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左氏传》、《左氏》等。《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为《春秋》三传。这三种书都是阐释《春秋》经义的著作,但方式则有不同,《公》、《穀》都以阐述经义为主,间或叙述一些史事;而《左传》则以叙述、补充史实为主,阐述经义为辅。这三种书后世都被列为经书。
《左传》的作者,据《史记》记载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但据后人考证,此书当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左传》沿用《春秋》以鲁国编年史的方式,记述了春秋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的历史。它不仅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典籍,而且也是一部颇有文学价值的散文作品。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
初[2],郑武公娶于申[3],曰武姜[4],生庄公及共叔段[5]。庄公寤生[6],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7]。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8],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9]。公曰:“制,岩邑也[10],虢叔死焉[11]。佗邑唯命[12]。”请京[13],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4]。祭仲曰[15]:“都城过百雉[16],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7],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18],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9]?”对曰:“姜氏何厌之有[20]?不如早为之所[21],无使滋蔓[22]。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3]。公子吕曰[24]:“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25]。”公曰:“无庸[26],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7]。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8]。”公曰:“不义不昵[29],厚将崩。”
大叔完聚[30],缮甲兵[31],具卒乘[32],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3]。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4]。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35],公伐诸鄢[36]。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37]:“郑伯克段于鄢[38]。”段不弟[39],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40]。不言出奔,难之也[41]。
遂置姜氏于城颍[42],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43],闻之,有献于公[44]。公赐之食。食舍肉[45]。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46]。”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7]!”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48],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49]:“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50]。”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51],永锡尔类[52]。’其是之谓乎!”
[注释]
[1]本篇选自鲁隐公元年。按《春秋》是一部断代编年史,以鲁国国君十二公——即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为序,逐年编排。《左传》作为解说《春秋》经义的著作,也按照这种方式编排。原无篇题,现篇题是后加的。下各篇同此。本篇记述了郑庄公兄弟之间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功于心计、老谋深算的郑庄公赢得了胜利。
[2]初:当初。按《左传》倒叙事件时多用“初”字起始。
[3]郑武公:名掘突,郑庄公的父亲,前770年—前744年在位。申:国名,姜姓,后为楚国所灭,故址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4]武姜:《左传》中对已嫁妇女的称谓,其中第二个字是娘家姓氏。“武”字表示其丈夫是郑武公。
[5]共(gōng)叔段:郑庄公之弟。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共,贾逵、服虔谓是谥号,杜注以为段出奔共,故曰共叔。叔是排行,段是名。”
[6]寤(wù)生:逆生,指出生时足先头后,即难产。
[7]遂恶(wù)之:因此讨厌他。之,代词,指庄公。
[8]亟:屡次。
[9]为之请制:为共叔段请求把制地作为封邑。制,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境,原属东虢领地,后东虢为郑所灭,制地遂为郑国所有。
[10]岩邑:险要之地。
[11]虢叔:东虢国君。
[12]佗邑唯命:其他地方惟命是从。佗,同“它”,指其他。
[13]京:地名,在今荥阳县东南。
[14]京城大叔:即共叔段。大,同“太”。《史记·郑世家》:“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号太叔。”
[15]祭(zhài)仲:郑国大夫。
[16]都城:都邑的城墙。雉(zhì):城墙高一丈长三丈为一雉。
[17]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都邑的城墙建制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按古代侯伯之国的城墙建制每面为三百雉。参国之一,即百雉。
[18]不度:指不合法度。
[19]焉辟害:怎能避免祸害。辟,同“避”。
[20]何厌之有:哪里能满足得了?厌,满足。
[21]不如早为之所:不如及早安排处置。之,代词,指太叔段。所,处所,地方。
[22]滋蔓:蔓延。这里指太叔段的地盘扩大,势力逐渐强盛。
[23]既而:不久。西鄙、北鄙:指郑国西部和北部边境的两个城邑。贰于己:既从属于庄公,又从属于自己。实际上是命令二邑听命于己。贰,两属,有二心。
[24]公子吕:郑国大夫,即下文的子封。
[25]无生民心:意思是,不要让百姓思想产生混乱。
[26]无庸:用不着。庸,用。
[27]廪延:地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28]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将会得到众民的拥护。
[29]不义:指不服从君命。不昵:指不亲近兄长。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当解为不义则不昵。昵依《说文》当作黏,黏连之义。犹今言不义则不能团结其众。”亦通。
[30]完聚:修整城墙积聚粮食。
[31]缮甲兵:修缮装备武器。
[32]具卒乘:准备兵士战车。乘(shèng):兵车。
[33]夫人:指武姜。启之:指武姜将做太叔段的内应,为他打开城门。启,开。
[34]帅:率领。二百乘:二百辆兵车。按春秋时作战一辆兵车配备十名甲兵。
[35]鄢(yān):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北。
[36]公伐诸鄢:庄公到鄢地攻打他。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37]书:指《春秋》。
[38]郑伯:指郑庄公。克:战胜。
[39]不弟:不像兄弟。一说“弟”通“悌”,指尊敬兄长,亦通。
[40]郑志:郑庄公本人的意愿,指郑庄公蓄意要铲除共叔段。
[41]难之:指史官记述此事感到为难。
[42]置:安置。城颍:地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43]颍考叔:郑国大夫。颍谷:地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封人:镇守边疆的官员。
[44]献:贡献礼品。按此句是指颍考叔借贡献礼品的机会接近庄公。
[45]舍肉:指把肉留下放在一边不吃。
[46]遗(wèi):馈赠,给予。
[47]繄我独无:我却偏偏没有。繄(yì),句首语气词,无义。
[48]阙:通掘,挖掘。及:到。
[49]赋:赋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此疑各人随口吟其自作辞句。”
[50]泄泄(yì yì):愉快和美的样子。
[51]孝子不匮:孝子尽孝没有竭尽。匮,竭尽。
[52]锡:赐予。按以上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既醉》。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1]
十年春,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4],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6],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0],弗敢加也[11],必以信[12]。”对曰:“小信未孚[13],神弗福也[14]。”公曰:“小大之狱[15],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19]。刿曰:“未可。”下视其辙[20],登轼而望之[21],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22],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23],三而竭。彼竭我盈[24],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6],故逐之。”
[注释]
[1]本篇记述了齐、鲁之间在长勺的一场著名战役。指出“取信于民”是夺取胜利的关键因素,并用精炼传神的文字描写了曹刿指挥作战的精明。曹刿(guì):《史记·刺客列传》作“曹沫”,是鲁国一位有勇力的将领。
[2]齐师:齐国军队。我:指鲁国。按《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所以《春秋》和《左传》中的“我”都是指鲁国。
[3]公:鲁庄公,名同。前693年—前662年在位。
[4]肉食者:指有权势的高官贵族。
[5]间:参与。
[6]鄙:鄙陋,无见识。
[7]何以战:依靠什么去作战。
[8]安:享受。
[9]专:独自享用。
[10]牺牲:祭祀用的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石丝绸。
[11]加:夸大,虚报。
[12]信:诚实不欺。
[13]小信未孚:小的诚实不能使神灵信服。孚,使信服,使信从。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孚借为覆,古音平入通转。《孟子·离娄上》‘而仁覆天下矣’,覆有盖被之意,即遍及之意,与上文之遍异字同义,意谓祝史告于鬼神之言必诚实可信。”亦通。
[14]福:降福,保佑。
[15]狱;诉讼案件。
[16]长勺: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
[17]鼓:击鼓。按古代作战以击鼓作为进军的号令。下文的“三鼓”,就是出击三次。
[18]败绩:大败。
[19]驰之:驰兵追击。
[20]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21]轼:古代车厢前面供人扶靠的横木。
[22]既克:战胜敌军之后。
[23]衰:指士气衰落。
[24]盈:指士气旺盛。
[25]伏:埋伏的军队。
[26]靡:倒下。
齐伐楚盟于召陵(僖公四年)[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3]:“君处北海[4],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6],何故?”管仲对曰[7]:“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8]:‘五侯九伯[9],女实征之[10],以夹辅周室[11]。’赐我先君履[12],东至于海,西至于河[13],南至于穆陵[14],北至于无棣[15]。尔贡苞茅不入[16],王祭不共[17],无以缩酒[18],寡人是徵[19]。昭王南征而不复[20],寡人是问。”对曰:“共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21]。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22]。师退,次于召陵[23]。
齐侯陈诸侯之师[24],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25]?先君之好是继[26]。与不谷同好如何[27]?”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8],辱收寡君[29],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30],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31],汉水以为池[32],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注释]
[1]本篇记述了齐、楚两国之间在军事外交方面的一场斗争。齐桓公纠集鲁、宋、卫、郑、许、曹、陈等诸侯国联合伐楚,面对大兵压境、不可一世的齐军,楚国使者和大夫屈完毫无惧色,用不卑不亢、针锋相对而又十分得体的外交辞令与敌方谈判,最终避免了战争而与诸侯订立盟约。
[2]齐侯:指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前685年—前643年在位。蔡:诸侯国名,姬姓,其辖地在今河南省上蔡一带,前447年为楚国所灭。
[3]楚子:指楚成王。使与师言:指派使者到齐侯军中谈判。
[4]北海:按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这里的北海以及下文的南海,犹如说极北、极南之地,相隔甚远。
[5]风马牛不相及:指楚国和齐国相隔甚远,即使牛马发情追逐狂奔,也不会互相侵入边境。按牛马等牲畜在发情期公畜母畜相互引诱追逐称为“风”。一说风指放逸、走失。
[6]不虞:没想到。
[7]管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姓管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8]召康公:即召公奭,曾与周公一起辅佐周成王。大公:同“太公”,即姜尚,字望,一说字子牙,后世称之为姜太公。周成王时封于齐,为齐国的始祖,故管仲称之为“先君”。
[9]五侯九伯:旧说歧义颇多,一说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方伯,可参考。这里可以理解为泛指天下诸侯。
[10]女实征之:你有权力征伐他们。女,同“汝”。
[11]夹辅:辅佐。周室:西周王室。
[12]履:指所践履的地域,即有权征伐的范围。
[13]河:黄河。
[14]穆陵:地名,在今山东临朐县南。
[15]无棣:地名,在今山东无棣县一带。
[16]苞茅:捆成束的箐茅。这是楚国进贡给周王室用以祭祀的物品。
[17]王祭不共:指周天子祭祀时缺乏苞茅。共,通“供”,供给。
[18]缩酒:渗酒。祭祀时把酒从苞茅束上浇下,酒糟留在茅中,酒汁逐渐渗透下流,象征神饮酒。
[19]徵:问罪。“是徵”,犹言“徵是”,为此而来问罪之义。
[20]昭王南征而不复:《史记·周本纪》说:“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又《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按据各类史书的记载推算,周昭王南征而不复之事发生在前977年,距齐楚召陵之盟尚有三百余年,当时汉水亦不属楚国,所以当管仲以此事问罪时,楚使用“君其问诸水滨——您还是到水边问问吧”作答,委婉地说明此事与楚国无关。
[21]次: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郾城县南。
[22]屈完:楚国大夫。如师:到齐国军队去。
[23]召陵:地名,在河南郾城县南。
[24]陈:列成战阵。
[25]岂不谷是为:(诸侯出兵)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谷,诸侯国君自称的谦辞。
[26]先君之好是继:犹言继先君之好,指继承先君所建立的友好关系。
[27]同好:共同友好。
[28]惠:惠临。徼(yāo)福:求福。社稷:土地、五谷之神。
[29]辱收寡君:意为承蒙您不顾屈辱接纳我国君主加盟。收,接纳。
[30]以德绥诸侯:以德行安抚诸侯。
[31]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以为城:当作城墙。
[32]池:护城河。
秦晋韩之战(僖公十五年)[1]
晋侯之入也[2],秦穆姬属贾君焉[3],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于贾君[4],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5],既而皆背之[6]。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7],东尽虢略[8],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9],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10],故秦伯伐晋。
卜徒父筮之[11],吉:“涉河,侯车败[12]。”诘之[13],对曰:“乃大吉也。三败[14],必获晋君。其卦遇《蛊》[15],曰:‘千乘三去[16]。三去之馀,获其雄狐[17]。’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18],风也;其悔[19],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20],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三败及韩[21]。晋侯谓庆郑曰[22]:“寇深矣[23],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24]!”卜右[25],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26],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27]。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28]。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29];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30]。乱气狡愤[31],阴血周作[32],张脉贲兴[33],外强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
九月,晋侯逆秦师[34],使韩简视师[35]。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36],入用其宠[37],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38]。”公曰:“一夫不可狃[39],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40],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41]。”秦伯使公孙枝对曰[42]:“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43],犹吾忧也[44]。苟列定矣,敢不承命[45]。”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46]。”
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47]。公号庆郑[48]。庆郑曰:“愎谏、违卜[49],固败是求[50],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51],将止之[52]。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53]。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54]。秦伯使辞焉[55],曰:“二三子何其戚也[56]。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57],岂敢以至[58]?”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59],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60]。”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61]。使以免服衰绖逆[62],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63],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64]。”乃舍诸灵台[65]。
大夫请以入[66]。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67];既而丧归[68],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69]?且晋人戚忧以重我[70],天地以要我[71]。不图晋忧[72],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73],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74]:“不如杀之,无聚慝焉[75]。”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76],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77]。且史佚有言曰[78]:‘无始祸,无怙乱[79],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80]。”乃许晋平[81]。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82],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83]。’”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84]。吕甥曰:“君亡之不恤[85],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86]。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87],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88],晋于是乎作州兵[89]。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90],遇《归妹》之《睽》[91]。史苏占之[92],曰:“不吉。其繇曰[93]:‘士刲羊[94],亦无衁也[95];女承筐,亦无贶也[96]。西邻责言[97],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98]。’震之离[99],亦离之震。‘为雷为火[100],为嬴败姬[101]。车说其輹[102],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103]。《归妹》《睽》孤[104],寇张之弧[105]。侄其从姑[106],六年其逋[107],逃归其国,而弃其家[108]。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109]。’”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龟,象也[110];筮,数也[111]。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112],滋而后有数。先君之败德[113],及可数乎[114]?史苏是占,勿从何益[115]。《诗》曰:‘下民之孽[116],匪降自天。僔沓背憎[117],职竞由人[118]。’”
[注释]
[1]前645年(鲁僖公十五年),秦国和晋国之间打了一场大仗,结果秦国获胜,晋国失败。本篇则记述了这次战争的前因后果。
[2]晋侯:指晋惠公,姓姬,名夷吾,晋献公之子。入:指由秦国进入晋国为君。按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的谗言,杀太子申生,立骊姬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公子重耳、夷吾等都逃亡国外。晋献公死时,夷吾在秦国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回国即位,是为惠公。
[3]秦穆姬:秦穆公的夫人,晋献公之女,太子申生的同母姐姐。属贾君:把贾君嘱托给他。属,同“嘱”,嘱托,托付。贾君,太子申生的夫人。
[4]烝(zhēng):以下淫上,指与长辈通奸。
[5]许赂:答应馈赠财物。中大夫:指晋国国内执政的大臣。
[6]既而:事后。背之:指背弃诺言。
[7]秦伯:秦穆公,姓嬴名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河外:指黄河以西、以南地区。
[8]虢略: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县。
[9]内:指黄河以内。解梁城:即今山西永济县北的解城。
[10]闭之籴:拒绝秦国购买粮食。按僖公十三年晋国发生饥荒,秦国给予了援助;而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拒绝援助。这也是导致秦穆公伐晋的原因之一。
[11]卜徒父:秦国掌管卜筮之人。筮(shì):用蓍草占卦称为筮,用龟甲占卦称为卜。
[12]败:毁坏。
[13]诘:追问。
[14]三败:三次打败晋国。
[15]《蛊》:《周易》卦名。
[16]千乘:本义是一千辆兵车,引申为大国,这里指秦国。去:同“驱”,进攻。
[17]雄狐:比喻晋惠公。
[18]贞:内卦,代表本国,即秦国的情况。
[19]悔:外卦,代表敌国,即晋国的情况。
[20]我落其实而取其材:从秦国的角度说,秦国为风,晋国为山,风吹落山上的果实,还取得山上的木材,所以是必胜之象。实,果实。
[21]三败:晋国三次战败。韩:地名。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旧说韩在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然据《传》‘涉河,侯车败’,‘晋侯曰寇深矣’之文,其不在黄河之西可知。《方舆纪要》以为今山西省芮城县有韩亭,即秦、晋战处;江永《考实》则以为当在河津县与万荣县之间。”
[22]庆郑:晋国大夫。
[23]深:深入。
[24]不孙:出言不逊,放肆。孙,同“逊”。
[25]卜右:占卜车右卫的人选。
[26]步扬:人名,晋国公族郤氏之后。御戎:驾御战车。
[27]乘小驷(sì)二句:意思是,所乘坐的马车是从郑国输入的。驷,古代以四马驾一车,所以称驾一车的四马或四马所驾之车为驷。
[28]其产:指本国出产的马。
[29]服习:习惯、熟悉。
[30]将与人易:指用异国出产的马作战,因不知人心,不熟悉道路,临战时就会恐惧,行动将与人的意图相反。
[31]乱气狡愤:指马呼吸急促,动作乖戾而暴躁。
[32]阴血周作:指马体内的血液奔流。
[33]张脉贲兴:指马的血管扩张突起。
[34]逆:迎战。
[35]韩简:晋国的大夫。视师:侦察秦国军情。
[36]出因其资:指晋惠公出亡秦国时得到秦国的资助。
[37]入用其宠:指秦惠公回国为君是受到秦国的厚爱。
[38]倍犹未也:意谓力量相差一倍都不止。
[39]狃(niǔ):轻侮,轻慢。
[40]不佞:不才,没有才能。
[41]无所逃命:没有地方逃避君主的命令。言外之意是说将要决一死战。
[42]公孙枝:秦国大夫。
[43]入而未定列:回国以后未继承君位。
[44]犹吾忧也:即吾犹忧也,我仍然十分忧虑。
[45]敢不承命:怎敢不接受君主的命令,意思是说决心要打。
[46]吾幸而得囚:意谓我能够被囚禁就算幸运了。
[47]还泞而止:指马陷在泥泞之中盘旋而不得出。还,同“旋”,盘旋。
[48]号庆郑:向庆郑呼号求救。
[49]愎(bì)谏:不听从劝谏。违卜:违背占卜。
[50]固败是求:本来就是自找失败。固:本来。
[51]辂(yà):迎,迎战。
[52]止:俘获。
[53]失秦伯:指失去了俘获秦伯的机会。
[54]反首:披头散发的样子。拔舍:拔起营帐。
[55]使辞:派使者来辞谢。
[56]二三子:犹言诸位、各位。戚:忧伤。
[57]亦晋之妖梦是践:只是实践晋国的妖梦而已。亦,只,只是。晋之妖梦,按《左传》僖公十年记载,晋国大夫狐突遇到太子申生的鬼魂,申生说,由于夷吾(即晋惠公)的无礼,他已经请求上帝并获得同意,把晋国交付给秦国。所谓妖梦即指此事。
[58]以:太。至:甚,过分。
[59]履后土而戴皇天:脚踩后土而头顶皇天。意为天地可以作证,希望秦侯不要食言。皇天、后土,是对天地的尊称。
[60]下风:风向的下方。古代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在一起,地位底的人应处于下风的位置。在下风容易听清对方的话。“敢在下风”,意为我们在下听候您的吩咐,言外之意是说我们听清了您的话,希望您言而有信。
[61]登台而履薪: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上。以示将要自焚而死。
[62]使:动词,派使者。免(wèn):古代的一种丧服,免冠束发,用布绕于头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免”服形制说:“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又缺向后,绕于髻。”衰绖(cuī dié):也是古代的丧服。披在胸前的粗麻布条称为“衰”,唐孔颖达《左传疏》曰:“衰用布为之,广四寸,长六寸,当心。故云在胸前也。”“绖”是用麻布制成的带子,系于头上或腰间。逆:迎接。
[63]匪:同非。玉帛:诸侯之间聘问会盟时用的礼物。以玉帛相见,指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64]裁:决断,裁断。
[65]乃舍诸灵台:秦穆公听到夫人的话,不敢把晋惠公带回国都,就把他安排在郊外的灵台。
[66]请以入:请求把惠公带回国都。
[67]以厚归:带着丰厚的收获归来。
[68]丧归:回来就要发生丧事。
[69]何有:何得,能得到什么。
[70]戚忧以重我:用忧伤来感动我。
[71]天地以要我:以天地来约束我。
[72]图:考虑。
[73]重怒难任:加重晋人的愤怒会难以承当。
[74]公子絷:秦穆公之子。
[75]聚慝(tè):聚集灾祸。
[76]质:人质,这里作动词,指用晋国太子作人质。
[77]成恶:造成两国间的仇恨。
[78]史佚:人名,西周时史官。
[79]怙:凭借,依靠。“怙乱”,指依靠别国内部的动乱以求己利。
[80]陵:同“凌”,欺凌。
[81]许晋平:允许晋国求和。
[82]郤乞:晋国大夫。瑕吕饴甥:晋国大夫,姓吕,字子金,又称吕甥,瑕是其封邑,因以瑕为氏。
[83]卜贰圉:占卜选择日期立太子圉为国君。卜,占卜,这里是以占卜择日之意。贰,副,这里指太子。古人认为太子是国君的副职,《国语·晋语一》:“夫太子,君之贰也。”即此贰字之义。圉,晋惠公的太子,即晋怀公。一说“卜贰圉”的意思是,用占卜来决定是否立太子圉为国君;又一说指用占卜决定如何辅佐太子即位。仅供参考。
[84]作:开始。爰田:《国语·晋语三》作“辕田”,指改革田制。关于“爰田”的具体办法古今注家说解不一。杜预《左传集解》认为是把公田所收之税分赏给众人;《晋语三》注引贾逵认为是指把田地分给众人并改变田界。此外还有许多说法,不一一列举。
[85]君亡之不恤:国君不为自己的逃亡忧虑。恤:忧虑。一说“恤”为救助之义,全句意为“国君出亡在外,我们不能去救助他”。仅供参考。
[86]征缮:征收赋税,修整武器装备。孺子:指太子。
[87]辑睦:和睦。
[88]说:同“悦”,高兴。
[89]作州兵:开始改革兵制。
[90]筮嫁伯姬于秦:为伯姬出嫁秦国而卜筮。伯姬,即秦穆公的夫人穆姬。
[91]《归妹》、《睽》:都是《周易》卦名。此句是指得到《归妹》卦变为《睽》卦。
[92]史苏:人名,晋国掌卜筮之官。
[93]繇:同“爻”,爻辞。
[94]刲(kuī):宰杀。
[95]衁(huāng):血。
[96]贶(kuàng):赐,与。“无贶”,指无所得。以上几句爻辞是说,男人宰羊不见血,女人拿筐无所得,比喻所求事情于自己不利,故曰不吉。按《周易·归妹》上六爻辞曰:“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与此记载略有不同。
[97]西邻:指秦国。责言:责备之言。
[98]相:帮助。按表面词义来理解,归妹即女子出嫁,睽有乖离、违背义。女子出嫁而遇乖离之象,所以对女家没有什么帮助。杜预《集解》即从此义立说:“《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
[99]震、离:《归妹》上卦是八卦的震,《睽》上卦是八卦的离。
[100]为雷为火:《周易》八卦中震卦为雷,离卦为火。
[101]嬴:秦国之姓。姬:晋国之姓。
[102]说:同“脱“,脱离。輹(fù):把车厢固定在车轴上的木头,亦称“伏兔”。
[103]宗丘:地名,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宗丘盖即韩原之别名。”
[104]《归妹》《睽》孤:意思是,出嫁的女子与娘家睽违乖离,非常孤单。
[105]寇张之弧:敌人张开了木弓。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易·睽》上九云:‘《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之作其用。弧音狐,木弓也。睽有睽违睽离之象,故《易》曰‘睽孤’。归妹为嫁女,上古有抢夺妇女者,故曰‘寇张之弧’。”据此,“寇张之弧”是从上古抢亲之意而言的。
[106]侄其从姑:晋太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穆公夫人伯姬是太子圉的姑姑,故云“侄其从姑”。
[107]六年其逋:晋太子圉在秦国为质六年后逃归晋国。逋:逃亡。
[108]弃其家:太子圉在秦国娶秦穆公之女怀嬴为妻,他逃归晋国时,把怀嬴留在了秦国,故云“弃其家”。
[109]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预言太子圉归国后将死于高梁之墟。虚同“墟”。据《左传》记载,太子圉于僖公二十二年逃回,即位为晋怀公,二十四年被重耳杀死在高梁之墟。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子圉于二十二年逃回,而死于二十四年之二月,似死于逃回后第三年;实则周正二十四年之二月实夏正二十三年之十二月,其间仅隔一年。说详阎若璩《潜邱札记》。”按《左传》所记载的卜筮之辞,有很多都是后人附会追述的,所以看起来十分灵验。
[110]龟:龟甲。古人占卜时用火灼烤龟甲,根据灼出的裂纹形象来判断吉凶。象:指龟甲裂纹的形象。
[111]筮:用蓍草占卜。数:用蓍草占卜,根据数目来推测祸福休咎。
[112]象而后有滋:有形象而后才能繁衍滋长。滋,滋长繁衍。
[113]先君:指晋献公。败德:败坏道德之事。
[114]及可数乎:犹言“数可及乎”,意思是,“岂是筮数可以推测的?”一说此句意思是“岂是数得完的”,亦通。
[115]勿从何益:听从了又有什么益处。“勿从”,即听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勿非否定词乃语首助词,无义。王引之《释词》曰:‘勿从,从也;言虽从史苏之言,亦无益也。’”
[116]下民:百姓。孽:灾祸。
[117]僔(zūn)沓:聚在一起时相互说笑奉承。僔,相聚。沓,语多貌。背憎:背后相互憎恨。
[118]职竞由人:意为都是由人自身造成的。以上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1]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8],纳诸公子[9]。公子取季隗[10],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11],生盾。将适齐[12],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13]。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14]。出于五鹿[15],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6]。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17]。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18],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19],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告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20],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21],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22],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23]。僖负羁之妻曰[24]:“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25]。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26]。子盍蚤自贰焉[27]!”乃馈盘飧[28],置璧焉[29]。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30]。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31]。叔詹谏曰[32]:“臣闻天之所启[33],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34]!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王不蕃[35]。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36],而天不靖晋国[37],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38],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39],其过子弟固将礼焉[40],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飧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41]?”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42],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43],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44],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45],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46]。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47],右属櫜鞬[48],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49]。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50],文而有礼[51]。其从者肃而宽[52],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53]!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54],怀嬴与焉[55]。奉匜沃盥[56],既而挥之[57]。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58]。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59],公赋《六月》[60]。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61],秦伯纳之[62]。不书,不告入也[63]。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64],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65]。”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66]!”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67],入桑泉[68],取臼衰[69]。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70]。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71]。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72]。丁未,朝于武宫[73]。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74],将焚公宫而弑晋侯[75]。寺人披请见[76]。公使让之[77],且辞焉[78],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79]。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80],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81],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82]。若犹未也,又将及难[83]。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84]。蒲人、狄人,余何有焉[85]?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86]。君若易之,何辱命焉[87]?行者甚众,岂唯刑臣[88]?”公见之,以难告[89]。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90],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91],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92],实纪纲之仆[93]。
初,晋侯之竖头须[94],守藏者也[95]。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96]。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97]。谓仆人曰:“沐则心覆[98],心覆则图反[99],宜吾不得见也[100]。居者为社稷之守[101],行者为羁绁之仆[102],其亦可也[103],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104]。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105]。文公妻赵衰[106],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107],子馀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108],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109];以叔隗为内子[110],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111],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议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112]。”其母曰:“盍亦求之[113]?以死谁怼[114]?”对曰:“尤而效之[115],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116]。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117]。”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118],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119]。”
[注释]
[1]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前697—前628),姓姬,名重耳。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派兵护送回国,立为晋君。本篇则记述了重耳被迫流亡,四处奔波,最后回国夺得君位的全过程。
[2]蒲城:地名,今山西隰县。僖公四年,遭骊姬之难,公子重耳逃奔到蒲城。第二年,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
[3]保:依靠,仰仗。享其生禄:享受养生的俸禄。
[4]有人而校:有了百姓的拥护而加以抵抗。校,抵抗,反抗。
[5]狄:古代少数民族名,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个部族,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又称“北狄”。
[6]狐偃:晋国大夫,字子犯,重耳的舅父。赵衰:晋国大夫,字子馀。颠颉:晋国大夫。魏武子:即魏雠,晋国大夫。司空季子:即胥臣,又称臼季;姓胥,名臣,字季子,司空为官名,食采邑于臼,故有多个称呼。按此五人都是当时有名望地位之人,举以为从者代表。
[7]廧(qiáng)咎(gāo)如:狄人的一个部族。
[8]获:俘获。隗(wěi):廧咎如族的姓氏。
[9]纳诸公子:把两个女子送给公子重耳。
[10]取:通娶。
[11]妻:这里作动词,嫁。
[12]适齐:到齐国去。
[13]就木:进棺材。
[14]卫文公:卫国国君,姓姬,名辟疆,后又改名毁。前659年—前635年在位。
[15]五鹿: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南。
[16]野人:指乡下人。块:土块。按“野人”给重耳土块,意在羞辱他,但子犯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土地的象征,有复国立君的希望,所以下文曰“天赐也”。
[17]稽首:叩头。按“稽首”是古人最庄重的礼节。子犯以稽首礼接受土块,表示对上天所赐的恭敬。
[18]乘:四匹马为一乘,二十乘即八十匹马。按此是齐桓公嫁女的陪嫁。
[19]蚕妾:采桑养蚕的侍妾。
[20]四方之志:指远大的志向。
[21]怀与安:留恋妻子贪图安逸。
[22]曹共公:曹国国君,姓姬,名襄。前652年—前618年在位。骈胁:肋骨连接在一起。
[23]薄:逼近。
[24]僖负羁:曹国大夫。
[25]相国:辅佐国家。
[26]曹其首:指公子重耳复国后诛灭无礼之人,曹国将首当其冲。
[27]盍:何不。蚤:同“早”。贰:贰心于重耳,指对重耳表示敬意。
[28]馈:赠送。盘飧(sūn):一盘食物。
[29]置璧焉:把玉璧藏在食物里面。
[30]宋襄公: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前650年—前637年在位。
[31]郑文公:郑国国君,名捷,前672年—前628年在位。
[32]叔詹:郑国大夫,郑文公之弟。
[33]启:开,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34]天其或者将建诸:上天或许将要立他为君吧。其或者,副词,表推测。建,立,指立为君主。
[35]蕃:子孙蕃衍昌盛。
[36]离外之患:遭受逃亡在外的忧患。离,同“罹”,遭受。
[37]靖:安定。
[38]三士:指狐偃、赵衰和贾佗。足以上人:能力地位足以居于别人之上。
[39]同侪(chǎi):指地位同等。
[40]其过子弟固将礼焉:他们的子弟路过这里应该以礼相待。
[41]不谷:楚王自称的谦词。
[42]羽毛齿革:指鸟羽、皮毛、象牙、犀牛皮,属珍稀物产。
[43]波及晋国者:指播散流入晋国的珍稀物产。
[44]虽然:尽管如此。
[45]以君之灵:意为托楚王之福。
[46]辟:同“避”。三舍:古代行军以一日的行程为一舍,而一日行程是三十里,所以也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三日的行程,亦即九十里。“退避三舍”的成语即源于此。“晋楚治兵”以下几句,意思是,如果晋国与楚国在中原发生战争,作为回报,我国的军队将首先退避三舍。
[47]鞭:马鞭。弭(mǐ):没有缠绕线绳,也没有涂漆,只在两端装饰骨、角的弓。这里泛指弓。
[48]属(zhǔ):著,挂着。櫜(gāo):盛箭的器物,即箭袋。鞬(jiàn):盛弓的器物,即弓袋。
[49]子玉:楚国令尹,名得臣。
[50]广而俭:志向广大而生活俭朴。
[51]文而有礼:说话文辞华美,合乎礼仪。
[52]肃而宽:严肃而待人宽厚。
[53]“吾闻姬姓唐叔之后”以下三句的意思是:我听说姬姓中唐叔的后代,将最后衰亡,这大概是由于晋公子的原因吧。将:大概,可能。
[54]纳女五人:送给重耳五个女子为姬妾。
[55]怀嬴:秦穆公之女。晋怀公为太子时入秦作人质,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因秦国是嬴姓,故名怀嬴。后怀公逃归晋国,怀嬴没有随行。重耳入秦时,秦穆公又把怀嬴许配给他。
[56]奉匜沃盥:手捧盛水器伺候重耳盥洗。奉,同“捧”。匜(yí),古人盥洗的用具,用以盛水。沃,浇水,倒水。
[57]既而挥之:重耳盥洗完后挥手让怀嬴走开。这个举动是无礼行为,所以怀嬴发怒。一说“既而挥之”是指重耳洗完后不用手巾擦,而是甩掉手上的水,这也是不符合礼的行为。
[58]降服而囚:重耳脱掉上衣,把自己拘禁起来,表示谢罪。
[59]《河水》:当作《沔水》,《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中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的句子,重耳赋此诗,把自己比作流水,把秦国比作大海,意在表示对秦国的尊敬。
[60]《六月》:《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其内容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征伐获得胜利,诗中有“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以佐天子”、“以定王国”等句子。所以赵衰说“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并为此表示答谢。
[61]王:指周天子。
[62]秦伯纳之:秦穆公把公子重耳送回晋国。
[63]不书,不告入也:指《春秋》没有记载,是因为晋国未来报告此事。
[64]负:背着。羁:马笼头。绁(xiè):马缰绳。
[65]请由此亡:请让我在这里离开吧。亡:离开。
[66]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句意思是,如果不和舅父同心同德,有河神为证。按此句是为消除子犯的疑虑而发的誓言。所,假设连词,如果,常用于誓词。“有如”也是当时起誓时常用的套语。白水,这里指河神。下句投入河中之璧,是其起誓的信物。
[67]令狐: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
[68]桑泉:地名,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北。
[69]臼衰:地名,在今山西省解县西北。
[70]晋师:晋怀公的军队,用以阻挡重耳。庐柳:地名,在今临猗县北。
[71]郇:地名,在今临猗县西南。
[72]曲沃: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
[73]武宫:晋国先祖曲沃武公的神庙,每当新君主即位,都要先来这里朝拜、祭祀。
[74]畏逼:担心受重耳的迫害。
[75]公宫:晋君的宫廷。弑:以下杀上曰弑。晋侯:指重耳。拜祭武宫之后他即位为君,是为文公。
[76]寺人披:寺人即阉人,名披,曾奉晋君之命到蒲城杀重耳。
[77]使让之:派人责备他。
[78]辞焉:拒绝接见。
[79]君命一宿,女即至:国君命令你过一个晚上到达,你却即刻就到了。言下之意,是指他想杀重耳之心切。下文“中宿”指过两个晚上。女,同“汝”,你。
[80]以田渭滨:在渭水之滨打猎。田,田猎,打猎。
[81]袪(qū):衣袖。寺人披到蒲城未能杀死重耳,只砍掉了一只衣袖。
[82]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意思是,小臣以为君主回国以后,已经懂得为君之道了。知之,杜预注:“知君人之道。”
[83]及难:遇到祸难。
[84]唯力是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
[85]余何有焉: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86]“齐桓公”二句:齐桓公为公子时,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当时管仲在公子纠手下做事,奉公子纠之命与桓公战于乾,并用箭射中了桓公的衣带钩。但桓公即位之后不记前嫌,置射钩之事于不问,任用管仲为相。
[87]君若易之,何辱命焉:君主如果要改变他这种做法,哪里用得着亲自下命令呢?易之,指改变齐桓公那样的做法。
[88]行者甚众,岂唯刑臣:该走的人很多,岂止是我这个受过宫刑的小臣?
[89]以难告:把吕、郤想作乱的事报告了晋文公。
[90]晦:晦日,即月末之日。
[91]如:去,到。
[92]送卫于晋三千人:秦穆公送给晋国卫士三千人。
[93]纪纲之仆:指得力的仆人。
[94]竖:未成年的小臣。头须:小臣之名。
[95]守藏:保管财物。
[96]尽用以求纳之:指文公出亡时,头须也窃取了财物逃走,然后把财物全部用来谋求让晋国接纳文公。
[97]辞焉以沐:以洗头发为借口拒绝接见。焉,用法同“之”,代词,指头须求见事。
[98]沐则心覆:洗头发时心就会颠倒。
[99]心覆则图反:心颠倒了意图就会相反。
[100]宜吾不得见也:无怪乎我不能被接见了。宜,适宜,这里指无可奇怪。
[101]居者:指留在国内的人。
[102]行者:指随从文公一起逃亡的人。
[103]其亦可也:他们的行为都是对的。其,指居者和行者两部分人。
[104]遽:即刻,马上。
[105]请其二子:请求把季隗的两个儿子伯儵、叔刘留在狄。
[106]妻赵衰:晋文公把女儿嫁与赵衰为妻。
[107]逆:迎接,接回。盾与其母:指赵盾和他的母亲叔隗。事见前僖公二十三年《传》。
[108]以盾为才:认为赵盾有才。
[109]使其三子下之:让她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
[110]内子:正妻。
[111]介之推:随从重耳流亡之臣,姓介名推,“之”是加在姓名中的语助词。一作介子推。不言禄:不谈论禄位。
[112]难与处矣:指难以与那些“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的人相处。
[113]盍亦求之:何不也去要求禄位。盍:何不二字的合音。
[114]以死谁怼(duì):自己没有求得赏赐,死后又能怨谁。怼:怨恨。
[115]尤而效之:明知其错而去仿效。尤:过失,错误。
[116]文:文饰。
[117]求显:追求显荣。
[118]绵上:地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县西南。为之田:作为介之推的封田。
[119]旌:表彰。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1]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晋军函陵[5],秦军氾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8]。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9]。越国以鄙远[10],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1]?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2],行李之往来[13],共其乏困[14],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5],许君焦、瑕[16],朝济而夕设版焉[17],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8],又欲肆其西封[19]。若不阙秦[20],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21]。”秦伯说[22],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23],乃还。
子犯请击之[2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5]。因人之力而敝之[26],不仁;失其所与[27],不知[28];以乱易整[29],不武[30]。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烛之武,郑国大夫。本篇记述在秦晋大军围困郑国即将灭之的危急时刻,烛之武夜入敌营,说服秦国退兵。他紧紧抓住灭亡郑国之后的利害关系,离间秦晋联盟,终使秦国退兵,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2]晋侯、秦伯:即晋文公和秦穆公。
[3]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详前《晋公子重耳之亡》章。
[4]贰于楚:指对晋有二心,私下与楚国勾结。
[5]军:驻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北。
[6]氾南:氾水之南。氾水原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久已干涸。
[7]佚之狐:郑国大夫。
[8]缒(zhuì):用绳子捆着身体,从城墙上吊下来。
[9]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冒昧。表谦敬的副词。执事,办事人员。这里代指秦穆公,表示尊重。
[10]越国以鄙远: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边疆。鄙:边邑、边境,这里作动词,以……为边邑。
[11]陪邻:增加邻国的土地。陪,增加。按秦国和晋国相邻,晋国和郑国相邻,灭亡郑国只能增加晋国的土地,所以说“陪邻”。
[1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秦有事于诸侯,必须向东行,多须经过郑国国境,郑可任招待之责,为秦东道之主人。”
[13]行李:古代指外交官员。亦作“行理”。
[14]共:同供,供给。乏困:指外交官员往来时的食宿之事。
[15]尝为晋君赐:曾经赐给晋国君主好处。这里指帮助晋惠公、晋文公归国取得君位之事。
[16]焦、瑕:都是晋国城邑;焦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以西,瑕在今河南省陕县以南。晋惠公为了求得秦国支持,曾答应归国后给秦国五座城邑。但他回国即位之后很快就背约反悔了。焦、瑕当是五座城邑中的两座。
[17]朝济:早晨渡河归国。版:夯土筑墙时用的夹版。“设版”,指加固城墙构筑防御工事。“朝夕”,形容其反悔的速度之快。
[18]东封郑:东边向郑国拓展疆域。封,疆域,这里作动词,指拓展疆域。
[19]肆其西封:又肆意向西边拓展疆土。
[20]阙秦:损害秦国。
[21]惟君图之:请君主您认真考虑。
[22]说:同“悦”。
[23]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皆是秦国大夫。
[24]子犯:即狐偃。请击之:请求攻打秦军。
[2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他们的大力相助我不会有今天。微,无,没有。夫,助词。
[26]因:依靠,凭借。敝:败坏,损害。
[27]失其所与:失掉同盟国。与,指同盟国。
[28]不知:不明智。知,同“智”。
[29]乱:指攻打秦国。整:指同盟国之间的团结一致。
[30]不武:不算勇武。
秦晋殽之战(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1]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2]。出绛[3],柩有声如牛[4]。卜偃使大夫拜[5],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10]。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1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13]。召孟明、西乞、白乙[14],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15]!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16],尔墓之木拱矣[17]。”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18],殽有二陵焉[19]。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20];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2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22],左右免胄而下[23],超乘者三百乘[24]。王孙满尚幼[25],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26],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27]。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28],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29],遇之,以乘韦先[30],牛十二,犒师[31],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32],敢犒从者[33]。不腆敝邑[34],为从者之淹[35],居则具一日之积[36],行则备一夕之卫[37]。”且使遽告于郑[38]。
郑穆公使视客馆[39],则束载、厉兵、秣马矣[40]。使皇武子辞焉[41],曰:“吾子淹久于敝邑[42],唯是脯资、饩牵竭矣[43],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44],犹秦之有具囿也[45],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46],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4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48],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4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50],天奉我也[51]。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5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53]?”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5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55],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56]。子墨衰绖[57],梁弘御戎[58],莱驹为右[59]。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60]。
文嬴请三帅[61],曰:“彼实构吾二君[6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63]?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64],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65],妇人暂而免诸国[66],堕军实而长寇仇[67],亡无日矣!”不顾而唾[68]。
公使阳处父追之[69],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70],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71],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72]。”
秦伯素服郊次[73],乡师而哭[74],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75],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76]。”
[注释]
[1]本篇把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的有关内容合而为一,完整地记载了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劳师远袭郑国,最终被晋国在殽山击败的经过。
[2]殡:埋葬。曲沃: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晋文公的祖庙在曲沃,所以埋葬在其地。
[3]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
[4]柩:棺材。
[5]卜偃:晋国掌管卜筮之官,名偃。
[6]君:指已经去世的晋文公。西师:指秦国军队。过轶(yì):超越。“过轶我”,从我国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合攻郑。秦穆公被烛之武劝说退兵,派杞子等三人留在郑国戍守,见《烛之武退秦师》注。使告于秦:派人向秦君报告。
[8]管:锁钥。“掌北门之管”,即镇守北城门。
[9]潜师:暗中发兵。
[10]访:咨询、商议。蹇(jiǎn)叔:秦穆公时的老臣。
[11]无乃:副词,恐怕、大概。
[12]“勤而无所”二句:意思是,我们的军队辛勤劳累而没有着落,一定会产生埋怨抵触情绪。所,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所仍是处所之义。此谓郑既知其来袭而有备,则无用武之地。”悖心,指怨恨抵触之心。
[13]辞:指拒绝接受蹇叔的意见。
[14]孟明:秦国大臣百里奚之子,名视,字孟明;西乞,名术;白乙,名丙。这三个人都是秦军将领,亦即后文的“三帅”。
[15]孟子:即百里孟明。
[16]中寿:中等寿命。古代或以八十以下、六十以上为中寿。洪亮吉《春秋左传诂》:“考李善《文选注》引《养生经》:‘黄帝曰:中寿百年。’又《庄子·盗跖篇》:‘中寿八十’,《吕览·安死篇》‘中寿不过六十’,《淮南·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此云中寿,亦当在八十以下,六十以上也。”
[17]拱:双手合抱。按这两句是咒骂蹇叔老而不死,意思是,如果你活到中寿而死,你坟墓上的树早就长到合抱粗了。
[18]殽:山名,亦作“崤”在今河南省洛宁、渑池、陕县之间,山势险要。
[19]二陵:崤山有西崤山和东崤山,亦称南陵和北陵。《元和郡县志》:“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
[20]夏后皋:夏代的君王,名皋。据《史记·夏本纪》载夏后皋是夏桀的祖父。
[21]辟:同避。
[22]周北门:东周国都的北门。
[23]免胄而下:脱掉头盔下车,表示对周天子的恭敬。
[24]超乘者三百乘:刚一下车,随即就跳到车上的有三百辆兵车的将士。这句是说秦国军队的行为轻狂而无礼。
[25]王孙满:周朝大臣,一说是周襄王之孙。
[26]轻:轻佻,狂傲。
[27]脱:疏略,粗心。
[28]滑:国名,其地在今河南省滑县。
[29]市于周:到周朝都城去做生意。
[30]以乘韦先:先以四张熟牛皮做为礼物。乘,古代以四马为一乘,故也以“乘”代表“四”。韦,熟牛皮。先,古代送礼往往要送两次,第一次称为“先”,礼品则是先轻后重。
[31]犒师:犒劳军队。
[32]吾子:对秦军统帅的尊称。步师:行军。出于敝邑:经过敝国,这是对秦国出兵郑国的委婉说法。
[33]敢犒从者:请允许犒劳您的随从。这也是一种表示客气的外交辞令。
[34]不腆(tiǎn):贫乏,不丰厚。
[35]淹:淹留,停留。
[36]具一日之积:准备一日饮食物品的供应。
[37]备一夕之卫:准备一夜的保卫。按弦高的这段话是假冒郑国使者的口吻,所以用的都是外交辞令。
[38]使遽告于郑:派人乘邮车紧急报告郑国。遽,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杜注:‘遽,传车。’传车犹后代驿马,为古代传递紧急公文之办法,每隔若干里设驿站,接力换马,务求奔驰迅速。然《吕氏春秋》说此事则云‘遽使奚施归告’,则此遽字解为急、疾亦通。”
[39]使视客馆:派人到客馆去察看。客馆,招待外宾的住所。秦国将领杞子、逢孙、杨孙都住在那里。
[40]束载厉兵秣马:指杞子等人已经做好战斗准备,接应秦国军队。束载,指整理好行装。厉兵,磨砺兵器,准备战斗。厉,通“砺”。秣马,给马喂饱草料。
[41]皇武子:郑国大夫。辞:辞谢。
[42]淹:淹留。
[43]脯资饩(xì)牵:泛指日常供应的食物、用品。脯,干肉。资,粮食。饩,指已经宰杀的牲畜。牵,指尚未宰杀的牲畜。
[44]原圃:郑国射猎的场所,也叫圃田泽,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北。
[45]具囿:秦国射猎的场所,也叫阳纡泽,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境。
[46]间:通“闲”,休息。按这几句话也是外交辞令,表面的意思是说,我们郑国有原圃,就如同秦国有具囿一样,你们可以在那里打猎,以减缓我们供应的紧张,使我们得以休养生息。言外之意是说,我们已经知道你们的意图,请你们离开吧。
[47]冀:希望,指望。
[48]继:后援部队。
[49]原轸:晋国大夫,即先轸,原是其封邑,故称原轸。
[50]以贪勤民:因贪婪而使百姓劳苦。
[51]奉:助。一说是赐予之意,亦通。
[52]栾枝:晋国大夫,谥贞子。
[53]其为死君乎:心目中还有没有先君?死君,指晋文公。按栾枝这段话的意思是,文公曾接受秦国的恩惠,现在不加以回报,反而攻打秦军,是对先君的不敬。
[54]同姓:滑与晋是同姓之国。
[55]谋及子孙:为子孙后代着想。
[56]遽兴姜戎:紧急调动姜戎的军队。姜戎,处于晋国北部的部族,与晋国交好。
[57]子:指晋襄公骅,当时他尚未即位,所以称子。墨衰绖(cuī dié):穿着黑色的丧服。按丧服当为白色,行军打仗穿丧服不吉利,所以染成黑色。衰,麻衣。绖,麻腰带。
[58]梁弘:晋国大夫。御戎:驾御战车。
[59]莱驹:晋国大夫。为右:指立于战车的右边,担任护卫。
[60]晋于是始墨:晋国从此开始穿黑色的丧服。
[61]文嬴: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晋襄公的嫡母。请三帅:请求放掉秦国的三位将领。
[62]构吾二君: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君主之间的关系。
[63]君何辱讨焉:何劳君主大驾去惩罚他们呢。
[64]逞:满足。寡君:指秦穆公。文嬴是秦穆公之女,所以称其父为“寡君”。
[65]原:战场。
[66]暂:读为“渐”,欺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引章炳麟曰:“暂借为渐。《书·盘庚》‘暂遇奸宄’,王引之曰:‘暂读为渐,渐,欺诈也。《庄子·胠箧篇》“知诈渐毒”、《荀子·不苟篇》“小人知则攫盗而渐”、《议兵篇》“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之也”、《正论篇》“上幽险则下渐诈矣”,是诈谓之渐。《吕刑》曰,“民兴胥渐”,渐亦诈也。’此暂亦诈也。文嬴言皆诈语也。”一说据《广韵》“暂,卒也”而释为突然、刹那间,亦通。
[67]堕军实:毁伤战果。长寇仇:助长敌人志气。
[68]不顾而唾:不回头就往地上吐唾沫。按古代当着尊长的面吐唾沫是失礼之事,此句通过对先轸失态的描写,表现其愤怒之极。
[69]阳处父:晋国大夫。
[70]左骖:左边的骖马。按古代多以四匹马驾车,中间的两匹叫服马,左右两边的叫骖马。阳处父解下自己的左骖,是想以此骗百里孟明上岸。
[71]累臣:被俘虏囚禁的臣子。衅鼓:祭鼓。按古代做成一件重要的新器物,必杀牲以祭,把牲畜之血涂于器物之上,称谓衅。这里说的衅鼓,是以俘囚之血祭鼓,亦即杀戮之意。
[72]三年将拜君赐:三年后将要拜谢君主的恩赐。言外之意是说三年后将要来报仇雪恨。
[73]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在郊外等待。
[74]乡师:对着军队。乡,同“向”。
[75]替:废,撤换。
[76]眚(shěng):过失。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1]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以观其辟丸也[3]。宰夫胹熊蹯不熟[4],杀之,置诸畚[5],使妇人载以过朝[6]。赵盾、士季见其手[7],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8],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9],及溜[10],而后视之[11],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2]。’夫如是[13],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14]。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15]’,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16],公患之,使嚆麑贼之[17]。晨往,寝门辟矣[18],盛服将朝[19]。尚早,坐而假寐[20]。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21]。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22],伏甲[23],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24],趋登[25],曰:“臣侍君宴,过三爵[26],非礼也。”遂扶以下[27]。公嗾夫獒焉[28],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29]。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30],舍于翳桑[31],见灵辄饿[32],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33],舍其半[34]。问之。曰:“宦三年矣[35],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37],置诸橐以与之[38]。既而与为公介[39],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40]。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41],不告而退。遂自亡也[42]。
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43]。宣子未出山而复[44]。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45]。”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46],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4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48],古之良史也[49],书法不隐[50]。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51]。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52]。壬申,朝于武宫[53]。
[注释]
[1]本篇记述晋灵公昏聩暴虐,为君无道,最终被臣子所杀,死于非命。晋灵公:晋襄公之子,名夷皋。
[2]厚敛:加重征收赋税。以雕墙:用来装饰墙壁。
[3]弹人:用弹弓打人。辟丸:躲避弹丸。
[4]宰夫:厨师。胹(ěr):煮、炖。熊蹯(fán):熊掌。
[5]置诸畚(běn):把他放在簸箕里。畚,簸箕。
[6]载以过朝:抬着走过朝廷。
[7]赵盾:赵衰之子,亦称赵宣子,晋国大夫。士季:名会,字季,晋国大夫。因封邑先后在随(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和范(今山东省梁山西),所以又称随会、范会、随季、范武子、随武子。
[8]不入:指谏言不被采纳。
[9]三进:前进三次。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三进者,始进为入门,《仪礼·燕礼》‘小臣纳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是也。当卿大夫入门之后,依《燕礼》,‘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卿西面北上,尔大夫。大夫皆少进’。不知此士会单身入朝之礼于此同否。然再进者,由门入庭可知也。入庭之后,然后升阶当霤,则三进矣。”
[10]溜:屋檐。
[11]而后视之:沈玉成《左传选译》说:“按当时礼制,朝见国君,从进门到登堂分成三段走,每段行礼一次,称为进。国君在臣下一进以后就要起立准备接见。这里说晋灵公不愿接见士会,士会三进到达屋檐下,才勉强表示见到了他。”
[12]这两句诗见《诗经·大雅·荡》篇。靡:无,没有。初:开始。鲜:少。克:能。
[13]夫如是:如果象这样。夫,句首语气词。
[14]岂惟群臣赖之:难道只有群臣依赖它吗。
[15]这两句诗见《诗经·大雅·烝民》。衮:礼服,这里代指君主。“衮职”,指君主的职责。下文的“衮”亦指职责而言。阙:过失,错误。仲山甫:周宣王时大夫,又作仲山父。
[16]骤谏:屡次进谏。
[17]嚆麑(chú ní):人名,一说作沮麛、嚆之弥。贼:刺杀。
[18]寝门:卧室之门。辟:开。
[19]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20]假寐:不脱衣帽而睡。
[21]民之主:意为能为百姓做主之人。
[22]饮赵盾酒:请赵盾喝酒。饮:使动用法,给……喝酒。
[23]伏甲:埋伏了兵士。甲,指披甲的兵士。
[24]提弥明:人名,赵盾的车右卫士。知:察觉。
[25]趋登:快步登上堂去。
[26]爵:古代的饮酒器具。
[27]扶以下:搀扶赵盾走下堂来。以,连词,用法与“而”同。
[28]嗾(sǒu):嗾使。獒(áo):凶猛的大狗。
[29]斗且出:一边搏斗,一边往外走。且,连词。
[30]田:打猎。首山:即首阳山,亦名雷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31]舍:住宿。翳桑:首山中的地名。
[32]灵辄:人名。
[33]食(sì)之:给他食物吃。
[34]舍其半:留下食物的一半没有吃。舍,指留下。
[35]宦:为人做奴仆。一说指游学,杜预《集解》:“宦,学也。”
[36]遗(wèi)之:留给她。
[37]箪(dàn):盛饭食用的小竹筐。
[38]置诸橐:放在口袋里。与:给。
[39]既而:后来。与为公介:做了晋灵公的甲士。与,参与,成为。介,指甲士。
[40]倒戟:倒转戟尖反击。以御公徒:抵御晋灵公埋伏的甲士。免之:使赵盾免于被杀。
[41]名居:姓名和居处。
[42]自亡:指灵辄自己逃亡。一说指赵盾自己逃亡,见王引之《经义述闻》。
[43]赵穿:晋国大臣,晋襄公的女婿,赵盾的从父兄弟。
[44]宣子未出山而复:赵盾没有走出边境就恢复了卿位。山,指晋国边境的山。
[45]太史:官名,掌管记载历史以及典籍、祭祀、历法等。弑:臣杀君曰弑。
[46]竟:同“境”,边境。
[47]这两句诗见《诗经·邶风·雄雉》,但“戚”字作“阻”。我之怀矣:我内心有许多怀恋的事情。自诒伊戚:给自己留下了忧伤。诒,给,遗留。伊,代词,其。戚,忧伤。
[48]董狐:即上文的太史之官。
[49]良史:优秀的史官。
[50]书法:记录史实的原则。隐:隐讳,隐瞒。
[51]为法受恶:为维护史录的原则而承担恶名。
[52]逆:迎接。公子黑臀:晋文公之子,即位后为成公。
[53]武宫:晋国先祖曲沃武公的神庙,每当新君主即位,都要先来这里朝拜、祭祀。
子公染指于鼎(宣公四年)[1]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2]。公子宋与子家将见[3],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4],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5],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6],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7],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8]。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9],而况君乎?”反谮子家[10]。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11]。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12]。”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注释]
[1]本篇讲述了郑灵公因不给子公鳖肉而惹来杀身之祸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十分生动的词语“食指大动”和“染指”,流传至今,沿用不辍。
[2]鼋:大鳖。郑灵公:郑穆公之子,名夷。
[3]公子宋:郑国大夫,即子公。子家:郑国大夫,即归生。
[4]他日:指以往。
[5]解鼋:把大鳖切成块。
[6]食(sì)大夫鼋:宴请大夫们吃鳖肉。
[7]染指于鼎:把手指蘸在鼎里。鼎,古代炊具或盛熟牲的器具。
[8]谋先:策划先动手。
[9]惮:害怕,有所顾忌。
[10]谮(zèn):诬陷,谗毁。
[11]权:权力。杜预《集解》说:“子家权不足以御侮,惧谮而从弑君,故书以首恶。”一说“权”指权变,亦通。
[12]“仁而不武”二句:意思是,只知仁爱而缺乏勇武,是行不通的。按这两句是评判子家的行为。杜预《集解》:“初称畜老,仁也;不讨公子,是不武也。故不能自通于仁道,而陷弑君之罪。”
祁溪举贤(襄公三年)[1]
祁溪请老[2],晋侯问嗣焉[3]。称解狐[4],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5]。”于是羊舌职死矣[6],晋侯曰:“孰可以代之[7]?”对曰:“赤也可[8]。”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谓祁溪“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9],立其子不为比[10],举其偏不为党[11]。《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2]。’其祁溪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13],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14]。《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祁溪有焉。”
[注释]
[1]本篇表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尚贤思想。
[2]祁溪:晋国大夫,字黄羊,晋悼公时任中军尉。请老:指告老退休。
[3]晋侯:晋悼公,名周,鲁成公十八年即位,在位十六年。问嗣:询问能够接替祁溪的人。
[4]解狐:晋国大夫,与祁溪有私人仇恨。
[5]午:祁溪之子。
[6]于是:恰于此时。羊舌职:祁溪担任中军尉,羊舌职是其副手。
[7]孰:谁。代:接替。
[8]赤: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之子。
[9]称其雠:指推荐其仇人。谄:谄媚。
[10]立其子:指推荐其子。比:偏私。
[11]举其偏:推荐其副手。偏,指辅佐,副手。党:结党营私,相互勾结。
[12]此二句出自《尚书·洪范》。荡荡:浩大无边的样子。
[13]三物成:成就了三件事。物,事。
[14]唯善故能举其类:只有善人才能推举其同类之人。
[15]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裳裳者华》,意思是“正因为有此德行,所以被举荐之人才能与他相似”。
子罕以不贪为宝(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3]:“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4]。纳此以请死也[5]。”子罕置诸其里[6],使玉人为之攻之[7],富而后使复其所[8]。
[注释]
[1]或:有人。
[2]子罕:宋国正卿,名乐喜,字子罕,担任司城之职。
[3]稽首而告:指献玉者向子罕叩头禀告。
[4]越乡:穿越乡里。此二句意思是小人怀藏玉璧,很容易被盗贼杀害。
[5]纳:献。请死:请求免于一死。
[6]置诸其里:把献玉者安置在自己的乡里。
[7]攻:雕琢。
[8]复其所:回到他自己的家乡。
吴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1]
吴公子札来聘[2],见叔孙穆子,说之[3]。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4]!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5],而任其大政,不慎举[6],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请观于周乐[7]。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8],曰:“美哉!始基之矣[9],犹未也[10],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11]。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12],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13]!”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14],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15],其大公乎[16]!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17]!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18]!”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19]。夫能夏则大[20],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21]?”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22]!大而婉,险而易行[23],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24]!不然,何其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25],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26]?”自《郐》以下无讥焉[27]。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28],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29]。”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30]!曲而有直体[31],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32],曲而不屈[33];迩而不逼[34],远而不携[35];迁而不淫[36],复而不厌[37];哀而不愁,乐而不荒[38];用而不匮[39],广而不宣[40];施而不费[41],取而不贪;处而不底[42],行而不流[43]。五声和[44],八风平[45]。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籥》者[46],曰:“美哉!犹有憾[47]。”见舞《大武》者[48],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49],曰:“圣人之弘也[50],而犹有惭德[51],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52],曰:“美哉!勤而不德[53],非禹,其谁能修之[54]?”见舞《韶箾》者[55],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56],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57],其蔑以加于此矣[58],观止矣[59]。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60]。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61],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62]。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63]。”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64],是以免于栾、高之难[65]。
聘于郑,见子产[66],如旧相识。与之缟带[67],子产献纻衣焉[68],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69],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适卫[70],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71],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宿于戚[72],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73],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74],惧犹不足[75],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76]。君又在殡[77],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78],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79]!”说叔向[80],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81],大夫皆富,政将在家[82]。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注释]
[1]本篇通过吴公子季札对《诗》、乐的评论,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音乐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观点,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吴公子札:吴王寿梦的幼子,又称季札、季子,因封邑在延陵,故又称延陵季子、延州季子。来聘:来鲁国访问。
[3]叔孙穆子:鲁国大臣,名豹,又称穆叔。鲁昭公四年,被他的私生子软禁而饿死。说:同“悦”。
[4]不得死:指不得寿终而死于非命。
[5]鲁宗卿:鲁国公室的宗亲大臣。
[6]慎举:谨慎地举荐人才。
[7]周乐:周朝的礼乐。按鲁国是周公的后代,保存周朝的礼乐制度最为完备,所以季札到鲁国访问,要求聆听观看周朝乐舞。
[8]工:乐工,唱歌及演奏音乐的人。《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按《诗经》中的作品是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的。《风》主要是各诸侯国的地方音乐,共有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豳风》、《秦风》、《魏风》、《唐风》、《陈风》、《桧风》、《曹风》,共160篇作品。《雅》是正统的雅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有31篇作品,《小雅》有74篇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周颂》有31篇,《鲁颂》有4篇,《商颂》有5篇。
[9]始基之矣:指开始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这是季札对《周南》、《召南》歌词的评论。
[10]犹未也:尚未成功。
[11]忧而不困:忧伤而不窘迫。
[12]康叔:姬封,周公之弟,始封于康(今河北禹县西北),称康叔封,后徙封于卫,是卫国的第一代君主。武公:卫武公,名和,康叔九世孙。
[13]周之东:指周平王于前770年把国都从镐京向东迁至洛邑,此后周王朝又称东周。
[14]细:琐碎。已甚:太过分。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此论诗辞,所言多男女间琐碎之事,有关政治极少。”
[15]表东海:做东方各诸侯国的表率。东海,指东方的诸侯国。
[16]大公:太公,即姜太公姜尚,周成王时受封于齐,是齐国的第一位君主。
[17]荡:博大的样子。
[18]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周武王死后,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管叔、蔡叔和东夷部族联合叛乱,周公率兵东征,三年后平定叛乱。
[19]夏声:西方之声。古代以西方为夏。
[20]能夏则大:夏有“大”的意思。《方言》:“夏,大也。自关而西,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21]周之旧:秦国的疆域包括周朝的旧地。
[22]沨沨(fán):飘浮的样子。
[23]大而婉:粗犷而婉转。险而易行:节拍急促而易于演唱。一说此句指晋魏氏的政令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容易。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季札时,魏早为晋魏氏之采邑,此言其政令习俗,虽艰难而行之甚易也。”亦可参考。
[24]陶唐氏:指尧,尧本居住在陶,后又迁徙至唐,故称陶唐氏。
[25]令德之后:盛德之人的后代。令,美,盛。
[26]国无主,其能久乎: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长久吗?按此句指陈国政局的混乱。在季札作此评论之后的六十五年,陈国为楚国所灭。
[27]讥:评论。《桧风》以下还有《曹风》,季札都没有发表评论。
[28]思而不贰:忧愁哀思却没有叛逆之心。
[29]先王:当指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那时的周朝被视为盛德之世。季札认为,《小雅》是周朝德行衰微时的音乐,之所以能表现“思而不贰,怨而不言”,是因为有盛德时代的遗民、遗风。
[30]熙熙乎:和乐融洽的样子。
[31]曲而有直体:指乐曲听起来抑扬婉转而其本质则刚直强劲。
[32]直而不倨:正直而不傲慢。
[33]曲而不屈:曲从而不卑下。
[34]迩而不逼:亲近而不逼迫。
[35]远而不携:疏远而不离散。
[36]迁而不淫:变化而不过分。
[37]复而不厌:反复而不厌倦。
[38]乐而不荒:欢乐而不荒淫。
[39]用而不匮:充足而不匮乏。
[40]广而不宣:宽广而不显露。
[41]施而不费:施与而不耗费。
[42]处而不底:静止而不停滞。
[43]行而不流:行进而不流荡。
[44]五声和:宫、商、角、徵(zhǐ)、羽五种曲调声音和谐。
[45]八风:即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乐器发出的声音。
[46]《象箾》、《南籥》:两种手持乐器的舞蹈,其内容都是歌颂周文王的。箾(xiāo),即箫。籥(yuè),形状象笛子一样的管乐器。
[47]犹有憾:仍然有遗憾。杜预注说:“文王恨不及已致太平。”即文王以不能亲自平定天下为憾事。
[48]《大武》:歌颂周武王的乐舞。
[49]《韶濩(hù)》:歌颂商汤的乐舞。
[50]圣人之弘:像圣人一样弘大。弘,大。
[51]惭德:惭愧之德,即内心感到惭愧的缺点。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季札或以商汤伐纣为以下犯上,故云犹有惭德而表不满。”
[52]《大夏》:歌颂夏禹的乐舞。
[53]勤而不德:辛勤劳作而不自居于有德。
[54]修:实行,做。
[55]《韶箾》:歌颂舜的乐舞。
[56]帱(dào):覆盖。
[57]虽甚盛德:这是极盛大的德行。虽,句首语气词。
[58]蔑以加于此:没有能超过它的。蔑,无,没有。
[59]观止:观赏至此已达到最高极限。
[60]通嗣君:为新即位的国君与各国通好。嗣君,指新即位的吴国国君夷昧。
[61]说:同悦,喜爱。晏平仲: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臣,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执政五十余年。
[62]纳邑与政:交还封邑与政权。
[63]难未歇也:祸患不会止息。
[64]因:通过。陈桓子:齐国大臣。
[65]栾、高之难:鲁昭公八年,齐国大臣栾施(字子旗)与高彊(字子良)为争夺权力发生内乱。
[66]子产:即公孙侨,字子产,郑国正卿。
[67]缟带:用白色生绢制成的束腰带。
[68]纻衣:用苎麻制成的衣物。
[69]执政:指郑国的执政大臣伯有。
[70]适:到……去。
[71]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都是卫国大臣。
[72]戚:卫国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北。
[73]辩而不德:争夺而没有德行。辩,争辩,这里指争夺权力。一说“辩”通“变”,指变乱,亦通。
[74]获罪于君以在此:得罪了君主就因为这一点。以,因为。
[75]惧犹不足:害怕尚且来不及。
[76]燕之巢于幕上:燕子在幕帐上做巢,比喻极为危险。
[77]君又在殡:晋献公已死还没有安葬。殡,死者入殓后停柩待葬。
[78]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都是晋国大臣。
[79]萃于三族:指晋国的政权将集中于韩、赵、魏三族之手。
[80]叔向:即羊舌肸,晋国大臣。
[81]良:指良臣。
[82]政将在家:指政权将落于大夫之家。
晏子不更旧宅(昭公三年)[1]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2],曰:“子之宅近市[3],湫隘嚣尘[4],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5]。”辞曰:“君之先臣容焉[6],臣不足以嗣之[7],于臣侈矣[8]。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9]?”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10],有鬻踊者[11],故对曰:“踊贵屦贱[12]。”——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13]。——景公于是省于刑。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14]!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15]。’其是之谓乎[16]!”
及晏子如晋[17],公更其宅,反则成矣[18]。既拜[19],乃毁之[20],而为里室皆如其旧[21],则使宅人反之[22],曰:“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23]。’二三子先卜邻矣[24]。违卜不祥[25]。君子不犯非礼[26],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27]?”卒复其旧宅[28],公弗许[29]。因陈桓子以请[30],乃许之。
[注释]
[1]本篇讲述了齐相晏婴坚决不改变住房条件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晏婴为官的清廉节俭。
[2]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
[3]近市:靠近集市。
[4]湫隘嚣尘:低湿狭小,喧嚣多尘。
[5]爽垲:高爽干燥。
[6]君之先臣:指晏婴的先人。都是齐国之臣,故称先臣。容,容身,居住。
[7]不足以嗣之:不足以继承先人之业。嗣,继承。
[8]侈:过分。
[9]里旅:掌管大臣住宅房屋的官员。
[10]于是:当时。繁于刑:滥用刑罚。
[11]鬻(yù):卖。踊:受刖刑(一种砍断脚的酷刑)之人所穿的特制鞋子,犹今之假足假腿之类。
[12]屦(jù):鞋。
[13]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所以也对叔向谈到了这件事。按此段上文记载的是晏婴出使晋国,与晋大夫叔向谈话,叔向问起齐国的情况,晏子也以“踊贵屦贱”之事为例,谈了齐国朝政的腐败。
[14]利博:益处博大。
[15]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果乐于采纳贤人的意见,祸乱就有可能止息了。祉,喜。庶,庶几,差不多。遄,疾速,快。已,停止。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巧言》篇。
[16]其是之谓乎:说得就是这种情况吧。
[17]如晋:到晋国去。
[18]反则成矣:指晏子返回时,景公已经更换了他的住宅。
[19]既拜:指晏子向齐景公拜谢新住宅。
[20]毁之:指晏子拆毁了新居。
[21]而为里室皆如其旧:按景公更换晏子住宅时,曾毁坏了邻居的房屋。晏子则把邻居的房屋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22]使宅人反之:让居住旧宅的邻居都搬回来。
[23]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住宅不需要占卜选择,只有邻居才需要通过占卜加以选择。
[24]二三子:指晏子的邻居。先卜邻:以前通过占卜选择的邻居。
[25]违卜不祥:违背占卜是不吉祥的。
[26]不犯非礼:不做不合礼仪的事。
[27]违诸:违背它。
[28]卒复其旧宅:最终还是要恢复他的旧居。
[29]公弗许:景公不同意。
[30]陈桓子:即陈无宇,齐国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