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
江林昌
在烟台大学30年校庆之际,人文学院举行了“孟二冬奖学金”首届颁奖典礼。孟二冬的夫人耿琴老师、获奖学生代表,以及孟二冬当年的学生代表,都在典礼上做了深情发言,仪式隆重而感人。我身临其间,深受教育;虽也代表学校致辞,但仍觉言犹未尽,今借此小文,以作弥补。
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批获奖的同学是幸福的。他们的努力学习,既获得了荣誉鼓励,又获得了物质支持。而对全体同学来说,典礼具有榜样引领意义。当然,仅有这些认识,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设立“孟二冬奖学金”的目的,不仅仅是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继承、弘扬孟二冬精神。
孟二冬精神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崇尚的重名节、讲风骨,既有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又有安贫乐道的独立精神,不趋炎附势,可为民赴义,所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正如孟二冬老师的夫人耿琴老师所回忆:“几十年来,他一心一意做学问,尽管当时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他心无旁骛、坚守清贫。”“他的许多论文和著作,都是在那时候做出来的。”“他在石河子大学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浑身汗水湿透,嗓子发不出音,依然坚持到最后一刻,在黑板上写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留言,口吐鲜血,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这就是孟二冬精神。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他可以坚守清贤;为了给学生讲课,他甚至口吐鲜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市场经济、商品社会冲击下,也出现了道德精神的滑坡,浮躁功利的泛滥。有鉴于此,党中央及时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当我们把孟二冬精神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认识时,我们就更能感受到孟二冬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今天我们学习、宣传、继承孟二冬精神,就是响应党中央号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孟二冬老师是由烟大讲台走向北大讲坛的。烟台大学由北大清华共同援建,是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与博雅塔、清华大学的荷塘与月色,铸范了烟台大学三元湖的虹桥与钟楼。烟台大学的精神血脉源于北大与清华,孟二冬老师的言行正好体现了烟大与北大、清华的大学精神的承传关系。现在烟台大学人文学院设立“孟二冬奖学金”,就是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发扬光大。孟二冬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孟二冬奖学金”的设立,必定使孟二冬精神在烟台大学的校园里闪烁出永恒的光芒。
(作者系原烟台大学副校长,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