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

忙碌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以至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无奈之下只得挤占休闲与娱乐时间。技术发明原本要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闲暇。然而,如果不改变生活态度,不学会偷闲,再先进的技术也帮助不了我们。

我以为,偷闲的关键是要学会“偷”。三国时,诸葛亮能力如何?当然强。司马徽曾向先主推荐:“卧龙,凤雏者,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卧龙,即诸葛亮。后来的事实证明,水镜先生预测错了,刘备得诸葛亮和庞统两人,三分天下也只安其一。人才的使用远非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还涉及统筹协调的问题,用得好相互促进,用不好互为牵制。诸葛亮与庞统的政治主张并不一致,前者主张以荆州为根据地,实施战略进攻,而后者主张以西川为根据地,进行战略防御。由于卧龙和凤雏之间的分歧较大,这就使得当家人刘备在战略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如何抉择,最终蜀汉政权既没有占得荆州,也没能在西川站稳脚跟。除了战略选择有误,诸葛亮事必躬亲,操劳过度,致使英年早逝,对西川是毁灭性的打击。

话说孔明兵至五丈原,不停令人搦战,魏兵就是不出。于是,孔明取巾帼和妇人缟素之服,盛于一大盒之内,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营,意欲激将魏帅。司马懿拆开信看,大意为“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简直没有两样!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表面上却佯笑说:“孔明视我为妇人啦!”当场欣然接受物件与书信,接着问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在听完蜀兵说完诸葛亮处理事务、日常生活起居后,司马懿乐了:“孔明不久人世矣。”诸葛亮事无巨细,不懂偷闲,过分劳累透支了生命。他没能活到六十岁,按现在的人事制度,还没到退休年龄呢,这对蜀国,对他本人来说都是悲剧。

历史名流况且如此,普通如我者,若事事都抓,更是做不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也就过去了。所以,科学地偷闲,倒是生活的一门艺术呢。

不久前曾去武进前黄镇运村一乡村调研,见到一儒雅的史伟烈书记。他原为某大型民企集团董事长,年仅五十五便退出商界,回村担任书记。书记自掏腰包,五年内累计投入1 000余万元,清河塘,石驳岸,种睡莲,引鸳鸯。到村里一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条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河道。他还集资铺设了自来水管网,让全体村民都喝上了洁净的长江水,至于修乡道,种绿化,建健身广场,造运河桥梁,忙得不亦乐乎。书记回顾职业生涯不禁感慨:“前三十年,我是为自己忙,积攒私产。最近五年,我是为乡亲们忙,为大家营造优美宜居环境。”他说不久就要退下来了,而且一退到底,趁身体尚健,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观赏世界民族风情。到那时,能偷闲就偷闲,再不为俗事烦心。

无独有偶,晚上看央视财经频道,有位财经人士谈行业发展,其主题是从“偷闲”中寻求商机。众所周知,人类发明技术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生活更便捷,更省事。譬如,明知方便面的味道及营养远不及手擀面,大家图省事还是要吃。再例如每逢夏季炎热,我们已经不耐烦手摇蒲扇,生起一股自然风,而是直接打开空调制冷。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少量的生活必需品外,大部分是让人偷闲的。

人的天性或许是想偷闲的。技术进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却给地球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污染压力。如何处理好追求舒适快乐的生活与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首要问题。学会偷闲,从防止贪婪,控制欲望开始。

人的欲望如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便肆意妄为。有的人有了一套房,还想要有第二套,甚至还想买别墅。其实,房间再多,也只用一张床。尼采说,人,无法同时在两条河里游泳。房屋再大,房间再多,人也不可能同时睡两张床吧。更何况别墅里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夫妻,做的不一定都是同样的梦。

我喜欢偷闲,一贯秉承“多勤不如少用”的生活理念。虽然事业上毫无建树,却活得悠闲自得,轻松自如。那些所谓成功者,可谓“千金难买片刻闲”。唐人李涉有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终日奔走忙碌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浮沉,受各种利益困扰,偶尔抽空闲散心,实为难得。其实,人生就是这么几十年,你拼搏也好,努力也罢,从什么地方来,最终还要到那里去。居再高的官位也得复为平民,挣再多的财富也只得留与别人,积再渊博的知识也将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去,何苦为了那暂时的功名利禄而奋不顾身?不如像我这样该偷闲时偷偷闲,可做可不做的事尽量不做,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过一种“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般的闲适生活。

闲适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门生活艺术。闲适是人生这篇美文中的一个顿号,如同窗前女子静思的含情脉脉,好像河畔美女摇曳闲行的美学风姿,都是人们从平淡日子中活出闲情逸致的韵味。当然,闲适是建立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的。可以想象,如果陶渊明基本生活还没有着落,采菊东篱下,就不能“悠然”见南山。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大幅提高,为现代人提供越来越多的闲适。毫无疑问,追求一个洒脱、欣然、浪漫的人生,寻找一种安乐、悠然、闲适的生活,是现在不少人的内心需求。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财富多少,人们都不满足简单的生存,还要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然而,闲适又是有层次的。首先,闲适的物质载体有层次性。同样是休息,采取的方法不同,休息的质量就不一样。有些人只会闲时睡大觉,有些人却热衷艺术欣赏或创作。其次,人的心理层次不同。不同的休闲方式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同一种休闲方式心理体验也不尽相同。同样是赏花,观鸟,诗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一般人只有赏心与悦目的快感。

闲适是浪漫生命必需的一种状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对于性情中人,其生存原则既不是科学的原则,也不是道德的原则,而是审美的原则。审美原则并不意味着他们天性的奢侈,而是向往生命之美。当一个人基本生存得到满足后,自身的自由与审美的需求就成为他生命的最高要求。从这个意义来说,审美能给人愉悦、光明和希望。懂得审美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

学会偷闲,珍惜生命。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更在于要有空闲去欣赏由这种创造而产生的各色各样的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