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

“孔夫子”

湖州人喜以“孔夫子”三字称过分老实者,盖不敢直呼以“福儿”(Fool),特假用美名以避免难堪耳。余家亲串中有此一人,光宣之际其名为“清朝孔夫子”;革命完成后,其名为“民国孔夫子”,闻之者皆知所指为何人,而得之者,非独不怒,且甚得意。一夜,其妻与之口角,妻继室也,年尚轻,言语间隐然责其不勤于“礼”。彼曰:“我是孔夫子,你不晓得么?”其妻曰:“难道孔夫子不娶妻生子么?”彼答曰:“孔赞成七日来复,不赞成旦旦而伐。”

世人崇拜孔子,以其公正端庄也,非谓其不饮不食,不妻不子也。无知者尊之过度,反起误会。兹述一可笑之事如下:

昔北方有一老童生,屡试不售,自责曰:“我虽熟读四书五经,然考试多年,不能得到一秀才,恐不及孔子之处尚多也。我之内部,想与孔子无别,或者外形不同耳。”一日,彼潜入圣庙,将孔子之像详细观察,见耳目无别,手足相同,遂宽其袍,望下一看,果缺一物,彼即归家中,口中言曰:“是了,是了,原来此物作怪。”觅刀割去之,痛极狂叫,流血满地而死。

原载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晶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