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黛玉之死

也谈黛玉之死

“文革”以后,作家王蒙曾在一次红学研讨会上说,红学很特殊,我们既不能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也不能用数理统计、生化实验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红楼梦》。红学研究成果以大多数人觉得有道理,乐于接受,且因广泛传播而被更多的学者引用。从王蒙对红学的描述不难看出,红学本质上属于“趣学”。所谓“趣学”,就是研究者更多地因为研究对象的趣味性而乐在其中,不见得一定有多大的社会功用。如今散见于网络、报刊的“凡话红楼”、“读红偶得”等,甚至《红楼梦学刊》上的不少文章都属于文化随笔一类,而不具严格的学术意义。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发展为主线,通过生活在十八世纪我国清朝中期贵族家庭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深刻揭示了一个家族由盛转衰的内因与外因,可以说是一部皇权统治下的社会百科全书,尤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令人唏嘘。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人的命运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大自然能够提供食物的多少决定了原始人的生存与繁衍,从而决定一个部落的兴衰。在农耕社会,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与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息息相关,而且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林黛玉就是一个例证。

林黛玉进入荣府除了有一段时间与贾母居住在一起,其他时间都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里。潇湘馆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呢?对林黛玉的人生命运又有哪些影响呢?

《红楼梦》对潇湘馆的环境描写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写得很详细: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里,又得一小门,出去却是后院,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面对如此景色,贾政赞不绝口说:“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然而,这个住所适合喜爱读书的雅士,但不适合身患肺结核病的林黛玉。当初她刚进贾府,贾宝玉见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可能只是因为长途劳顿,偶遇风寒,身患病毒性感冒。此时的她即使肺部已经感染结核病菌,但还处于早期,书中这样写道: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

现代医学表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护理需要特定的环境,阳光尤其要充足,另外通风条件也要好,房间里的湿度不能大。这是因为阳光里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良好的通风有利于病菌的扩散;湿度小可以减缓病菌的繁殖。遗憾的是潇湘馆内及周边环境恰恰不利于结核病人的护理。

第二十六回叙说黛玉“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这正是她和宝玉的恋爱时期。宝玉大病之后出门闲逛,习惯成自然地顺脚来到潇湘馆,首先映入他眼里的便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翠竹。那茂密的竹叶有着美的形态,风吹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响。此时此景富含诗意,却独缺阳光。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在潇湘馆外的花荫下,看见贾母等人成群结队去看望宝玉,不禁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因而伤感不已,泪珠满面。她走回潇湘馆院内,便只见满地竹影参差,不觉又想起《 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两句来,感叹自己命薄。满怀无以排遣的愁思走进屋内,坐在月洞窗下,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竹影好像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追随着黛玉,给她带来满屋阴凉的感觉。

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赏潇湘馆时,作者再给园中的青竹一个特写:“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墁的甬路。”茂密的竹林既使黛玉的闺房终日缺少阳光,还影响室内通风,加之园内泉水潺潺:先由墙外引入,从屋后蜿蜒至房前,沿着石阶再经过竹林而出,造成这里室内空气湿度比其他地方要大,所有这些都对黛玉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林黛玉晚出生一百年的茜茜公主,与黛玉的性格很相似,也敏感、任性,浪漫而又忧郁。作为一般贵族的女儿,她不能适应皇宫的生活,与林黛玉寄人篱下有相似的感受。茜茜嫁给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约瑟夫的七年时间里,生了三个孩子。孩子一出生便被苏菲太后收养,她一直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加上难于融入宫廷生活,家庭关系恶化,于是茜茜在越来越多的歌舞晚会中消磨时光。由于生活没有规律,茜茜最终得了奔马痨,一种恶化极快的肺结核,差点就要了她的性命。后来茜茜到了直布罗陀西面的马德拉岛,一个阳光明媚、风景如画的美丽岛屿,经过两年休养,终于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林黛玉能够得到茜茜一样的护理,她或许就不会早夭,宝黛的爱情结局也得重写。

其实,大观园有一处是适合林黛玉居住的,这就是稻香村。《红楼梦》书中这样描写稻香村:“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里视野开阔,长着很多蔬菜与庄稼,“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万物生长靠太阳,可见稻香村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与茜茜疗养的马德拉岛的自然环境很相似。只可惜由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她自己选择居住潇湘馆,而贾府的长辈们,包括将她当作心肝宝贝儿疼爱的贾母,都严重缺乏肺结核病的护理知识而造成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早逝的悲剧。

不同的环境固然影响人物的情绪,这是作家在小说创作着墨较多的地方。环境更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一点以往的红学家未作研究。林黛玉与茜茜公主所处的时代,都还没有发明抗生素,但因为选择不同的居住环境,造成人物命运迥异。这充分说明,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身心,更可以增进我们身体健康。

读书导航