的时代。

白崇禧到广州后,住院治疗。用X光透视,发现他的左腿锁骨折断,因历时过久,已长成假骨,无法再施手术。休养一年后,虽左脚稍短,走路有点微跛,但行动尚称方便。白崇禧自念他的生命力异常坚强,因此将他原来的别字“剑生”改为健生,以示自强不息之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